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李春霞 《西部医学》2014,(8):1074-1076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靶控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组(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3 min后(T1)、插管(T2)、切皮(T3)、术中探查(T4)以及拔管(T5)时的血压(SBP、DBP)和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靶控组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诱导3 min后(T1)的SBP、DBP、HR低幅度大于靶控组(P<0.05);拔管(T5)时,对照组SBP、DBP、HR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两组BMI正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中肥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可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药用量,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可降低老年肥胖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丙泊酚不同的给药方式对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4例,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分组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Ⅰ组)和丙泊酚手控输注组(Ⅱ组)。麻醉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于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皮即刻(T4)、切皮后5min(T5)以及拔管即刻(T6),7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血管指标进行组内比较:患者的SBP和DBP值在诱导后T1比诱导前T0显著降低,(P<0.05);手控输注组患者的SBP与DBP值在插管时T2和拔管时T6显著高于诱导前T0(P<0.05);手控输注组患者的HR值,在插管时T2和拔管时T6显著高于诱导前T0( P<0.05),而诱导后T1的HR数值明显低于诱导前T0( P<0.05)。组间比较:在插管时T2,手控输注组患者的SBP和DBP值明显高于靶控输注组患者( 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技术对老年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的麻醉诱导时血液动力学更平稳,麻醉过程更平稳,安全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瑞芬太尼复合诱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持续输注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min(T0)、气管插管时(T1)、气管插管后1min(T2)、气管插管后5min(T3)各时点HR、MAP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出现麻醉过浅(HR〉100次·min^-1,MAP〉基础值20%)、麻醉过深(HR〈50次·min^-1,MAP〈基础值20%)、胸壁强直、术中知晓等,比较患者术毕唤之睁眼时间、能够正确做出指令动作时间及拔管时间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T2、T3HR、MAP均升高,与T0比较,Ⅰ组HR、MAP更平稳(P〈0.05),Ⅱ组麻醉过浅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术毕患者唤之睁眼时间、能够正确做出指令动作间及拔管时间,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可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易控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年龄在60岁以上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均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后即刻(T3)、切皮后1h(T4)、术毕(T5)血压和心率,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检测诱导前后不同时间皮质醇和血糖。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S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DBP、MAP在T1时点F组低于S组(P〈0.05);两组HR仅T3时点及SBP、DBP、MAP在T1、T2、T3时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的皮质醇、血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诱导前比较F组皮质醇、血糖均有升高(P〈0.05),S组仅皮质醇在术毕的时间点、血糖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S组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较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更利于维持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应激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药物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辉 《西部医学》2009,21(11):1893-1894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瑞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阿曲库胺全凭静脉组(R组)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F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诱导量分别为1.5μg/kg和2mg/kg、芬太尼3μg/kg,2min后行气管插管,要求30s内完成。麻醉维持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0.03μg/(kg·min),阿曲库胺以0.6mg/(kg·h)恒速输注,至手术结束前20min停药。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等。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R组术中MAP和HR相对平稳,而F组明显增高(P〈0.05);与R组比较,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延长(P〈0.05),拔管后5 min OAA/S评分值低(P〈0.05),不利于病人术中管理和术后恢复。结论联合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佰强  龙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12-113,116
目的研究在胃癌手术过程中,瑞芬太尼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皮质醇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5例,研究组诱导期注射瑞芬太尼,手术过程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对照组诱导期静注芬太尼,手术过程中根据麻醉深度的状况给予芬太尼。在记录麻醉中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变化情况的同时,测量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同时还记录插管呛咳及拔管时躁动例数。结果研究组的MBP、HR、Cor、E在麻醉诱导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管时呛咳例数及拔管时躁动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过程中,在减轻麻醉及手术对患者引起的应激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的作用效果很明显,与芬太尼相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外孕术中不同血浆浓度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急诊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不同血浆浓度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每组10例。A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5μg/ml与8ng/ml,B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μg/ml与6ng/ml,C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μg/ml与4ng/ml。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CO2气腹时、CO2气腹后5min、气腹后15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MAP、HR。以停麻药的时间为零点计时,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3组患者插管前的MAP、HR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插管后至拔管时各时间点的MAP、HR与插管前的无差异。拔管后5min的MAP、HR与麻醉诱导前无差异。A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且术后苏醒质量评分最佳。B组次之,C组最长(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适用于腹腔镜宫外孕手术,低浓度的丙泊酚复合高浓度的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好,苏醒快、质量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41例老年患者给予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麻醉,研究组41例老年患者给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41例老年患者的HR值、SBP值、DBP值与丙泊酚使用量、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刘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4,(8):48-49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喉罩麻醉,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给予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各时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段HR、M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段HR、MA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其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夏水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3-64,7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胆囊切除患者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胆囊切除术中麻醉安全提供参考。方法82名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过程及手术过程心血管反应的差异及血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前心率(heart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无差异,插管后及拔管后研究组患者HR、MAP低于对照组,牵拉胆囊时研究组患者HR、MAP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插管前及插管后血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牵拉胆囊后及拔管后研究组血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胆囊切除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增加麻醉安全,可能与其对植物神经反射通路的阻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林琳 《中原医刊》2011,(24):8-9
