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皮截骨闭合穿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2月-2009年7月,收治197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年龄17~76岁,平均46.5岁.女168例,男29例,双足182例,单足15例.拇外翻根据Mann的分类方法 :中度152例291足,重度45例88足.根据术前双足的负重位及非负重位X线正、侧位摄片检查,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经皮截骨闭合穿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8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9.5个月-5.2年.术后185例足拇外翻畸形完全矫正、无复发,患足无明显疼痛,第1跖趾关节活动范围正常,X线片检查第1跖骨截骨端均获临床愈合,截骨端临床愈合时间为5-7周,平均6周.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拇趾评分系统:优163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97.8%.结论 经皮截骨闭合穿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矫正彻底且不易复发的优点;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拇趾外翻畸形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英  唐海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6,5(5):296-298,306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老年人拇趾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及其采取的相应治疗措施。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实施老年人拇趾外翻矫形术36例,55足;年龄60~79岁,平均66.9岁。根据拇趾外翻角、I跖骨间角、跖拇关节退行性改变程度及患者年龄,选择最佳手术方式矫正拇趾外翻畸形。围手术期处理注重老年人特点和伴随疾病的治疗。结果本组3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31例(48足)随访6个月~6年6个月(平均4年1个月),优良率87.5%。术后患足X线摄片与术前片比较:拇趾外翻角平均改善25°;I跖骨间角平均改善7°。结论老年人拇趾外翻畸形保守治疗无效应当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和围手术处理应当针对老年人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幼儿重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次性矫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手术行跟腱延长,胫后肌腱延长,拇长及趾长屈肌腱延长,跖筋膜切断,胫前肌腱外置术,使肌力平衡;同时手法扳正,使跟骨、距骨、舟骨及骰骨等压缩,将畸形矫正成轻度外翻状,术后管形石膏固定3个月。结果 本组68例(99足),随访1~5年,平均27个月,马蹄内翻足完全矫正,效果优占72.7%,良占27.3%,无一例差。结论 后侧肌腱广泛松解、延长及手法矫正,可一次性矫正幼儿重型马蹄内翻足,并具有不损伤关节正常生理结构,远期关节功能良好,无关节僵硬及关节畸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Chevron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与重度外翻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接受Chevron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的36例中、重度外翻患者.中度组:女21例(24足),平均年龄48.9岁;外翻角度(hallux valgus angle,HVA):20°~40° 和第一、二跖骨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体格检查、足印图外翻指数、后足长轴位 X 线以及 Saltzman 位 X 线对患者后足力线进行评价,探索几种后足力线评价方法间的关系。寻找评价后足力线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方法本研究纳入 2019 年 10~11 月我院骨科门诊患者共 10 例 (20 足)。对患者后足力线分别通过体格检查,足印图外翻指数,后足长轴位 X 线及 Saltzman 位 X 线的方法进行评价。比较体格检查,足印图外翻指数和后足长轴位 X 线测量结果与 Saltzman 位 X 线测量结果的相关关系和一致性。结果外翻指数与 Saltzman 位 X 线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97 (95% CI-0.754%~0.108%,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之间无相关关系。体格检查与 Saltzman 位 X 线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500 (95% CI-0.029%~0.822%,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后足长轴位 X 线与 Saltzman 位 X 线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589(95% CI 0.123%~0.834%,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通过 Bland-Altman 检验,足印图外翻指数与 Saltzman 位 X 线测量结果一致性一般,体格检查和后足长轴位 X 线与 Saltzman 位 X 线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后足长轴位 X 线与 Saltzman 位 X 线是评价后足力线准确的影像学方法。后足长轴位 X 线较 Saltzman 位 X 线不需要专用设备的辅助,测量方法准确,是一种评价后足力线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膀胱外翻癌变1例马际春,吕纯义,黎宝连,陈彤天津市天和医院泌尿科(天津市300050)患者男,46岁。因膀胱外翻46年,于1993年5月17日入院。20年前因膀胱外翻在某院行回肠膀胱术。当时对膀胱外翻未予治疗。入院前半年,发现膀胱外翻处分泌物增多,伴...  相似文献   

7.
