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弯曲骨折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根 《中医正骨》2002,14(9):F003-F003
【例 1】 女 ,4岁 ,右小腿被板车轮辗压伤 3小时来诊 ,伤肢不能站立 ,小腿中段微肿 ,压痛 ,未触及骨擦音。X线片所示胫骨无骨折 ,腓骨中段向内侧弯曲约呈 15°弧度 ,接近胫骨外侧皮质 ,胫腓间隙明显变窄 ,但未发现骨折线 ,左侧腓骨无此征象。给以管型石膏固定 3周后 ,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2.
姜建飞  华江 《中医正骨》2003,15(4):25-25
自 1997~ 2 0 0 1年 ,作者运用醋酸确炎舒松 A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剥离治疗胫骨结节骨骺炎 5 0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 ,男 35例 ,女 15例。病程 1周~ 1年。 4 7例为对称性 ,3例为单侧性。 5 0例患肢胫骨结节处均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压痛 ,曲屈 90~ 12 0°即感疼痛。 5例患肢轻度跛行。12例X线片见骨膜下不规则 ,1例尚见胫骨结节稍隆起。2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在胫骨结节压痛最明显处作好标记 ,常规消毒铺巾 ,抽取醋酸确炎舒 A10mg ,1%利多卡因 2 .5ml,用 5号针头在标记处进针 ,皮下注射 0 .…  相似文献   

3.
陈某女,42岁。1991年4月26日车祸致伤,伤后12小时以足背肿胀、疼痛、畸形,不能站立和行走困难为主诉来诊。检查左踝、足背部肿胀,外踝及足背外侧皮下见多处瘀斑,腓骨远端向后突出,足背向后内移位,局部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趾温度正常,活动尚可,内踝部无骨折征,三角韧带未完全断裂。X线片示左腓骨下段骨折,骨折远端向后成角畸形;左踝关节完全性脱位,距骨向后向内移位(见封二图10上)。处理徒手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患者仰卧位,患肢屈膝约160°,一助手固定膝关节;一助手握患足跟及足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58岁,以"左手腕部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1 d"为主诉就诊。就诊前1 d,因摔伤致左手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社区医院诊为尺骨茎突骨折,行石膏外固定。固定后肿痛持续加重,遂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体格检查见左手腕部肿胀、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结合X线片,诊断为月骨周围背侧脱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行手法闭合复位,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屈肘90°,前臂旋前,手掌朝下。一名助手双手握住患肢前臂近端,另一名助手双手握住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熨烫治疗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加以中药熨烫于患肢切口上下10cm处予以熨烫治疗。用肿胀程度评定标准和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观察记录两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肿胀消退及疼痛程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肿胀疼痛程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天实验组患者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 05),术后7天实验组患肢肿胀消退及疼痛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 05)。结论:中药熨烫治疗能明显缓解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局部肿胀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83年至1993年门诊工作中,共收治胫骨髁间隆起骨折18例,根据力学原理,采用“自力”复位法,疗效甚佳,现简述如下。 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者为42岁,最小者为16岁,平均28岁;患肢左腿6例,右腿12例。 2 临床表现与诊断 患者均有明显外伤史,伤后膝关节肿胀,按之有波动,疼痛明显,关节屈伸不利,行走不便。检查时,患者一般拒作膝关节伸缩活动,如果骨折块卡压并有前后交叉韧带撕裂者,则膝关节很不稳定,拍摄X线片,可明确诊断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作者在X线增强仪透视下 ,取伤肢蛙式位 ,手法整复固定处理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后倾倒的病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术前准备 常规股骨髁上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 5~ 7天 ,以松弛关节囊及髋部肌肉。多选用局部麻醉 ,体质强壮者亦可选用硬膜外麻醉。整复固定 一助手双手分别握住伤肢的踝部及部 ,透视下采用牵引及旋转手法。首先矫正前后位像的移位。复位满意后自大转子下 1~ 3cm处 ,经皮向股骨颈内打入 2~ 3枚导针 ,导针通过骨折线 0 .5~ 1cm时被动将患肢屈髋 90°、外展45°,行轴位像观察。若股骨头向后倾倒 …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骨囊肿并骨折病例,临床比较少见,自1976年以来,笔者见到三例,按一般骨折处理方法治疗,均获痊愈。现简要介绍如下:例1,患者熊某某,男,60岁。入院当日凌晨被自行车撞倒,左髋摔伤。伤后即不能站立行走,患者自述伤前左髋部酸胀两年。检见患肢短缩、内收、外旋屈曲畸形。左鼠蹊韧带下方略肿胀,股三角处压痛敏感,患肢纵向叩击痛阳性,活动髋关节痛阳性。X 线摄片显示:左股骨颈近基底部有一3×1.5厘米大小的类椭园形阴影,内无砂粒样钙化斑点,无骨膜反应。平透明阴影下缘,有一骨折线,骨折远端轻度向上错位,诊断为左股骨颈骨囊肿并骨折。第二天行胫骨结节骨牵引,重量为5—6公斤。牵引期间,早期内服活血化瘀行气消肿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拟和血生新、接  相似文献   

