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术后肠麻痹是剖腹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胀痛。肛门无排气、排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热等。如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术后身体的恢复.而且还会对新生儿哺乳造成影响。西医常应用胃肠减压、药物灌肠等方法,并结合抗生索以及维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虽然最终患者的全身症状能有所改善,但起效慢,病程迁延。且胃肠减压等方式增加患者的痛苦。近年来我们采用电针治疗剖腹产术后肠麻痹5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治疗早期肠麻痹新药——厚朴排气合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翠玲  张超 《中南药学》2008,6(1):123-124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下降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祖国医学辩证指出腹部手术属气机郁结,腑气不通以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早期肠麻痹治疗效果对于围手术期其他脏器功能的恢复、患者的预后以及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厚朴排气合剂可使术后早期肠麻痹患者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气滞证候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术后早期肠麻痹的疗效确切,可用于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肠麻痹(气滞证)患者。因此厚朴排气合剂为临床治疗早期肠麻痹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黄玉海  杨萍  唐迎春 《江西医药》2010,45(6):544-545
结肠肿瘤术后患者常因肠麻痹引起腹胀,而胃肠减压可减轻肠道负担,缓解症状,利于恢复肠蠕动,因此需要持续胃肠减压、禁食水。但是持续胃肠减压和禁食水对结肠肿瘤术后患者更多的是痛苦,同时还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为此,我们尝试在常规治疗下,早期拔除结肠肿瘤术后患者胃管,鼓励其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订通肠理气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观察其治疗外科术后肠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蒸馏法和水提醇沉工艺制备通肠理气口服液,薄层色谱法鉴别;对200例外科术后肠麻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处方配伍及制备工艺合理,薄层斑点明显,重现性好,临床观察治疗外科术后肠麻痹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0%。结论:通肠理气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合理,鉴别方法简单可靠,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并分析剖宫术后产妇的护理需求,总结出好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术生产的产妇144例,将其作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产妇术后的护理需求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产妇术后对护理服务的需求。结果剖宫术后产妇迫切需要的是心理护理服务,产妇的心理需求主要是了解护理操纵的内容、原因、流程及身体会出现的反应。结论根据剖宫术后产妇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是很重要的,既能改善了产妇的心理状况,而且有利于产妇术后的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先兆子痫患者剖宫术后的护理经验,以达到预防产后子痫的目的。方法对67例先兆子痫患者剖宫术后加强心理护理,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加强用药的护理等措施。结果自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共有67例。先兆子痫患者剖宫术终止妊娠,术后4h内发生产后子痫1例。结论加强先兆子痫患者剖宫术后的护理,能大大降低产后子痫的发生。因而在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花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258-259
一般来说,临床妇科多在盆腔这一解剖范围内实施手术,但由于腹腔神经的连带作用,盆腔手术或多或少会刺激胃肠道,这样一来,患者在术后其胃肠道常常会受到不良刺激或损伤,同时,麻醉药物或多或少会影响、抑制消化系统植物神经功能,故患者在术后常出现胃肠蠕动频率减缓,甚至因蠕动消失而诱发肠麻痹[1]。我科室为促进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特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其施用了足部综合保健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静脉置管针去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置管针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和损害。方法观察剖宫术后静脉置管针留置时间的不同病人局部的不同表现。结果剖宫产术后静脉置管针留置时间长可致局部发生红肿、疼痛和静脉炎。结论剖宫术后静脉置管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以24~48h为宜,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腹膜外剖腹产术即将膀胱和子宫下段分开,暴露子宫下段,切开宫壁,进入宫腔,取出胎儿。有膀胱顶部法、顶侧法、边侧法。一、腹膜外剖腹产术的优点:由于手术操作不进入腹腔,尤其对于怀疑有感染的病例,在剖宫取胎时,其羊水、血液、胎脂不流入腹腔,可以避免冲洗时对腹膜、肠管的刺激。术后一般数小时后即可进食,能早期下床活动,肠蠕动、排气、排便功能不受影响,可避免术后发生腹胀、腹痛、肠麻痹、肠粘  相似文献   

10.
促进肠功能恢复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淮海医药》2009,27(5):456-457
腹部手术是外科广泛开展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手术及麻醉可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使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麻痹,重者因肠麻痹时间长进一步产生肠黏连,肠梗阻等。术后肠功能恢复的迟早,直接影响手术的预后。为此,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促进患者肠功能尽早恢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研究针对目前老年妇女出现子宫脱垂病状及其关联性病症较为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就已经出现子宫脱垂患者具体临床症状表现提出适宜的医学质量办法。方法接收并治疗子宫脱垂病患96例,深入了解病患子宫脱垂具体症状表现程度后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手术,本院采取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行全宫切,并通过一系列治疗数据结果与其他医院的传统治疗妇女子宫脱垂的手术方式,如曼氏手术与阴道纵隔成形术进行对比,将子宫脱垂手术实施中技术重点不断优化以及就手术前后可能产生的生理症状进行有效的预防准备。结果经过针对性手术实施以及科学术后护理以及复发预防工作,患者术后治愈成功率十分明显,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本院选取的行全宫切手法具有治疗优势。结论采取科学修复病患生理手术创伤关系并制定严格的术后预防护理路径方案是手术顺利完成,同时也是术后高治愈的唯一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剖宫术后短期内人工流产术18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剖宫术后1年内,只要认真操作,掌握好基本功,做好预防措施,施行人工流产可以避免发生并发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瘢痕憩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为(1?.0±0.3) 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0.5±5.0)ml,术后排气时间(22.0±8.2)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0±2.8)d,术后随症状缓解率为100%,无复发,术后经量及经期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瘢痕憩室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田海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158-15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疗的46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用时4~20 d,平均12 d,除2例患者(1例阑尾切除术后及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形成腹腔脓肿后中转手术)再手术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效的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及抗生素的应用,手术应慎重,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者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择理想的剖宫术后预防性应用的抗生素,选择400例腹膜内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的疗效.方法 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例,均一期行颈椎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术,术后3~5个月,影像学提示前方脊髓压迫表现,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一期后路手术9例患者脊髓压迫症状缓解,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二期前路手术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分期后、前路联合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明显,12例患者随访8~15个月,JOA评分增加3~7分.结论 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椎管扩大术后,原有症状不能完全缓解且影像学提示前方脊髓压迫,二期前路手术可进一步解除压迫,改善脊髓受压症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胸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术后早期即出现乳糜胸,5例患者进食后出现乳糜胸,保守治疗无效,均予再次手术剖胸结扎胸导管后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未见乳糜胸复发。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建议尽早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西沙必利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麻痹的疗效。方法:通过胃管注入西沙必利。在一定时间内观察40例患者胃肠运动麻痹恢复情况。结果:患者胃肠运动麻痹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7.5%。结论:西沙必利治疗腹部术后胃肠运动麻痹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8例,手术组治愈4例,其中切除大部分小肠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结论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效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则再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20.
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胆道疾病的报告逐年增多。我院自1990年8月2005年1月共对108例食管贲门癌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4.6%)术后早期并发急性胆囊炎,因及时施行手术治疗,获得较好效果。本文结合文献食管贲门癌术后合并急性胆囊炎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