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岛地区口腔医生对乳牙牙外伤处理的认知水平。 方法利用2018年8月青岛市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公益项目培训会议期间,向参会医生发放经过验证的调查问卷,进行乳牙牙外伤处理认知调查,使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调查相关口腔医生170名,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8份(98.8%)。结果分析:青岛地区口腔医生对乳牙折断性损伤处理方案选择的正确率为53.57%,对乳牙牙脱位性损伤处理方案选择的正确率为72.62%,对乳牙全脱位处理方案选择正确率为58.33%。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职称的口腔医生在大多数问题的选择正确率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第7、9、11、13题中,儿童口腔医生对乳牙外伤处理方案选择正确率分别为88.9%、55.6%、97.2%和91.7%,非儿童口腔医生选择正确率分别为67.2%、13.7%、76.2%和8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 = 6.844,P7 = 0.009;χ29 = 17.3,P9<0.001;χ211 = 9.056,P11 = 0.003;χ213 = 2.291,P13 = 0.130)。 结论青岛市口腔医生对乳牙牙外伤处理方案的选择整体正确率较低,不同的医疗机构和不同职称的口腔医生在处理方案的选择上没有明显差异,儿童口腔医生对乳牙外伤处理方案选择的正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术后谵妄防治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于徐州中心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头颈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共516例,其中男328例、女188例。对相关危险因素和生命体征进行了回顾和收集。依据谵妄评估量表,将患者分为谵妄组(65例,男44例、女21例)和非谵妄组(451例,男284例、女167例)。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在本项研究中,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2.2%(65/516)。组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Z = 4.62,P<0.001)、吸烟史(χ2 = 5.46,P = 0.019)、酗酒史(χ2 = 5.74,P = 0.017)、手术时间(Z = 4.50,P<0.001)、气管切开(χ2 = 14.26,P<0.001)、输血(χ2 = 22.87,P<0.001)、游离皮瓣移植(χ2 = 23.65,P<0.001)、重症监护时间(Z = 2.20,P = 0.028)、术后疼痛VAS值(Z = 3.64,P<0.001)、术后睡眠障碍(χ2 = 21.19,P<0.001)、术后发热(χ2 = 28.95,P<0.001)与术后谵妄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谵妄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 = 1.05,95%CI:1.02 ~ 1.08,P<0.001)、输血(OR = 2.64,95%CI:1.38 ~ 5.03,P = 0.003)、气管切开(OR = 4.02,95%CI:1.61 ~ 10.07,P = 0.003)、术后睡眠障碍(OR = 6.64,95%CI:3.43 ~ 12.84,P<0.001)、发热(OR = 3.28,95%CI:1.39 ~ 7.72,P = 0.007)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OR = 1.42,95%CI:1.17 ~ 1.71,P<0.001)。 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年龄、是否输血、气管切开、术后睡眠障碍、发热及术后疼痛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采取一定措施,同时提高围手术期的疼痛控制可能有助于预防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口腔预防医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2021年4月,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4个班,其中一班、二班共61人,三班、四班共49人。将一、二班作为实验组,在其专业课授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将三、四班作为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内容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传授。授课内容为口腔预防医学理论课中的口腔健康促进、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章节。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法对问卷信度进行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对问卷效度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与传统授课组相比,实验组认为有必要实施课程思政(89.83% vs. 77.55%;χ2 = 3.043,P = 0.081),该章节学习老师设计了思政育人的融入点(93.22% vs. 89.80%;χ2 = 0.085,P = 0.771),融入的思政元素引出自然(86.44% vs. 83.67%;χ2 = 0.162,P = 0.687),融入的思政元素能引起共鸣(84.75% vs. 71.43%;χ2 = 2.832,P = 0.092),对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效果满意(84.75% vs. 71.43%;χ2 = 2.832,P = 0.092)。 结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口腔预防医学理论课教学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2019年3月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60名。授课内容为《口腔预防医学》实验课中的菌斑控制章节。设置实验组为翻转课堂组,对照组为传统授课组。实验组提前发布上课视频、学习的重点知识点、课后思考题。课堂前半段学习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对照组课前不提供任何学习资料,课堂前半段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视频授课。