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生姜对小鼠缺氧耐受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刺五加茎叶乙醇提取物对血栓形成及缺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3.
藏医是在广泛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医学、印度医学和大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独特的医学体系,同时,青藏高原具有海拔高、资源匮乏、氧气不足等特点,但是也形成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生长出许多珍稀药用植物——藏药。藏药历史悠久,是中国比较完整和有影响力的民族药之一,在治疗高原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原经济活动增多,高原缺氧极大地影响了高原作业能力。根据《中国藏药》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具有抗高原缺氧作用的藏药其药理作用、有效成分、生长环境等,并根据作用部位将它们分为对肺保护作用、对心保护作用、对脑保护作用、对肝脏保护作用、改善疲劳和其他等6类药物,旨在为发现更多有潜力的抗缺氧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就是一个在缺氧状态下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HIF-1在人体各种肿瘤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其与肿瘤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1]。近年来研究显示HIF-1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因此,了解HIF-1在  相似文献   

5.
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俭  李静  耿美玉 《药学学报》2008,43(6):565-569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调控肿瘤内缺氧效应的一个重要因子,它能引起肿瘤细胞的无氧糖酵解、引发肿瘤的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等行为,使这些肿瘤细胞在缺氧微环境下得以存活并使肿瘤的恶性程度进一步增强。它还能引发肿瘤对放/化疗的耐受,其表达程度与预后不良成正相关。它的发现为人们靶向肿瘤缺氧来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靶向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就是一个在缺氧状态下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HIF-1在人体各种肿瘤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其与肿瘤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1].近年来研究显示HIF-1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因此,了解HIF-1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1缺氧诱导因子-1的生物学特性1.1结构缺氧诱导因子l(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于1992年在低氧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的转录激活中发现,能特异性地结合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编码区下游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的特异性DNA序列.HIF-1为异二聚体蛋白聚合物,由120KD的α亚基和91-94KD3亚基组成.HIF-1β在任何状态下都表达,而HIF-1α只在氧浓度低于6%时才表达,正常氧浓度下IF-1的半衰期<1-2min[2],所以HIF-1α是HIF-1的功能亚单位.1.2机制HIF-1α的401 -603氨基酸残基位有一个氧依赖性降解区,对HIF-1α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建立小白鼠缺氧模型,注射不同剂量纳洛酮(NLX)对缺氧小白鼠呼吸抑制的反转及对急性重复缺氧小鼠的耐受的影响进行研究,对β-内啡肽(β-EP)在小白鼠缺氧中的作用,以探讨临床应用NLX抢救急性缺氧患者时,使用NLX的注意剂量及时机。 方法小白鼠分成3组,分别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4mg/ml和0.04mg/ml纳洛酮溶液,观察小鼠在密闭广口瓶内急性缺氧时喘呼吸出现的时间。结果小鼠经急性重复缺氧处理后耐受时间明显延长,腹腔注射0.4mg/mlNLX后的小鼠第一次耐受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腹腔注射0.04mg/mlNLX后的小鼠耐受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小鼠呼吸兴奋不利于密闭条件时重复缺氧耐受的形成。0.4mg/ml的纳洛酮使小鼠急性缺氧耐受性增强,0.04mg/ml的纳洛酮使小鼠急性缺氧耐受性减弱。  相似文献   

8.
