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改善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tDCS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15),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同步行tDCS真刺激,对照组行tDCS假刺激,治疗时间为4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统一进行认知神经量表评估(包括MoCA、MMSE及LOTCA量表),比较两组之间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MoCA、MMSE、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的MMSE、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MoCA、MMSE、LOTCA认知评定量表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DCS阳极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 并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tDCS对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30例, 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认知训练,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治疗(每日1次, 每次刺激20 min, 每周刺激5 d, 连续治疗3周), 对照组则增加tDCS假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 同时采用DTI观察PSCI患者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变化, 并采用Pearson检验法对弥散纤维束的FA值与MMSE、MoCA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的MMSE、MoCA、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试验组治疗后的MMSE、MoC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预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先给予tDCS预刺激,再进行认知训练,对照组先行认知训练,再进行tDCS刺激。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测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较治疗前的MoCA及MBI评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较治疗前的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均更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DCS预刺激后给予认知训练方案对PSCI患者认知功能、ADL能力的改善作用优于先认知训练后tDCS刺激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记忆损伤及认知障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诊治96例老年OSAHS患者(OSAHS组),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次数分为轻中度OSAHS组(n=56,5次/小时30次/小时);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0次/小时≤AHI≤5次/小时)。比较三组入选对象认知和记忆情况。【结果】氧减指数(Oxygen reduction index,ODI)、AHI、呼吸相关微觉醒指数(Respiratory Related Micro Awakening Index,RRMAI)、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NREM)Ⅰ~Ⅱ期比例、重度OSAHS组认知功能障碍比例、使用连线测验(TMT)A使用时间、TMT B使用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轻中度OSAHS组(P<0.05);夜间最低脉氧(Nocturnal pulse oxygen,LSaO2)、NREMⅢ期比例、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数字广度测试(DST)顺背、DST倒背、复杂图形测验(CFT)再绘评分低于轻中度OSAHS组及对照组(P<0.05);轻中度OSAHS组认知功能障碍比例、TMT A使用时间、TMT B使用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SE、MoCA评分、DST顺背、DST倒背、CFT再绘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HI与TMT A使用时间、TMT B使用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DST顺背、DST倒背、CFT再绘、MMSE及MoCA呈负相关(P<0.05)。【结论】OSAHS存在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损伤、注意力及执行能力降低,且随着病情加重,记忆损伤、认知障碍、注意力及执行能力降低程度加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度颈动脉狭窄(CAS)与轻度脑白质疏松(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度CAS患者25例(CAS组)、中度CAS合并轻度LA患者21例(CAS+LA组)、同期无CAS和LA的患者30例(对照组),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ADAS-Cog)第1套、韦氏数字符号转换测验、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测验、语言流畅性测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测试。结果:CAS组及CAS+LA组患者MMSE、韦氏数字符号转换、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测验、语言流畅性测试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SA-Co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LA组与CAS组比较,MMSE、数字广度顺背评分减低,ADAS-cog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CAS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中度CAS与轻度LA合并时,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时机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43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A(online治疗组)、试验组B(offline治疗组)以及对照组C(sham组)。试验组A患者在进行认知训练的同时进行2mA的阳极tDCS刺激;试验组B在认知训练结束4h以后进行相同tDCS刺激;对照组C在进行认知训练的同时进行tDCS假刺激。tDCS与认知康复训练均为30min/次,5次/周,连续2周。在治疗前、2周治疗后(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三个时间点进行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数字广度测试(DST)、连线测试A部分(TMT-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的评估。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为41例(2例脱落)。治疗后、随访时3组患者的MoCA、DST、TMT-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A在治疗后、随访时MoCA评分的改善差值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C(P<0.05);试验组B在治疗后、随访时MoCA评分的改善差值均优于对照组C,但仅在随访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A与试验组B MoCA改善差值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A治疗后、随访时数字广度正序、倒序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试验组B在随访时数字广度倒序有显著性提高(P<0.05),对照组C治疗后数字广度的改善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DCS联合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PSCI患者的工作记忆等认知功能以及ADL能力,其效果可以维持到治疗结束后1个月。tDCS治疗与认知康复训练同时进行可能比tDCS与认知康复训练分开进行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左背外侧前额叶结合头皮针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言语训练及头针治疗,同时给予tDCS伪刺激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言语训练及头针治疗的同时联合tDCS治疗,共治疗4周。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DAE)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定患者语言交流能力,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CRRCAE评分、BDAE等级、CADL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CRRCAE评分、CADL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BDAE等级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RCAE评分、CADL评分、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BDAE等级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tDCS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结合头皮针可以更好的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的语言功能、日常交流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孙莉  王舒  叶维  莫丹 《中国康复》2020,35(6):308-311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帕金森合并认知障碍患者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DCS组各11例。2组患者均延续正规抗帕金森药物治疗方案,同时加以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tDC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治疗,对照组予以假性刺激。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和D2注意力测验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MoCA、LOTCA的6个方面及D2注意力测验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tDCS组以上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联合认知干预对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和执行功能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60例脑梗死伴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sham-tDCS联合认知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tDCS联合认知干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RBMT-Ⅱ)、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系统(WCST)、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比较,并采用RBMT-Ⅱ评分、WCST测验来评估观察组左、右病灶侧疗效评估。