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临床工作中为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是护士最常用的护理技能.目前多数医院还是采用了一些比较传统的冰袋如方形冰袋、自制的瓶装冰袋,这种传统的冰袋在进行物理降温时易滑落且不易固定.而条形冰袋可以将这些隐患逐一消除.现将我科使用的条型冰袋介绍如下. 1材料与制作方法 1.1材料采用一块吸水性比较强的海绵,将海绵剪成长16cm、宽6 cm、厚4 cm的条形状,放在质地相对厚实的塑料袋内即可.塑料袋规格为:宽15 cm,长21cm. 1.2制作方法将海绵块放入塑料袋中,注入水,让海绵块完全吸收水分.将塑料袋开口处反折两下,用透明胶带成螺旋形封口,再将塑料袋对折用透明胶带从开口处成"S"形捆绑1圈即可.放入冰箱冷冻.  相似文献   

2.
巧制冰袋罩     
自冷式化学冰袋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保存使用方便、制冷效果确切,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常用的物理降温物品之一.其最低制冷温度达2~4℃,1 h内制冷温度可维持在2℃以下[1],如直接接触皮肤将引起不适,甚至造成冻伤.既往临床使用时多用毛巾包裹,其缺点在于:冰袋表面易结露,常需更换毛巾;毛巾易松垮、移位且厚薄不均,影响降温效果.为此,我们自2006年开始用一次性扫床巾改作冰袋罩,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经常有发热的病人,需要用四肢体表大血管冰敷的方法进行物理降温,以往我们常用橡胶手套装冰块进行操作,但是容易出现冰袋移位和漏水的现象,影响了降温效果,同时融化的冰水会沿着冰袋的入口慢慢渗透床单,给病人带来不适.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自2007年8月开始使用250 mL的矿泉水瓶进行体表大血管冰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赖玉莲 《全科护理》2008,6(33):3083-3083
临床上经常有发热的病人,需要用四肢体袁大血管冰敷的方法进行物理降温,以往我们常用橡胶手套装冰块进行操作,但是容易出现冰袋移位和漏水的现象,影响了降温效果,同时融化的冰水会沿着冰袋的入口慢慢渗透床单,给病人带来不适。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自2007年8月开始使用250mL的矿泉水瓶进行体表大血管冰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使用冰袋降温是发热病人常用的物理降温之一,临床上常用饮料瓶装入水冰冻后代替冰袋使用,这种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临床应用广泛,但其需用干毛巾等包裹后才可使用。若病人全身发热,需用多个冰袋时,因病人家属没有准备足够的干毛巾,便会用卫生纸包裹起来使用,一段时间后。饮料瓶内冰融化.致使瓶外壁上聚集很多水珠,将卫生纸浸湿并使其破碎掉屑。不仅污染床单位,对于卧床病人难以清理,且碎屑干燥后会变硬,易使皮肤受损,使压疮的发生率增加。为解决这种问题,护士针对此类冰袋,自制了外部布套,效果较好.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很多医院对需要低温保存转运的标本多采用将试管放置在塑料袋中,在塑料袋周围放置冰袋,或者直接将试管放置于装满碎冰或已融化的冰水盒子中进行转运。这样的存储转运方法虽使标本保存于低温状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很多的弊端,如由于试管缺乏有效的固定,试管易倾倒而至标本外溢;试管内标本直接接触到冰袋、冰块使标本内细胞冻伤、坏死,使细胞内外多种成分发生变化导致标本检测结果不准确;直接置于冰水中储存转运的标本易使融化的冰水逆行进入试管内而污染标本。  相似文献   

7.
胡运秋  陈艳玲  郑莹 《全科护理》2010,8(4):370-370
使用冰袋降温是发热病人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制冰格装水,冰冻后装入冰囊使用,这种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临床应用广泛,但其需用干毛巾或治疗巾等包裹后才可使用。由于用毛巾或治疗巾包裹容易使冰囊外露,而且不雅观。使用一段时间后,冰块融化,致使瓶外壁上聚集很多水珠,  相似文献   