来复汤为近代名医张锡纯的“救脱”常用方,为进一步探索其治疗“厥脱证”的现代药理学机制,本试验观察了该方水煎剂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对异丙肾上腺素处理的小鼠常压在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对氰化钾中毒缺氧小鼠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减压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证实其对小鼠的上述四种耐缺氧能力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5),这种作用可能是其抗休克作用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在不同缺氧状况下的抗缺氧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动物实验,观察四君子汤加味在常压缺氧情况下和高压缺氧情况下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实验分组采用实验动物随机分组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结果 (1)四君子汤加味在常压缺氧情况下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根据统计结果可知四君子汤加味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可显著延长常压缺氧情况下小鼠存活时间,和0.9%NaCl溶液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君子汤加味在高压缺氧情况下对小鼠存活率的影响,根据统计结果可知四君子汤加味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70.0%、85.0%,与0.9%NaCl溶液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四君子汤加味不仅在常压缺氧情况下可明显延长小鼠存活时间,而且在高压缺氧情况下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结论四君子汤加味明显提高缺氧条件下小鼠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具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对不同因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方法于室温下复制小鼠的急性重复缺氧模型,给予筒箭毒碱、咖啡因药物,来观察记录小鼠的一般状态及存活时间。结果急性缺氧预处理后,小鼠对筒箭毒碱、咖啡因的缺氧耐受性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注射筒箭毒碱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氧预处理可以提高小鼠对缺氧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瓜蒌皮抗缺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实验结果显示,瓜蒌皮提取液(EPT)腹腔注射40 g·kg-1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组织缺氧、特异性心肌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率分别为 145%, 2.79%, 110.7%,使减压缺氧小鼠的存活率达85%.表明瓜蒌皮确能增强整体动物的抗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3.
1988年研究人员在研究低氧和低氧诱导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时发现了低氧对基因表达的作用,随后于1995年Wang等和Semenza等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转录因子和低氧反应元件(H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黄疸与HIE(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993~2013年小婴儿黄疸(0~3个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黄疸病因的探讨,发现有婴儿黄疸伴HIE者明显高于无婴儿黄疸伴HIE者。二者有显著差异且黄疸越重持续时间越长,HIE发生的比例越高。结论黄疸的原因主要与缺氧有关,多是宫内慢性缺氧所致。有婴儿黄疸即要询问婴儿是否有宫内窘迫史。不可忽略HI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盐酸二苯美仑对小鼠缺氧障碍的改善作用李梅莲,吴爱萍(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长沙410014)EFFECTOFBIFEMELANEHYDROCHLORIDEAGAINSTANOXIAINMICE¥LIMei-Lian;WUAi-Ping(Institu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HIF-1α在乳腺癌不同部位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大体标本30例,常规固定,HE染色、HIF-1α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腺癌组织内存在HIF-1α的表达,且肿瘤周边区域HIF-1α的表达水平较中央区域低(P〈0.01),肿瘤周边区域及肿瘤中央细胞HIF-1α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micro vascular density MVD)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8571和0.8346,P〈0.01)。结论乳腺癌中存在HIF-1α的表达,且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预缺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荭草苷对缺氧模型小鼠的抗缺氧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荭草苷对缺氧模型小鼠的抗缺氧作用。方法:通过常压耐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氰化钾中毒、利多卡因中毒、夹闭气管及断头等建立小鼠缺氧模型,于造模前20min给予相应药物,观察药物的抗缺氧作用。结果: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比较,荭草苷可明显延长模型小鼠在常压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氰化钾中毒、利多卡因中毒时的存活时间,延长夹闭气管后的心电图消失时间及断头后的喘气时间。结论:荭草苷对缺氧模型小鼠具有抗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19.
HIF-1活性调节及其在缺血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该文对HIF-1活性表达及其在缺血/缺氧诱发的血管新生中的重要作用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蕨麻各极性部位抗缺氧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蕨麻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缺氧活性.方法:采用常规液一液萃取法分离蕨麻不同极性部位,并通过小鼠常压缺氧模型研究各部位的抗缺氧活性.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乙醇总提物、水溶部位、乙醇部位、正丁醇部位和石油醚部位使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分别延长了33.83%、45.50%、38.61%、36.91%和67.52%,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水溶部位和石油醚部位还能同时降低小鼠整体耗氧量(P<0.05).结论:蕨麻乙醇总提物、水溶部位、乙醇部位、正丁醇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均具有抗缺氧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