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生物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为高端创新制剂的研发注入了新动力,一系列新型纳米递药系统被相继开发乃至应用于临床。其中,由小分子药物或前药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递药系统因具有制备工艺简便、载药量超高和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已成为纳米递药系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总结了小分子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对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进行介绍,包括两亲性、疏水性和二聚体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其次,分别介绍小分子化学药物和小分子生物药物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最新进展。再者,对小分子杂化共组装纳米递药系统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小分子纯药共组装纳米递药系统、小分子前药共组装纳米递药系统及小分子前药/小分子纯药共组装纳米递药系统。最后,讨论了小分子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合理设计、应用前景和临床挑战,以期为新一代纳米制剂的设计与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难溶性药物给药系统一直是制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纳米载体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装载大量难溶性药物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难溶性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该类载体主要包括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聚合物胶束、纳米混悬剂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纳米给药系统在难溶性药物制剂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4):548-553
目的:为纳米给药系统中药物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纳米给药系统""体外药物释放""体内外相关性""Nanoparticles""Drug release""in vitro-in vivo correla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PubMed、Elsevier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1年-2018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从纳米给药系统药物体外释放测定的挑战、药物体外释放度测定的主要方法、体外释放度的数学模型拟合以及体外释放-体内行为相关性研究等3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 318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目前纳米给药系统中药物体外释放度研究面临的挑战主要来源于纳米粒径的多样性和不均匀性、体内释放过程的多重性以及在体内易受到各种蛋白的影响等。纳米给药系统中药物体外释放度的主要测定方法有透析法、离心法、流通池法、凝胶法、加压超滤法、扩散池法和原位法等,各有一定的优缺点。目前针对纳米给药系统中药物的体外释放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较少,对其进行体外释放-体内行为相关性研究的文献也较少。今后可通过在药物体外释放测定的介质溶液中引入体内蛋白、在释放测定过程中设计模拟纳米给药系统在体内的分布特性、控制测定装置孔隙大小等方面减小对粒径的影响,使纳米给药系统中药物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更加完善;通过进一步体外释药模型拟合、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使纳米给药系统中药物体外释放更好地预测其体内行为。  相似文献   

4.
透皮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给药途径,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具有顺应性高、无首过效应等优势。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透皮药物递送系统的药物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形成了一种极具价值、令人期待的新型给药方式。目前常用于透皮药物递送系统的纳米制剂包括纳米乳、脂质纳米囊泡、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纳米晶体、溶致液晶纳米粒等。介绍了皮肤屏障和透皮递送的常用促渗方法,综述了各类应用于透皮药物递送系统的纳米制剂及其与物理促渗方法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纳米制剂在透皮递送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纳米药物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共31篇,从纳米药物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纳米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控制药物释放以及定位给药等优点,在药物的经皮吸收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结论纳米药物载体为药物的经皮通透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但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10):1415-1418
目的:为纳米混悬剂给药系统的深入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纳米混悬剂""纳米结晶""Nanosuspensions""Nanocrystal"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6年5月在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纳米混悬剂给药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6篇,其中有效文献24篇。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纯药物纳米颗粒的亚微细粒胶态分散体,在口服、静脉注射、眼部、肺部、经皮给药等多种给药途径中的研究十分广泛,其在实现靶向给药、缓释药物、特别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较少涉及到药物在体内的主动靶向行为研究。因此,通过对纳米混悬剂中药物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是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立  梁爽  吕江维  薛冰  张文君 《药学研究》2017,36(5):287-291
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主要是血脑屏障限制了药物到达作用靶点,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而纳米给药系统为药物的脑靶向递送提供了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改善作用,本文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常规治疗药物展开,重点从纳米给药系统角度进行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策略,概述几种典型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纳米给药系统,即脂质体、聚合物胶束、固体脂质纳米粒和聚合物纳米粒等.  相似文献   