8.
降温冰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上当病人的体温高于 3 8.5℃时 ,常需进行物理降温。以往采用的冰袋降温法 ,临床使用发现有如下缺陷 :制作冰袋的材料为普通的胶袋或塑料袋 ,置于身体下面时 ,易破裂 ;冰袋内装的碎冰块 ,形状相对固定且硬 ,常因冰块棱角压迫使病人感觉不适。为了克服上述不便 ,我们制作了一种改进式冰袋 ,经临床使用 (尤其在儿科 ) ,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  市售热水袋 (型号有大号、中号、小号 ) ,布套 (或毛巾 ) ,10 %盐水。2 制作和使用方法2 .1 制作方法 将食用盐和水按 1∶4~ 5的比例配制成 10 %的盐水 ,装入热水袋内…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降温方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际上按体温降低的程度将轻中度低温(28℃~35℃)统称为亚低温。亚低温在疾病预防和临床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亚低温降温方式多样,降温装置也不断改善和发展。现将近年来亚低温降温方式综述如下。1冰袋降温法冰袋降温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将冰袋用毛巾包裹置于枕后及全身大血管表浅处。但冰袋降温法致亚低温状态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传统的清水冰袋形状固定,不易与体表充分接触;二是降温速度慢,体温降低速率是0.9℃/h,低温状态不恒定[1]。虽然许多临床护理工作者通过大量试验,对冰袋进行了改进,如使用盐水冰袋、化学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自制冰袋布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呈 《护理研究》2008,22(30):2774-2774
使用冰袋降温是发热病人常用的物理降温之一,临床上常用饮料瓶装入水冰冻后代替冰袋使用,这种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临床应用广泛,但其需用干毛巾等包裹后才可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应用到冷疗法。而用冰袋给中暑、高热病人降温是最常用的一种局部冷疗法。但在工作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难题:冰袋放置病人额头、雅窝、腹股沟等处则显得太大,且冰袋的使用及保养亦很费时,非常不方便。而用化学物质制成的降温袋,虽经冷冰可反复使用,但因其由软团状不融化物质制成,故降温效果较差。现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冰袋,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1冰轻的制作方法收集4~5个空血浆袋,洗净熏蒸消毒后。用注射器向袋内注水100~200ml,擦干放入冰箱,结冰后即可使用。方法同普通用的冰袋。2优点1)使用操作简…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部手术后及长期卧床引起肺部感染的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中高度热,高热可增加脑细胞耗氧、增加颅内压、损伤脑细胞,因此常需对其进行物理降温。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多为使用化学冰袋或者橡胶冰袋外面裹一层毛巾置于患者腋窝或其他大血管处,但冰块融化后容易污染床单及被服。因此我们用一次性鞋套包裹自制的矿泉水冰块,再用毛巾包裹冰块,置于患者腋下或身体其他大血管处,进行物理降温,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巧做冰囊     
任丽芸 《护理研究》2006,20(29):2723-2723
高热病人行物理降温时,常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头枕冰袋。临床护理人员常将一些废弃的液体袋放在冰箱里冷冻,但这样的冰袋数量比较少,而且也不方便。笔者发现了一种冰袋,可以用来为病人行物理降温,应用于38例病人,效果明显,经济方便。1方法取血气分析测试片整箱,打开后,取出箱内贮藏测试片的冰袋,把测试片放入冰箱,将取出的冰袋外套上一个鞋套,或用毛巾包裹(防止温度太凉刺激病人皮肤),放在病人所需的位置。2优点利用废弃的冰袋降温效果明显,经济方便。巧做冰囊@任丽芸!07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后盐水冰袋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高热患者退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新布尼亚高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盐水冰袋,对照组使用传统清水冰袋裹厚毛巾,分别在冰袋冷敷后1h,2h,3h测量耳温,观察并记录患者体温下降情况,并询问患者使用感受。