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的发病特点,提高胃镜对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本院胃镜室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10年间通过胃镜及活检确诊的68例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 胃癌的发病在年龄方面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为58.7岁;男女比例为3.8∶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民患者较多,占57.3%,这与其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胃体小弯侧、胃底及贲门部的癌肿有增多的趋势;胃癌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结论: 在诊断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时要熟练掌握内镜技术,善于结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胃镜要仔细观察,严格操作,防止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
王丹  张丽莉 《癌症进展》2019,17(8):945-947,961
目的研究胃癌在胃镜下的形态及胃镜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胃镜漏诊早期胃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将首发确诊胃癌的561例患者和漏诊的39例患者(共600例),分别作为确诊组和漏诊组,确诊组中早期胃癌52例,作为早期胃癌组。比较确诊组和漏诊组患者首次胃镜检查时的镜下形态,早期胃癌患者胃镜检查漏诊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确诊组胃癌患者镜下形态以溃疡、黏膜萎缩、出血和胃潴留为主,其中直径≥2 cm的溃疡、出血及胃潴留率高于漏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患者镜下形态以充血水肿、点状糜烂、片状糜烂及溃疡直径<2 cm的溃疡为主,其中充血水肿、点状糜烂和片状糜烂率明显高于确诊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需要倒镜观察、无报警症状和病理分型为Ⅱb型是胃镜检查漏诊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对于年龄<60岁、需倒镜观察、无报警症状和病理分型为Ⅱb型病灶应仔细观察,尽可能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胃镜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早期胃癌者胃镜下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胃镜下分型和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结果:早期胃癌占胃癌总数12.73%,胃镜下分类Ⅱc型40例,占48.19%,胃内分布以胃窦最多,42例(50.6%),其中表现有非特异症状者54例,占65.06%。结论:对胃癌可疑人群进行规范化胃镜筛查,可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在作者单位8年中共收集到的2054例胃切除标本中,小胃癌(病灶37个,居6~10mm间)和微小胃癌(病灶22个,小于5mm)有45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27~70岁间,平均发病年龄55.8岁。病史短者2个月,长者在10年以上。主诉多为上腹不适、灼热、隐痛、嗳气、纳差等。胃镜诊断概为早期胃癌,且在手术前已经活检病理确诊。9例见多个(2~5个)癌病灶。病变多见于胃窦部(33例),贲门部  相似文献   

5.
由于胃癌诊断技术的进展,早期胃癌的发现渐多,我院1976年5月至1986年5月,手术治疗早期胃癌71例,现将资料完整有随访的64例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本组男51例,女13例。年龄24~73岁,平均53岁。 64例均经纤维胃镜诊断,其中53例作了胃细胞学检查及活检,阳性45例(84.9%)。阴性8例和未行病检的11例,系术后病理诊断早期胃癌。64例中Ⅰ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早期胃癌根治术标本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肉眼分型、组织学分型、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发病高峰为40-59岁,以男性多见.大体分型以凹陷型、浅表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12例伴胃周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95%,粘膜内癌不伴有胃周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降低胃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胃镜下表现为胃、食管糜烂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胃镜下诊断为食管胃中~重度糜烂性病变494例所作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其与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及内镜下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494例中,浅表性炎症188例;癌前病变(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246例;胃癌60例(早期46例).50岁以上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68.6%)较50岁以下者的30.2%高.结论 对于胃镜检查发现糜烂性病变患者,均应对病变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尤其是50岁以上、病变位于高位胃体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对于胃癌的防治非常重视,胃镜已成为诊断胃癌的有效方法,它可直观癌瘤的部位和形态,诊断正确率优于其他检查。作者于1978年开展胃镜检查工作,20年中共检查患者35681例,检出胃癌患者4275例(11.98%),其中有青年人(17~30岁)胃癌72例,占胃癌病例的1.68%。现将72例青年人胃癌的胃镜诊断,手术所见,病例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目的在于提高胃锐对青年人胃癌检诊的认识,重视此年龄组胃癌的诊治工作。l·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72例青年胃癌,男32例,女40例;年龄分组:17岁~20岁6例(8.13%),21岁~25岁12例问6…  相似文献   

