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不同数量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实验动物小白鼠和豚鼠,经30、45、60、75、90和110天分别解剖观察虫体在小白鼠和豚鼠体内的发育、分布及虫体检出率,结果在实验动物小白鼠和豚鼠体内各个时期检出的虫体均为童虫阶段,最长虫龄为110天,虫体全部处于滞育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或童虫感染犬,定期解剖观察虫体。方法:经30、45、60、75、90和120d 分别解剖观察虫体在犬体内发育分布。结果:犬在感染囊蚴60d 后虫体可逐步发育成熟并产卵,豚鼠体内童虫经口感染犬,60d 时亦可在肺部查到虫囊和成虫。结论:斯氏狸殖吸虫在犬体多部位寄生且能发育成熟,童虫经感染犬宿主转换后,亦可进一步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或童虫感染犬,定期解剖观察虫体。方法:经30、45、60、75、90和120d分别解剖观察虫体在犬体内发育分布。结果:犬在感染囊蚴60d后虫体可逐步发育成熟并产卵,豚鼠体内童虫经口感染犬,60d时亦可在肺部查到虫囊和成虫。结论:斯氏狸殖吸虫在犬体多部位寄生且能发育成熟,童虫经感染犬宿主转换后,亦可进一步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4.
斯氏狸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以斯氏肺吸虫囊蚴感染实验动物大白鼠,经15、25、37、60、91,110和125天分别解剖观察虫体在大鼠体内的发育,分布及虫体检出率,结果大鼠在感染60天前只能查到童虫,91天后虫体可以逐步发育成熟并产卵。初步证实大白鼠是斯氏狸殖吸虫的适宜宿主。  相似文献   

5.
从实验感染萝卜螺获得土耳其斯坦东华吸虫尾蚴感染了家兔、豚鼠、大白鼠、小白鼠、绵羊和山羊,不同日期后解部获得虫体,证实虫体在免、豚鼠和小白鼠体内能发育成熟,在肝脏和肠粘膜中有不成熟的虫卵,虫卵不随粪便排出。虫体在豚鼠和小白鼠体内发育比家兔缓慢,个体也较小。大白鼠不受感染。绵羊和山羊是良好的宿主。  相似文献   

6.
以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感染实验动物豚鼠,不同时期分别解剖观察虫体发育分布及检出情况,结果在豚鼠体腔、肝、肺及肌肉等部分闰均能查到童虫,未见成虫及虫卵。初步证实豚鼠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可以用于斯氏狸殖吸虫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数量斯氏锂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实验动物小白鼠和豚鼠,经30、45、60、75、90和110天分别解剖观察虫体在小白鼠和豚鼠体内的发育,分布及虫体检出率,结果在实验动物小白鼠和豚鼠体内各个时期检出的虫体均为童虫阶段。最长虫龄为110天,虫体全部处于滞育状态。  相似文献   

8.
从锯齿华溪蟹分离斯氏狸殖吸虫囊蚴 ,以每鼠 30个囊蚴感染小鼠 ,于感染后 2 0~ 30 d分期解剖 ,检出虫体为小型童虫。同时将小鼠体内的童虫转种其它小鼠 ,5 0 d后解剖所检获的虫体出现虫体发育的分化。证实童虫具有较强的活力与侵袭力 ,为斯氏狸殖吸虫的感染期。  相似文献   

9.
斯氏狸殖吸虫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家兔、小鼠、豚鼠和大鼠,25~120d分期解剖。重点观察肺部虫囊有无成虫及虫卵,以寻求适宜的宿主作为斯氏狸殖吸虫的实验动物。检查结果家兔、小鼠和豚鼠在接种后死亡甚多。均未查到成虫,仅见童虫。接种38只大鼠,感染60d即在肺部出现虫囊;感染90d及110d的肺部虫囊检出童虫及少部分成虫;感染120d时,87.5%虫体成熟,且成虫及卵的形态与感染犬体的斯氏狸殖吸虫的形态相似。提示大鼠是建立斯氏狸殖吸虫动物模型的理想动物。  相似文献   

