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新疆5个监测点成年居民每日的膳食情况。方法使用"2010年新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饮食情况部分的数据,分析评价新疆5个疾病监测点3000名18岁以上居民的每日各类食物的摄入情况。结果水产品、蔬菜、水果及奶类均摄入不足,低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量。女性蔬菜水果摄入较男性高。18~29岁组蔬菜、水果和奶类摄入最低。维吾尔族薯类、禽肉类、水产品、蔬菜、奶类及豆类的摄入量最低。农村谷薯类摄入高于城市,畜禽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奶类和豆类的摄入均为城市高于农村。除了蛋类和畜肉类外其他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均为和田县最低。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率较高,城市均低于农村;食用油每天摄入量为49.56 g,食盐每天摄入量为14.75 g,食用油和食盐过量摄入率较高。结论新疆5个监测点膳食结构不合理,需开展营养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省老年人主要膳食的摄入情况,为探索老年人合理的膳食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60岁以上居民的基本信息、各类膳食摄入数据。结果:共调查1702名老年人,谷薯类膳食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414.25 g,水果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28.49 g,蔬菜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310.00 g,肉类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66.85 g,水产品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66.85 g,蛋类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0.14个,奶类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21.43 g,豆类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25.00 g;烹调油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38.89 g,食盐每日平均摄入量中位数为9.50 g。结论:老年人膳食中,豆类、水产品、水果严重不足,分别为99.9%、99.1%、97.2%的人群摄入不足,而烹调油、食盐摄入严重过量,分别有65.3%、85.2%的人群摄入过量。应开展健康膳食的相关指导,促进合理膳食结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吉林省农村居民食物摄人频率及摄入量,为今后在农村地区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吉林省选取了674名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调查居民过去1年内各类食物摄入频率和摄人量。结果:吉林省农村居民膳食结构尚不合理,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蛋类摄入频率相对较高,畜禽肉类、鱼虾类、大豆类及奶制品摄人频率较低。谷薯类摄入量超过推荐标准,畜禽肉类、蛋类、大豆类摄入量基本达到标准,蔬菜类、水果类、鱼虾类、奶及奶制品摄人量均低于膳食宝塔推荐标准,且每类食物中各种食物摄人不均衡。结论:目前吉林省农村居民的膳食状况以谷薯类摄入过多、蔬菜水果类、鱼虾类、奶类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应针对性制定营养宣教方案,引导居民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吉林省龙井市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9名60岁以上的当地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使用食物频率法对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内的食物和调味品的摄入状况进行调查,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进行比较,并分析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该地区老年人的菌菇类食物及坚果的摄入频次较低且谷薯类食物、蔬菜、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乏。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食盐摄入量均较高,汉族的谷薯类食物摄入量高于朝鲜族(P<0.05),汉族老年人的盐和酱油的消费量高于朝鲜族老年人(P<0.05),朝鲜族食用油、腌渍菜、味精/鸡精的摄入量高于汉族(P<0.05)。结论吉林省龙井市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在谷薯类食物、腌渍食品、调味品的摄入量存在差异,谷物和蔬菜可基本满足自身营养需求,水果、水产品、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缺乏状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广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广西城乡居民主要食物消费状况,为居民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对6个慢性病监测点常住居民开展调查,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CBDP)评价。结果居民粮谷及薯类平均日摄入量较合理(379.7g);畜禽肉类摄入过量,差率达120.7%;摄入不足的依次为奶类、豆类、蛋类、水产品、水果和蔬菜,除蔬菜外,差率均在-40.0%以上,奶及奶制品差率达-80.5%;女性粮谷及薯类、禽畜肉类的摄入量低于男性,水果、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高于男性;农村居民水果、奶类及奶制品等摄入量较低,粮谷及薯类、禽畜肉类的摄入量较高。居民盐和油脂均摄入过量,差率达97.7%和97.6%。结论广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应加强教育和干预,引导居民改进膳食结构,平衡营养,以防控相关慢性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的膳食模式。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8~64岁9208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和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收集食物消费数据,结合食物成分表计算得到平均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区域的膳食模式,并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得到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北方模式、沿海地区模式和南方模式。人口学特征分析发现,3个模式中谷类、蔬菜和畜禽类的摄入量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畜禽类在18~49岁的低年龄组居民摄入较高;水果和奶类在女性中摄入较高,其他食物在男性中更高;谷薯类、豆类和蔬菜的摄入量在农村地区、低收入水平和低受教育程度人群中较高,其他食物在城市地区、高收入水平和高受教育程度人群中摄入较高,奶类尤为明显。与膳食指南推荐量比较发现,3个模式中深色蔬菜、水果、坚果及南方模式的奶类和蛋类、北方模式的水产品摄入不足的比例高达80%以上,其他食物摄入不足的比例在50%~80%;畜禽肉在南方模式中摄入过量的比例明显较高,达到78%。对营养素分...  相似文献   

7.