9.
青年胃癌269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45岁)的发病特点、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癌数据库对22年间2 158例胃癌资料数据进行筛选和研究,并对青年胃癌的发病特征、病理学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好发部位为胃窦部和胃体胃角部.男女性比例接近,女性发病年龄低于男性,受遗传因素影响明显,男性更易累及.青年胃癌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首次就诊至确诊时间平均为8.7个月,误漏诊率高达65.4%.经胃镜和X线钡餐诊断为胃癌的占66.5%,诊断时进展期占96.7%,仅31.9%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随访的193例患者2年生存率仅17.1%.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与遗传关系密切.青年胃癌误漏诊率高,确诊时多为进展期,预后差,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具有家族背景的高危人群、出现警惕症状者和病程较长的青年患者,应行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癌.  相似文献   

10.
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之第三位。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治疗是胃癌取得良好预后的惟一途径。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警示指标隐匿,早期诊断更为困难。随着胃镜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胃癌可以获得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机会,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早期胃癌(EGC)属多原发癌者占6.5%,术前漏诊率可高达20%。迄今为止,胃癌诊断依然以影像学、内镜、病理组织学为主要诊断方法。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因此年龄40岁以上,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胀满、疼痛及无法解释的消化不良者,应高度警惕胃癌,及时检…  相似文献   

11.
胃癌术后胃镜随诊2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镜检查对胃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已得到公认 ,但胃癌术后胃镜随诊的临床分析报告很少 ,现对我院 2 16例胃癌术后胃镜随诊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979年 1月~ 1999年 1月 ,我院共收治 90 7例胃癌 ,手术切除 734例 ,切除率 80 .9%。对其中 2 16例于术后 2周至 2 0年进行胃镜随诊检查 ,每例检查 1~ 5次。本组患者年龄 2 8~ 81岁 ,平均年龄 57.6岁。胃癌术后接受胃镜检查者多有不同程度胃肠道症状及消瘦、贫血等。2 结果2 1 胃镜随诊对残胃及吻合口癌性病变的诊断1)残胃复发癌 胃癌手术后 5年内…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胃癌普查体系的完善 ,胃镜、胃双重造影及超声胃镜诊断水平的提高 ,早期胃癌治愈病例的大量积累 ,使人们认识到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病例采用缩小手术范围和内镜手术疗法就可达到根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从临床治疗角度早期胃癌可分为 :①不需要淋巴结廓清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中晚期胃癌易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但早期胃癌合并急性大出血甚为少见。现将我院在1988年—1997年间收治的13例患者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结果收稿日期:1999-08-17;修回日期:1999-11-21作者单位:上海华东医院,上海 2000401.1 一般资料 1988年—1997年,我院经胃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有胃癌1024例,其中早期胃癌58例,经手术证实有13例早期胃癌的首发症状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占同期早期胃癌的22.4%。年龄38岁~83岁,平均63.7岁,60岁以上者9例,38岁~60岁4例。男性9例,女性4例,男女之比2.25∶1。1.2 临床症状 13例中呕血3例,解鲜血便1…  相似文献   

14.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为“胃瘫综合征”。有文献报道发病率为0.4%~5%[1]。我院行胃癌根治术268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发病率约4.5%。就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6月28日~2004年6月28日我科共行胃癌根治术268例,其中12例术后并发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男8例女4例。年龄42~76岁,中位年龄55.6岁。术前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明确。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毕Ⅱ氏结肠前吻合。12例患者在术后7~12d发生“胃瘫”,均发生在由全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期间。表现为突发性上腹…  相似文献   

