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张文生  邹忆怀  谢颖桢 《中医杂志》2000,41(12):723-725
以中风病偏瘫为研究对象,以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研究重点,采用目前康复学界常用的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功能水平。90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结果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而运动功能水平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中医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西医康复方法具有互补性,以中西医康复方法结合的方式建立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研究重点,采用改良后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功能水平。将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结果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而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珠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针药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针药结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影响。结果: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润笋  赵子龙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56-145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4周,采用修改的Ashuorth评定级、简化Fugl-m eyer(FMA)量表评分和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ugl-m eyer(FMA)评分和Ashuorth评级、ADL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而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两组均有明显改善。提示:中医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优势,中西医康复方法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西医康复理疗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患侧肢体痉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肌力恢复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较常规西医康复理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5例接受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照组75例仅接受现代康复疗法,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解痉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肌张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可集中医与现代康复疗法的优势于一体,对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在中医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现代康复训练)与观察组(现代康复训练+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ugl-Meyer量表评分、Barthe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应用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骶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颅骶疗法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Brunnstrom's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康复技术相比,颅骶疗法结合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骶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颅骶疗法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Brunnstrom's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康复技术相比,颅骶疗法结合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肢体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在疗效上要显著优于单纯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运动技能水平、生活能力等方面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可以有效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水平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组(治疗组)和现代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并给予相应治疗方法,疗程4周。观察痉挛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肢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自理。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 :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 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 ,考察针药结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 ,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影响。结果 :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中医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68%(37/76),采取康复治疗;观察组占51.32%(39/76),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以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分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或大于对照组,Ashworth痉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缓解关节痉挛密切相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5,(10):1344-1345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在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肢体痉挛方面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以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敷治疗。采用改良Ashorth量表、综合痉挛量表、痉挛频率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作出评价。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偏瘫侧肢体痉挛改良Ashorth量表、综合痉挛量表、痉挛频率量表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热敷能改善中风患者肢体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偏瘫痉挛状态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40例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显效4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显效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相较于西医康复疗法而言,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在治疗偏瘫痉挛状态方面疗效更为确切,可以很好地缓解偏瘫痉挛患者肢体痉挛程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与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法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痉挛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分级疗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与现代康复技术对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养阴柔肝通络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养阴柔肝通络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养阴柔肝通络法组方之中药,对照组口服妙纳,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程度评级法、Fugl—Meyer评价法以及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治疗前、后肢体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养阴柔肝通络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柔肝通络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为(86.97±18.63)分,高于对照组的(68.42±18.52)分,Barthel指数为(79.62±16.82)分,优于对照组的(62.48±16.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吴琴  王婷  王康 《光明中医》2023,(4):758-760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状态和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上栗县人民医院康复中医科接受治疗的72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运动训练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抑郁状态、康复依从性、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2组护理后HAMD和SDS均下降(P<0.05),GSES和Barthel指数均增大(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和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状态,提高其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