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肺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15)于术前3d每日静滴盐酸氨溴索20mg/kg·d,术后5d每日静滴盐酸氨溴索20mg/kg·d。对照组(n=15)于术前、CPB前、CPB2h、CPB4h四个时点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PC)、总蛋白(TP)、肺氧合指数(OI)及血浆TNF-α。结果实验组体外循环术后BALF中的SatPC/TPL、SatPC/T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氧合指数(O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可能通过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合成和分泌,抑制细胞因子等,对体外循环所致急性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微创心脏手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2~2016年在我院行微创心脏手术的252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63例。A、B、C三组患者从术前1d~术后第3 d分别静脉滴注低剂量[3 mg/(kg·d)]、中剂量[9 mg/(kg·d)]、高剂量[15mg/(kg·d)]氨溴索,D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以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 d、2 d及3 d四组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价肺保护作用。结果:在术后即刻,四组的RI、SP-A、ICAM-1、TNF-α均明显高于术前;A、B、C三组患者在术后第1 d、2 d和第3 d的RI、OI、SP-A、ICAM-1、TNF-α均明显低于D组的患者;C组患者在术后第2 d的RI(0.38±0.13 vs 0.49±0.11、0.45±0.12)、OI(mm Hg,1 mm Hg=0.133 k Pa;387.05±52.50 vs 431.96±58.46、433.94±57.52)、SP-A(pmol/L;71.45±10.63 vs88.45±12.19、83.32±12.45)、ICAM-1(μg/ml;71.54±12.39 vs 102.41±18.45、97.20±16.63)、TNF-α(μg/ml;54.20±15.31vs 83.45±17.52、76.19±16.24)均明显低于A、B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氨溴索对微创心脏手术中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大剂量氨溴索的保护作用更加快速明显。  相似文献   

3.
齐敦益  焦皓 《山东医药》2011,51(38):13-15
目的观察氨溴索、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0例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氨溴索组(A组)、乌司他丁组(U组)、联合组(A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A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氨溴索0.5 mg/kg,U组在CPB过程中予1万U/kg乌司他丁,AU组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C组均未应用氨溴索及乌司他丁。分别在CPB前(T1)、CPB停止(T2)、CPB结束后2 h(T3)、CPB结束后4 h(T4)及CPB结束后18 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通过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肺氧合指数(OI)。结果四组患者CPB后RI和OI较CPB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CPB后各时点A、U、AU组患者RI、OI均明显低于C组,AU组RI、OI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四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水平在T2开始升高并很快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IL-6、IL-8和TNF-α直到术后18 h仍未降至术前水平(P均〈0.05)。与C组相比,CPB结束后各时点U组、AU组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减低(P均〈0.05),AU组降低更加明显(P均〈0.05)。结论氨溴索、乌司他丁均可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乌司他丁的肺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从而减轻肺功能损伤,保护并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我院60例心脏手术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μg/kg,维持量0.7μg/(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做处理。对两组患者T0(给药前)、T1(转流前)、T2(停机后1 h)、T3(停机后4 h)、T4(停机后24 h)的TNF-α、IL-1β、IL-6水平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中,与T0点比较,T1~T4点TNF-α、IL-1β、IL-6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两组各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时间点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与T0点比较,T1~T3点AaDO2、RI均升高(P0.05),OI指数降低(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AaDO2、OI、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抑制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促进修复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对体外循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6例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胸腺五肽组14例(T组)和对照组12例(C组)。胸腺五肽组术前第1天至术后第7天予胸腺五肽10 mg肌注,1次/d,对照组作空白处理。观察术前1 d、体外循环停机时以及术后第1,3,7及11 d外周血CD4+/CD8+血浆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血细胞计数等。结果:2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先升后降,术后胸腺五肽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于第7天及第11天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2组术后CD4+/CD8+先降后升,胸腺五肽组回升较对照组早且快;2组体外循环停机时TNF-α较术前均明显上升,术后第1天和第3天胸腺五肽组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五肽对体外循环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治疗作用,同时可以缓解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陈涛  潘铁成  李军  潘友民  魏翔 《山东医药》2008,48(39):47-48
对38例术前无肾脏疾病史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体外循环组18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手术;非体外循环组20例,均在常温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对两组围术期(术前、术毕及术后3、8、24 h)血BUN、Cr、血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尿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及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体外循环组患者术毕及术后3、8、24 h血BUN、Cr及尿NAG活性升高程度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P〈0.05);体外循环组术后血、尿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而非体外循环组则基本正常(P〈0.01);体外循环组术毕及术后3、8、24 h血TNF-α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血IL-10明显低于非体外循环组(P均〈0.05)。认为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可减轻患者术后肾功能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ALI)的机制及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的保护效应。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5年12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经股/桡动脉路径进行PCI治疗,开通相关血管,恢复TIMIⅢ级血流;观察组在PCI术前2 d每日口服二丁酰环磷腺苷钙40 mg,术后继续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40 mg 1 d后停用。比较两组患者于T1(PCI前30 min),T2(PCI后1 h),T3(PCI后6 h),T4(PCI后12 h),T5(PCI后24 h)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情况。结果与同组T1比较,对照组在T2~T4 RI升高,在T2~T5时OI降低(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RI、O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3~T5时MDA、IL-6、IL-8浓度升高,SOD浓度降低,在T2~T5时TNF-α浓度升高(P0.05)。观察组在T3-T4时IL-6、IL-8浓度升高,在T2~T4时TNF-α浓度升高,在T3~T5时MDA浓度升高,SOD浓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2~T4时RI降低,在T2~T5时OI升高(P0.05),在T3~T5时MDA、SOD IL-6、IL-8浓度与T2~T5时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IL-6、IL-8水平与RI值呈正相关(r=0.520,0.4578,P0.05),与OI值呈负相关(r=-0.612,-0.579,P0.05)。