课堂后半段两组进行刷牙操作并进行刷牙效果评价。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独立样本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 结果与传统授课组相比,实验组认为课程知识点清晰更易懂(93.3% vs. 70.0%;χ2 = 5.455,P = 0.012),课堂时间安排更合理(96.7% vs. 66.7%;χ2 = 9.017,P = 0.003),实验操作更易掌握(93.3% vs. 73.3%;χ2 = 4.320,P = 0.038),实验时间更充裕(96.7% vs. 63.3%;χ2 = 10.420,P = 0.0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刷牙效果显示,刷牙后的实验组Turesky改良菌斑指数平均数为2.0 ± 0.3,低于对照组(2.4 ±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P = 0.022)。 结论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可以提高口腔预防医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可以推广应用于口腔预防医学的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醇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方法乙醇诱导TSCC细胞株SCC9和SCC15,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及排列情况;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乙醇处理前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之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乙醇诱导后的SCC9和SCC15细胞由上皮细胞形态向间质细胞形态转化,细胞失去极性和紧密连接,由多边形、铺路石样转变为类似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细胞呈梭形,部分伸出伪足,细胞间隙增宽甚至丧失,排列较为杂乱、松散;Wound healing实验中,乙醇处理后的SCC9和SCC15细胞划痕愈合更快,迁移能力明显增强(χ2SCC9,24 h= 15.668,PSCC9,24 h= 0.001;χ2SCC15,24 h= 4.703,PSCC15,24 h= 0.028;χ2SCC9,48 h= 3.391,PSCC9,48 h= 0.042;χ2SCC15,48 h= 2.386,PSCC15,48 h= 0.136);Transwell实验则证实乙醇处理后的SCC9和SCC15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增强,SCC9相对侵袭率为384.24%(χ2= 26.917,P<0.001),SCC15相对侵袭率为428.49%(χ2= 32.880,P<0.001);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乙醇诱导后SCC9和SCC15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F= 131.533,PSCC9<0.001,PSCC15= 0.001),Vimentin表达上调(F= 355.388,PSCC9<0.001,PSCC15<0.001)。 结论乙醇可诱导TSC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促进其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腭裂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变化规律。 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行一期腭裂整复术,并且术后发生伤口延迟愈合的患者150例,分析腭裂伤口在延迟愈合的情况下,术后6个月内延迟愈合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当伤口延迟愈合的部位分别发生在硬腭、硬软腭交界和软腭时,其最终形成的腭瘘分别占各部位延迟愈合总病例数的38.1%、9.8%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2.962,P<0.001)。当伤口延迟愈合的伤口面积分别为≤0.5 cm2、>0.5~≤1.0 cm2、>1.0~≤1.5 cm2和>1.5 cm2时,其最终形成的腭瘘分别占各伤口面积总病例数的5.6%、14.8%、35.8%和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8.068,P<0.001)。其余相关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腭裂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腭裂术后出现延迟愈合的伤口,其最终是否形成腭瘘受伤口发生部位及伤口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乐氟氟化钠护齿剂、GC护牙素和Flariesse保护漆3种防龋药物在可摘局部义齿基牙中的防龋效果。 方法选择在揭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60例。根据世界牙科联盟临床牙位的记录法,样本为4个区均有天然牙存留者,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每例患者4个区的基牙分别为多乐氟组、GC护牙素组、Flariesse保护漆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基牙半年重复1次涂布相应药物,对照组基牙不处理,2年后复诊检查基牙的龋坏情况。使用卡方检验比较4组基牙的患龋率,检验水准α = 0.05。 结果患龋率多乐氟组为14.75%、GC护牙素组为14.71%、Flariesse保护漆组为1.67%、对照组为35.21%。患龋率多乐氟组与GC护牙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0,P = 0.994),多乐氟组与Flariesse保护漆组(χ2 = 6.971,P = 0.08)、对照组(χ2 = 7.180,P = 0.08),GC护牙素组与Flariesse保护漆组(χ2 = 7.038,P = 0.008)、对照组(χ2 = 7.752,P = 0.005),以及Flariesse保护漆组与对照组(χ2 = 23.380,P<0.001)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涂布药物可有效预防龋病,且Flariesse保护漆组防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正>口腔临床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对口腔临床诊疗的质量、效率提供了有益支撑,一定程度地降低对临床经验的依赖,可为年轻医生的快速成长提供技术支撑和帮助,助力我国基层口腔诊疗的技术同质化。