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沟槽固位技术治疗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裂钻去除楔状缺损部位锋利边缘及部分无机釉 ,倒锥钻或球形钻于缺损面牙本质外侧制备数个水平沟槽 ,常规酸蚀、复合树脂修复。结果 治疗组 14 2颗牙齿 3年保存率 90 .14 % ,对照组 10 6颗牙齿 3年保存率 75 .4 7%。两者经统计学分析其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χ2 =1.78P <0 .0 1)。结论 沟槽固位技术治疗楔状缺损 ,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滤过性手术(GFS)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并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手术方式是小梁切除术。此手术与传统手术不同的是做一个巩膜瓣,使滤口有巩膜瓣保护.前房不与结膜直接相通。所形成的滤过泡比较厚实扁平,弥散,晚期感染机会也减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尽管小梁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但是仍然有部分病历术后不能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导致手术失败。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重复逆转。如裂隙灯显微镜下针拨滤过泡周围瘢痕或小手术分离瘢痕^[1],一次或多次GFS失败的青光眼属难治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飞秒激光表面处理后获得的微沟槽结构对氧化锆表面显微形貌、晶相组成及弯曲强度的影响,为氧化锆种植体表面微观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将57个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的长方体氧化锆标准试件(20.0 mm×4.0 mm×1.4 mm)分为3组(每组19个):(1)终烧结组,终烧结后无处理,作为对照;(2)喷砂组,终烧结后用110 μm氧化铝(Al2O3)喷砂;(3)微沟槽组,用飞秒激光加工宽50 μm、深30 μm、间距100 μm的微沟槽。通过扫描电镜和3D激光形貌测量显微镜观察表面显微形貌,计算各组表面粗糙度和微沟槽组的沟槽尺寸,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晶相分析,进行三点弯曲试验,通过Weibull分布分析其强度特征。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终烧结组表面较为平整,晶粒结构清晰,喷砂组表面凹凸不平,出现边缘锐利的凹坑,形状不规则,微沟槽组表面微沟槽排列规则,未见明显缺陷,沟槽内壁形成纳米级颗粒状显微结构。微沟槽组粗糙度Ra值(9.42±0.28) μm显著高于喷砂组(1.04±0.03) μm和终烧结组(0.60±0.04) μm,喷砂组与终烧结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飞秒激光加工的微沟槽尺寸精确,宽度(49.75±1.24) μm,深度(30.85±1.02) μm,间距(100.58±1.94) μm;晶相分析结果显示,喷砂组的单斜相体积百分数(18.17%)较终烧结组(1.55%)明显增加,微沟槽组(2.21%)与终烧结组相近;喷砂组的弯曲强度(986.22±163.25) MPa与终烧结组(946.46±134.15) MP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而微沟槽组弯曲强度(547.92±30.89) MPa较其余两组显著下降(P<0.001);终烧结组、喷砂组、微沟槽组的Weibull模数m分别为7.89、6.98、23.46。结论: 飞秒激光处理可在氧化锆表面形成具有微纳结构的微沟槽,会显著降低氧化锆的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沟槽区胰腺炎(groove pancreatitis,GP)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胰腺炎病人资料,经过外科手术病理或内镜保守治疗后证实为GP患者18例。结果 18例GP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另行MRI检查;18例GP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胰头与十二指肠降段间占位,与十二指肠降部分界不清;5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T1WI序列上病灶均表现为低信号,T2WI序列上,3例患者表现为高信号,2例表现为低信号。18例均有十二指肠降段肠壁不同程度增厚,其中8例合并有胆总管不同程度梗阻,4例合并有囊性灶,5例合并有胰头钙化灶,CT特征性表现为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新月形低密度灶,脂肪减少,十二指肠壁增厚伴管腔狭窄,沟槽炎性区呈渐进性延迟强化的表现。结论 G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区域性慢性炎症,极易误诊为胰腺癌,影像学检查常具有较典型的表现,临床上多数GP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可引起黄疸,但一般呈波动性,CA19-9水平正常,本病特有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对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沟槽状胰腺炎的CT与MRI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疑诊为胰头肿块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但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沟槽状胰腺炎患者的CT与MRI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沟槽状胰腺炎患者的CT与MRI均在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见团块影。