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老年开胸手术病人3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与硬膜外复合全麻组(C组)。于麻醉前、术毕、术后6h、24h、48h采血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cTnT的浓度。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CK、AST、LDH在术毕及术后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cTnT在术后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C组除CK在术毕24h高于麻醉前外(P〈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CK、AST在术毕及术后6h显著低于G组(P〈0.05),LDH在术后6h显著低于G组(P〈0.05).而cTnT在术后6h、24h及48h均显著低于G组(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能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硬膜外镇痛组(Ⅰ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患者术前硬膜外置管,术后经硬膜外实施患者自控镇痛(PCEA)48h。Ⅱ组单纯使用全身麻醉,术后不使用PCEA。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24h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单核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结果两组术毕和术后24h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P〈0.01);但Ⅰ组术后24h其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较手术结束时明显降低(P〈0.05),而Ⅱ组术毕和术后24h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两组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比较,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硬膜外术后镇痛可明显降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细胞因子IL-2、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全静脉麻醉(TIVA)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GA)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吸入全麻组(GEA)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时(T1)、CO2气腹建立后(T2)、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T3)、术后1d(T4)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相应各时点血清IL-2、IL-6和IL-10浓度。结果与诱导前(T0)相比,各组IL-2在手术切皮时(T1)均明显下降(P〈0.01),切皮后TIVA组和GA组IL-2浓度逐渐升高,TIVA组与GA组IL-2浓度至术后24h(T4)时恢复至麻醉诱导前(T0)水平,而GEA组直到术后24h(T4)时IL-2浓度仍低于麻醉诱导前(T0)水平(P〈0.01)。各组IL-10浓度在手术切皮时明显增高(P〈0.01),TIVA组IL-10浓度至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达高峰,术后24h渐恢复正常,GA组及GEA组IL-10浓度在CO2气腹建立后渐恢复正常;GA组IL石浓度在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明显升高(P〈0.01),术后24h渐恢复至麻醉诱导前水平。结论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胺行麻醉诱导可对患者产生免疫抑制,表现为IL-2浓度的下降;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促进患者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产生;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矽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矽肺患者的血液流变状况。方法检测62例男性矽肺患者及50例健康男性对照者血液流变学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矽肺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矽肺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矽肺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异常发生率在54.8%~85.0%之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矽肺患者的血液黏滞状况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吗啡和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卵巢癌患者4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癌根治术,术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I组为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II组为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分别于麻醉前、手术2h、术后24、48h、术后72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结果2组cD4+、CD4+/CD8+、NK细胞在手术2h降低(P〈0.05),CD3+在术后24h降低(P〈0.05),术后48hII组上述指标仍较低,而I组已恢复至麻醉前水平,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72h2组上述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2组CD8+术后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较吗啡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12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联合麻醉组),每组各40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麻醉前15min、手术开始后30vain和术后24h血去甲肾上腺素(ME)浓度、HR、平均动脉压(MAP),并进行比较。结果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NE浓度[(4.89±1.85)mmol/L、(5.35±2.08)mmol/L]较麻醉前15min[(3.92±1.77)mmol/L、(3.90±1.75)mmol]L]明显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NE浓度与麻醉前1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NE浓度与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开始后30min、术后24hMAP均较麻醉前15min明显降低(P〈0.05);单纯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MAP与联合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术后24kHR较麻醉前15min显著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术后24hHR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硬膜外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HR较麻醉前15min显著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后30min和术后24hHR与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麻醉结合了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优点,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与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手术应激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择4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GE)两组,均为20例,分别于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T3(手术探查后)和T4(术毕拔管后)的测定SBP、DBP、MAP、HR及血糖BG。记录麻醉前用药、术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手术过程中GE组BP基本稳定,G组有波动,手术结束时两组趋近,但SBP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GE组T1、T2和T3时HR明显比G组低(P〈0.05或P〈0.01),T4时相近。