甲下骨软骨瘤为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又称甲下外生骨疣。我院于1979年至1985年共治疗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例,女性5例,为1∶2.5;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34岁,20岁以下者占多数;7例中5例发生于足拇趾甲床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Chevron截骨与Scarf截骨治疗外翻 (hallux valgus,H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有关Chevron截骨与 Scarf 截骨治疗外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3月。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 软件对其外翻角 (HVA)、术后跖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角 (DMAA)、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AOFAS)及术后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457只患足,其中Chevron组236只患足,Scarf 组221只患足。Meta分析结果显示:Chevron组 HVA 优于 Scarf 组[MD=-1.18,95%CI(-2.25,-0.10),P=0.03],但两组术后IMA[MD=-0.12,95%CI(-0.54,0.30),P=0.57]、DMAA[MD=0.78,95%CI(-0.72,2.29),P=0.31]、AOFAS[MD=-1.27,95%CI(-5.24,2.70),P=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28,1.54),P=0.34]。结论Chevron截骨术与Scarf截骨术治疗外翻在 IMA、DMAA、AOFAS 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疗效相当,而在矫正HVA方面,Chevron截骨术优于Scarf截骨术,而且Chevron截骨术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跟骨Z形截骨术治疗扁平足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瑞金医院采用跟骨Z形截骨治疗的柔软性扁平足患者资料,分别测量及分析其术前、术后后足外翻角、距舟覆盖角、侧位第一跖距角、距骨倾斜角等角度变化,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8例均获12~28个月随访,平均17.6个月。后足外翻角:术前(12.9±5.5)°,术后(2.0±2.8)°,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距舟覆盖角:术前(24.4±11.0)°,术后(11.3±8.8)°,P=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位片第一跖距角:术前(17.1±6.4)°,术后(3.3±3.6)°,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距骨倾斜角:术前(32.4±5.7)°,术后(23.0±3.7)°,P=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术前(58.2±17.5)分,术后(95.0±4.4)分,P=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骨Z形截骨是治疗扁平足的有效方式,可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足的正常排列,但此手术开展较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安全性,并比较3种取标术式在直肠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NOSES的Ⅰ~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直肠NOSES手术包括外翻切除式、拉出切除式和切除拖出式3种。比较3种取标本方式的术后并发症、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5年局部复发率(local recurrence rate,LRR)和5年远处转移率(distant metastasis rate,DMR)等指标。  结果  本研究共有268例直肠癌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包括83例外翻切除式,75例拉出切除式,110例切除拖出式。肿瘤位置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相关性,术后全部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其中外翻切除组为18.1%,高于拉出切除组(13.3%)和切除拖出组(7.3%),P=0.073。全部患者5年DFS、LRR及DMR分别是85.0%、4.2%和11.0%。切除拖出组患者5年DFS高于其他两组,外翻切除组患者5年LRR要高于其他两组,而5年DMR在外翻切除组中最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直肠癌NOSES 3种术式具有良好安全性和肿瘤学预后,肿瘤位置是选择手术方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carf截骨术对第1跖骨在冠状面上产生的旋转作用。方法 2016年1~12月,行Scarf截骨术治疗的踇外翻25例(26足)。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负重正位X线片上第1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的值。并在术中测量跖骨旋转的角度(metatarsal rotation angle,MRA),将MRA旋后定义为正值。结果 IMA:术前(14.9±2.8)°,术后(2.4±2.5)°,(P0.01);HVA:术前(33.9±7.7)°,术后(7.3±5.0)°,(P0.01);MRA:术中(7.5±3.3)°。MRA和术前、术后的IMA、HVA没有相关性,和手术后IMA、HVA的纠正的角度也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Scarf截骨术主要造成跖骨远端骨块一定程度的旋后,这个内在的改变可能对矫正踇外翻第1跖骨的旋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髓质型食管癌的X线表现与放射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990年4月~1994年12月期间接受放射治疗的134例髓质型食管癌的X线表现和随访结果,全部病人采用~(60)Cor线外照射DT48-52Gy,其中 58例于外照射结束时增加~(192)Ir后装治疗1~2次,将X线片上其病变段上端或下端有外翻表现的病例定为外翻型,上下端无外翻表现定为非外翻型.结果:外翻型在近期疗效、生存情况方面优于非外翻型(P<0.05),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中它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情况一起对生存时间产生影响.结论:髓质型食管癌的X线表现不同,其放射敏感性及预后也不同,它可作为放疗前预后因素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外翻应力位X线片在预测Oxford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术矫正膝内翻力线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0膝Oxford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进行外翻应力位X线片及膝关节的负重正侧位、髌骨轴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膝关节面角(femoro tibial facet angle,FTFA)及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 angle,HKAA),分析单髁关节置换术后HKAA的变化和外翻应力位FTFA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术前HKAA平均(175.7±3.7)°,术后HKAA平均(178.4±3.6)°,术后较术前矫正(2.8±2.5)°(P0.05)。负重位FTFA平均(2.9±1.8)°,外翻应力矫正下FTFA平均(0.2±1.1)°,外翻应力矫正(2.7±1.5)°。术后HKAA变化角度与外翻应力位FTFA变化角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2(P0.05)。外翻应力能矫正组,术前HKAA平均(177.5±3.0)°,术后HKAA平均(180.5±3.2)°,矫正(2.9±2.4)°。外翻应力不能完全矫正组,术前HKAA平均(173.5±3.3)°,术后HKAA平均(176.1±2.2)°,矫正(2.6±2.8)°。结论术后HKAA变化角度与外翻应力位FTFA变化角度呈正相关,术前外翻应力位X线片测量FTFA变化可以预测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变化。外翻应力位能矫正的术前内翻畸形,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力线更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扣拇畸形的分类,以及不同分类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诊治的113例(207个拇指)先天性扣拇畸形患者,将患者按不同的病理解剖特点分为6类,并按不同分类予以相应的治疗。结果 97例(150个拇指)获平均14.6个月的随访,优良率74.0%(111/150),且未发生植皮不成活、挛缩复发等不良并发症。结论本分类法对于先天性扣拇畸形的治疗有指导意义,以此分类法进行的个体化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脊索样肉瘤(Chordoid 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1948年由Stewart首先描述。国内1982年毛永荣等首例报道,继后有4例报道。我院1983年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60岁。住院号83336。半年前发现左手拇、食指间背侧有一小肿块,无任何不适,逐渐增大。一月前他院疑为“腱鞘囊肿”穿刺,后生长加快,并觉疼痛,于1983年10月25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左手拇、食指间背侧有-4×2.5cm硬块,光滑、界清、有压痛。临床诊断:纤维瘤。术中见:肿块附于拇长伸肌腱尺侧,约3.5×2.3cm,与周围组织轻微粘连,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6.