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评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RBMT-Ⅱ评分、WCST测验、LOTCA评分和SS-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观察组各评定结果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DCS阳极刺激右病灶侧仅完成分类数(Cc)改善优于左病灶侧,其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tDCS刺激病灶侧背外侧前额叶联合认知干预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具有协同改善记忆和执行功能的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60例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tDCS刺激,每周5次,每次20min,共4周;对照组参照观察组,但仅在初始和最后30s内施加电流,余同观察组。采用数字广度测试(DST)和字母删除试验分别对患者注意广度和持久度进行评估,采用符号数字模式测试(SDMT)对患者注意转移能力进行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评估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MoCA、MBI、SDMT、DST评分、字母正确删除数、P300和波幅均增加(均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5);观察组MoCA、MBI、SDMT、DST评分、字母正确删除数、P300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另行专项吞咽功能训练。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X线透视吞咽试验(VFS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Ⅰ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32,P=0.009);Ⅳ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75,P=0.005)。2组治疗后SSA评分、SWAL-QOL评分与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肖露  代菁  樊巍  刘茂竹  肖少华 《中国康复》2020,35(9):459-462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tDC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采用tDC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测定患侧肩外展及腕背伸时的表面肌电均值(sEMG)。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FMA-UE、MBI评分及肩外展和腕背伸时的表面肌电均值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0.01),且联合组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均更高(均P<0.05)。结论:tDC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治疗作用优于单一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相似文献   

13.
叶阗芬  余齐卫  刘毅  袁振  徐颖 《中国康复》2018,33(4):289-292
目的:观察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后效应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后患者手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每组15例。所有治疗组都进行系统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tDCS治疗,观察组1给予作业治疗(OT)及tDCS治疗,OT在tDCS治疗前进行(即OT+tDCS),观察组2给予tDCS治疗后联合OT训练,OT在tDCS治疗后即刻开始(即tDCS+OT)。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及Jebsen-Taylor手功能(JTT)评定,评估患者手功能及运动控制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U-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且观察组2评分更高于观察组1(P0.05)。治疗后,3组患者JTT手功能评测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均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测试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且观察组2治疗前后时间差值明显高于观察组1(P0.05)。结论:tDCS后效应期加强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手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40例随机分为tDC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t DCS组患者给予健侧吞咽运动皮质1.5 mA阳极电流刺激,而对照组给予假性电流刺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MMASA量表评分和FOIS吞咽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MMASA量表和FOIS吞咽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t DCS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 DCS联合吞咽训练比单独吞咽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许林海  韩丽雅 《中国康复》2015,30(3):185-188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上肢功能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Brunnstrom分级上肢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肩外展及腕背伸主动活动范围(AROM)测定、主动肩外展和腕背伸时三角肌和桡侧腕长伸肌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值(IEMG)测定。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FMA评分、FIM评分,肩外展AROM、腕背伸AROM、IEMG值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功能强化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摇车训练同步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仅有主被动运动功能手摇车训练,试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摇车训练的同时辅以具有同步性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接受4周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UE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及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除了MAS评分外,试验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手摇车训练同步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aM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部位,电刺激强度为1.2mA,每次治疗持续20min,每天治疗1次;对照组患者则给予tDCS伪刺激,每次治疗持续20min,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5d后采用数字广度测验及其他认知控制任务测验(如阅读干扰词汇测试、感觉-运动测试、手指敲击测试)对2组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顺背数字广度成绩[(5.5±0.2)个]、倒背数字广度成绩[(4.7±0.2)个]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倒背数字广度成绩[(4.1±0.3)个]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顺背数字广度成绩[(4.5±0.2)个]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其阅读干扰词汇测试、感觉-运动测试、手指敲击测试成绩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可改善aMCI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其确切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7例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基础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再给予tDCS阳极交替刺激双侧口咽部皮层感觉区域,对照组以tDCS阳极假刺激同一区域。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渗透-误吸指数(PAS)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2组SSA评分各阶段较组内治疗前的同一阶段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咽期、误吸情况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PAS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双侧口咽部感觉皮层能更好地改善吞咽功能,对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和镜像疗法,观察组增加tDC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 10.455, Z=-2.793, P <0.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 4.152, Z=-2.045, P <0.05)。结论 联合应用tDCS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音乐运动疗法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平衡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音乐运动组、tDCS组和联合组, 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音乐运动组、tDCS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音乐运动训练或tDCS治疗, 联合组则辅以音乐运动训练及tDCS联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10 m折返运动试验、Berg平衡量表(BBS)、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4组患者的运动、平衡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4周后, 发现音乐运动组UPDRS-Ⅲ评分、10 m折返运动计时、BBS评分及ABC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DCS组MoC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音乐运动组和对照组(P<0.05);联合组UPDRS-Ⅲ评分、10 m折返运动计时、BBS评分、ABC评分、MoC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音乐运动组及tDCS组(P<0.05)。结论音乐运动训练联合tDCS可进一步改善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