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白色萎缩在中医学中尚无明确病名,是由Milian于1929年首次报道并描述,又称青斑样血管炎、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等。本病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真皮小静脉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血管阻塞,无炎症或轻度炎症[1],主要累及小腿及踝部,多发生紫癜、坏死、溃疡,愈后留有象牙白色瘢痕,是一种真皮小血管慢性反复性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病[2]。现代医学多从抗血小板凝集和促纤溶系统等角度治疗,疗效有限。导师魏跃钢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  相似文献   

2.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外阴皮肤粘膜发白、粗糙、增厚或萎缩变薄 ,同时伴有瘙痒的一组疾病。我院近 1年对 1 1例外阴白色病变应用综合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1例患者中 ,1例为处女膜切开术后疤痕刺激瘙痒 ,4例为霉菌性阴道炎 ,1例为张力性尿失禁 ,2例为慢性宫颈炎 ,1例贫血 ,其它 2例原因不明。均于病变处取外阴活组织检查 ,2例为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角化 ,3例轻度非典型增生 ,6例中度非典型增生。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1扑尔敏、苦参口服 ;2针对病因治疗 :如张力性尿失禁患者应注意保持外阴干燥 ;治疗慢性宫颈炎及霉菌性阴道炎 ;贫…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白色萎缩是较少见的血管性皮肤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以抗凝、扩血管为主,中医辨证论治有一定优势及特色,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白色萎缩,疗效确切,现举验案1则,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清热活血、温阳活血法和口服抗栓丸治疗变应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60例,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据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血管炎分类法,基本病变皆为原发性细小血管炎,呈变应、渗出和增生性病变;有明显的季节性,反复发作可以几年至数十年;损害均先见于小腿,尤其是下2/3,散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益胃汤"治疗红斑萎缩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56例红斑萎缩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在口腔局部治疗的同时,皆给予中草药"加味益胃汤"水煎服治疗,15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观察其病损区黏膜的恢复、自觉症状的改善、口腔念珠菌实验室检查等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1.1%,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加味益胃汤"治疗红斑萎缩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确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疗效持久,复发率低,未发现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1983年报告雷公藤糖浆治疗皮肤血管炎取得初步疗效之后,从1984年开始应用雷公藤片剂治疗皮肤血管炎性疾病113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从门诊随机登记病例进行治疗11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7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1岁。病期1个月至25年不等。共有十一个病种,其中多形性红斑29例,结节性红斑20例,结节性血管炎20例,过敏性紫癜12例、变应性血管炎8例,硬红斑6例,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5例、其他尚有白塞氏病、亚急性迁徒性结节性脂炎、荨麻疹性血管炎各2-4例。上述病例有部分作皮肤组  相似文献   

7.
<正>外阴白斑是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色素减退变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以中年妇女为高发危险人群[2]。主要症状有外阴瘙痒难忍,伴有阴道干涩、性生活困难等。体征为外阴及肛周皮肤色素减退呈粉红色或白色、萎缩变薄、脱屑皲裂、阴唇萎缩消失等[3]。恶变率2%~5%,为妇科疑难病之一[4]。笔者用毫火针治疗妇女外阴白斑1例疗效甚佳,介绍如下。1病例陈某,女,48岁,2018年5月28日初诊。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瘙痒,遇热稍有加重,夜间明显加重,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收治视神经萎缩 49例 78只眼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49例患者中 ,男 35例 5 9只眼 ,女 14例 19只眼 ;平均年龄47岁 ;病程 2个月~ 3年 ,平均 13个月 ;属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 9例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者 40例。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呈灰白色 ,边界模糊 ,部分病例可见视乳头有白色膜 ,巩膜筛板不清 ,视网膜动脉反光增强 ,有的高血压患者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 ,严重病例可见“银丝状”动脉。视野均有不同程度的向心性缩小、视野缺损或中心暗点。2 治疗方法治疗以 5 %葡萄糖溶液 5 0 0ml加复方…  相似文献   

9.
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治疗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玉怀 《河北中医》1999,21(5):282-283
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中血管丛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点:常见于青壮年女性,在下肢出现对称散在的如杨梅或更大的疼痛性皮下结节,多伴有疲乏、困倦、食欲不振或发热等症状,病程长,反复发作。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应用西药治疗难如人意。1990~1997年,笔者运用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治疗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3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住院病人12例,门诊病人20例;男3例,女2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发病部位:单发于下肢者31例,上、下肢同时发生者1例…  相似文献   