随手术进展两组BG均缓慢升高,T3、T4时G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GE组(P〈0.0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不良应激,并能保持围术期生理功能的平衡,是胃癌手术较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身麻醉组,Ⅱ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d和6d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麻醉后2h IL-6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NK细胞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麻醉后2d、术后1d CD8较麻醉前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单纯全身麻醉明显。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治疗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隙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6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0min和术毕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优良率为92.2%(59/64),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0.3%(4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2、4h镇痛优良率分别为92.2%(59/64)、96.9%(62/64),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5.0%(48/64)、79.7%(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24h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均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但在麻醉和镇痛效果方面,蛛网膜下隙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刘东涛 《现代保健》2011,(20):51-52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2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联合组)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记录两组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麻醉后10min(L)、麻醉后30min(T4)和麻醉后60min(T5)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舒张压(DBP)显著低于硬膜外组(P〈0.05),收缩压(SBP)在T3时低于硬膜外组(P〈0.05);联合组的HR在麻醉后显著低于硬膜外组(P〈0.05),RR在麻醉后显著高于硬膜外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子宫切除术患者最佳的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式对腹腔镜胆囊术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ASAI~II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A组在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B组在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C组在气管插管后和术毕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观察三组患者术后4、8、12、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麻醉苏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使用等情况。结果C组术后4、8、12、24hVAS明显低于B组(P〈0.05)和A组(P〈0.01);术后要求使用镇痛药的时间,C组明显长于B组(P〈0.05)和A组(P〈0.01);使用镇痛药的比例,C组明显少于B组(P〈0.05)和A组(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前及术毕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减少阿片药的用量,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阻滞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Ⅱ~Ⅲ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Ⅱ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EA)。记录两组椎管内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30min(T5)及术毕(T6)SBP、DBP、HR、SP02的数值,用Bromage法判定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合并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Ⅱ组明显短(P〈0.05);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1);Bromage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1);两组间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起效快,肌肉松弛好,麻醉效果确切,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隙麻醉(简称腰麻)联合持续硬膜外泵注局部麻醉药用于经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麻醉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经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断硬膜外注药组(间断组)和持续硬膜外泵注药组(持续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肌肉松弛效果、升压药用量、局部麻醉药用量、镇静药用量、术中出血量、总输液量、术毕麻醉最高阻滞平面。结果两组麻醉后10、30、60min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均下降[间断组:(87.6±8.3)、(86.5±8.5)、(87.3±6.7)mmHg(1mmHg=0.133kPa)比(92.9±8.6)mmHg,持续组:(87.1±7.9)、(86.8±7.4)、(87.4±8.2)mmHg比(92.1±8.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90min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组麻醉后120、150、210min[(86.1±5.9)、(86.8±10.1)、(86.4±8.2)mmHg]又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麻醉后120、210min低于同期持续组[(89.4±6.4)、(91.2±9.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30、60min心率较麻醉前减慢,持续组麻醉后90min心率仍较麻醉前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10、30、60min脉搏血氧饱和度较麻醉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肌肉松弛优良率明显高于间断组[90.0%(27/30)比66.7%(20/30)]、升压药用量及总输液量明显少于间断组[(20±7)mg比(25±10)mg、(2700±264)ml比(2850±301)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局部麻醉药用量和镇静药用量、术中出血量、术毕麻醉最高阻滞平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联合持续硬膜外泵注局部麻醉药用于经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麻醉临床效果满意,提高了麻醉质量及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结肠癌或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分为三组:R2组和C组麻醉诱导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和生理盐水2ml;P1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nag。测定麻醉诱导前30min(To)及术后8h(T。)、24h(T2)和48h(T3)血浆皮质醇(Cor)、胰高血糖素(Glu)和β2-内啡肽(β2-EP)浓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Tl时三组Cor、Glu和132-EP血浆浓度均高于T0时(P〈0.05);P2组低于C组和P1组(P〈0.05);P1组低于C组(P〈0.05)。