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小鼠缺血性心衰后心室重塑程度的变化。方法:选择3月龄和18月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共100只,每个月龄组50只,在2组中分别随机选取 40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定量控制心梗面积,建立稳定缺血性心衰模型,每组其余10只作为假手术组,于术后8周行心脏超声评价各组心功能变化;称量全心脏及左心室重量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免疫组化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表达,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并计算心肌间质胶原分数(CVF)。结果:与低龄组相比,老龄组心脏破裂率(18% vs 10%)和心力衰竭死亡率(22% vs 10%)均高于低龄组(P<0.05);老龄组心室腔明显增大,心率较快,左室短轴收缩功能障碍更明显(P<0.05);老龄组LVMI明显增加(P<0.05);老龄组CVF、Ⅰ型胶原的表达以及Ⅰ/Ⅲ型胶原的比值显著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老龄小鼠缺血性心衰后心肌胶原分布异常,心室重塑程度更重,心功能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塑过程细胞因子与胶原分子的关系。 方法:制备雄性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和假手术对照模型,于手术后3 d、1 w、4 w分别观察不同时点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Ⅰ、Ⅲ型胶原及炎症因子的mRNA变化。 结果:心肌梗死后第3 d胶原(Ⅰ、Ⅲ型胶原)和细胞因子(TGF-β1、TNF-α)皆上升,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在第4周仍然比非梗死区为高,TGF-β1、TNF-α在第1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梗死区和非梗死区TGF-β1、TNF-α均与Ⅰ、Ⅲ型胶原存在相关(P<0.01)。 结论:炎症因子参与心室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细胞因子可能作为早期防治心室重塑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对大鼠非梗死区心肌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别嘌呤醇组,每组分别于7、14、21和28d时测定心肌组织胶原含量,Ⅰ、Ⅲ型胶原容积分数(CVF)、mRNA的改变及Ⅰ/Ⅲ型胶原比值,黄嘌呤氧化酶(XO)和清除活性氧活力。28d时另检测XO蛋白表达及左心室病理改变。结果心肌梗死组心肌胶原含量,Ⅰ、Ⅲ型CVF及mRNA升高,Ⅰ/Ⅲ型胶原比值先下降后升高,XO活力增加,清除活性氧活力降低(P<0.05或P<0.01)。别嘌呤醇组明显缓解了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别嘌呤醇能够降低非梗死区胶原沉积和Ⅰ/Ⅲ型胶原比值,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重塑。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人胶原α1(Ⅰ)、α2(Ⅱ)及α1(Ⅲ)链cDNA探针,采用斑点杂交法动态观察了心肌梗塞(MⅠ)大鼠心室各部位Ⅰ、Ⅲ型胶原mRNA比值[Ⅰ/Ⅲ(R)]的变化。发现心室各部位Ⅰ/Ⅲ(R)表现出不同的时相变化过程。Ⅰ/Ⅲ(R)的变化与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比值[Ⅰ/Ⅲ(P)]的变化一致。本研究提示MⅠ后心脏胶原网架的生化政变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政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氧能否激活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以及低氧环境对肾皮质肌成纤维细胞表达Ⅰ型胶原(Col-Ⅰ)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1)采用正常大鼠肾成纤维细胞系(NRK-49F),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比较低氧和正常氧条件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水平。(2)原代培养正常大鼠肾皮质肌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低氧和正常氧条件下,HIF-1α和Ⅰ型胶原蛋白水平以及ERK1/2的活化及其特异阻断剂 PD98059的阻断效应;RT-PCR方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IF-1α胞内表达部位的变化;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活性。结果:(1)低氧刺激6 h,NRK-49F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胞内和核内均有HIF-1α蛋白表达,核内更明显。(2)低氧培养12 h,NRK-49F细胞表达α-SMA蛋白明显增高,是正常氧组的187%±32%(P<0.05),验证了低氧可引起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3)低氧刺激原代培养的正常大鼠肾皮质肌成纤维细胞6 h、12 h上清中Ⅰ型胶原蛋白水平增加,分别为正常氧组的171%±27%(P<0.05)和256%±61% (P<0.05);低氧刺激4 h、6 h,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为正常氧组的189%±28%(P<0.05)和221%±44%(P<0.05)。(4)低氧刺激肌成纤维细胞6 h、12 h、24 h,培养上清液中MMP-9、MMP-2活性无明显变化。(5)低氧刺激肌成纤维细胞15 min 即可使ERK1/2活化,阻断实验显示,PD98059可以使低氧12 h引起Ⅰ型胶原增加(低氧刺激组为正常氧对照组的273%±51%,P<0.05)显著减少(PD98059 +低氧组为正常氧组的108%±19%,P>0.05)。