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辅助下的口腔椅旁诊疗也逐渐成为可能,可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提供更友好的诊疗体验[1]。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口腔医学的深入结合,基于数控切削和3D打印技术制作各类口腔假体及辅助治疗装置,已成为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应运而生的各种新型“口腔数字化材料”也备受口腔医生关注,成为口腔材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吡氯铵含片单独或联用碳酸氢钠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红斑型或伪膜型口腔念珠菌病的患者,采用单中心、平行对照随机分为3组:(1)实验1组为西吡氯铵含片组;(2)实验2组为西吡氯铵含片+2.5%碳酸氢钠含漱组;(3)对照组为2.5%碳酸氢钠含漱组。分别于初诊与治疗2周后复诊时记录患者口干、疼痛、红斑或伪膜的程度以及念珠菌培养数量。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3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其中实验1组25例、实验2组24例、对照组24例。经治疗3组均能改善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减少念珠菌培养数量;3组对口干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0%、84.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11);3组对疼痛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5.2%、95.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80);3组对红斑或伪膜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5.8%、50%,2个实验组对红斑或伪膜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χ21组= 10.091,P1组= 0.001;χ22组= 13.819,P2组<0.001),且2个实验组对红斑或伪膜的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46);3组对念珠菌清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1.7%、79.2%,实验2组对念珠菌的清除效果分别优于实验1组与对照组(χ21组= 6.026,P1组= 0.014;χ2对照组= 5.147,P对照组= 0.023),实验1组与对照组对念珠菌清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92)。 结论西吡氯铵含片能够有效治疗红斑或伪膜型口腔念珠菌病,西吡氯铵含片联合碳酸氢钠含漱液对口腔念珠菌病的抗念珠菌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口腔医生使用局部麻醉的相关情况。 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随机抽取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及工作情况的527名儿童口腔医生关于局部麻醉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局部麻醉注射技术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 结果共发放问卷527份,共回收有效问卷449份。449名样本人群中,阿替卡因使用率[50.78%(228/449)]显著高于甲哌卡因[26.06%(117/449)]和利多卡因[22.05%(99/449)]。医生局部麻醉注射技术的选择与学历(χ2 = 10.867,P = 0.045)及其从事儿童口腔诊疗工作时间(χ2 = 11.755,P = 0.029)有关。82%(367/449)医生认为下颌后牙浸润麻醉效果不佳,56%(251/449)医生选择牙周膜麻醉作为补充麻醉。6.68%(30/449)医生认为局部麻醉无并发症,93.32%(419/449)医生对并发症认知不足。 结论阿替卡因和浸润麻醉是儿童口腔临床诊疗中最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注射技术,牙周膜麻醉作为补充麻醉使用率高,但儿童口腔医生对局部麻醉安全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学习以促进局部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锥形束CT(CBCT)评估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MTM)相关的第二磨牙(MSM)远中牙槽骨缺损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这项横断面研究中,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合肥市口腔医院的124例因临床治疗需要拍摄CBCT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男67例、女57例,年龄18~65岁,平均32.5岁.CB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上根管治疗术后发生疼痛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术前诊断、牙位、充填情况、是否超充、是否存在术前疼痛等。 方法按受试者入选的先后顺序随机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口腔门诊部行上、下颌磨牙及前磨牙根管治疗的患者140例,其中男63例、女77例,记录其首诊情况。统一采用开髓车针获得入口,根管预备方式统一采用标准技术,完成预备后导入氢氧化钙糊剂消毒根管,并采用玻璃离子暂时封闭开髓口。1周后患者复诊,去除暂封物后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完成根管充填,并拍摄术后根尖X线片。24 h后患者复诊,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术后疼痛进行评估,记录数据并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综合分析。 结果共纳入病例140例,84例(60%)出现根充后不适。其中61例(43.6%)患者报告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患者分别为9例(6.4%)和14例(10%)。无患者出现极重度疼痛。