C组和P1组T2时血浆Cor、Glu和[32-EP浓度高于T0时(P〈O.05),P2组低于C组和P1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可安全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其超前镇痛能抑制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术中采用欧普乐喉罩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DSA和GDC栓塞术患者60例,ASA分级I~Ⅲ级,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欧普乐喉罩组(O组)。观察患者入介入室后10min(To)、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min(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3min(L)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书O:)和气道峰压,并于以上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拔管和术后并发症。结果T组T2、T3HR、MAP较R明显升高(P〈0.05),而O组升高不明显(P〉0.05);O组在T2~T,时HR、MAP均明显低于T组(P〈0.05)。O组B~T5E和NE明显低于T组(P〈0.05),T3~T5 T组E和NE高于To(P〈0.05),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毕O组安静拔管例数明显多于T组(25例比5例)(P〈0.01),而发生呛咳的例数明显少于T组(5例比24例)(P〈O.01)。结论欧普乐喉罩操作简单,插入与拔出时咽喉部刺激性小,诱导及苏醒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循环干扰轻,通气可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DSA诊断与GDC栓塞术的麻醉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行神经心理学的测试和采用Newman的方法,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排除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硬膜外组和全麻组,硬膜外组又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腰-硬膜外麻醉两亚组;全麻组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全身-腰硬膜外复合麻醉三亚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麻醉前、术后6h、6d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所有组MMSE评分在术后6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硬膜外组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无差异(P〉0.05),全麻纽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h全麻组和硬膜外组POCD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无差异(P〉0.05).全麻组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麻和硬膜外组及其各亚组术后6d的MMSE评分和术前无差别.POCD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老年患者硬外麻和全麻术后早期都可发生POCD,全麻患者较硬外麻患者术后6h的POCD发生率高和MMSE评分低,木后6d不同的麻醉方法对POCD发生的影响和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对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小切口直视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组(B组),每组各34例。术后麻醉苏醒采用Steward评分法,10min Steward评分≥4分者送回普通病房,否则送入麻醉后监护室(PAcu),同时记录术中觉醒、术后躁动、麻醉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B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用量分别为(1456.8±188.9)ug、(351.8±89.4)mg、(4.2±1.0)mg,均低于A组(P〈0.01);拔管时B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10 min Steward评分/〉4分者B组占88.2%(30/34),明显高于A组的64.7%(22/34)(P〈0.01)。结论硬膜外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可让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尽早苏醒,减少进入PACU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地方特色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比例ASAI—I/级行择期剖宫产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n=30)和CSEA组(n=30),分别于注射局麻药前(T0)、切皮后即刻(T1)、胎儿娩出后即刻(T2)、术毕即刻(T3)、手术后24h(T4)测定BP、HR以及肌松程度,评定麻醉效果,记录痛觉阻滞平面达T,水平的时间,注射局麻药至胎儿娩出时间(I~DI)及新生儿娩出1min、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术中sP、DP、HR、SpO2的变化及新生儿娩出1min、5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EA组相比,CSE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I—DI亦明显缩短(P〈0.01),肌松效果CSEA组明显好于EA组。结论CSEA可以用于剖宫产手术,但要运用得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30例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腰麻组(S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10例。术后均采用氯诺昔康0.4mg/h+芬太尼5μg/h持续静脉滴注镇痛,负荷量为氯诺昔康8mg。分别记录各组术后2、6、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4、24、48h5个时点在非输液侧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测定皮质醇(Cor)、催乳激素(PRL)、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结果术后2、6h,G组VAS低于S、E组(P〈0.05)。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三种麻醉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4、24、48h,E组与S、G组相比,C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RL术毕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在术后4、24h,G组与S、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IL-10在术后4h与S、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后静脉镇痛在术后短时间内的效果,全身麻醉优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但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硬膜外麻醉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优于全身麻醉及腰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围术期心肌酶及心电图ST段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OPCAB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在麻醉诱导前(T0)、术后1h(T1)、24h(T2)、48h(T3)4个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血浆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并记录患者1-7d心电图ST段的动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转为体外循环。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K、CK-MB、cTn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心电图监测显示观察组术后ST段抬高导联数3d内较术前均有所增多,在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术后第7天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各时间点增多均较观察组更明显,在第5天开始下降,但一直较术前高(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ST段下移的导联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为OPCAB围术期心肌提供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