周蔚  夏蒨 《现代预防医学》2016,(8):1394-1397
摘要:目的 利用修订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价上海市杨浦区18~79岁人群膳食质量状况,为实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2011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上海市杨浦区183名18~79 岁人群膳食调查资料,采用DBI-07的评分方法评价杨浦区居民的膳食质量。结果 杨浦区居民的膳食质量处于低度失衡状态,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分别占84.2%和46.4%,男性膳食摄入过量、摄入失衡程度均高于女性, 30~39岁人群膳食摄入不足高于50岁及以上人群。结论 杨浦区居民主要膳食模式为适宜的A模式,占45.4%,膳食摄入不足B模式和摄入过量D模式均占有较大比例,居民水果、奶类、豆类摄入不足较严重,畜禽肉类、食用油和盐摄入过量,所有膳食模式中钙的摄入量均不足,钠的摄入量均过量,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合理、平衡膳食”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修订的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价中山市成年居民膳食质量,为其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2015年对984名18~65岁居民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计算食物的人均每日摄入量,用DBI-07评分法和A、B、D、E模式评价居民膳食质量。结果居民膳食质量整体处于低度失衡状态(DQD=20.5±6.4),主要问题是低度摄入不足(LBS=16.4±7.3);膳食质量男性、≥硕士学历、月收入≥6 000元者较好,≥50岁组膳食质量较差。在A、B、D、E 4种膳食模式中,以较优模式A(64.7%)为主,B模式(31.2%)次之。结论中山市成年居民膳食低度失衡。总体上蔬菜、水果和奶类摄入不足,畜禽肉类摄入过量。应加强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40~64岁居民571名,采用食物频率回顾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其一般情况及过去1年食物摄入情况,分析各类食物摄入量及膳食能量、营养素摄入情况,并测量其身高体重。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日食物摄入量为:主食338.0g(谷类327.8g,薯类10.1g),蔬菜471.3g,水果86.4g,豆类58.6g,奶类129.9g,畜肉102.7g,禽肉11.8g,水产品25.8g,食用油37.5g;食用油和豆类摄入量高于膳食指南推荐量,奶类、水果和水产品的摄入量低于推荐量;谷类、薯类、禽肉、水产品摄入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蔬菜、豆类、坚果和畜肉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膳食中脂肪、胆固醇、烟酸、维生素E、钠、磷、铁、铜和锰摄入量高于推荐量,钙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结论中年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与膳食指南推荐量有差异,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云南省18岁以上德昂族居民的膳食质量,为改善德昂族居民营养状况,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膳食频率法对德昂族居民进行膳食调查,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云南省18岁以上德昂族居民的膳食处于中度失衡状态(DQD=42),膳食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LBS=26),男性、65~79岁年龄段和低收入人群的膳食失衡状况较严重。被调查者奶类、蔬菜、水果和水产类摄入不足最为严重,摄入达到或接近推荐量的分别占1.96%、34.70%、31.75%和36.01%;同时也存在膳食过量问题,谷类食物、畜禽肉类、食用油超过推荐量的分别占76.92%、60.39%、63.50%。结论云南省18岁以上德昂族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应继续加强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改善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不同经济地区老年人膳食结构、能量及宏量元素的摄入现状。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项目把2010—2012年浙江省年龄60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793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 d 24 h膳食回顾法与称重法收集相关数据。结果老年人谷薯类、大豆及坚果、水产品的摄入量分别为300.27、30.26、54.07 g,在推荐范围内;畜禽肉类、盐、食用油的摄入量分别为92.69、9.14、33.60 g,超过推荐摄入量;蔬菜类、水果类、奶类、蛋类的摄入量分别为277.78、49.69、25.89、20.56 g,低于推荐摄入量。城市的膳食结构比农村稍好。蛋白质的供能比为14.17%,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主要是谷物和动物性食物,分别占31.51%和37.48%。脂肪的供能比为34.46%,脂肪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占66.44%。结论浙江省老年人膳食结构、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存在不合理,除共性问题外不同经济地区之间存在不同的饮食问题,应针对不同经济地区的具体问题展开营养教育,为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居民畜禽类食物摄入状况。方法膳食调查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半定量食物频率法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65岁及以上居民,共8205名。