CT均表现为低密度;MRI T1WI均呈低信号,2例T2WI呈低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3例CT与MRI增强后均呈渐进性强化,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十二指肠壁增厚伴有管腔狭窄。结论:沟槽状胰腺炎极易误诊为胰腺癌;但沟槽状胰腺炎患者多有长期饮酒史,黄疸呈波动性,主胰管不受损害,胆总管呈渐进性狭窄,CT与MRI增强扫描肿块呈延迟、渐进性强化、不均匀强化的特征有利于与胰腺癌鉴别。临床及影像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传统中医骨伤治疗手段的改进与提高。方法:对40例粉碎性开放性骨折采用单侧沟槽式外固定器固定配合中药熏洗创面换药。结果:除3例轻度针道感染但无骨髓炎发生,40例粉碎性骨折均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外用固定器是治疗四肢粉碎性,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最佳方法,是值得中医骨伤科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传统中医骨伤治疗手段的改进与提高。方法:对40例粉碎性开放性骨折采用单侧沟槽式外固定器固定配合中药熏洗创面换药。结果:除3例轻度针道感染但无骨髓炎发生,40例粉碎性骨折均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外用固定器是治疗四肢粉碎性,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最佳方法,是值得中医骨伤科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6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隐痛,以剑突下为主,进食后加重,夜间为甚,并向腰背部放射,每次持续约2~3h,伴腹胀。2年间在多家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经过反复正规治疗,多次复查胃镜示“球部溃疡”,但腹痛、腹胀症状仍间断出现,近3个月来,患者感上述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0.
高峰  郑光 《中原医刊》2009,(5):38-39
目的本实验旨在对一颗后牙缺失的Kinnedy Class Ⅲ患者用沟槽辅助固位后牙粘结桥修复,并作短期随访观察,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7月至2008年1月来我科就诊的51例患者,用沟槽辅助固位的后牙粘结桥修复。所有60颗患牙:为非游离端的一颗后牙缺失,缺牙间隙正常,邻牙不松动,无牙龈炎、根尖周炎,釉质发育良好,袷面釉质磨耗少,咬袷关系正常。制作沟槽辅助固位固定桥,用Calibera树脂粘结剂进行粘结。然后患者每隔3个月复诊,评价其临床效果:固位体松动,修复体脱落、移位,基牙敏感,基牙牙龈出血指数。结果51例患者中,2例发生固位体松动、修复体移位、脱落,5例基牙敏感,修复前后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平均16个月的观察期内,用沟槽辅助固位后牙粘结桥修复的固定桥临床效果良好,经过严格的病例选择,沟槽辅助固位后牙粘结桥可望成为永久修复体,但仍需要长期的临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5岁,务农. 因四肢远端水肿1 年,皮肤硬化伴多关节痛半年入院. 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前臂及双小腿水肿;半年前,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皮肤硬化,伴双肩、双肘、双腕、双手多个掌指及近指关节、双膝、双踝关节疼痛,双手晨僵,活动后约10 min缓解. 既往体健,无特殊用药及接触史. 查体:双侧前臂及小腿硬化,右侧大腿外侧局部皮肤硬化,双小腿可见沟槽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不断地开拓利用,应用于水下的设备也越来越多样化.由于水下作业具有深度大、时间长和复杂性高等特点,且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人们对水下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密封设计是保证水下设备正常使用、安全可靠的关键环节.密封泄漏或失效,轻者使装备不能正常工作,重者会使装备产生腐蚀或破坏,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O形密封圈作为保证密封性的重要措施,在设备的结构设计中应加以重点考虑.本文以水下环境为基础,针对具体的阀件阀杆,对O形密封圈的密封方式、密封圈材质作比较选择,对密封圈的尺寸及对应沟槽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 (BPH)在行增生部分摘除术后发生膀胱颈口梗阻 (BNO)的预防方法。方法 随机把BPH患者分为 2组 ,A组 6 2例行三角区沟槽状切除 ,B组 5 8例行常规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A组显著多于B组 (P <0 0 1) ,术中失血量A组多于B组 (P <0 0 1) ,术后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A组显著少于B组 (P <0 0 1) ,术后最大尿流率A组显著大于B组 (P <0 0 5 ) ,A组最大尿流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A组无BNO发生 ,B组发生BNO 6例 ,术后膀胱痉挛收缩痛A组没有出现 ,B组发生 11例。结论 三角区沟槽状切除能较好预防BPH术后BNO及膀胱痉挛收缩痛。  相似文献   

14.