10.
<正> 女阴硬化萎缩性苔蘚比较少见,治疗亦较困难,现将我们诊治2例报告如下。例1、朱某,女,60岁,1983年11月17日初诊。外阴起痒疹,已3年余,初起大阴唇生数个疹子,以后疹子逐渐增多,累及肛门,痒剧难忍,大小便正常,曾用肤轻松软膏治疗无效。停经10余年,无其他妇科病史。检查:两侧大阴唇,肛周密布白色小斑点并聚合成片,表面萎缩干燥,如皱纹纸状,周围散布白色扁平多角形丘疹,绿豆大小,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1.
白色萎缩为临床非常少见的慢性、复发性、疼痛性皮肤病,具有较高的误诊率。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血管扩张剂、抗凝药和激素等疗法,治疗手段及疗效均不显著,而且容易复发。临床诊治一例白色萎缩患者,辨证归属于中医学脉痹,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治则,处方用药,最终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3例王全仁,黄秀花乌盟妇幼保健所(012000)1994年7月29日收稿外阴白色病变是以外阴发痒,阴部皮肤,粘膜变白、变粗或萎缩、皱裂、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患者多因“讳疾不言”或“讳疾难言”而延误治疗。在1990年至1...  相似文献   

13.
正外阴硬化性苔藓(VLS)是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颜色呈白色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既往也称为外阴白斑,外阴白色病变~([1])。该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发病率约为1/300~1/1 000,恶变率在2%~5%,在幼女及绝经后女性高发~([2-4])。西医治疗以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黄体酮或丙酸睾酮等,并可配合物理治疗。目前此类治疗存在用药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阴白色病是以外阴皮肤和粘膜变白、变粗糙或萎缩瘙痒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笔者从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对150例外阴白色病患者采用补肾、养血、清热解毒止痒中药外洗配合阴道冲洗上药,以及外阴微波辐射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滨  刘维  张磊  吴沅皞  薛斌 《天津中医药》2018,35(8):606-607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一种,临床较为罕见,复杂难治。中医文献相关论述很少。在刘维教授的指导下,注重调和脏腑气血,采用平肝宣肺法,于门诊治疗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也为本病的中医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结缔组织的黏液样水肿、纤维蛋白变性、坏死性血管炎,最常受累的器官与组织有肾脏、血管、关节、皮肤。其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小动脉或微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我院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狼疮性血管炎致双下肢坏疽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一种累及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结节、浅表溃疡等多形性皮肤损害,可伴瘙痒、疼痛症状,好发于下肢。目前治疗多以强的松为主,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笔者以祛风清热利湿法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1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2岁,平均36.45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0日。其中12例行病理诊断。本组有7例经强的松治疗未愈。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内服中药治疗。其中有4例接受中药治疗前正在服用强的松,予以逐步减量至停…  相似文献   

18.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常见的眼底病 ,是视神经纤维的退行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是视力减退 ,视野改变 ,色觉障碍 ,眼底视乳头颜色苍白或灰白等。因目前临床上对此症尚无特效药物 ,治疗较棘手 ,往往会导致视力持续下降甚至失明。我院于 1 990年~ 1 999年收治本病 49例 78只眼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9例患者中男 35例 59只眼 ,女 1 4例 1 9只眼 ;平均年龄 47岁 ;病程 2个月~ 3年 ,平均 1 3个月 ;属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 9例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者 40例。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呈灰白色 ,边界模糊 ,部分病例可…  相似文献   

19.
药物治疗RA血管炎血清vWF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柳氮磺胺吡啶与甲氨蝶呤联用对类风湿关节炎 (RA)继发血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 2 1例 RA继发血管炎患者 ,经上述两药治疗前后空腹取血 ,测定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 ,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RA组治疗前血清 v WF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有显著差异 (P<0 .0 1) ;经两药治疗后血清 v WF水平下降 ,有显著差异 (P<0 .0 1) ,但仍高于正常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两药联用对 RA血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针药并用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惠君 《河北中医》2000,22(8):617-617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是眼科临床疑难病之一 ,若损伤不严重 ,治疗及时 ,视力尚能恢复较好 ,反之致病情迁延者 ,则更难以治疗。 1 998~ 1 999年 ,我院收治外伤性视神经萎缩 1 9例 2 5只眼 ,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方法治疗 ,疗效尚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 9例住院患者 ,男 1 8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54岁 ,最小 7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3年 ;其中双眼发病 6例 ,单眼发病 1 3例 ;全部病例入院前均接受过西药治疗 ,少数病例接受过针刺或中药治疗 ;本组病例起于车祸 8例 ,摔伤 5例 ,拳击 3例 ,其他 3例。2 治疗方法2 .1 针灸治疗 主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