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炎症。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根治性措施。临床上常用水杨酸制剂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由于其不良反应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我科自2006年至2008年对收住的76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使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起到止痛、消炎、止泻、促进愈合作用。使患者症状减轻,控制了病情,改善了生活质量现将灌肠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我院自2002年8月-2005年12月采用奥沙拉嗪钠加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炎症多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早期呈水肿、充血,常有广泛小溃疡,继续发展则可融合成大溃疡,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严重时可累及全结肠.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我科于2004~2007年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  相似文献   

5.
加用中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一梅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7):1450-145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也可遍及整个结肠。笔者在分型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以中药蒲翁西汤灌肠治疗该病36例,并选20例作对照组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病变主要局限直肠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或多发性小溃疡,多累及远端结肠或直肠。因此,近几年来,以结直肠内给药的治疗研究很多,大部分为中药治疗试验,但疗效结果不一。仍未能发现一种药物,单独灌肠就可得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应用腐殖酸钠(Sodium humic acid,SHA)保留灌肠治疗UC已有18年之久,对治疗轻中度UC有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乙状结肠黏膜,甚至可逆行到全结肠及回肠末端。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UC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以使药物直接与病变部位接触,通过肠黏膜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临床证明给药后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与疗效有关,保留时间愈长,疗效愈佳。我科采取加用思密达灌肠可使药物保留灌肠时间短的病人得以延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直肠和结肠远端,病变主要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反复发作为特征。目前主要采用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2004-06/2005-12,我们用自制灌肠液作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器改良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经电子肠镜检查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一次性肠道冲洗器进行灌肠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后的灌肠器进行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改良后的灌肠器进行灌肠治疗,可以减轻肛管对直肠黏膜的刺激,加快直肠黏膜的恢复,提高溃结灌肠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50%以上的患者病变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呈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2006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应用外用溃疡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们用保留灌肠法对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治疗手段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治疗方法上采取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在国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较丰富,包括中药口服和灌肠治疗、针灸、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埋线、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为临床施治提供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里急后重.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起病迁延,症状轻重不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状年为多见,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我科于2006年1~12月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7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固肠止泻丸内服和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54例该病人,取得显著疗效,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33例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溃疡性直肠炎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亚型,主要是指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炎症局限于直肠部分的一类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发病机制中既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也有遗传因素作为背景,并与感染和精神因素相关,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1])。本科室发挥中医药特色,采用自制中药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本病,临  相似文献   

18.
张励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500-15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人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口服和肌注及静脉用药疗效差,病情反复,给病人造成很多痛苦.本院自1992年以来,以黄连素加锡类散混悬剂保留灌肠治疗17例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练忠 《中原医刊》2004,31(7):37-38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表现为炎症或溃疡。现就我院1998年9月~2002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29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t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偶尔累及回肠末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病可缓渐或突然发生,多数病人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本病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后期易导致肠纤维化,甚则恶变的可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我们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疗原则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别采用中药健脾化湿祛瘀汤保留灌肠辅以抗生素,激素和SASP等西药治疗,疗效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