15.
沟槽状胰腺炎(GP)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胰腺炎,其病变累及由胰头背部、十二指肠降部、胆总管远端、壶腹、后腹膜构成的解剖区域——"沟槽状区域"。由于其发病部位特殊、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并与其他实体病变有相似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因此其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GP逐渐被熟知。文章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加强认识,提高确诊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作具有微沟槽图形的硅橡胶(silicone rubber,SR)表面改性材料,检测改性前后材料表面理化性质,初步评价细胞相容性.方法 利用具有微沟槽图形的方形母版,采用浇灌的方法成功制作表面具有微沟槽图形的硅橡胶改性材料,同时进行碳离子注入处理,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水接触角等技术测量改性前后硅橡胶的表面理化性质.通过细胞黏附实验、CCK-8细胞增殖实验以及Western blot等技术观察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及Talin、Zyxin蛋白的表达.结果 AFM观察到各组材料表面形貌出现明显的差异,微沟槽硅橡胶(patterned SR,P-SR)以及微沟槽-碳硅橡胶(patterned carbon ion implanted SR,PC-SR)均可在表面见微沟槽图形,而碳硅橡胶(carbon ion implanted SR,C-SR)出现不规则凸凹结构.水接触角显示材料进行微沟槽图形化处理后,可增加材料的水接触角.细胞黏附和增殖实验提示对材料进行微沟槽图形化处理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能力较C-SR降低,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观察到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在P-SR和PC-SR组排列有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黏附相关蛋白Talin、Zyxin的表达在C-SR和PC-SR组高于SR组(P<0.05).结论 微沟槽图形可影响硅橡胶的表面性能和细胞的增殖、排列等功能,对减轻包膜挛缩发生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夏少锋 《当代医学》2021,27(34):156-158
目的 探究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管引流,n=40)与对照组(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n=56),其中对照组分为单管引流组(对照A组,n=30)与双管引流组(对照B组,n=26).比较3组术后临床恢复指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胸腔穿刺率.结果 实验组胸腔总引流量、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A组、对照B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的26.67%、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二次胸腔穿刺率为2.50%,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的20.00%、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住院费用,缓解疼痛,降低二次胸腔穿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WDFE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常用方法,其疗效除与医生精湛的技术有关外,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练密不可分。我院2001~2002年收治腰椎滑脱62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采取动态综合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与c-mycG4-DNA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CD)、等温滴定微量量热试验(ITC)、核磁NMR滴定以及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熔点试验等方法,研究吡柔比星与c-mycG4-DNA的相互作用;采用PCR-Stop方法研究吡柔比星对c-mycG4-DNA复制的抑制。结果在电子吸收光谱中,吡柔比星的特征吸收峰随c-mycG4-DNA浓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减色率AH=9.2%(△λ=4nm);根据热力学计算的结合常数K11为1.0×10^4μmol/L;随着吡柔比星的加入pmycG4-DNA的圆二色光谱在265nrn处的信号变化均匀缓慢,在300nm处出现1个负的诱导信号:在吡柔比星作用下,c-mycG4-DNA5'-末端表面碱基G21-A25发生明显变化,并且熔点升高20.2℃;PCR-Stop试验证实,随着吡柔比星浓度的增加,c-mycG4一DNA的复制能力不断减弱。结论吡柔比星能够以沟槽方式与c-mycG4-DNA相互作用,稳定c-mycG4-DNA四链体结构,并抑制其复制功能.吡柔比星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它能够结合并稳定c-mycG4-DN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加替沙星与DNA的相互作用及镁(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与DNA的作用方式和镁(Ⅱ)对这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DNA的热变性实验、黏度测定等方法,研究加替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及镁(Ⅱ)对加替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加替沙星以沟槽键合方式与DNA相互作用,其猝灭常数为(4.63±0.11)×103 L/mol;Mg(Ⅱ)使加替沙星与DNA的作用增强,对加替沙星与DNA的结合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