15.
25年来经胃镜检出胃癌的变化趋势-1178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根据我院经内镜检出并经病理确诊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975年1月至1999年12月来我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对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调查.病理学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标准.结果25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95%(1178/61475),其中早期胃癌48例,占4.1%.466例进行了HP的检测,阳性147例,阳性率31.5%.25年来每年胃癌的检出率无明显下降趋势.25年来每年胃贲门癌的构成虽有一些波动,但无上升趋势.青年组(≤35岁)胃癌女性占58.9%,胃窦部癌占73.3%,胃贲门癌占7%.老年组(≥60岁)胃癌女性占19.5%,胃窦部癌占44.5%,胃贲门部癌占42.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国常规胃镜检查的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很低,25年来胃癌的检出率、胃贲门癌的发生率无明显下降和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025 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 15 年来的年代变化趋势,以期为早期胃癌的人群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巴中市中心医院2006 年1月至2020年12 月诊断的早期胃癌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因素、不同年代与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166 260 例行胃镜检查患者中,共检出胃癌患者4 846 例,检出率为2.91%,早期胃癌患者1 025 例,早期胃癌检出率为0.62%,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比例 21.2%。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0.78% s 0.44%;x²=78.924,P<0.001)。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年龄分布中,<40岁、40~49 岁、50~59 岁、≥60 岁4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分别为0.20%,0.48%,0.60%, 0.92%,胃癌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as= 191.635,P<0.001)。临床病理特征分布∶肿瘤最大径≤2cm者占64.20% 、肿瘤浸润至黏膜层638 例(62.24%)、分化型611 例(59.61%)、合并溃疡者467 例(45.56%)、胃窦(48.00%)、胃体(30.73%)、贲门/胃底(21.27%)、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 182 例(17.16%)、淋巴结转移 174 例(16.98%)、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 127 例(12.96%)、神经侵犯99 例(9.66%)、脉管浸润44 例(4.29%)。近 15 年来胃镜检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 年代以后增加明显,年代变化趋势分析发现≤2 cm 小胃癌的检出例数及构成比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胃癌未伴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P=0.003),黏膜内癌的检出比例逐年上升(P=0.007)。结论∶早期胃癌检出率逐年升高,直径≤2 cm 胃癌、黏膜内癌、未出现淋 巴转移早期胃癌检出率升高。  相似文献   

17.
早期胃癌78例的胃镜诊断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7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77例术前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病灶分布以胃角及胃窦最多,为57例(73.1%);Ⅱ型发病率最高,为52例(66.7%);管状腺癌最多,为38例(48.7%);病灶周围组织示萎缩性胃炎者33例(42.3%),肠上皮化生37例(47.4%),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2例(41.0%),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者70例(89.7%)。结论:早期胃癌Ⅱ型发病率最高,胃窦及胃角是好发部位,胃镜加多点黏膜活检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癌前病变和Hp感染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青年胃癌2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45岁)的发病特点、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癌数据库对22年间2158例胃癌资料数据进行筛选和研究,并对青年胃癌的发病特征、病理学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好发部位为胃窦部和胃体胃角部。男女性比例接近,女性发病年龄低于男性,受遗传因素影响明显,男性更易累及。青年胃癌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首次就诊至确诊时间平均为8.7个月,误漏诊率高达65.4%。经胃镜和X线钡餐诊断为胃癌的占66.5%,诊断时进展期占96.7%,仅31.9%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随访的193例患者2年生存率仅17.1%。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与遗传关系密切。青年胃癌误漏诊率高,确诊时多为进展期,预后差,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具有家族背景的高危人群、出现警惕症状者和病程较长的青年患者,应行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癌。  相似文献   

19.
自纤维胃镜在我国开展以来 ,提高了对胃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 ,部分病例做到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本文就我院近9年接收经来胃镜检查诊断的453例胃癌标本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院1989年~1997年共接收胃镜诊断胃肿瘤标本453例 ,男性352例 ,女性101例 ,男女之比为3.5∶1 ;本组年龄最大者89岁 ,最小者24岁 ,平均年龄为56.5岁。其中病理诊断胃癌的262例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63例 ,诊断胃炎、慢性溃疡的128例 ,若将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视为早期癌 ,则胃镜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7.7 %。标本常规固定…  相似文献   

20.
胃一点癌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镜活检诊断为早期胃癌,而胃切除标本连续切片反复检查未找到癌细胞,称为一点癌。一点癌较少见,属于早期胃癌中的微小胃癌[1]。根据日本内视镜学会1962年提出的定义,早期胃癌是指癌的浸润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我们从1988年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