10.
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犬 4 0 d,从体腔、肝、肺、肌肉等部位检出发育不同程度的童虫 ;6 0 d时 ,在肝 ,肺等处有虫囊形成 ;90 d后 ,所有虫囊中检出虫体均发育成熟。结果表明 ,斯氏狸殖吸虫在犬体内多部位寄生并产生不同程度损害。  相似文献   

11.
斯氏狸殖吸虫宿主转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小鼠,大鼠,分期剖检,在体腔,肌肉,肝,肺等脏器均获得童虫,大部分童虫形态结构与脱囊后尾蚴无异。将所获童虫在小鼠与小鼠,大鼠与大鼠,小鼠与大鼠之间进行宿主转换,虫体仍处于童虫状态。囊蚴感染后所获的童虫转入适宜宿主犬体后,在肺部检获发育成熟的成虫。实验证明,斯氏狸殖吸虫经宿主转换可介导转续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新方法。方法 :以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为上样抗原 ,胶体金标记羊抗人IgG为显色剂 ,建立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DIGFA) ;并以ELISA作平行对照。结果 :DIGFA和ELISA分别检测 83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 ,其阳性率分别为 95 .2 % (79/ 83)和 91 .6 % (76 / 83) ,两法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DIGFA分别检测正常人血清32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 2 3例和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 36例 ,前者均为阴性 ,后两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4 .3% (1 / 2 3)和 8.3% (3/ 36 ) ;DIGFA和ELISA两法的总符合率达 92 .3% (36 / 39)。结论 :DIGF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ELISA相近 ,但方法快速、试剂稳定 ,且不需特殊设备 ,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斯氏并殖吸虫病阻断流行的因素。方法现场观察斯氏并殖吸虫疫源地生态环境变化,同时调查动物宿主孳生和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疫源地生态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人类的行为对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和感染有较大的影响。社区斯氏并殖吸虫孳生地第二中间宿主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 denticulatum)、光泽华溪蟹(S.davidi),感染调查阳性率从1985年~1995年的15.44%(67/434)下降到1996年-2007年的3.80%(11/290)。人群并殖吸虫感染率为9.18%(19/207),多为隐性感染。结论由于人类的行为造成中间宿主生态环境的改变和肺吸虫病防治引导等因素,导致十堰城区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的消失,从而阻断了并殖吸虫病的流行。但十堰地区作为斯氏肺吸虫病的流行区,应继续加强当地肺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探讨用生物素标记自制的五种生物素化蛋白最适标记量,并制备出高效价的Avidin-HRP结合物。在同一条件下与Sigma同类产品比较,自制产品的敏感性比Sigma的Avi-HRP高2~4倍。应用这些生物素-抗生物素标记蛋白建立了三种BAS-ELISA,经初步检测肺吸虫抗体,炭疽抗毒性抗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和抗体,发现BA法的敏感性比常规ELISA高4~16倍(除检测HFRSV-Ab外),且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比ABC-ELISA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豚鼠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鉴定豚鼠遗传结构及基因定位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从国外网站筛查得豚鼠基因组DNA资料,选择AC、GT为核心的微卫星序列,根据其旁侧序列用软件设计400对引物。经过二轮PCR及电泳等实验,以电泳条带作为遗传标记,通过豚鼠微卫星结构的评价筛选出多态性引物。结果第一步用5个品系豚鼠的10份DNA样本进行PCR,从400对引物中筛选出约110对具有多态性的豚鼠引物,其产物电泳条带数为1~3条。第二步用5个品系豚鼠的60份DNA样本进行PCR,从上述110对引物中筛选出51对电泳条带分辨率高的多态性引物,其中10余对引物在品系间呈标记一致或多数一致的差异。结论筛选出的51对引物在个体及品系间呈多态性,未见其他报道,可用于常规检测研究,部分可能用于豚鼠性状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