8.
纳米给药系统的药动学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艳 《抗感染药学》2010,7(3):167-170
纳米给药是药剂学领域研究颇多的1种新型药物递送体系,具有超微体积及特殊结构,在控释、缓释、靶向给药以及黏膜、局部给药中,可提高难溶性药物与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在基因工程等领域中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纳米给药系统在药动学、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并简要介绍了纳米给药系统在药剂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刘敏  许玉杰 《药学进展》2007,31(3):97-103
综述肿瘤靶向给药的基础和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系统的发展。分类介绍普通被动靶向载药系统(如微乳、传统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载体、药-脂结合物纳米粒等)、表面修饰的被动靶向载药系统及主动靶向载药系统(如免疫脂质体、免疫聚合物纳米粒及受体-配体介导靶向纳米载体)的研究与开发。在传统药物制剂的基础上,发展抗肿瘤药物的新型靶向载体系统,改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性,增加药物定向富集到肿瘤部位甚至肿瘤细胞内,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多柔比星是治疗乳腺癌、肺癌的1种有效的化疗药物。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临床使用时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为克服多药耐药,研究者们报道了一些利用纳米载药系统传递多柔比星的方法。纳米载药系统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高,具有药物控释和靶向性的优点,在药物传递中应用广泛。纳米载药系统可分为无机物纳米系统、基于脂质的纳米系统和聚合物纳米系统3种类型,在多柔比星载药中均有应用。综述近年来有关纳米载药系统最新研究文献,对其研究进展作了分析,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微/纳米粒在定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介绍壳聚糖微/纳米粒在新型定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为发展安全高效的壳聚糖微/纳米粒定向给药系统提供参考。方法:综合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文献,对壳聚糖基本性质,定位给药于各组织部位进行了探讨。结果:壳聚糖微/纳米粒可应用于脑、眼、鼻、口、肺、胃、小肠、结肠等器官靶向给药。结论:壳聚糖微/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药用辅料,在定位给药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丹参难溶性成分因能对抗多种恶性肿瘤而成为很好的抗肿瘤候选药物,但因其水溶性差、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持续发展,基于纳米粒、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等中药纳米给药系统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些不足并被开发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报道的丹参难溶性成分纳米给药系统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发丹参难溶性成分的纳米给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想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应在肿瘤部位高度累积且快速释放药物,而在血液循环中无泄漏,利用肿瘤环境改变的氧化还原状态及细胞内外的谷胱甘肽差异,结合纳米给药系统,可实现精准肿瘤靶向。本文对氧化还原敏感型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原理、氧化还原敏感键及其构建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基于脂质体、纳米粒、纳米胶束、纳米凝胶4种载体的不同氧化还原敏感型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可为肿瘤靶向给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D-α-tocophero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在各种纳米制剂中的最新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共48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结果 TPGS能够提高药物包封率和细胞吸收,改善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并能协同起抗癌疗效。广泛应用于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纳米脂质体、纳米药物等纳米给药系统中。结论 TPGS在纳米制剂中有着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t present, malignant tumour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s that endanger human health. According to a survey on causes of death in Chinese population in early 1990s, the malignant tumours were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urs, the ideal situation is that drugs should target and accumulate at tumour sites and destroy tumour cells specifically, without affecting normal cells and stem cells with regenerative capacity. This requires drugs to be specifically transported to the target organs, tissues, cells, and even specific organelles, like mitochondria, nuclei, lysosom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and Golgi apparatus (GA). The 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 can not only protect drugs from degradation but also facilitate functional modification and targeted drug delivery to the tumour site.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targeting of 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s to tumour cytoplasmic matrix, nucleus, mitochondria, ER, and lysosomes. Organelle-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 will be a major mean of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with lower toxicity, less dosage and higher drug concentration in tumour cells.  相似文献   

16.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传统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尤其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由于TMP的不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较差、代谢快且半衰期短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应用纳米载药系统可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对TMP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纳米载药系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MP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纳米山药多糖对4种肿瘤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纳米山药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方法 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测定各给药组对肿瘤细胞抑制率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给药组给药48 h后对4种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表达情况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给药组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米山药多糖高剂量组(80 ng·mL-1)、氟尿嘧啶组(80 ng·mL-1)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纳米山药多糖高剂量组(80 ng·mL-1)与氟尿嘧啶组(80 ng·mL-1)肿瘤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条带灰度降低,蛋白含量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细胞划痕实验表明纳米山药多糖作用于4种肿瘤细胞48 h后,细胞愈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纳米山药多糖剂量的升高,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酶原的活化,酶原降解增多,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划痕愈合率,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To achieve superior therapeutic efficacy, the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using two or more anticancer drugs in clinical practice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as a feasible strategy. On account of the concept of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co-delivery of anticancer drugs with nanotechnology gradually becomes a desired strategy and one of the research frontiers on modern drug delivery. In recent years, nano drug co-delivery system (NDCDS), which loads at least two anticancer drugs with different physic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into a combination delivery system,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NDCDS synergistical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tumor compared with the free drugs. In this review, we highlighted the current state of co-delivery nanoparticles an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nanomaterial, discussed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and prospect futur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摘 要青蒿素及其部分衍生物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存在水溶性差、半衰期短等缺点,故促使众多学者对其药物制剂进行开发和研究。纳米药物传输系统是一种新型药物递送工具,相比传统的片剂、栓剂、注射剂等,具有稳定性好、靶向释药和联合载药等诸多优点。本文综述了青蒿素类药物的纳米传输载体,包括:纳米粒、脂质体、胶束、纳米微乳和其他纳米载体,概括了青蒿素类药物纳米制剂在肿瘤治疗方面的成果和特点,其中着重介绍青蒿素类药物与转铁蛋白的联合载药递药体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姜黄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和对大鼠高脂血症的药效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含量测定方法,考察纳米乳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初步考察姜黄素纳米乳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高脂血症的药效作用。结果 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姜黄素原料药为参比制剂,姜黄素纳米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13.47%;以市售片剂为参比制剂,姜黄素纳米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79.52%。纳米乳组的Cmax为原料药组的201.48%,为片剂组的193.02%,且比原料药组及片剂组具有更高的MRT值(为原料药组的183.52%,是片剂组的154.21%)。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纳米乳口服给药系统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缓解高脂饮食给模型大鼠造成的肝脏脂质沉积及肝损伤。结论 姜黄素纳米乳口服给药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并能够控制高脂血症大鼠体重增长和改善由脂质代谢紊乱造成的肝脏系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