9.
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0~2006年采用手法整复经皮穿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5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2岁;跌伤22例,车祸伤18例,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3例,打击伤4例。右侧21例,左侧31例;外展型43例,内收型9例,横断型骨折40例,斜型8例,轻度粉碎型4例;合并其它部位伤20例;伤后至入院时间2h~13d。治疗方法颈丛麻醉,电视X光机透视下施术。患者仰卧位,一助手握患肢前臂,另一助手用宽布带套住患肢腋下对抗牵引使骨折复位。透视复位满意后,两助手维持位置,患肩垫高10~15cm,皮肤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巾单。术者取直径为3mm骨圆针1枚,于肩峰最高点前内侧1cm处刺破皮肤进针,针尖用力插于肱骨大结节与肱骨头之间,用手摇钻经肱骨大结节与肱骨头之间顺肱骨干纵轴钻入骨折远端达肱骨干中段。活动患肢,证实固定牢固后,针尾折弯,留0.5cm剪断,埋入皮下,重新消毒,针眼无菌敷料包扎,披肩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屈肘90°前臂中立位悬吊于胸前。术后即活动腕关节,适量应用抗生素,穿针处不必换药。3~4周摄片骨折临床愈合时解除外固定,练习肩肘关节功能,加用中药熏洗...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疲劳性骨折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兵训练期间 ,疲劳性骨折发生率相对较高 ,尤以训练站军姿、踢正步、长跑越野期间多见。在几年新训期间我队先后收治 4 1例 ,患者平均年龄 18岁。骨折以下肢多见 ,股骨中段 5例 ,胫骨上段内侧 11例 ,胫骨中下段 2 0例 ,跟骨 5例。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疼痛、行动障碍 ,胫骨下段可触摸到骨痂。 X线片示骨膜增厚 ,斑片状骨痂形成多见。笔者采用针灸、红外线为主配合内服三七伤药片 ,疗效显著 ,方法如下 :1患肢局部先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半小时 ,以皮肤发红为度。 2取穴 ,股骨中段 :髀关、伏兔、梁丘、血海、风市、阿是穴 ;胫骨上段 :阴凌泉、…  相似文献   

11.
史国萍  王洪仙 《中医正骨》2003,15(12):26-26
自 2 0 0 1~ 2 0 0 2年 ,作者应用ZZ 30 0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儿童骨折早期肿痛 72例 ,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2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14岁 ,平均 7.5岁。肱骨髁上骨折 2 7例 ,尺桡骨骨折 4例 ,孟氏骨折 3例 ,股骨干骨折13例 ,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 18例 ,胫骨远端骨骺 Ⅱ 型损伤 2例 ,股骨颈骨折 5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伤后 1~ 2 4小时入院。患肢均有明显肿胀、疼痛。2 治疗方法上肢骨折、胫骨远段骨骺损伤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 ;股骨干骨折行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 ;胫腓骨骨折行跟骨骨牵引。骨折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配合加味新伤药外敷对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早期疼痛和肿胀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5例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加味新伤药外敷,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12、24、48、72小时患肢VAS评分、肿胀度、肿胀值;并记录两组患者患肢一周内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张力性水疱及皮肤皱褶的情况和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方法与时间在疼痛VAS评分、肿胀度、肿胀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 05);治疗方法在VAS评分、肿胀度、肿胀值上主效应显著(P≤0. 05);时间在VAS评分、肿胀度、肿胀值上主效应显著(P≤0. 05)。其中干预12小时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 05),72小时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无差异(P0. 05);干预24小时后观察组患者肿胀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 05);观察组患者患肢一周内出现OCS、张力性水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肢在一周内即出现明显消退而出现皮肤皱褶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加快(P≤0. 05);并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因药物使用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护理配合加味新伤药外敷对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早期疼痛和肿胀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光辉老中医采用中西医结合两法治疗多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获良效。现举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型骨折一例报告如下: 陈××,女,68岁,1983年2月21日诊。患者今晨不慎跌倒,损伤右下肢髋关节,顿时疼痛,不能步履。查:右下肢髋部轻度内翻,下肢外旋,不能屈伸,髋部肿胀疼痛,粗隆间明显压痛。X摄片“右下肢股骨粗隆间粉碎型骨折,呈‘人’字型,断端无重迭,但有轻度移位改变。”一、手法治疗: 患者平卧,一助手用布绷带套住双腋窝,另一助手扶握右下肢足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左手环抱股骨粗隆间外侧,右手虎口紧贴腹股沟,双手轻轻地相对用力归挤,患健肢对齐,只听到骨擦音,骨缝对拢。在牵引下,先用很  相似文献   

