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光疗对新生高危儿的影响。方法将340例符合新生高危儿诊断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0例,于生后24h内入院即使用经皮测疸仪早期监测黄疸,如果黄疸指数大于6mg/dL(102.6umol/L)或每天黄疸指数增加超过3mg/dL(51.3umol/L),即开始给予蓝光照射8~12h,总疗程12~120h。对照组160例入院后只给予病因及对症治疗,每日检测黄疸指数,未经预防性光疗。结果治疗组所有患儿黄疸指数峰值均〈10mg/dL(〈171umol/L),无一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及高胆红素血症。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86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症状22例。结论对新生高危儿黄疸进行预防性光疗,既可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又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临床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其发生的多少与种族地区、胎龄和喂养方式等都有关。而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5u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34umol/L,则考虑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期的病理性黄疸主要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最为常见。我科新生儿病房从2001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28例,均予以光照疗法,由于注重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治疗早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采用蓝光照射、静脉注射用丙球蛋白等非换血疗法治疗45例血总胆红素〉432μmol/L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结果43例治疗痊愈,占95.6%;1例因肺出血死亡,1例自动出院。治愈的43例患儿经随访复查,均未发现有后遗症。结论光疗治疗早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作为非换血疗法和基层医院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脐血胆红素对预测新生儿后续黄疸发生情况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测定脐血胆红素浓度在早期预测新生儿黄疸中的价值。方法采集186例足月新生儿脐血,测定胆红素浓度,分组观察黄疸发生率情况。结果脐血胆红素浓度分别为≤30umol/L、30~40umol/L、40~50umol/L、≥50umol/L时,发生病理性黄疸8例(12.31%)、12例(21.05%)、20例(46.51%)、18例(85.71%)。结论脐血胆红素测定能够早期预测新生儿黄疸,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黄疸7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入院时以及治疗后均做经皮黄疸指数(TCB)、肝功能测定,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蓝光照射治疗8~12h,每日1次,治疗3~5d后痊愈、好转出院。结论蓝光照射疗法简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孙浩 《中国医疗前沿》2010,(11):46-46,29
目的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umol/L和(150.7±30.3u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分别为(119.6±45.8)umol/L和(139.6±35.6)u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7.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风雪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105-106
目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精心护理使疗效提高,避免发生副作用。方法对198例新生儿患儿黄疸采用蓝光治疗,进行细心观察与护理。结果198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而正确、精心的护理则是蓝光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春爱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07-3408
目的观察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249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1例和对照组138例。治疗组给予促进胆红素吸收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促进胆红素吸收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治疗组111例患儿中,有效33例,显效33例,好转3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138患儿中,有效36例,显效35例,好转37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78.3%。结论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5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应用美国Ohmeda公司生产的毯式光疗仪作为治疗组,并设对照组50例。结果治疗组平均光照时间17.5±7.43小时,黄疸明显消退(SB<102.6μmol/L)时间4.28±1.54天,黄疸完全消退(SB<17.1μmol/L)时间5.34±1.60天;对照组平均光照时间38.16±15.65小时,黄疸明显消退时间5.02±1.90天,黄疸完全消退时间6.12±1.85天。P值分别为<0.01,<0.05,<0.05,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蓝光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需光照时间短,退黄快,方便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总结临床使用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经验,并将其推广。方法:对我科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黄疸患儿给予蓝光配合药物治疗并加以精心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起效较快,加以精心的护理,可有效减少蓝光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配合输液的预后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3年收治的1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感染因素121例,围产因素19例,母乳性黄疸5例,,溶血因素22例,代谢性疾病1例,采用蓝光治疗和静脉输液相配合的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光疗前抽血化验血清总胆红素达237-382μmol/L,经过输液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配合蓝光照射3-5天后,抽血化验血清总胆红素,呈明显下降趋势,治愈141例,好转27例,均未并发"胆红素脑病"。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居多,能及时采取正确的蓝光照射操作方法,快速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86例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12—24小时/次,光照疗程1—2次);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第1日下降值40.2μmol/L,日均下降值38.1μmol/L,至正常天数4.7天;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55.6μmol/L、47.6μmol/L,至正常天数为4.0天。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治疗组有3例,且程度较轻。结论:蓝光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兰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10-49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126例黄疸新生儿实施蓝光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 126例黄疸新生儿通过蓝光治疗和精心的护理,黄疸均逐渐消退,血清胆红素也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其中82例患儿黄疸在12 h消退,32例患儿黄疸在48 h消退,另12例患儿黄疸在72 h消退。结论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及加用鲁米那或茵桅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1998—2001年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蓝光治疗组、蓝光 鲁米那组、蓝光 茵桅黄组、蓝光 鲁米那 茵桅黄组),比较4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结果 4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的,加用鲁米那或茵桅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无明确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蓝光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进行蓝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值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5%,治愈率61.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0%、治愈率38.7%,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值均较治疗后第1天及第2天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值分别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蓝光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我院使用蓝光照射疗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治疗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治疗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13.6μmol/L、146.3±16.2μmol/L、1.3±0.5d和96%,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治疗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19.8μmol/L、103.8±11.3μmol/L、2.5±0.8d和76%。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和治疗起效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其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明显多于对照组患儿,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好、起效快,可有效地降低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牟红梅  张燕妮 《当代医学》2009,15(25):93-94
目的观察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对安康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12月住院的52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妈咪爱,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的值及经皮测胆红素监测胆红素的变化,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2.7±23.8)u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2.5±20.4umol/L),P〈0.01,治疗天数:治疗组平均疗程(46±2.6)d,对照组(68±2.9)d,P〈0.01。结论妈咪爱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辅助治疗,可加快降低胆红素水平,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诊治的4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差异。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照治疗前血总胆红素为(291.5±42.8)μmol/L,治疗后为(214.2±33.9)μmol/L,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患儿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01),而血小板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淋巴细胞亚群CD35^+、CD3^+、CD4^+、CD8^+和CD4^+/CD8^+及NK细胞均升高,高于治疗前百分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蓝光照射治疗可改善胆红素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损伤,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查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57-5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方法根据光照疗法的特殊性和新生儿的特点,采取恰当合理的护理。结果本组156例患儿,125例治愈出院,26例好转出院,5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光照疗法能有效降低高胆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而期间严密的观察病情、正确而精心的护理则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新生儿常见病。它以巩膜、皮肤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 ,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 ,严重时引起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症状 ,并留下后遗症 ,故在医学界一直受到关注。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常用蓝光疗法。光疗法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经光疗氧化分解为水溶性产物 ,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 ,光源为蓝光或日光 ,但最有效的为蓝光 (波长为 42 0~ 470nm)。1 临床资料我科于 1997年~ 2 0 0 0年期间 ,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 2 0例 ,男性 14例 ,女 6例。患儿年龄为 7天~ 2 5月 ,光疗后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