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注射用萘夫西林钠致静脉刺激的不良反应病例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因使用注射用萘夫西林钠引起静脉刺激的12例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报告中,女10例(83.3%);≥60岁5例(41.7%);该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给药途径、药物浓度及血管性质有关。结论注射用萘夫西林钠所致的静脉刺激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建议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且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临床儿童使用注射用萘夫西林、病毒唑配伍致药物性溶血性贫血12例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提供安全性用药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8月门诊儿科使用注射用萘夫西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期间发生药物性溶血性贫血(DHA)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评估.结果 0~5岁儿童因抗感染而使用注射用萘夫西林、病毒唑配伍致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率为3.3%,平均发生时间为5.5天,其中男童发生率2.39%,女童发生率5%.结论 萘夫西林、病毒唑联合使用应谨慎.对于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应特别注意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给药次数用药.  相似文献   

3.
陈汝红  张艳艳  孙婷 《中国药房》2010,(17):1599-1600
目的:建立萘夫西林钠原料药及其注射用无菌粉末中主药及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色谱柱采用C18,以0.05mo·lL-1醋酸钠溶液(pH=7.5)-乙腈(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萘夫西林与相邻杂质峰分离完全,萘夫西林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04~1.14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60%,n=9),检测限为2ng;所检测样品中有关物质含量均小于0.34%。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萘夫西林钠及其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孟丽丽  陆娟  肖静 《中国药师》2012,15(4):589-590
目的:建立注射用萘夫西林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用两个不同厂家鲎试剂对3批注射用萘夫西林钠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注射用萘夫西林钠在浓度为20 mg·ml-1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有抑制现象,而浓度低于或等于10 mg·ml-1时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样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为0.05 EU·mg-1.用标示灵敏度为0.25 EU·ml-1 的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查是有效的.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注射用萘夫西林钠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1~2017年6年内在本院发生的242个病例和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收集的30篇有关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一起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与患者个体差异、临床使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相关.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有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道反应,占80%,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等,多发生在用药初期,临床应用应加强监测.结论 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用药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种类繁多,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以应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严格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萘夫西林致静脉炎6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使用萘夫西林患者观察,分析萘夫西林导致静脉炎发生原因。方法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自贡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使用萘夫西林68例患者,其中发生静脉炎6例,进行观察分析,并记录客观结果。结果通过对发生静脉炎患者严格护理、合理给药,患者症状消失,继而其他调查患者再无不良反应。结论给药的浓度是使用萘夫西林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重视并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7.
孙宏 《中国药房》2011,(12):1099-1101
目的:了解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以"阿洛西林"或"阿乐欣"为关键词,通过检索2000-2010年万方数据国内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原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的有关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文献12篇,共26例,所有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多在早期出现,且发生率占ADR发生率的26.9%。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的监测,合理选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减小严重ADR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临床工作中,常用环丙沙星联合美洛西林钠行抗感染治疗.但在应用中发现0.2%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静脉输注后.接输美洛西林钠注射液(注射用美洛西林钠3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或250 ml中)时,莫菲滴管立刻出现白色混浊现象,且越来越明显,甚至阻塞针头.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栋  张帅  郭海琴 《上海医药》2012,33(1):24-25,29
目的:在25 ℃条件下考察24 h内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3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在3种输液中的含量变化,同时测定pH变化.结果: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在24 h内 pH值基本没有变化,有效成分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在12 h内基本无变化,在16 、24 h时有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在3种常用输液中12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本临床试验选用两组药物,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试验药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剂量为3.8~5.0 g次-1,tid;对照药: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剂量为3.4~4.5 g次,tid;疗程均为7~14 d.结果:本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疗效评价分别为35例和36例,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4%和94.4%,产酶( )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2.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6%和92.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和8.1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对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59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系统分析,探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特点,从而开展药物警戒,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我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159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静脉给药发生最多(123例,占77.4%),≥60岁的老年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6例,占28.9%),有关抗菌药物的报告最多(108例,占67.9%)。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为7例(占4.4%),相关药物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奥沙利铂、胺碘酮片、注射用克林霉素、注射用头孢吡肟、注射用头孢唑肟。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1例51岁男性患者为预防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静脉给予注射用卡络磺钠后,输液侧上肢出现红肿疼痛及僵硬,输注结束后逐渐好转,再次输注该药物时迅速出现上述同样症状,考虑为注射用卡络磺钠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建议停药。停药6 d后症状好转,停药11 d后恢复正常。本文分析1例注射用卡络磺钠致上肢红肿疼痛及僵硬这一少见严重不良反应,以引起临床对该类不良反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萘夫西林钠与长春西汀注射液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方法笔者在临床应用萘夫西林钠与长春西汀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时,发现输液管中及莫非管中出现乳白色浑浊,立即进行实验观察。结果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证明两种药物之间确实存在配伍禁忌,不能续接输注。结论护士评判性思维应用于临床新药的使用观察,是新药安全使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数据库中2009年-2014年注射用七叶皂苷钠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用药部位损害404例次(28.5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74例次(26.43%),全身性损害296例次(20.92%);ADR/ADE 表现较多的有注射部位疼痛、皮疹、静脉炎等。结论 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发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完善药品说明书,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品标准》2013,14(5):376-377
本品为萘夫西林钠的无菌粉末。按无水物计算,含萘夫西林(C21H22N2O5S)不得少于85.5%;按平均装量计算,含萘夫西林(C21H22N2O5S)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5,(32):4515-4518
目的:了解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及完善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以"七叶皂苷""不良反应"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47篇文献、552例病例,进行资料提取和统计分析;另收集12家企业注射用七叶皂苷纳说明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事件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以静脉炎、静脉损伤等静脉刺激反应最为常见;药品说明书部分项下信息缺失。结论:临床应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应统一地修订药品说明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临床药师参与诊治1例苯唑西林钠引起药物热病例,从药品作用特点、患者既往史、临床检验结果、用药种类及配伍、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临床中应注意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引起的高热,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注意药物使用疗程,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多在30min内发生(34.31%).结论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严重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和肾功能衰竭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企业应及时修改说明书不良反应项并增加警示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的延展和再评价。方法 将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用生理盐水配制成不同浓度,观察体外溶血试验中,是否有溶血和血细胞凝集作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后血管刺激性,以及豚鼠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并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进行注射用无菌粉末的pH值、不溶性微粒和渗透压检查试验。结果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在临床用药浓度下符合规定,高于此浓度时有体外凝血、溶血现象出现,且家兔耳缘静脉出现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而其渗透压和不溶性微粒仅在10倍临床用药浓度时超标。因此对血细胞和血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为药物本身所致。在豚鼠能承受的最大剂量下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结论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在规定的用药浓度下有关安全性检测结果符合新药申报要求。临床用药时应严格遵循规定,避免对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损伤。特殊安全性试验的延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促进医院儿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对210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100%,共涉及抗菌药物10种,排前3位的分别是注射用磺苄西林钠、注射用奈夫西林钠、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结论应加强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以保证其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