结果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每日畜禽类食物的平均摄入总量为42.0 g/d(大城市60.0 g/d,中小城市42.9 g/d,普通农村34.9 g/d,贫困农村26.4 g/d),每日畜类食物平均摄入量为33.0 g/d(大城市50.0 g/d,中小城市35.4 g/d,普通农村28.6 g/d,贫困农村19.7 g/d),每日禽类食物平均摄入量为3.3 g/d(大城市6.00 g/d,中小城市3.3 g/d,普通农村2.7 g/d,贫困农村1.8 g/d)。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畜禽类食物摄入总量超过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最高50 g的人群比例分别为58.3%、44.8%、39.7%、30.1%。结论中国65岁及以上居民畜禽类食物摄入量城乡差别明显,城市摄入过量人数较多,农村摄入不足人数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郑州市城区居民食物摄入状况,为合理膳食指导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城区24个社区,每个社区10~12户,对每户所有3岁及以上人群,采取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称重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20年共调查267户738人,每标准人日谷薯类(595.4 g)和蛋类(51.4 g)食物摄入高于推荐量;奶及奶制品(56.7 g)、蔬菜类(203.2 g)、水产类(0 g)、大豆及坚果(5.3 g)、水果类(18.1 g)和食用油(21.5 g)摄入低于推荐量;畜禽肉类(70.6 g)和食用盐(5.4 g)摄入符合推荐量。各类食物中仅谷薯类和蛋类摄入量大于2012全国监测数据(Z = 20.65,P<0.001;Z = 18.33,P<0.001)。男性谷薯类和蔬菜类的摄入量大于女性(χ2 = 15.09,P<0.001;χ2 = 4.43,P = 0.035);女性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多于男性(χ2 = 4.19,P = 0.041);不同年龄性别居民食物摄入量波动较大。结论 郑州市城区居民膳食结构不太合理,奶及奶制品、蔬菜类、水产类、大豆及坚果和水果类摄入量不足,应不断进行膳食结构优化,做好居民合理膳食指导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膳食平衡指数(dietary balance index,DBI)综合评价新疆哈萨克族居民的膳食质量和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对新疆沙湾地区牛圈子牧场363名18岁以上的常住哈萨克族居民进行3 d膳食调查,采用DBI-07的评分及评价方法评价该人群的膳食质量。结果调查对象谷类、蔬菜、水果、奶类、豆类、肉类、蛋类、食盐和食用油的日均摄入量(g)分别为621.4、249.9、17.7、473.6、0.3、105.0、10.6、19.0和36.0;谷类、奶类、肉类日均摄入量高于推荐摄入的人数比例为85.7%、77.1%、54.0%;蔬菜、水果、豆类、蛋类的日均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人数比例为66.7%、96.7%、99.7%和87.9%。膳食质量处于高度膳食失衡状态,且膳食质量的平均水平趋于摄入不足;不同性别、年龄的膳食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但男性膳食质量均高于女性,30岁以下人群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共存在4种膳食模式(B、D、E、H),主要膳食为E模式(57.0%),其次是B模式(28.1%)。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居民谷类和畜肉类食物摄入过量,蔬菜水果、豆蛋类摄入严重不足,调味品的摄入均过量;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哈萨克族居民"合理、适量膳食"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温州市居民膳食结构与食物消费量数据,为开展营养教育及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1 689户居民5 287人进行食物消费量调查。采用非连续3 d 24 h回顾法为基础,3 d称重法为补充收集居民食物消费量数据。结果 温州市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薯类摄入量394.8 g,蔬菜类273.4 g,水果类180.0 g,畜禽肉类71.7 g,水产品类78.4 g,蛋类35.5 g,大豆及坚果类29.8 g。城区除水果摄入量和城乡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种类食物摄入量均大于城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产品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要求,谷薯类、畜禽肉类、大豆及坚果类达到推荐量要求,蔬菜类、水果类、蛋类未达到推荐量要求。结论 温州市居民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基本合理,但非主食类植物性食物摄入量未达到推荐量,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倡合理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城市化水平社区7~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2011年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有连续3 d 24 h完整膳食数据的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描述该儿童青少年人群平均每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及消费率,比较不同城市化水平下食物摄入量与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在同一城市化水平社区,1991~2011年20年间,男孩和女孩谷薯类食物与蔬菜类食物摄入量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而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蛋类和奶类食物摄入量呈现上升趋势(P0.05);水果、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呈上升趋势。