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瑞舒伐他汀术前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行PCI术的T2DM合并CHD病人9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自入院后每晚顿服20mg瑞舒伐他汀进行预治疗,术前至少2次,并持续应用到术后3d。对照组(47例)术前采用常规治疗,在术前和术后均不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24h、30d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结果与术前24h相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24h的血清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后24h相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30d的CK-MB、cTn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24h相比,研究组术后24h的CK-MB、cTn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24h相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24h的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后24h相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30d的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24h相比,研究组术后24h的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30d相比,研究组术后30d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出现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总发生率为27.66%,显著高于研究组的5.88%(P<0.05)。结论PCI术前及术后采用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T2DM合并CHD病人,能够降低术后24h血清sLox-1、hs-CRP、TNF-α水平,并降低CK-MB、cTnl水平,减少心肌损伤和血管炎症反应,降低MACE发生率,从而改善T2DM合并CHD病人PCI术后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全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42例,按是否使用乌司他丁分为未使用组和使用组,每组21例。未使用组采用常规的体外循环器官功能保护方法,在未使用组的基础上,使用组加用乌司他丁。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 d、3 d、7 d两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血清β2-微球蛋白(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MG水平变化,记录两组不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血清BUN、Cr、β2-MG和尿β2-MG、RBP、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未使用组术后1 d、3 d血清BUN、Cr和血清β2-MG均呈现上升趋势,术后1 d、3 d、7 d尿β2-MG、RBP、NAG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使用组术后1 d血清BUN、Cr和尿β2-MG、RBP呈现上升趋势,术后3 d血清β2-MG、尿RBP呈现上升趋势,术后3 d、7 d尿NAG呈现上升趋势(P0.05);与未使用组对比,使用组术后1 d、3 d血清BUN、Cr均明显降低,术后7 d血清β2-MG均明显降低,术后1 d、3 d、7 d尿β2-MG、RBP、NAG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3/21),使用组为19.05%(4/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血清BUN、Cr、β2-MG及尿β2-MG、RBP、NAG水平,对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前列地尔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前列地尔组(n=41)、乌司他丁组(n=41)和联合用药组(n=41)。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前列地尔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经静脉微泵恒速泵入前列地尔,乌司他丁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经静脉微泵恒速泵入乌司他丁,联合用药组患者同时使用前列地尔和乌司他丁。比较4组患者硫酸鱼精蛋白用药前(T1)和硫酸鱼精蛋白用药后1 h(T2)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和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 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结果 T1时4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及CD11b/CD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前列地尔组、乌司他丁组及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及CD11b/CD18水平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及CD11b/CD18水平低于前列地尔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T1时4组患者Pa O2、A-a DO2、RI、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前列地尔组、乌司他丁组、联合用药组患者Pa O2、OI高于对照组,而A-a DO2和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减轻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研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在2008年6月~2013年7月收治5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再给予静脉滴注大剂量氨溴索900 mg,1次/d;对照组再给予静脉滴注氨溴索60~180 mg/d,2次/d。两组疗程均为8~14 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症状与肺部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治疗后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8、TNF-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疗效确切,能够更快缩短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更好改善氧合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病人的疗效、脑损伤、早期肾损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二尖瓣置换术病人60例,采用系统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注射液,观察组给予参附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后恢复情况;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 h、72 h的脑损伤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肾功能、炎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4 h两组病人S-100β及NSE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48 h、72 h两组病人S-100β及NSE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病人S-100β及NSE表达水平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两组尿N-乙酰-β-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48 h、72 h两组病人NAG及NGAL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病人NAG及NGAL表达水平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两组病人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48h、72 h两组病人血清IL-6、hs-CRP、TNF-α、ET-1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病人血清IL-6、hs-CRP、TNF-α、ET-1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参附注射液对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病人进行辅助治疗,有利于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可有效改善病人的IL-6、hs-CRP、TNF-α及ET-1水平,对病人脑功能及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用于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时对患者炎性因子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外科临床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研究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并以0.1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均于术前和术后1 d、3 d时采用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结果 (1)研究组术后1 d时MMSE评分为(25.67±2.83)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3 d时MMSE评分为(28.49±3.2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MMSE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和3 d,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术后3 d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11.36%,与对照组(29.54%)比较显著降低(P<0.05)。