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鼓励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鼓励因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的影响,以指导心力衰竭患者的正确运动。方法:选择CHF患者46例(实验组),健康自愿者22例(对照组),进行6min步行试验,分别采用不鼓励和鼓励的方法,运动后测量步行的距离。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不鼓励和鼓励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346.15&;#177;66.83)和(389.24&;#177;71.53)m,(505.41&;#177;63.13)和(551.82&;#177;62.79)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心功能Ⅱ级患者较心功能Ⅲ级患者步行距离更远,不鼓励与鼓励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CHF患者心功能与6min步行距离呈正相关。结论:鼓励因素可增加CHF患者6min步行距离,6min步行试验可评价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6分钟步行试验对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芳  雷启蓉  王惠兰 《护理研究》2003,17(19):1123-1125
目的 :探讨 6min步行试验对心力衰竭 (CHF)病人的影响 ,以指导CHF病人正确运动。方法 :CHF病人 42例 (实验组 ) ,健康人 3 6名(对照组 ) ,采用 6min步行试验 ,运动前后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步行距离。结果 :实验组 6min内步行距离 44 5m± 70m ,对照组步行距离 5 76m± 65m ,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 0 1) ;Ⅱ级心功能病人明显长于Ⅲ级、Ⅳ级心功能病人 (P <0 .0 0 1) ,运动前后在心率、血压、呼吸方面实验组Ⅱ级心功能病人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Ⅲ级、Ⅳ级心功能病人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两组运动前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 >0 .0 5 )。结论 :CHF病人 6min步行试验安全可行 ,能客观反映CHF病人实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将62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衰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29),在入院24h内行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然后两组均行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但训练组每天2次行6min步行运动训练,8周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运动训练显著改善慢性心衰症状,训练组步行距离在治疗8周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犤能II级为(492±56)m和(386±49)m;心功能III级为(386±49)m和(297±40)m犦,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LVEF均较入院时升高,但训练组升高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犤能II级为(0.56±0.06)和(0.52±0.05);心功能III级为(0.51±0.04)和(0.48±0.06)犦(t=2.10~3.81,P<0.05~0.01)。结论6min步行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国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运动方案,但因运动量过大或过小、依从性差等,不适用于老年及病情稍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工作中需要具有依从性好、运动量适中和可重复性的运动方案.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运动训练干预后,运动耐量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的对比观察.对象选择2002-8/2003-10湖北武汉协和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为(2.69±0.13)级,心力衰竭病程均>6个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运动组(n=34)和对照组(n=36).运动组男19例,女15例,心功能分级为(2.68±0.12)级;对照组(n=36),男19例,女17例.方法运动组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自行车测力计训练、平板步行训练和徒步行走训练;对照组患者限制活动3周.所有患者试验前后在自觉劳累程度记分相同的状态下进行6 min步行试验;实验前后于清晨空腹抽取肘前静脉血5 mL,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级别比较.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运动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385±30)m,(43±5)%;(324±35)m,(39±6)%;(292±30)m,(35±4)%,P<0.05].运动组干预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心功能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0.86±0.25)pmol/L,(2.05±0.48)nmol/L,(1.89±0.11)级;(1.00±0.25)pmol/L,(2.21±0.47)nmol/L,(2.45±0.12)级;(1.12±0.23)pmol/L,(2.46±0.53)nmol/L,(2.68±0.12)级,P<0.05~0.01].结论本文中制定的运动训练方案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个体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运动训练后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变化。方法:选择2002-01/2004-01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脏科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年龄55~76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训练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在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运动量,每一运动强度级(2.0~3.0,3.0~4.0,4.0~5.0,5.0~6.0METs)原则上维持2周,若无不适即可进入下一运动强度级;若仍感吃力或运动中有问题时,应仍停在此心功能级,运动方式为步行,以步速及步行距离调整运动强度。两组分别在入院时和干预2个月后接受6min步行试验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患者左室直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训练组干预2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入院时和对照组[(490±36),(406±40),(411±34)m,t=2.43,2.21,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大于入院时和对照组[(40.1±5.2)%,(30.4±6.7)%,(27.9±5.0)%,t=1.89,2.11,P<0.05]。