目的观察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情况。方法将ASAI~Ⅱ级行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P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术毕及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术毕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①切皮时S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比P组低,在其余时间两组无明显不同。②P组与S组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有显著优势。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快,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剖宫产术不适宜常规椎管内麻醉的孕妇151例,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5),观察组给予异丙酚1.5 mg.kg-1、瑞芬太尼1.0μg.kg-1、阿曲库胺0.8 mg.kg-1,缓慢静脉推注,术中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泵入维持;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1、芬太尼1.0~2.0μg.kg-1、阿曲库胺0.8 mg.kg-1,缓慢静脉推注,术中以丙泊酚靶控泵入和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维持;2组均面罩给氧3 min后气管插管,比较2组产妇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及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时、诱导后3 min、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诱导时、胎儿娩出时产妇心率较术前加快(P<0.05),诱导后3 min、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时、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心率较术前加快(P<0.05)。对照组在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MAP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在诱导时、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心率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产妇,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实施全身麻醉,对产妇的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丽 《中外医疗》2013,(25):19-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该院收治的106例老年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后SBP以及DBP均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SBP和DBP变化高于对照组,HR两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9.4±2.9)min、苏醒时间(14.3±3.7)min,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14.6±5.7)min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应用安全性高,恢复时间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时丙泊酚用量和对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颈椎手术的颈椎受限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D组,n=20)和生理盐水+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N组,n=20)。 D组于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术中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 ng/mL)和丙泊酚(血浆浓度,据术中血压调节)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结果:丙泊酚用量D组、N组分别为(1422.75±180.72)mg和(1902.50±151.64)mg,D组明显减少(P〈0.01);瑞芬太尼用量D组、N组分别为(2617.60±144.68)μg和(2642.25±63.37)μg,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最低MAP、切皮时、术中最低及术中最高HR,D组明显较低(P&lt;0.05)。组内术前、切皮时和术中最高指标比较,两组MAP均无明显差异( P〉0.05),D组术前HR高于切皮时和最高HR,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N组最高HR大于术前、切皮时HR(P〈0.05),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是有效、安全的静脉全麻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行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MAP及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时各时点OA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R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向能力恢复时间、离开术后恢复室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术效果显著,且苏醒过程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鼻黏膜血流的影响。方法将46例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患者随机分为吸入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在麻醉前后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VIP浓度;观察麻醉前及麻醉维持20min后下鼻甲黏膜的微循环变化情况。结果吸入麻醉组血浆VIP含量较术前显著下降[(23.7±15.9)pg/mlvs(42.8±13.9)pg/ml,P﹤0.05];静脉麻醉组的血浆VIP含量较术前显著增高[(51.0±13.6)pg/mlvs(44.6±13.1)pg/ml,P﹤0.05];下鼻甲黏膜血流灌注指标显示,静脉麻醉组灌注量(PU)、血细胞平均运动速率(V)低于术前(P﹤0.05);吸入麻醉组PU值、V值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差异;静脉麻醉组麻醉后PU值及V值低于吸入麻醉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可明显减少鼻黏膜血流,但不导致血浆VIP水平的降低;异氟醚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使血浆VIP水平降低,但对鼻黏膜血流无明显影响。迷走神经兴奋可能是导致本研究条件下中血浆VIP升高和鼻黏膜血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remifentanil)不同输注速率对乳癌根治手术患者全麻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HRV及BIS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在全麻维持期间的适宜输注速率。方法:选择20例全麻病人,年龄在32~66岁之间,无明显心血管疾病及重要脏器病变。全麻诱导药物为咪唑安定、瑞芬太尼、异丙酚、罗库溴胺。全麻维持为静吸复合麻醉,静脉药物采用瑞芬太尼,剂量从0.05μg/(kg·min)开始,以0.05μg/(kg·min)依次递加输注速率,每一速率维持10min,直至达到0.5μg/(kg·min),全程复合1.0MAC异氟醚吸入,间断追加维库溴胺维持肌松。记录术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各种速率维持10min后及停止泵注后10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性(HRV、LF/HF)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全麻维持期间,瑞芬太尼输注大于0.2μg/(kg·min)后,随着输注速率的增加,血压、心率及LF/HF均为规律性下降,HRV呈不规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泵注后心率、血压显著升高。麻醉诱导后BIS即快速下降,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无明显关联,诱导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癌根治手术全麻维持期间,持续吸入1.0MAC异氟醚时,微量泵恒速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既可达到有效的镇痛,同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结果术中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更明显,麻醉恢复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点及组间比较,无明显改变,ASCAS疼痛评分差异不大(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快,而且不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10-151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下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和瑞芬太尼(R组)。麻醉诱导相同,微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R组)或芬太尼(F组)并吸入异氟醚及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需降压时R组临时静注瑞芬太尼2μg/kg降压并增大瑞芬太尼泵入浓度进行血压控制,F组以0.5μg/kg/min~6μg/kg/min速度泵入硝普钠,均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5mmHg~65mmHg,封闭颅骨瓣时停止降压,维持降压时间一般为60min左右。记录各时段的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情况及副作用。结果:在控制性降压期间F组与R组均可将MAP降至目标血压,与降压前相比,两组血压降低(P<0.05),R组心率(HR)降低(P<0.05),F组HR高于降压前(P<0.05),停降压后R组较F组血液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更迅速(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下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行控制性降压,降压过程方便、安全、有效,停降压后血液动力学平稳,无反跳性高血压的发生,麻醉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