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1997-2006年麻栗坡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栗坡县1997-2006年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麻栗坡县10年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37.24/10万;死亡41例,年平均死亡率为1.54/10万;发病以肠道传染病及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两者占发病总数的66.68%。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为痢疾、肺结核、疟疾、乙型肝炎、肝炎(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结论1997-2006年麻栗坡县10年间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型,痢疾、肺结核、疟疾、乙型肝炎、肝炎(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是麻栗坡县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997—2006年麻栗坡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栗坡县1997—2006年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麻栗坡县10年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37.24/10万;死亡41例,年平均死亡率为1.54/10万;发病以肠道传染病及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两者占发病总数的66.68%。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为痢疾、肺结核、疟疾、乙型肝炎、肝炎(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结论1997—2006年麻栗坡县10年间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型,痢疾、肺结核、疟疾、乙型肝炎、肝炎(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是麻栗坡县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湛江市1991~200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湛江市1991~200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00年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7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4/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麻疹,五种病占总发病数的82.5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脑炎、霍乱、麻疹、狂犬病,占总死亡数构成的75.17%。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仍是湛江市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梅毒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宝安区1994~200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深圳市宝安区主要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1994-2004年主要法定传染病的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1994-2004年深圳市宝安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死亡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淋病、肺结核、肝炎、梅毒和痢疾的发病率较高。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其他传染病(主要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播疾病)的发病率较低。结论1994-2004年深圳市宝安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率有所下降。目前防制的重点传染病为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和痢疾。  相似文献   

5.
1997年-2006年永城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永城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城市1997年-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城市1997年-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6.58/10万,1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疟疾、痢疾、麻疹,这5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5.34%。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是永城市近1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2004年以后疟疾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传染病防治的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疟疾、痢疾、麻疹等传染病的防制。  相似文献   

6.
霸州市1996~2005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烨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67-2167,2169
[目的]了解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霸州市1996~200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6.32/10万,1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麻疹,5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8.63%。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是霸州市近1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例。[结论]该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麻疹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防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华县1993-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3-2002年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60.44/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8/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81.2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狂犬病、钩体、乙脑、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86.54%。结论 痢疾、肺结核、伤寒等是江华县近十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1997-2006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 结果 1997-2006年郴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69 154例,年均发病率152.20/10万,死亡565例,年均死亡率1.24/10万,总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3.42%;死亡数居首位的是狂犬病,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63.89%. 结论 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是郴州市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近6年来,狂犬病、HIV/AIDS疫情上升较快,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4年广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为了解广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其防治效果,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们对2004年广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报表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广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00.30/10万,死亡率为1.87/10万,比2003年分别上升了22.08%和15.36%;其中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梅毒,占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6.93%;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肝炎,占乙类传染病总死亡数的94.81%。结论在今后的传染病防治中,乙类传染病中的血源及性病类传染病、肺结核、狂犬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996-2006年邻水县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邻水县11年间传染病发病率、发病病种变化以及发病顺位。结果11年间邻水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19665例,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93.10/10万;死亡5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54/10万;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肺结核、乙肝、肝炎(甲肝、戊肝和未分型)、痢疾、麻疹和乙脑6种传染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5.83%。结论1996-2006年邻水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肺结核、乙肝、肝炎(甲肝、戊肝和未分型)、痢疾、麻疹、乙脑是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沅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沅江市2003—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为依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35.20/10万,居前五位的病种是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和腮腺炎,传染病死亡率居前三位的是肺结核、狂犬病和艾滋病。结论重点加强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狂犬病、艾滋病的防制,并严密控制其它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全国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66.83/10万,死亡率为0.81/10万,病死率为0.30%。与2005年相比,发病率下降1.13%,死亡率上升7.04%,病死率上升8.29%。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梅毒、淋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5.58%。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占死亡总数的87.9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000-2009年龙州县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0-2009年龙州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龙州县10 a间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率为198.99/10万;年均死亡率为2.69/10万;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途径传播传染病为主,两者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5.32%;传染病发病居前4位的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结论 2000-2009年龙州县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型缓慢上升趋势,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麻疹、淋病、疟疾和艾滋病是龙州县传染病报告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某区200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评价法定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甲乙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154.49/10万和55.50/10万,死亡率分别为0.65/10万和0。与2000年相比,甲乙类和丙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下降24.94%和55.64%。肺结核、淋病、梅毒、肝炎、麻疹和痢疾6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8.08%。结论:该区法定传染病总趋势是下降的,控制工作取得实效,重点应加强肺结核、淋病、梅毒、肝炎、麻疹和痢疾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永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州市1997~2006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永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75806例,年均发病率134.04/10万,死亡590例,年均死亡率1.04/10万。总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2.9%;死亡数居首位的是狂犬病,占传染病死亡总数83.22%。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是永州市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近5年来,狂犬病、HIV/AIDS疫情上升较快,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97-2006年阳泉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阳泉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泉市1997-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38626例,年均发病率306.79/10万;死亡14例,年均死亡率0.11/10万;年均病死率O.036%。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7.48/10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结论阳泉市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痢疾、乙肝、肺结核、艾滋病、梅毒。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依然是痢疾、肺结核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7.
九江市50年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九江市 195 0~ 2 0 0 0年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 ,为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和自身对照方法 ,分析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 结果 平均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大多数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但性传播疾病自 80年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5 0~ 70年代以自然疫源性地方病为主 ,占总发病数的 45 .3 1%~ 63 .5 4% ,80~ 90年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 ,占总发病数的 5 2 .72 %~ 90 .0 2 %。 5 0年代发病居前 5位的疾病是疟疾、麻疹、痢疾、百日咳、乙脑 ,而 90年代则变为痢疾、肝炎、麻疹、伤寒、钩体病。 结论 我市传染病疫情出现新的特点 ,防制形势仍然严峻 ,应及时制定科学的防病对策 ,加强预防和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8.
海林市1997~2006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林市1997~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55.3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5/10万。10年间发病率前五位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五种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1.93%。死亡率前三位传染病是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传染病总死亡数的90.91%。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是海林市的主要传染病;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性传播传染病、布病、麻疹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湖北省十堰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防制措施。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共38 323例,死亡63例,年均发病率为381.6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3/10万;发病居前6位的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淋病、甲型H1N1流感,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9.02%。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共32 736例,年均发病率为325.99/10万,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2.91%。结论 2010—2013年,该市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相对比较稳定;丙类传染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中的肝炎、肺结核、性传播疾病,丙类传染病中的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应作为现阶段防治工作重点,应建立综合性的长效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黎平县2007-2011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黎平县2007-2011年度法定传染病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情资料综合分析。结果黎平县2007-2011年度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7 734例,年均发病率为295.35/10万,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是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占总发病数的95.51%,职业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数的74.50%,8.08%6.22%。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女之比为1.8︰1,病种以呼吸道传染病例为主,占总报告发病数的45.10%,其次是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占总报告数的39.78%。结论黎平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逐年下降,但肺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是威胁黎平县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病种。今后传染病防制的重点应是在加强肺结核、乙肝为主的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痢疾、淋病、甲肝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