(3)研究组术后1 d时IL-6、TNF-α、CRP均较术前1 d时有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3 d时各项炎症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2组患者IL-6、TNF-α、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研究组IL-6、TNF-α、CR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为(14.65±2.43)min,应答时间为(18.55±2.76)min,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用于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时能够减少患者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PCI术,观察组在PCI球囊扩张狭窄血管后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对照组不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MB、cTnI、sICAM-1、sVCAM-1及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2h CK-MB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2h、24h的cTnI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2h的CK-MB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h的cTn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72h的sICAM-1、sVCAM-1水平均比术前升高(P<0.05);术后24h、72h,观察组的sICAM-1、sVCAM-1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30d两组LVEF均显著高于术前,LVEDD、LVESD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30d观察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观察组LVEDD、LVESD分别为(45.74±3.43)mm、(36.19±3.50)m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介入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秦云良  徐敬  舒礼良  刘超  吕涵  崔聪 《山东医药》2008,48(10):66-67
将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7d口服缬沙坦.分别于CPB前、CPB后30min、CPB终止后1及24h,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TNF-α.结果两组血浆TNF-α均于CPB开始升高(P<0.01),CPB终止后1h达高峰,24h明显下降;CPB后30min、CPB终止后1及24h,观察组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CPB后血浆TNF-α水平,抑制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外周血单核细胞及SIRS评分,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变化规律以及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u,对照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液。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8 h(T3)、术后1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和术后72 h(T7)使用ELISA方法检验血浆TNF-α浓度、检验白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并评估患者SIRS评分。结果:TNF-α浓度自T2开始显著升高,达峰时间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术后16 h和术后24 h。术后72 h 2组的TNF-α浓度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自T3开始,试验组TNF-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IRS评分自T2开始升高,至T3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至T7,SIRS评分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自T3至T6,试验组SIRS评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计数自T2即显著升高,至T3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自T2至T6试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比例自T2即显著降低,至T7恢复术前水平。在T2和T3,试验组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SIR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增加单核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90例体外循环下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组为对照组、甲组、乙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与甲乙两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甲组采用0.8万U/kg乌司他丁;乙组采用1.2万U/kg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_1)、停止体外循环后1 h(T_2)、4h(T_3)及24 h(T_4)时抽取其静脉血液以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同时记录T_1、T_2、T_3、T_4时动脉血气、呼吸功能等指标,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级肺静态顺应性(Cs)。结果 3组患者于T_1时的各项炎症因子浓度及呼吸功能指标比较,P0.05;甲、乙两组于T_3、T_4时TNF-α、IL-6及sICAM-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OI和Cs及Cd明显增大,RI值明显减少,P0.05;甲、乙两组于T_2、T_3时IL-10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乙组于T_3、T_4时TNF-α、IL-6及sICAM-1浓度较甲组低,而IL-10浓度较甲组高,OR值增加且RI值减少,P0.05;乙组于T_2、T_3时Cs及Cd值较甲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所有患者均于体外循环期间发生炎症反应,同时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可起到炎症因子抑制作用,从而减轻患者肺功能损伤,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且剂量高的保护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四肢骨折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和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且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效果良好且对血清CRP和TNF-α水平影响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甲基强的松龙(MPS)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MPS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麻醉、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方法相同。MPS组术前静脉给予MPS 1 g,术后在ICU分4次给予MPS 125 mg/6 h静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5 min(T2)、主动脉开放后2 h(T3)、主动脉开放后6 h(T4)、主动脉开放后12 h(T5)、主动脉开放后24 h(T6)及主动脉开放后48 h(T7)共7个时点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及心肌酶CK-MB水平;记录两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收缩能力(dp/dtmax)恢复情况;电镜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各时点对照组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MPS组,MPS组IL-10水平从T2到T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时点IL-10与CK-MB呈负相关(r=-0.54,P<0.05),IL-8、IL-6与CK-MB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0.59,P均<0.05)。MPS组缺血再灌注后dp/dtmax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MPS组心肌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损伤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MPS干预可抑制CPB后的炎症反应,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对CPB术后患者心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5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U组,n=30),对照组(C组,n=23)。试验组术中予乌司他丁2万U/k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于术前30min,主动脉阻断前5min,主动脉开放后5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第1、3、5天查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Cr),求两者比值NAG/Cr,测血BUN、Cr,并记录尿流率及术后速尿使用总量。结果主动脉开放后5min、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试验组尿NAG/Cr值低于对照组(P<0.05);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速尿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清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乌司他丁有利于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