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住院医嘱不合理用药情况,探讨干预措施,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对住院医嘱进行人工审核,统计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处方点评827例,其中198例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科室分布、不合理用药类型、药物分类.结果 不合理用药的前十位科室中,前五位为骨科、肝胆胃肠外科、五官科、普通胸外科、感染科,外科科室所占的比例较内科科室的比例更多;在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类型中,超疗程用药所占比例超过1/4(26.8%),重复用药所占的比例也较高,为21.2%;而超适应证用药的比例为11.6%.不合理用药的药品分类中,改善血液循环类药物(主要为中药注射剂和中成药)为57次,所占比例最高(占28.8%).抗感染药物次之,为30次(占15.2%).结论 临床药师需要提高与重点科室及医师在药学用药方面的交流学习,对重点药物应加强监管.以事前防控纠错为主、事后点评分析为辅,把技术和行政结合起来进行干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医嘱的合理用药干预情况。方法:通过"军卫1号"工程局域网与"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医信通平台,提取我院2008-2010年临床药师干预临床合理用药的数据,对各科室不合理用药干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共提出714次合理用药干预,有690次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回复,占96.6%。其中,外科住院患者医嘱干预有565次(占79.1%),内科住院患者医嘱干预有149次(占20.9%)。不合理用药干预类型列前3位的分别为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及疗程不合理、超适应证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应不断加强与医师的药学交流,外科住院患者医嘱需重点监控,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陈霞  张建 《中国药房》2014,(22):2031-203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医嘱的合理用药干预情况。方法:临床药师通过临床查房,依据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并结合四川美康医药"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我院2013年1-8月ICU住院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并对医嘱干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共提出156次医嘱干预,有132次得到医师的采纳,采纳率为84.6%。不合理用药类型占前3位的分别为用法用量及疗程不合理、超适应证用药、溶媒选择不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医嘱审核干预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6,(3):532-534
目的:比较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建立前后医嘱单静脉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PIVAS建立前(2013年1—12月)静脉用药长期医嘱单为A组,PIVAS建立后(2015年1—12月)静脉用药长期医嘱单为B组,分析医嘱单用药不合理缺陷的原因,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促使临床合理用药。结果:A组有117 381组(每瓶输液为1组)医嘱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占20.67%;B组有45 147组占8.06%,药师分析后事前做了干预,纠正率由25.05%提高到94.78%。结论:PIVAS药师在医嘱未执行前对其审核,并采取多种干预方式干预,有效制止了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适合我院病区用药医嘱点评的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我院用药与临床药师水平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医嘱点评模式及干预措施,并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月使用金额排序前十位且异常增长的药品选两种随机抽取一时间段架上病历进行点评。结果:共点评病区用药医嘱单487份,涉及药品30种,39品次,平均不合理医嘱率为30.0%,其中,不合理医嘱主要为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54.1%),不良反应预防及监测不当(20.6%),品种选择不当(11.6%),用法用量不适宜(11.0%),超禁忌证使用(2.7%),医务科每月将不合理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整改通知书发至各科室,要求各科室进行整改回复,各个科室将整改情况于规定时间内反馈至内网专栏。结论:该模式可有效评价不合理医嘱,丰富临床药师用药经验,借以引起临床医生警惕,减少不合理医嘱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点评我院6个科室用药医嘱不合理用药情况,探讨持续改进方案,提高我院临床用药水平。方法 6名临床药师分别对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ICU、肿瘤科6个科室4—9月部分不合理医嘱的改进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总共455例,经过临床药师医嘱审核分析并干预,不合理医嘱在逐渐减少。结论 通过点评医嘱、实施干预、持续改进,我院6个科室用药医嘱合理率显著提高,由95.9%升至98.2%,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药师积极应自动参加临床药物治疗实践,提供临床用药方案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126例临床病例,涉及不合理用药医嘱临床药师干预记录126条.统计、分析126条不合理用药医嘱中辅助治疗药物、抗菌药物、专科用药、其他干预药物种类,疗程、用法用量、适应症、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处理等干预涉及药学问题及干预成功率.结果:干预药物类别主要为专科用药,约占84.13%(106/126);干预药物类别成功率为50.00%~83.33%,辅助治疗药物及专科用药干预成功频率较高,总干预成功率为80.16%(101/126);干预涉及药学问题包括疗程、用法用量、适应症、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处理,主要为联合用药26.98%(34/126)及不良反应处理57.14%(72/126).不良反应处理93.06%(67/72)干预成功率最高,适应症37.50%(3/8)最低.结论:药学干预应用于不合理用药医嘱,临床药师可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并予以适当干预,有助于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抽取本院2013年7~12月病历300份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后,选取2014年1~6月病历3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不合理用药医嘱比例从1.43%降至0.7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师对临床用药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抽取本院2013年7~12月病历300份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后,选取2014年1~6月病历3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不合理用药医嘱比例从1.43%降至0.7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师对临床用药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针对不合理医嘱的有效干预途径,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011年2-8月静脉输液医嘱50466份,药师依据药物说明书等资料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并采取打电话沟通等方式进行干预。结果:PIVAS不合理医嘱共294份,其中溶媒选择不合理136份(占46.3%);给药剂量不合理94份(占32.0%);药物配伍不合理53份(占18.0%);给药方式不合理24份(占8.2%);重复给药3份(占1.0%)。干预后,不合理医嘱由0.61%下降为0.18%,修改率为99.0%。