卡方检验显示,术后出现疼痛与性别及牙齿类型无关,但是与诊断即术前牙髓感染状态(χ2 = 76.11,P<0.001)及根充效果(χ2 = 16.3,P<0.001)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没有症状,术后疼痛也会相应减少(OR = 0.179,P = 0.048);糊剂没有超出,也会降低疼痛的发生程度(OR = 0.039,P = 0.005);慢性牙髓炎发生术后疼痛症状相对于根尖周炎会轻(OR = 0.034,P<0.001),而牙髓坏死相对于根尖周炎会增加术后疼痛表现(OR = 4.08,P = 0.038)。与超充相比,恰填(OR<0.001,P<0.001)与欠填距离根尖<2 mm(OR<0.001,P<0.001)都会减轻术后疼痛表现。 结论临床医生在操作中应尽量避免超充,在根管预备过程对根尖区的保护,以及糊剂量的控制对避免根充后疼痛尤为重要。对于牙髓坏死和根尖周炎的患者应做好术后沟通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牙周病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中间普氏菌(Pi)致蜕膜炎症引发C57BL/6孕鼠死胎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初步分析蜕膜炎症部位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方法经尾静脉注射5 × 106 CFU Pi(ATCC25561)至孕15~ 16日雌鼠体内,分别在12、24和48 h后处死小鼠后解剖,剥离胎鼠胎盘组织,其中部分胎盘组织分离为蜕膜组织和非蜕膜胎盘组织,用于后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种细胞因子和7种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另外,两种对照组分别是尾静脉注射大肠埃希氏菌(E.coli)JM109(E.coli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尾静脉注射Pi为实验组(Pi组),注射后48 h后处死孕鼠,计数胎鼠数量和死亡胎鼠数量,比较胎鼠死亡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细胞因子、信号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卡方检验分析Pi组和E.coli组、PBS组之间孕鼠体内胎鼠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静脉注射Pi(5 × 106 CFU)、E.coli(5 × 106 CFU)和PBS 48 h后导致孕鼠的胎鼠死亡率分别为39.2%、3.0%和0%,实验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Pi组vs. E.coli组:χ2= 17.54,P<0.001;Pi组vs. PBS组:χ2= 21.49,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Pi组胎盘组织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人IL-8同系物(KC)和信号分子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κB (NF-κB)、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Toll样受体4(TLR4)至少在注射24 h后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而干扰素γ(IFN-γ)、IL-12、IL-18、IL-10、前列腺素E合成酶(PGES)、COX1、诱导白细胞介素B的TIR相关区域接受蛋白(Tri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胎盘内蜕膜和非蜕膜组织IL-1α、IL-1β、TNF-α、COX2的表达水平证实炎症发生主要位于胎盘内蜕膜组织。 结论牙周病常见的条件致病菌Pi静脉注射可导致孕鼠出现死胎,潜在机制与蜕膜部分的急性炎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项目细化Mini-CEX量表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将82名口腔医学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实习周期内应用项目细化Mini-CEX量表对口腔医学生进行临床能力评估至少2次,评估后即时给予学生反馈,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方式对两组同学出科考试合格率和优秀率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出科考成绩优秀率为26.83%,高于对照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405,P<0.01)。学生反馈对Mini-CEX量表评价体系的接受度较高,在对病例相关最新研究进展的掌握程度上有明显优势。 结论项目细化Mini-CEX量表用于临床技能教学中操作简单且全面,适合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临床教学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1—2015年广东省唇腭裂流行状况。 方法以2011—2015年在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内58家医院分娩的围产儿(孕28周至出生后7天)及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描述性分析广东省唇腭裂分布及类型特征,使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回归,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围产儿1 203 800例,检出唇腭裂1664例,检出率为13.83/万;广东省内揭阳市检出率最高为21.30/万,湛江市检出率最低为7.78/万。2011—2015年逐年检出率分别为15.81/万、14.00/万、9.02/万、15.81/万、11.00/万,各年份间无明显趋势性;总唇腭裂检出率在4月最高和9月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28.34,P= 0.403)。孕产妇年龄分层中,>35岁年龄组和<20岁年龄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3.86/万和17.73/万;男性围产儿检出率为16.45/万,女性围产儿的检出率为12.40/万,性别间总唇腭裂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2.74,P<0.0001),唇腭裂类型在不同围产儿性别间的分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2.78,P= 0.0012)。唇裂、腭裂、唇裂合并腭裂的构成比分别为27.94%、25.54%、46.51%。 结论加强唇腭裂区域防控措施,进一步研究唇腭裂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普及优生优育及出生缺陷防控相关健康教育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