结果改良后盐水冰袋降温效果优于传统清水冰袋,且改良后盐水冰袋在临床实际应用反馈较好。结论改良后盐水冰袋可提高新布尼亚病毒感染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冷敷常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病人的物理降温等,其目的是使皮下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抑制组织细胞代谢和降低神经末梢的活动,从而减轻疼痛的感觉,起到止血、止痛,防止血肿扩散、降温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是冰袋冷敷法,但是冰袋装冰的步骤较繁琐,在常温下很容易溶化,冰袋放在冷敷部位上会随着病人体位的变化而离开需要冷敷的部位,因此随时需要将冰袋复位,才能达到冷敷的效果。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毛巾式冰袋兜,临床应用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疾病     
950566小儿心脏术后发热的护理/廖美容//护理学杂志一土994 .9(2)一70 术后发热早期,取平卧位选择头、背部冷水袋降温,因具有面积大利于散热.且无酒精擦浴头部冰敷、冰水灌肠所引起的皮肤损伤、寒颤、腹泻等副作用,方法:取34cox22c。、冰袋2~3个,外套薄布,袋内表自来水l/4一1/2,排除空气,夹紧袋口。患儿背部垂直平铺2个,另一个置枕部。体温在39℃以上时先用其他方法降温,再用此法维持。l一2小时更换1次,同时用温湿毛巾擦拭躯体,加强降温效果。降温过程中腹部遮盖毛巾·以防受城。术后12小时内,肛温达38℃时应冷敷降温,每隔30~60分钟测温1次…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常常使用冰袋进行冰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传统方法常用毛巾将冰袋包裹然后用绷带缠绕将冰袋固定于膝部进行冰敷,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为此,我科将脚圈浸水制成冰袋进行冰敷,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方法将脚圈浸入水中,使其充分吸水,然后装入输液器的大外包装塑料袋内,用封口机封口,稍加压力挤压,检查有无漏水。然后放入冰箱冷冻柜格中冷藏3h~4h(海绵中的水呈冰凝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0%盐水冰袋用于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按住院顺序将高热病人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10%盐水冰袋降温,对照组采用清水冰袋降温,两组病人均在冰敷后1 h、2 h、3 h、4 h测量直肠温度,观察记录病人体温下降情况;将两种冰袋置于室温24 ℃环境中4 h,观察两种冰袋温度和形态变化.[结果]观察组降温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种冰袋在同等室温下放置3 h,10%盐水冰袋呈霜水状,温度为-5.0 ℃,而清水冰袋已融化成水,温度为2.5 ℃.[结论]10%盐水冰袋用于物理降温疗效优于清水冰袋.  相似文献   

19.
10%盐水冰袋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10%盐水冰袋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方法 按住院顺序将高热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10%盐水冰袋降温,对照组采用清水冰袋降温,冰袋用包布包裹放置于患者双侧腋下、腹股沟处,两组患者均在冰敷后1、2、3、4 h测量直肠温度,观察记录患者体温下降情况;将两种冰袋在室温22℃中放置4 h,观察两种冰袋温度和形态变化.结果 使用冰袋时观察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冰袋在室温22℃放置3 h,10%盐水冰袋呈霜水状,温度为-5.0℃,而清水冰袋为2℃,已融化成水.结论 用10%盐水冰袋物理降温疗效优于清水冰袋.  相似文献   

20.
<正>冰袋降温是发热病人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传统冰袋存在诸多不足,如冰块大小不一,放置不均匀,不能与体表充分接触,影响降温效果;冰块有尖锐棱角,极易刺破冰袋;小儿易躁动,冰袋稳定性差,需专人扶持,护理工作量大。为了避免上述弊端,我们制作了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简易冰袋,经临床使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将一片新的婴儿尿不湿用清水淋湿后,吸收面向上,防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