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犤Lp(a)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32例尿白蛋白排泄量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血清Lp(a)等指标,并以正常人为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组Lp(a)水平为359±293mg/L,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的208±221mg/L及正常对照组123±91mg/L(P<0.01)。临床蛋白尿组Lp(a)水平为(482±341)mg/L,明显高于微量蛋白尿组254±179mg/L(P<0.05)。Lp(a)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伴有Lp(a)代谢紊乱,并随着肾损害加重,Lp(a)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浓度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来我院就诊的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血脂水平。结果检测发现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Lp(a)等脂类代谢紊乱,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Lp(a)及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O1),而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Lp(a)及血脂水平正常或偏低。结论肾脏疾病患者LP(a)水平与肾脏早期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将8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它们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的水平。结果SDM组L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N组显著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Lp(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42,P〈0.01)。结论Lp(a)水平在DN患者中升高,且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清脂蛋白(a)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将72例2型糖尿病分为3组:①35例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30 mg/24 h;②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UAER为30~300 mg/24 h;③17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UAER>300 mg/24 h;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等指标,并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Lp(a)、TC、TG显著升高(P<0.05,P<0.01),且随T2DN进展而递增,不同时期T2DN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Lp(a)浓度升高更为突出(P<0.01),Lp(a)水平与肾损害程度(UAER)呈直线正相关(r=0.387,P<0.05).结论:脂代谢紊乱是T2DN的危险因素,血清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损害程度有关,且早于UAER异常,是较敏感的T2DN预测因素,对T2DN预后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将72例2型糖尿病分为3组:①35例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30 mg/24 h;②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UAER为30~300 mg/24 h;③17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UAER>300 mg/24 h;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等指标,并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Lp(a)、TC、TG显著升高(P<0.05,P<0.01),且随T2DN进展而递增,不同时期T2DN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Lp(a)浓度升高更为突出(P<0.01),Lp(a)水平与肾损害程度(UAER)呈直线正相关(r=0.387,P<0.05).结论:脂代谢紊乱是T2DN的危险因素,血清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损害程度有关,且早于UAER异常,是较敏感的T2DN预测因素,对T2DN预后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流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比较Ⅱ型糖尿病肾病组(DN)和无肾病的Ⅱ型糖尿病(DM)组的临床指标,并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粘度低切(BVL)、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清胰岛素(FINS)有明显差异;Ⅱ型糖尿病肾病发生与SBP、Lp(a)、LDL-C、BVL、ηp、FINS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为SBP、Lp(a)、ηp、BVL和FINS。结论 SBP、Lp(a)、BVL、ηp和FINS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与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质变化的关系。方法检测130例高血压病患者,98名正常人(为对照组)的尿GPDA和血清脂质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GPD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尿GPDA升高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LDL-C/HDL-C比值、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犤Lp(a)犦水平均高于尿GPDA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而H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A1/apoB比值则均低于尿GPDA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尿GPDA水平可能反映其脂质代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脂蛋白a[Lp(a) ]有较强的促进动脉硬化的作用 ,本观察旨在了解Ⅱ型糖尿病 (Ⅱ DM)中Lp(a)与糖代谢和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6 7例均为住院的Ⅱ DM患者 ,3 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根据HbAIc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各分 3组 ,分别观察 3组间Lp(a)水平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与糖尿病组Lp(a)浓度无统计学差异 ,糖尿病 3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尿微量白蛋白 3组间因临床蛋白期病例偏少无可比性。结论  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血清Lp(a)浓度无相关性 ,即糖尿病所致的动脉硬化与Lp(a)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疫测定血清脂蛋白(a)的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120例冠心病疾病患者的血清Lp(a)行免疫测定及临床意义.结果 通常以300 mg/L为分界.高于此水平者冠心病危险性明显增高.结论 将Lp(a)值在300 mg/L以上定为病理性增高.Lp(a)可作为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此外,Lp(a)增高还可见于各种急性时相反应、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妊娠和服用生长激素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联合火箭电泳法分别检测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2例慢性肺心病及4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COPD及肺心病TG、TCH、HDL、Lp(a)、ApoB升高,LDL、ApoA1、ApoA1/ApoB降低,肺心病组Lp(a)水平较COPD组升高更为明显,各组间比较提示Lp(a)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脂蛋白(a)的异常更能反映慢性肺心病的脂质代谢异常,Lp(a)高低与慢性肺心病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韩猛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8):971-97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 4 0例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异常患者及 2 8例造影正常者血清脂蛋白 (a) [Lp(a) ]、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结果 有冠脉病变者Lp(a)水平显著高于冠脉正常者 (P <0 0 0 1)。