贲门癌经胸部手术既往多采用传统的内翻双层套入式吻合法。该法主要的缺点为内翻后管腔相对狭窄,吻合口内粘膜对合不整齐,胃液返流时易引起食管刺激症状。我们自1988年10月至1992年8月对23例较小贲门癌行食管胃单层外翻褥式吻合,意在观察术后愈合效果及吻合口狭窄,食管返流症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胫侧籽骨位置(tibial sesamoid position,TSP)对外翻矫正术后跖趾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接受外翻矫形术患者300例,并术后随访2年。通过手术前后患足负重下的前后位X射线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TSP、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和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的改变。通过对术后TSP分级进行患者分组,比较正常型TSP(Ⅰ~Ⅳ级)患者与异常型TSP(Ⅴ~Ⅶ级)患者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AOFAS拇趾跖趾关节评分(AOFAS Hallux Metatarsophalangeal-Interphalangeal Scale)的差异性,并通过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外翻矫形术后跖趾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TSP比例,异常型术前85.0%,术后24.3%(P0.001)。HVA角度:术前(30.8±10.8)°,术后(13.6±7.4)°,(P0.001)。IMA:术前(14.3±4.0)°术后(7.9±3.5)°,(P0.001)。VAS评分,正常型术前(5.5±2.0)分、术后6个月(0.8±0.5)分、术后2年(0.5±0.5)分;异常型术前(5.8±2.5)分、术后6个月(2.0±1.3)分、术后2年(2.0±0.8)分。术后6个月和术后2年,正常型TSP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异常型T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AOFAS评分,正常型术前(56±5)分、术后6个月(80±4)分、术后2年(87±2)分;异常型术前(55±7)分、术后6个月(72±5)分、术后2年(76±2)分,术后6个月和术后2年,正常型TSP组的AOFAS评分均分别低于异常型T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术后异常型TSP是影响术后跖趾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74,95%CI:1.706~2.211,P0.001)。结论外翻矫形术后TSP分级对外翻患者术后跖趾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TSP分级为Ⅰ~Ⅳ级的患者术后跖趾关节功能恢复优于Ⅴ~Ⅶ级患者。  相似文献   

18.
骨软骨瘤俗称骨疣,是良性骨肿瘤,极少恶变.好发于长管骨的两端,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扁平骨如肩胛骨也可发生.但拇趾末节趾骨骨软骨瘤罕见.我科近年连续诊治左拇趾末节骨软骨瘤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例1.男,15岁,学生.反复左拇趾甲沟流液1年,于1997年6月26日入院.临床检查:左拇趾甲部分缺如,末端甲床隆起,高出约0.2cm,直径约0.5cm,压痛.X线检查:左拇趾末节骨性突起,密度如骨样.临床诊断:左拇趾远节外生性骨软骨瘤.于1997年7月2日在局麻下行切除术,送病理检查符合临床诊断.例2.男,22岁,军人.左拇趾甲下长一肿块,反复溃破18个月.于1998年10月10日入院.临床检查:左拇趾甲部分缺如,缺如处增生隆起,高出约0.3cm,略成圆形,表面少许渗液,骨性压痛.拇趾背稍肿胀.X线检查:左拇趾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在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肛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手术(NOSES组),26例行传统腹壁小切口取标本手术(LAP组)。并对其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5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环周切缘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AP组相比,NOSES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更低,住院费用更少,患者对术后腹壁外观满意程度更高(均P0.05)。结论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且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腹壁外观更加美观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管内表皮及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1972—1999年共收治这类先天性椎管内肿瘤36例,其中表皮样囊肿18例,皮样囊肿10例,畸胎瘤8例。对18例患行囊内肿物清除,囊壁外翻缝合;8例囊壁全切;10例囊壁大部切除。结果:24例获得8月—16年随访,囊壁外翻缝合12例,9例恢复好,1例感染,但术后4例复发。囊壁全切5例,2例加重。囊壁次全切除7例,症状无加重,术后1例复发。结论:此类肿瘤位于颈、胸段髓,可行囊壁全切,位于胸腰段及腰段,根据情况行囊壁次全切除。MRI为诊断和治疗此类肿瘤提供了较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