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起搏器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不同,会引起心室除极顺序发生改变,而心电图作为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本文主要通过描述右室心尖部、右室间隔部、希氏束旁及希氏束等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形态、电压高低及电轴等的不同情况,分析比较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心电图的特点,并结合影像学方法,为起搏器植入过程中电极的定位及术后电极位置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右室流出道起搏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室心尖部作为传统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位点,主要是因为电极容易放置及电极脱位率低。但是心尖部起搏属非生理性起搏,它使心室除极和机械收缩发生异常,从而导致长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室收缩和舒张异常)和组织结构的改变。随着近年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及螺旋电极操作手柄的问世,使右室流出道起搏成为可能。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提示右室流出道靠近房室结、希氏束部位,在此部位起搏心室激动和收缩顺序趋于正常,从而能明显的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目前右室流出道起搏尚处于临床实验阶段,且关于右室流出道解剖位点的确定,适宜患者群的筛选标准、监测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尚无统一的标准。其长期效果及能否改善患者预后等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现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右室流出道起搏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4):375-378
正人工心脏起搏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最有效和最成熟的方式,其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1]。右室心尖部是既往最常用的起搏部位,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右室心尖部起搏会改变心脏正常激动顺序,使心室收缩失同步导致心功能不全、瓣膜反流及心房颤动(房颤)等[2-3]。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相较于心尖部起搏是否更具有优势,目前尚无定论[4]。希氏束起搏(HBP)通过激动希浦传导系统,理论上是目前最为符合生理性的起搏方式[5]。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右室心尖部( RVA)一直作为右心室起搏电极常规植入部位.研究表明RVA并不是理想的起搏部位.为此,人们试图寻找更理想的心室起搏部位.由于RVOT间隔部靠近His束,更接近正常传导系统.RVOT间隔部起搏理论上能产生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但是,以往RVOT间隔部起搏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文就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右室起搏并非理想的起搏位点,可引起心脏收缩不同步,导致起搏介导的心肌病,增加心力衰竭住院率。希氏束起搏是生理性起搏方式,在维持心脏电及机械同步性方面具有优势。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起搏介导心肌病及需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希氏束起搏可维持并改善心功能。目前希氏束起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现综述该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生理性起搏是当前起搏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长期随访发现右室心尖起搏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的不同步,导致心功能损伤。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更接近于生理性起搏,在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方面比传统的右室心尖起搏更有优势。本文就 HBP 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右室心尖部起搏是目前最常用的永久起搏方式,但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右室间隔部起搏可以实现近希氏束起搏,从而获得接近生理状态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这是一种近似生理性的起搏方式,但是需要借助主动固定电极导线,且其临床操作有一定难度。笔者探索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室间隔部(包括流出道间隔部和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有着不利的影响,用其他部位来替代心尖起搏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右室流出道起搏。现综述右室流出道起搏的优点和右室流出道的解剖结构及具体起搏部位,电极的定位方法等,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9.
希氏束和左束支区域的生理性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明显改善心脏的电机械同步性,改善心功能。希氏束起搏是最生理的起搏方式,而且可纠正大部分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改善心脏再同步化,但也存在起搏阈值高、R波振幅低和潜在的希氏束远端病变风险。左束支呈扇形分布左室间隔内膜面下,起搏阈值和R波振幅同右室心尖部相似,而且左束支近端起搏可纠正病变于希氏束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可作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备选方案。现就左束支的解剖、左束支区域起搏的电生理特点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右室心尖起搏(RVAP),犹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样,由于室间、左室内、房室不同步的电-机械活动,造成二尖瓣返流及室内分流,导致心房、心室扩大,心功能受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VAP使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导致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事件增加[1,2]。寻找更合理的右室起搏部位成为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右室间隔起搏(RVSP)因其部位更接近希氏束,现有研究发现能取得更接近生理的起搏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