在同一调查年间,随着社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男孩和女孩谷薯类食物与蔬菜类食物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P0.05),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蛋类和奶类食物摄入量呈现上升趋势(P0.05);水果、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呈上升趋势,畜禽肉类及水产品类消费率基本稳定。结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水果、蛋类、畜禽肉和水产品类食物和奶类摄入量更接近推荐摄入量,但是蔬菜、水果、禽类及水产品类和奶类摄入量依然偏低,水果、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偏低,应提高水果、蛋类和奶类消费率,增加蔬菜、水果、禽类及水产品和奶类食物的摄入量,使膳食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07(dietary balance index,DBI-07)评价云南城乡居民膳食质量,为今后营养宣教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中云南省1723例18~59岁具有3 d 24h完整膳食调查资料的居民,使用DBI-07评分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谷类及畜禽类达到或超过推荐量的人达59.2%、58.1%,不吃水果,奶类和豆类的人分别占67.7%、96.1%和40.9%。云南省城乡居民膳食状况主要存在中度膳食失衡、中度摄入不足和低度摄入过量的问题,分别占83.2%、59.1%和37.9%。城乡膳食质量差异显著(P0.01),农村膳食摄入不足、摄入过量以及膳食失衡程度均高于城市;男性在摄入过量和不均衡程度上高于女性;30岁人群膳食失衡(DQD)程度最高(DQD=43.1±7.1);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提升,膳食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云南城乡居民谷类、畜禽肉类及油盐摄入过量,奶、豆类和水果摄入严重不足,模式E为主要膳食模式。今后应有的放矢地开展居民膳食营养宣教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中国孕期膳食平衡指数(DBI-P)并评价成都市孕妇膳食质量及变化,为孕妇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孕妇平衡膳食原则和中国孕妇DRIs(2013),在中国成人DBI基础上,建立中国孕期膳食平衡指数(DBI-P);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对成都市610名健康孕妇进行追踪调查,收集孕早、中、晚期各类食物摄入量,利用DBI-P评价和分析其各孕期整体膳食质量及变化。结果孕妇各孕期水果、蛋类摄入量达到推荐量,畜禽肉类摄入量高于推荐量,而谷类、蔬菜、奶类、大豆及坚果类和水产品类摄入量低于推荐量。孕妇各孕期水果达标率较高(59.0%~79.0%),其他类食物达标率均较低(5.7%~48.4%),以谷类最低(5.7%~7.4%)。孕妇各孕期DBI-P总分(中位数)均小于0,提示膳食总体水平趋向于摄入不足;孕早、中、晚各期正端分(中位数)分别为3、4和4,提示轻微摄入过量,过量程度在各孕期相同(P0.05),摄入过量比例分别为21.0%、33.1%和24.1%;负端分(中位数)分别为24、19和21,提示低度摄入不足,不足程度在孕早期最高(P0.017),摄入不足比例分别为96.1%、88.0%和91.3%;膳食质量距(中位数)分别为27、23和25,提示整体膳食质量存在中~低度摄入不均衡,不均衡程度在孕早期最高(P0.017),摄入不均衡比例分别为97.9%、96.9%、97.4%。结论成都市孕妇膳食摄入不均衡,以孕早期较突出,以摄入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19.
Han Y  Li L  Shu L  Yu T  Bo Q  Hu A 《卫生研究》2011,40(4):454-6, 460
目的为了更有效的指导孕期膳食,用经过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系统对合肥地区部分孕妇的食物摄入情况进行快速评价。方法选取合肥某医院作为调查点,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孕中晚期孕妇342例,采用食物频率法获得孕妇的食物摄入情况,应用调整的DBI-07评分及评分方法对孕妇的膳食质量进行快速评价。结果从孕妇DBI组成指标的分值分布中可以看出,目前合肥地区孕中晚期孕妇大部分人的豆类奶类和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远远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蔬菜水果的摄入接近和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占72.2%,谷薯类和动物性食物既有摄入不足也有摄入过量,而且摄入不足的程度大于摄入过量的程度,大部分人群口味清淡或适中并主要食用植物油,无孕妇饮酒,食物种类还不够丰富。受教育程度也与膳食质量有关。结论采用该针对孕妇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系统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膳食质量,并及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会宁县高一学生的膳食摄入状况和膳食模式,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24h回顾调查法结合称重法、记账法,收集被调查者连续7d的膳食摄入情况;采用膳食频率法结合称重法,收集312名被调查对象连续1年的食物消费资料。结果调查对象膳食结构以谷薯类为主,杂粮摄入量占谷薯类总量的5左右;谷薯类、水果类、豆类、奶类、蛋类食物的日平均摄入量均高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水平;男、女生在精米面、杂粮、谷薯类、肉类摄入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铁的摄入量基本满足需求;有80以上的学生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B2摄入量未达到AI或者RNI。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及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膳食蛋白质、钙、铁80以上来源于植物性食物,14左右的脂肪酸来源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结论应增加会宁县高一学生蔬菜水果、动物瘦肉、奶类、豆类等食物的摄入量,提高优质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2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