14.
刘某,男,32岁,工人。骑摩托车与吉普汽车相撞致伤。于伤后3小时来院就诊。检查见右膝关节肿胀、畸形、疼痛、活动功能丧失。右膝关节侧向试验及推拉试验阳性。右足踝关节背伸功能丧失,第且~5趾关节不能背伸活动,胖总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功能丧失。X线片示右膝关节前内侧脱位,骨质未见异常改变(附图左)。诊断为①右膝关节前内侧脱位,②胖总神经损伤;③例副韧带、十字韧带断裂。治疗于来诊当日在硬股外麻醉下行手法整复。一助手抱住患胜大腿,另一助手握住患肢踝关节做对抗拔伸牵引。术者站于患侧,一手置于大腿下端内侧,另一手置…  相似文献   

15.
举臂牵引钩入法整复肩关节脱位,是笔者在使用其它各种手法均失败的情况下,摸索出来的一种新方法。以此手法整复的患者均属前脱位,尤其是盂下脱位者多见。操作方法如下: 患者端坐,第一助手立于患者健肩后,两手斜形环抱固定患者。术者立于伤侧,将患肢徐徐外展抬举到135度。令第二助手两手握住患肢腕部作向上拔伸牵引准备;再令第三助手用布带套住患肢肩部作垂直向下牵引准备。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诱导膜技术联合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并节段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创伤骨科采用诱导膜技术联合骨搬运技术治疗的18例胫骨骨髓炎并节段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为左侧胫骨骨缺损,11例为右侧胫骨骨缺损。术后分析所有患者的骨临床愈合时间、愈合率、并发症的发生例数、Karistrom和Olemd膝、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情况。结果:第一阶段手术后,1例出现小腿深部感染,因感染未能控制,后期行截肢手术。第二阶段手术后,3例在牵张后期出现对合端愈合不良,3例遗留膝关节僵硬并疼痛,4例出现针孔感染,经治疗后感染、僵硬及疼痛症状好转。末次随访,17例患者最终实现了骨与软组织的愈合,骨愈合率为94.4%.按照Karistrom和Olemd膝、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本组病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3.3%.结论:诱导膜技术联合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并节段性骨缺损愈合效果肯定,感染控制率高,后期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骨折病人行胫骨结节或股骨踝上牵引时,往往因牵引的要求不能将棉被完全遮盖患肢,在寒冷的冬天,病人会感到暴露部位发冷且易引起下肢循环障碍等。如用毛毯和衣物进行包裹或填塞,既影响牵引效果和不便观察肢体循环情况,同时也影响病室的整洁和美观[1]。为此,结合以上所需特设计制作了长筒护脚靴,有效地为小腿和足部保暖,避免了牵引架下和被尾处冷空气入侵的危害,方便了护理人员对患肢的动态观察和护理等,特别适用于骨踝上和胫骨平台骨牵引的病人。经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结合补肾活血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D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一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60例,全部患者糖尿病足Wagner评级为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运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配合口服补肾活血颗粒,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肢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足背动脉血流指标(血管内径、血流量、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肢疼痛VAS评分均较降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升高(P<0.05);治疗后2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结合补肾活血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DF能更好地提高疗效,促进血运重建和创面愈合,是保肢治疗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5 2岁。坡道上行走时不慎扭伤 ,致左足剧痛 ,不能站立 ,于伤后半小时来诊。检查见左足呈内翻跖屈畸形、肿胀 ,皮肤完整 ,前外侧处可触及距骨 ,踝关节呈跖屈位。X线片示左足距下关节脱位 ,距骨向前、外方脱位 ,仍位于踝穴内 ,距骨后结节骨折 ,踝关节无骨折。立即在局麻下行闭合性手法复位 ,助手牵引足前半部及跟部 ,使患足跖屈内翻 ,术者推挤距骨 ,顺利复位 ,被动活动踝关节功能良好 ,复查 X线片示距骨完全复位 (附图 ) ,术后轻度外翻位石膏托外固定 6周。 6周后拆去石膏行功能锻炼。随访 4年 6个月 ,多次复检 X线片未见距骨坏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髌、胫穿针骨牵引加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先在患膝髌骨骨折近端与胫骨结节处各横穿一支直径2.5 mm克氏针,两端橡皮筋加压作股四头肌牵引,充分松解原挛缩的股四头肌,继而对骨折骨不连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优17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90%。结论本方法可使骨折重新对位愈合,恢复患肢股四头肌装置及膝的屈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