结论:药师在医嘱未执行前对其进行审核把关,并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有效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某院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及原因,通过持续整改提升合理用药质量。方法:通过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每月(2013-2014年)按科室分布随机抽取归档的100本住院病历进行合理用药检查,同时按不合理用药类型、药物类别分别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统计不合理用药医嘱984例,其中2013年占616例,2014年占368例;8种不合理用药中,构成主要问题类型的分别为适应证不适宜(31.24%)、用法用量不适宜(28.41%)、遴选药品不适宜(19.28%)。在12类药物中5类药物构成主要因素。结论:临床药师根据不合理用药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质量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住院病历量化评分体系,探讨其对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根据国家药事管理相关规定及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结合医院实际,建立10大项34小项合理用药量化评分表。由临床药师对住院病历合理用药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就点评结果与临床医生进行反馈交流及干预,对严重不合格病历的责任医师进行必要处罚。以半年为一个评价周期,观察评分体系对用药合格情况及主要不合理用药项目的影响,评估该评分体系的实际价值。结果:应用该评分体系两年来,住院病历合理用药的合格率由57.2%提升到80.6%,不合格率由23.3%下降到7.2%;各项主要不合理用药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临床医师反馈率由16.7%上升到40%,对用药点评意见的采纳率由29.4%提升至85%。结论:该住院病历合理用药量化评分体系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临床医师认可度及参与度较好,能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师对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效果。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1年8—12月1 000张处方作为干预前研究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师以进行有效干预;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2年4—7月1 000张处方作为干预后研究资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再次评价,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药品通用名使用率和处方合理率有显著改善(P〈0.01);在不合理处方分类方面,干预后用法与用量不正确、超剂量用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项目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1)。此外,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情况在干预后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1)。结论:经药师干预后,门诊处方的大部分指标有显著改善,但仍有部分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还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药师应持续不断地对医师处方实施干预,以规范医师处方行为,最终使门诊处方用药达到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4.
方维军  张艳丽  袁曼 《安徽医药》2016,20(11):2173-217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事先干预的方法和成效。方法 临床药师对住院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的用药医嘱进行干预。分析全年数据,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数量、类型、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医生采纳率、被干预药品的用量变化等进行评价。结果 全年共干预不合理住院用药医嘱共718条,有效采纳率为92.5%;不合理用药的主要类型有:无指征或超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用法用量及疗程过长等问题;前10位被干预药品的用量下降10%~40%。结论 临床药师对住院不合理用药医嘱的事先干预有显著效果,比事后点评更有实际的效用。此方法可将不合理用药防患于未然,被干预药品的不合理情况及用量明显下降;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临床药师的用药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并分析该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医嘱,为药师提供审方参考,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新编药物学》(第17版)、《临床注射药物应用指南》、《400种注射剂安全应用与配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及药品说明书等统计及分析该院2013年1—6月115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医嘱。结果154269份处方中不合理医嘱共115份,占总医嘱数的0.075%。不合理处方内容包括药物浓度过高、药物用量过大、溶媒使用不当、配伍禁忌、无资料显示可配伍、医嘱录入错误等问题。结论审方药师在合理用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审方药师干预不合理处方,确保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本院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情况进行分析,为该类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取2019年1~12月前置审方因肾功能不全不合理用药问题被药师打回的医嘱,对不合理医嘱的科室分布、药物种类及药师建议的接受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药师打回医嘱496条中,老年科不合理用药问题最多,占医嘱30.04%;在不合理用药种类中,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占46.77%;在药师建议接受率中,由63.64%上升至88.89%,且外科比内科高,有禁忌症使用较用法用量不合理高。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存在一定问题,建议加强事前审方干预、医师培训以及药学服务等多项措施共同干预,促进肾功能不全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心血管内科388例用药医嘱的审核干预情况,发现临床药师药学干预的主要特征。方法 提取临床药师对2014年-2015年心血管内科用药医嘱的干预数据,对药学干预患者的基础特征、药学干预用药品种分类情况、药师干预的用药相关问题类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388例,其中314例干预被医师采纳(采纳率为80.9%),药学干预品种排名前3位的品种分别为心血管系统药物(42.0%)、抗感染药物(16.6%)和消化系统药物(15.3%),根据用药相关问题进行分类,排名前3位的用药相关问题分别为漏服药物(20.7%)、禁忌证(15.3%)和给药剂量不合理(10.2%)。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及药学服务可以降低用药差错的风险,提高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药物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院门急诊不合理用药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上半年门急诊处方15692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557张占3.55%,其中重复用药占10.41%,联合用药占39.68%,用法用量不合理占42.54%,选药不合理占5.93%,用药与诊断不符占1.44%。前3位不合理用药的临床科室依次为儿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结论本院门急诊处方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以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