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红粉  徐静娟  何英 《护理研究》2010,24(3):603-605
[目的]探求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靶部位进行理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收集两组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后即时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明显(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有加快开胸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靶部位进行理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收集两组病人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后即时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明显(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有加快开胸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械预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疗对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开胸术后72 h内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利用中频电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在术前、术后4 h、中频电疗治疗20 min后即时、15 min和30 min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均时平均流速(TAVM)。 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调制中频电疗治疗20 min后即时的3个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其他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照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调制中频电疗治疗20 min后即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可选择中频电疗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徐萍 《当代护士》2017,(12):30-31
目的探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卧床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以及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组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有利于血流循环加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徐昳 《护士进修杂志》2014,(21):2011-2013
目的 探讨早期体位活动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将76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早期进行包括呼吸运动、下肢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产时改良体位、产后活动宣教等体位活动干预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72h、120h股静脉内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以及出院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后72h、120h股静脉内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5例,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实施早期的体位活动干预可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艾灸仪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62例,依照盲选法,分成对照组31例,治疗中使用弹力袜,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电子艾灸仪。比较两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结果: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股静脉血流速度。干预前,P>0.05两组比较无差异,干预后第7天实验组左右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艾灸仪与弹力袜联合使用,可增加下肢静脉回心血流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护理资源的浪费,提高护理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ICU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2例ICU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ICU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 64%和13. 1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明显改善ICU患者股静脉血流情况,且能够降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栓情况和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提高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朱春霞 《妇幼护理》2022,2(18):4176-4178
目的 探讨产妇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产妇 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 防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下肢症状、疼痛、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静脉血流速度与通畅情况、凝血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以及静脉通 畅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通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性护理能改善静脉血流速度及凝血功能,提高静脉通畅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缓解疼 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117-118,12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引起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颅脑手术后放置右股静脉置管的120例患者分为2组,对50例术后放置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落实预防措施,与采取循证护理前的7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风险评估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评估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下肢肤色发绀发生率,干预前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风险评估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下肢肤色发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风险评估组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峰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评估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重症脑卒中,可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肤色发绀、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增强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流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2周后的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两组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液流速、下肢肿胀率以及血栓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均显著降低,研究组降幅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肢肿胀和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腹盆腔占位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伴有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的腹盆腔占位患者术前行CDFI检查,测量股静脉的血流参数,检查有无下肢静脉血栓。结果受检患者中12例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血栓组),余24例虽未发生血栓(非血栓组),但其股静脉血流速度均减低,平静呼吸时股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均〈14cm/s。结论对出现下肢症状的腹盆腔占位的围手术期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常规行CDFI检查,及时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给予临床干预,以保证手术安全进行,还可以对未形成血栓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淤滞状况给予提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病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1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从临床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锻炼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指导等方面进行,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压力泵和下肢运动对预防开胸术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50例开胸术后老年患者使用间歇压力充气泵和进行下肢运动。了解术前后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后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无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术后采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和进行下肢运动,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颈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9~2012年在泰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颈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指导、下肢活动指导及血栓预防知识宣教等;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指定专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有针对性制订深静脉血栓干预指南等。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部骨折患者采取规范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58例外科手术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通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加快,且研究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下肢静脉通畅。  相似文献   

19.
石苗苗 《妇幼护理》2022,2(14):3175-317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妇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妇科癌 症手术患者共 94 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7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护理,观察 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下肢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凝血酶原时 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观察组纤维蛋白水平、D-二聚体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股静脉、 腘静脉和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静脉血栓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妇科癌症手术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减轻下肢肿胀,改善凝血状况, 预防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2021,41(5)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及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肿胀、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肝胆手术后应用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发生率,改善了下肢血流状况,减少了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