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分析迎香穴透刺鼻通穴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60例(120只患眼)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电脑随机数字分为3组,分为常规针刺组、人工泪液组和迎香针刺组各20例,每组40只眼,其中常规针刺组的患者采用针刺眼周穴位进行治疗,迎香针刺组的患者采用针刺眼周穴位加迎香穴透刺鼻通穴进行治疗,人工泪液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常规针刺组患者、人工泪液组患者和迎香针刺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和随访阶段,与常规针刺组相比,人工泪液组和迎香针刺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量均显著延长或增加,迎香针刺组也显著优于人工泪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和人工泪液组随访有效率均显著低于迎香针刺组(P<0.05),但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泪液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常规针刺组相比,人工泪液组和迎香针刺组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迎香针刺组也显著低于人工泪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迎香穴透刺鼻通穴治疗干眼症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眼部炎症症状,值得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10):1392-1393
目的:对穴位埋线、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均分为穴位埋线组和氨茶碱组,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法治疗,氨茶碱组给予氨茶碱治疗,对治疗效果、ACT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观察比较。结果:穴位埋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氨茶碱组9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CT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的ACT症状评分和中医证侯积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穴位埋线组患者的情况优于氨茶碱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最大呼气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穴位埋线组的数值明显高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相比较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针刺及中药穴位贴敷等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西药对照组26例、针刺治疗组30例、穴位贴敷组27例、针刺+穴位贴敷组29例。结果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88.9%;针刺+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1%。经统计学处理,4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穴位贴敷组、针刺治疗组与针刺+穴位贴敷组治疗面瘫的疗效相当,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其预后与神经变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朱俊岭 《陕西中医》2011,32(8):1052-105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对76例符合条件的病例,给以穴位埋线治疗,15~20d埋线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6.0%。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辨证取穴,通过激发经络气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西医对于干眼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增加角膜表面水液存留,提高角膜湿性,刺激泪液分泌等,并未针对其潜在的病因进行治疗。针灸治疗干眼症采用眼周局部取穴、全身取穴及针药结合法等,有创伤小或无创伤,促进泪腺主动性分泌泪液的特点。临床和实验也反复证明了针刺对干眼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灸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灸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宗伟  衣蕾  朱云清 《陕西中医》2015,(1):98-10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及对照组。穴位埋线组采用针刺埋线中脘、足三里、天枢穴等穴;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颗粒。观察、比较6周后2组间疗效,及1年后总复发率。结果:穴位埋线组6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479,P0.05),1年后的总复发率穴位埋线组为10.34%,对照组为4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259,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指导下,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嗽(肺阳虚型)的疗效。方法:46例病例均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药膏进行穴位贴敷,选取适当穴位,每年三伏天期间,选取初伏、中伏、末伏贴敷,连续跟踪观察3年。结果:连续治疗3年后,总有效率87%。结论:三伏天期间穴位贴敷对慢性咳嗽(肺阳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取穴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药物盐酸654-2、地西泮、维生素B1、生理盐水.结果:观察21例,治愈1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穴位注射可把针刺与药物的药理性能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增强延续针刺穴位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菊姣  柳文娣 《陕西中医》2012,33(5):595-596
目的:观察耳周腧穴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耳周腧穴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周腧穴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辨证穴位埋线对慢性肾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频度的影响。方法:将辨证为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及中药辨证汤剂口服外,治疗组给予辨证穴位埋线,观察两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作频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6%,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辨证穴位埋线的慢性肾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作频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可以减少慢性肾炎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2.
林茜  陈建灵  王晓山  李万瑶  竺海玮 《陕西中医》2004,25(12):1131-1132
目的 :观察胸腺肽穴位注射对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复发性口疮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多组同步观察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复发性口疮 60例。结果 :总有效率穴位注射组 85 %,肌肉注射组 76%,口服药物组 63.3%,穴位注射组与口服药物组相比较 (卡方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5 )。提示 :穴位注射胸腺肽能较好改善口疮患者的中医证候 ,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调整 T细胞亚群的平衡 ,从而有助于口疮的愈合及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永胜  陈秀清 《陕西中医》2005,26(10):1094-1094
目的观察药物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取穴会阴,曲骨,中极等,给予穴位注射维脑路通针、维生素B1针、维生素B12针、2%利多卡因等,穴位注射后用TDP照射。结果治疗70例,总有效率为95%。提示维脑路通穴位注射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的愈合。加之任脉诸穴可补肝肾,强二阴,通经脉,祛瘀阻,针穴合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根据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分型,穴位注射治疗本病80例。结果:总有效率91.2%,治疗后症状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简单、有效,使颈部气血经络痹阻得以舒通,筋骨损伤得以滋养,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穴位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96.9%,优于药物组64.4%(P0.01);穴位埋线组胃镜下改善黏膜病变程度总有效率89.2%,优于药物组62.2%(P0.01),且组织病理改善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84.6%,56.6%,P0.01)。结论:穴位埋线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和组织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16.
彭莉莉  吕宇虹  杨保东 《陕西中医》2006,27(12):1562-1563
目的:观察穴位透皮疗法配合中药循环交替内服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穴位透皮取穴大包、期门、章门,根据证型,选择相应的中药,贴敷于相关穴位上;中药口服。结果:总有效率为88%。提示:本方法通过药物对腧穴的刺激和经络的传导作用,使药物透过皮肤并发挥治疗相关脏腑疾病的目的,运用透皮疗法可保持药物稳定的血液浓度,防止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口服所致的药物副作用,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朱俊岭  孔凡 《陕西中医》2011,32(11):1534-153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49例符合条件的病例,给以穴位埋线治疗,15~20d埋线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49例,治愈19例,占38.8%;好转27例,占55.1%;无效3例,占6.1%。总有效率93.9%。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通过辨证取穴,激发经络气血,从而促使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18.
哮喘为内科难治病症,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交应性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遇外感或劳累而诱发。自2001年来用穴位埋线治疗此病2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3,34(3):350-351
目的:观察按压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配合昂丹司琼对缓解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78例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应用昂丹司琼常规静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化疗前后加用赤小豆按压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结果:治疗组控制恶心与呕吐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昂丹司琼基础上加用穴位按压对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缓解作用优于单用昂丹司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按辨证分型施治,以活血化瘀,补气养血药物为主,以腰俞穴位为主配合关元、中极穴位注射。设对照组50例口服芬必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64%,P<0.01。提示:穴位注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中甾体激素E2、P的水平有调节作用,且E2、P的水平均可影响子宫内膜PGF2α合成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