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β-EP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两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法测定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和β-EP的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及其共存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β-EP阳性细胞数增多,4h多于6h,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和舒马普坦组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β-EP阳性细胞数增多,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舒马普坦组β-EP阳性细胞数增多,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致痛物质c-fos的表达,增加抗痛物质β-EP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减少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止痛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5-羟色胺(5-肿)、β-内啡肽(β-EP)和P物质(SP)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自血穴注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自血穴注3组。按照经典硝酸甘油造模方法,观察自血穴注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中5-HT、β-EP和SP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自血穴注组5-HT、β-EP含量显著降低,SP有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自血穴注组的5-HT、β-EP有明显提高,SP有所降低(P<0.01);结论自血穴注可明显提高5-HT、β-EP含量,降低SP含量,对偏头痛发挥明显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降压素和β-内啡肽对痛阈的影响。方法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了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β-内啡肽、抗β-内啡肽血清和神经降压素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β-内啡肽后,大鼠痛阈明显升高;注入抗β-内啡肽血清后,大鼠痛阈则明显降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微量神经降压素后,可明显加强β-内啡肽的镇痛效应。结论NT参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β-内啡肽引起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体内β-内啡肽(β-EP)、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 h、6 h两个时间点测定各组血液和脑干中β-EP、CGRP的含量.结果 中药治疗组和舒马普坦组血浆和脑组织中β-EP含量升高,两个时间点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中药治疗组和舒马普坦组血浆和脑组织中CGRP含量降低,两个时间点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芎芷地龙汤可以下调由硝酸甘油诱导的CGRP异常升高的水平,可以上调由硝酸甘油诱导的β-EP异常减少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头痛发作时行为学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4只,去卵巢后随机分4组:对照组(A组)、偏头痛组(B组)、低雌激素替代治疗组(C组)和高雌激素替代治疗组(D组)。1周后B、C、D组给予硝酸甘油10 mg•kg-1皮下注射制备偏头痛模型,A组以同剂量花生油皮下注射,观察注射后大鼠行为学改变,注射2 h后处死大鼠,5-H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行为学表现,D组爪红、耳红、尾红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爬笼、搔头次数明显减少,C组与B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染色,B组、C组、D组与A组比较,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阳性神经元增多(P<0.01),以腹外侧和背外侧明显,B组增加程度最明显,C组次之,D组增加程度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雌激素能减少PAG区5-HT阳性神经元的激活,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高雌激素能减轻偏头痛大鼠行为学改变,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影响参与偏头痛发作的神经活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G蛋白含量的影响,初步揭示耳缘静脉放血的中枢镇痛调控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耳缘静脉放血组、模型组和空白组。采用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家兔模型,分别在第1天、第4天、第7天造模30 min后耳缘静脉放血。免疫组化法观察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耳缘静脉放血组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缘静脉放血可明显降低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G蛋白含量,参与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内源性的脑啡肽对神经降压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钾离子透入法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神经降压 、抗甲-脑啡肽血甭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神经降压素后,大鼠闯阈明显增加;注射抗离啡肽知清后再注射神经降压素,大鼠痛阈较注射正常兔血清后再注射神经降压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注射抗甲-脑啡肽血清组。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内源性阿片系统对痛敏大鼠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3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空白组6只,分别向PAG内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1μl);模型对照组、吗啡组和纳洛酮组各8只,先分别足掌皮下注射1%的福尔马林0.1ml致痛敏,然后分别向PAG内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吗啡和纳洛酮各1μl.最后取大鼠大脑PAG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测各组大鼠PAG中CGRP及SP的表达差异.结果 炎症模型组大鼠PAG中CGRP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吗啡组PAG中CGRP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纳洛酮组PAG中CGRP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结论 吗啡组PAG中CGRP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说明外源性阿片肽减少了PAG中CGRP及SP的表达;纳洛酮组PAG中CGRP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说明内源性阿片肽可能减少了PAG中CGRP及SP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动物行为学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中医"以痛为腧"推拿按压法对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大鼠脑内镇痛核团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法制作慢性坐骨神经痛模型大鼠,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推拿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推拿组每天给予环跳穴推拿治疗,共持续4周;模型组、假手术组不做干预治疗。同时用热测痛法测量记录各组大鼠痛敏分数;于试验结束时直接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核群核团内γ-氨基丁酸(GABA)、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活性表达水平。结果:推拿组大鼠痛阈不断提高,痛敏分数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推拿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核群核团内GABA、GABAAR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环跳穴推拿按压法对CCI大鼠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枢某些核团的GABA和GABAAR含量增加及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正天丸对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行为学表现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先注射多巴胺,后腹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以西比灵为对照药,观察正天丸对时相性偏头痛大鼠行为学表现及血管活性物质CGRP、ET及N0O量的影响.结果 正天丸能降低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各时间段内爬笼和挠头次数,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天丸组大鼠血浆CGR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浆ET,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天丸对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的一般状况及行为学表现有一定改善作用,可调节血管活性物质CGRP、ET及NO的水平,提示该药具有良好的偏头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