结论 血清Lp(a)水平增高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对照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50例),统计相关资料及测定Lp(a)浓度。结果单纯糖尿病组血清Lp(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Lp(a)浓度又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结论 Lp(a)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min-1之间,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 mg,每晚顿服)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8周,留24 h尿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栓素B2(TXB2)。结果所有入选对象Lp(a)水平均异常升高,Ccr处于高水平,治疗8周后血浆Lp(a)下降(P≤0.05),Ccr降至正常值,TXB2下降(P<0.05),NO指数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脂的同时下调Lp(a),改善内皮功能,缓解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载脂蛋白(a)多态性分析,探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血清脂蛋白(a)浓度及载脂蛋白(a)遗传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血清脂蛋白(a)浓度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显示载脂蛋白遗传表型。结果①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血清脂蛋白(a)浓度明显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②3组共检出14种载脂蛋白(a)异构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中低相对分子质量F、B、S1和S2基因型明显多于其他组。结论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载脂蛋白(a)的遗传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李静  邵亮 《首都医药》2011,18(6):26-27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1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另选择87例2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患者(DM1组)、99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DM2组)和43例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DM3组)作为研究组,均用胶乳浊度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蛋白(a)273±26L1mg/L相比较,DM2组血清脂蛋白(a)510±33L1mg/L(P<0.01),DM3组血清脂蛋白(a)901±35L1mg/L,(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脂蛋白(a)测定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和脂蛋白(a)(Lp(a))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50例T2DM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NEFA、TG及Lp(a)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患者血清NEFA、TG及Lp(a)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T2DM患者血清NEFA及Lp(a)水平测定可作为糖尿病病情控制良好与否及监测并发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探讨脂蛋白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DBG组)35例和贝那普利治疗组(BG组)35例,另选取35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CG)。糖尿病肾病患者按上述分组接受2个月的治疗,3组人员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均留取血液标本及24 h尿液标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与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蛋白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的脂蛋白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血清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DBG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较BG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白细胞介素6和血清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脂蛋白a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很大价值。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在降低脂蛋白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不同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同期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四组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水平,并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sCRP与TC、TG及Cr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肾病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TC、TG及C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其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增加(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与TC、TG及Cr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hs-CRP作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能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增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劲  谭晶红  冀秉公 《河北医药》2001,23(5):356-357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检测9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2例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Lp(a)等指标,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 糖尿病患者随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深,血清Lp(a)浓度逐渐增高,并伴有脂质的异常。结论 Lp(a)可作为监视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形成进而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前 ,以肾功能、微量白蛋白、尿中 Ig G及高血压史相结合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参考标准。其中 ,尿白蛋白作为糖尿病肾病开始和进展的临床标志 [1 ]。本文通过测定尿白蛋白 (Alb)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 (U AER)、尿铜蓝蛋白 (Cerp)水平、铜蓝蛋白排泄率 (CER) ,旨在判断尿铜蓝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正常对照组 :2 0名全部为我院健康工作人员 ,无高血压 ,心、肝、肾或内分泌疾病。1.1.2 糖尿病 (DM) :8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按胰岛素及 C肽释放曲线、胰岛细胞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