结论:适度的运动训练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功能,并显著提高其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无创性方法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收缩能力。方法: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年门诊及住院的334例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84例,1级组83例,2级组85例,3级组82例。纳入标准是根据1997年WHO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受试者取坐位进行测试,对心音信号采用8KHZ采样,量化精度为8位,通过心力监测仪生成数字心音图。记录运动前后心脏活动所产生的振动信号,测量第一心音幅值和6分钟步行试验中步行的距离。同时,计算心力变化趋势(cardiaccontractilitychangetrend,CCCT)。心力指标的组间差异的检验采用t检验方法。结果:高血压组6min步行距离犤1级组(490.65±38.00)m,2级组(289.88±47.00)m,3级组(161.74±52.00)m〗;CCCT比值(1级组8.84±1.36,2级组4.45±0.86,3级组1.62±0.43)。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732.86±46.00,CCCT比值11.31±2.22。原发性高血压与对照组之间的心力变化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原发性高血压各组之间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力变化趋势可以用来作为一个心脏储备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NF)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受体水平的变化及步行运动对其影响,并探讨步行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81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分为运动治疗组(常规治疗+运动治疗)48例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33例。运动治疗方法;每天上、下午各作1次6min步行运动,总运动时间达到8周。运动组和对照组均在入院时和8周后的运动前后采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STNFR)的水平。结果:入院时81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运动后较运动前血浆TNF-α及STNFR水平均显著升高(t=2.730,P<0.01)。治疗8周后血浆TNF-α及STNFR水平明显下降(t=2.437,P<0.05),运动组运动前较对照组血浆TNF-α及STNFR水平下降更明显(t=2.428,P<0.05)。运动组治疗8周后的步行运动距离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t=2.530,P<0.0)。结论:每天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CHF患者血浆炎性细胸因子的含量,有利于CHF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变化及各指标间相关性,以期发现上述因子与CHF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1/2002-03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一病房、二病房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176例和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176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60例,Ⅲ级86例,Ⅳ级30例。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TNF-α,IL-6和CRP水平。比较分析CHF患者与正常人以及不同心功能程度的CHF患者之间各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TNF-α,IL-6和CRP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Ⅱ级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以上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Ⅲ级与Ⅳ级间各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血清CRP水平与IL-6,TNF-α呈高度正相关(r=0.62,0.57,P<0.01)。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免疫激活和心肌炎症反应,心力衰竭程度越重,炎症反应也越明显,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左心室结构和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探寻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 将223例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的CHF患者分为处方康复组、非处方康复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处方康复组和非处方康复组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入选时及6个月随访时对各组进行血压测量、6 min步行距离测量和血浆BNP水平测定,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入选时,各组血压、6 min步行距离、左室功能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时,处方康复组再次住院例次和其中因心功能恶化再次住院比率明显低于非处方康复组和对照组(P<0.05);与运动训练前及其他2组比较,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6 min步行距离和LVEF明显提高(P<0.01),LVEDd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步行运动训练可改善CHF患者的运动耐力,降低血浆BNP水平,且安全性好,但短期内对左室的重构尚无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3例CHF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CHF1组(NYHA心功能Ⅰ~Ⅱ级,n=24)和CHF2组(NYHA心功能Ⅲ~Ⅳ级,n=29)。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CHF1组和CHF2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89±1.24 vs 0.51±0.35,3.35±1.78 vs 0.51±0.35;P<0.05;P<0.01),CHF2组亦明显高于CHF1组(3.35±1.78 vs 1.89±1.24,P<0.01);CHF1组和CHF2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69±0.74 vs 7.89±1.66,3.31±0.98 vs 7.89±1.66;P<0.01;P<0.01),CHF2组亦明显低于CHF1组(3.31±0.98 vs 5.69±0.74,P<0.01);CHF1组和CHF2组患者Th17/Treg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17 vs 0.11±0.09,1.06±0.49 vs 0.11±0.09;P<0.05;P<0.01),CHF2组亦明显高于CHF1组(1.06±0.49 vs 0.35±0.17,P<0.01)。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