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爱虹 《西部医学》2017,48(1):42-42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利尿扩血管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无肺心病证据的AECOPD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个研究组,在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等相同治疗的基础上,A组 62例使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和B组46例采用利尿剂加血管扩张剂治疗。另选择5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C组)。AECOPD患者(A、B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6天检测血浆BNP浓度,给药前后测定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并与COPD稳定期(C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A、B组AE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C组(P<005)。治疗后AE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均有降低,但B组下降更显著,B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A组(P<005)。治疗前A、B组患者SGRQ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C组(P<005)。治疗后,AECOPD患者SGRQ 评分均有下降,且B组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采用静脉利尿血管扩张联合治疗可同时降低血浆BNP水平和SGRQ评分,有利于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波  董琼  蒋莉  蒲青 《四川医学》2021,42(1):48-52
目的对比不同湿度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HFNC治疗,三组温度均控制在31℃~37℃,相对湿度A组控制在<60%,B组61%~80%,C组81%~100%。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呼吸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吸氧舒适度及依从性。结果 B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A组71.88%及C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mMRC评分及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mMRC评分及CA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mMRC评分及CAT评分均低于A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pH、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H及氧分压均明显升高,但B组治疗后pH及氧分压均高于A组与C组,治疗后三组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下降,但B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低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舒适度评分及总依从率均高于A组及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温度在31℃~37℃时,HFNC相对湿度控制在61%~80%可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并可提高吸氧舒适度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三种入路方式的围手术期差异,为临床制定手术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腹组(A组)96例,经上腹右胸组(B组)36例,经左胸组(C组)12例。主要分析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上切缘距肿瘤上缘长度、淋巴结清扫程度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A组[(1969±533)min]<C组[(2050±731)min]<B组[(3092±659)min],上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A组[(319±049)cm]<B组[(460±061)cm]及C组[(447±068)cm],隆突淋巴结总数:A组(0个)<B组[(133±023)个]及C组[(100±00)个],隆突淋巴结转移程度:A组(0.0%)<B组(166%)及C组(167%),术后引流量:B组[(3641±2953)ml)]>C组[(1650±1410)ml]>A组[(1628±1192)ml],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B组(222%)>A组(52%)及C组(83%),平均住院时间:B组[(241±39)d]>A组[(217±26)d]及C组[(227±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肿瘤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转移程度、吻合方法、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呼吸肌支持时间、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和术后乳糜胸或乳糜腹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经上腹右胸联合手术增加了围手术期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但与其他入路方式无实质性差异,而且能充分地进行清扫淋巴结,尤其是隆突部位以上的纵膈淋巴结,肿瘤学根治方面更适合于食管胃交界部肿瘤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期间镇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AECOPD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右美托咪定组,22例)、B组(丙泊酚组,19例)、C组(咪达唑仑组,23例),各组使用相应药物实施镇静维持相同目标镇静效果(Ramsay评分),比较3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镇静失败例数。结果 8例(12.5%)患者因镇静失败退出,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10,P=0.775);在机械通气时间上,A组为(4.5±1.1)d,短于B组的(5.4±1.4)d以及C组的(5.6±1.3)d,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法多重比较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CU停留时间上,A组(6.3±1.3)d、B组(6.9±1.4)d、C组(6.8±1.4)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效果以及有良好的安全性,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在ICU停留时间上未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AECOPD加重患者140例。根据入组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B-Eos)分为两组。A组为B-Eos≥2%的患者,B组为B-Eos<2%的患者。入组时收集相关资料,对AECOPD患者予以相应治疗,随访治疗后的1周、 1、3及6个月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比较两组治疗后mMRC评分和急性发作变化。结果 140例患者经1年随访共98例患者完成本项研究。这些患者中基线B-Eos≥2%的患者占45.1%。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mMRC评分整体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时间点、分组与时点间交互作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示在1周、1个月这2个时间点mMR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分别为41.6%和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os≥2%的AECOPD患者经治疗后mMRC评分下降较快。表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能预测AECOPD患者短期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洁 《西部医学》2017,29(5):717-720
【摘要】 目的 观察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和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分析、PEF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比较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确诊为AECOPD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用相同种类、剂量的药物,分别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A组)与氧驱动雾化吸入(B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最大呼气流速(PEF)检测,同时用CAT量表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两组雾化治疗后,临床症状CAT评分均较前降低,其中B组下降更加明显;PEF均较前提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PH值、PO2、S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CO2降低。两组间PH值、PCO2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PO2及SaO2升高较A组明显(P<0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两种雾化吸入均可使用,但氧驱动雾化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缺氧方面优于空气压缩雾化,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征夏  尹思能  索运生 《西部医学》2019,31(7):1061-1066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远期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46)、B组(n=52)和C组(n=26)。所有患者均予以护肝等对症基础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介入治疗,B组患者予以TACE联合手术治疗,C组患者予以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 CRT)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临床指标,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生存情况,并比较3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后3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4例PCL患者预后总中位生存时间为268个月,且不同随访时间点B组和C组的预后生存率均显著高于A组,其中3年远期生存率也显著升高(P<005),但不同时间点B组和C组的预后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 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肝功能分级、临床分期、AFP水平、治疗方式、有无门静脉栓、肝硬化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LC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经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栓、肝硬化和淋巴结转移及仅采用TACE治疗均为影响P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单纯TACE相比较,TACE联合手术治疗和TACE联合3D CRT治疗可更进一步地提高PLC患者远期预后生存率,更适用于临床上PLC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介质、氧化应激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经肺功能确诊为Ⅱ级的 AECOPD 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治疗组(A 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B组)各40例,另随机选择40例肺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组(C 组)。A 组采用常规治疗,B 组则在 A 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静滴每日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0天。A 组及 B 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天测定血清 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和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并与 C 组进行比较。结果:A 组及 B 组治疗前血清 IL-6、IL-8水平及 MDA 活性明显高于 C 组,SOD含量则低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A、B 两组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而 B 组血清 IL-6、IL-8水平及 MDA 活性与 A 组相比明显下降,SOD 含量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 组和 B 组肺功能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 B 组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及氧化/抗氧化失衡,依达拉奉通过降低 IL-6、IL-8水平和 MDA 含量,升高 SOD 活力,并改善肺功能,对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多肿瘤标志物C12检测系统诊断胃癌的判别方程以提高多肿瘤标志物C12检测系统诊断胃癌的准确率。方法对135例初治胃癌患者、212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6 741名健康体检者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Fisher二分类判别分析建立判别诊断方程,比较12种肿瘤标志物和判别诊断函数对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差异。结果成功建立胃癌诊断判别方程,诊断正确率总体为95.0%,在正常组为96.1%,在胃癌组为43.7%,较12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用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判别方程可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变化及其指导意义.方法 本研究纳入6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A组(PCT指导组)、B组(一般治疗组).A组按患者血PCT高低及变化判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B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判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分别记录A、B两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临床有效率,加重例数和死亡例数用于评估.结果 A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多为7~10 d:B组大多数为2周以上,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A、B两组住院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T在AECOPD患者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能够有效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及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引文分析法是通过提取文献间的引用关系,并描述和分析文献集的引用结构和引用现象的一种方法,现已成为文献计量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内容分析法则是一种在确定研究单元后对文献中的内容特征的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与描述的方法。引文分析法难以全面地描述该文献集合,但便于发现文献集合中的特征值;内容分析法的步骤较为繁琐,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在处理引用频次较少的文献集合时,内容分析法相比于引文分析法更为系统和全面。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液生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液生化检测的改变及其与与孕产妇-围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3年来(96.1~99.5)共153例重度妊高征(SPIH)进行分析,选同期自然待产的正常晚孕(NTP)妇女相同病例数为对照。常规进行血分析、生化全套化验,对其中与临床关系较密切的多项指标及两组母婴预后进行分析。结果:SPIH组血色素(HG)及血球压积(HCT)呈下降、上升两种趋势;血小板计数(PLT)、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程度栀子炭(生品、轻炭、标炭、重炭)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以干栀子及不同炮制程度的3类栀子炭的鞣质质量分数、吸附力、pH值和电导率为特征变量,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评价栀子炭质量.结果 干栀子及各栀子炭的4个特征变量值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吸附力随着炮制程度的变化而变化,鞣质质量分数和电导率先升后降呈抛物线变化,pH值逐渐升高.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都将干栀子与各栀子炭品聚成4类.结论 运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法评价栀子炭质量,具有可靠性,可为评价中药栀子炭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目前已发表的腹针文献,了解腹针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外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了解文献内、外部特征.结果 最终获得目标文献1 356篇.腹针疗法已成为热点,但我国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相关研究涉及医、教、研等多个领域,可治疗疾病143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研究尤为突出;研究类型以RCT/CCT居多(669篇);已发布腹针国家标准1项、出版专著4部.结论 腹针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有非常好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高质量循证研究、建立实践指南等工作,更好地为医疗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60例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结肠镜检查及其它检查。结果:溃疡性直肠炎占结肠镜检查人数的0.85%,发病原因以感染为主。主要症状为便血或粘液脓血便,占83.3%。病程1年以上者占45%。结论: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及活检。应与直肠息肉、直肠癌、克隆氏病、淋病及内痔出血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测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为乳腺癌转移的早期诊断和个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获取文献,利用MetaMap进行概念匹配,下载匹配结果,并导入到数据分析软件,得到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和基因-基因矩阵;使用Ucinet6建立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网络的相关指标。结果:tp53、thra、erbb2、esr1、cdh1、egfr、nr4a1、cd69等是乳腺癌转移核心基因。结论:基于共词分析法能获得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但cd69对于乳腺癌转移的具体过程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以德温特专利索引数据库收录的脑电图技术主题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技术成熟度理论,绘制出技术S曲线模型,对脑电图技术的生命周期、发展进程和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专利德温特分类代码的共类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揭示了不同技术领域的关联关系和演变趋势。利用专利德温特手工代码的共词网络进行频次和中心性分析,以识别EEG技术的研究布局和热点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limited resources, it is important to utilize the total cost visibility approach over the entire life-cycle of the technology and then analyse alternative options for acquir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9.
李莎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252-253
目的总结狂犬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表现,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165例狂犬病患者个案进行流行学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农民为主,占80%,男129例,女36例,年龄3~82岁,96%病例有典型狂犬病症状,99%患者中性粒细胞升高,78%血糖升高,潜伏期12d~20余年;从发病到死亡时间1~10d。88%患者未正确处理伤口,84.8%的患者暴露后未接种狂犬疫苗。结论联合抗病毒治疗并早期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一定意义,对患者暴露后及时正确伤口处理,按时、全程主动免疫联合被动免疫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主成分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SAS软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通过同时考察多个变量的取值及其内在规律,研究一组受试对象是否具有某些特征或属性。由于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使观测变量的数目很多,但真正能起支配作用的变量的数目可能十分有限。若能从众多的原变量中发现起主导作用的少数变量,对掌握所研究问题的本质是大有帮助的。主成分分析就是将这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