结论: 低氧促肾纤维化可能与其诱导肾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经ERK1/2途径增加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Northern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C1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不同阶段α_1(Ⅰ)、α_1(Ⅲ)前胶原mRNA表达与相应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及前Ⅲ型胶原端肽(PⅢP)表达间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肝纤维化时α_1(Ⅰ)、α_1(Ⅲ)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早期以α_1(Ⅲ)mRNA为主;α_1(Ⅰ)及α_1(Ⅲ)前胶原mRNA均于3~4周时呈一过性下降。②Ito细胞是肝纤维化过程中产生Col Ⅰ、ColⅢ及PⅢP的主要来源,肝细胞亦具有一定的合成ColⅢ及PⅢP的能力。③应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前胶原mRNA表达,能从基因水平了解肝内胶原含量的变化,能更敏感地反映肝纤维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携带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的2型腺相关病毒(AAV2-rhIL-10)转染大鼠心肌后高表达的rhIL-10是否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和功能。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急性心肌梗死+AAV2-rhIL-10注射组(MI/AAV2-IL-10组,n=16)和急性心肌梗死+AAV2注射组(MI/AAV2组,n=16)。比较各组在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胶原容积分数(CVF)、Ⅰ、Ⅲ型胶原容积分数等方面的差别。结果AMI后4周,MI/AAV2-IL-10组大鼠心脏功能较MI/AAV2组明显改善。MI/AAV2-IL-10组较MI/AAV2组梗死远隔区CVF、Ⅰ型胶原容积分数和Ⅰ/Ⅲ型胶原的比例明显下降(P<0.01)。MI/AAV2-IL-10组的Ⅰ型胶原mRNA表达和MMP-2mRNA表达明显下降,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转染AAV2-rhIL-10引起的rhIL-10表达增加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胶原沉积,最终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功能、肌球蛋白重链(α、β MHC)基因转录mRNA表达及胶原重建的影响。 方法: 雌性SD大鼠AMI术后6 h随机分为:①AMI对照组;②氟伐他汀组;③假手术组。 直接灌胃给药8周后行高频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左室心肌α、β MHC的mRNA、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及Ⅰ/Ⅲ胶原的免疫组化测定。 结果: AMI组E峰、E峰减速度、E/A、左室舒张末压(LVEDP)、β MHC mRNA、非梗死区CVF及Ⅰ/Ⅲ胶原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左室短轴速短率(FS)、射血分数(EF)、平均动脉压(MAP)和α MHC mRNA 显著低于假手术组。氟伐他汀组的E峰、E峰减速度、E/A、LVEDP、β MHC mRNA、非梗死区CVF及I/Ⅲ胶原比值明显低于AMI组,FS、EF、MAP和α MHC mRNA显著高于AMI组。 结论: 氟伐他汀对心梗后左室功能、肌球蛋白链基因mRNA表达及胶原重建可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心肌重塑是心肌梗死(MI)后室性心律失常形成的基础,本研究拟调查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梗死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外,MSCs移植组(MSCs组)和MI模型组(MI组)在完成MI动物模型制作时分别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移植MSCs悬液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6周后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值,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胶原含量,并行心肌组织染色分析毛细血管密度和Ⅰ/Ⅲ型胶原比例。结果(1)MSCs组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MI组和Control组(P分别〈0.01);(2)MSCs组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值虽未恢复正常(同Control组相比,P分别〈0.01),但较MI组均有显著改善(P分别〈0.05);(3)MI组和MSCs组非梗死区心肌组织AngⅡ、胶原含量和Ⅰ/Ⅲ型胶原比例同Control组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分别〈0.01),但MSCs组心肌组织AngⅡ、胶原含量和Ⅰ/Ⅲ型胶原比例同MI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分别〈0.05、0.01和0.01)。结论MSCs移植能显著增加梗死区毛细血管网重建,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减轻心肌重塑程度,有助于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形成。  相似文献   

10.
兔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模型建立及间质重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兔舒张性心衰(DHF)和收缩性心衰(SHF)模型间心功能和间质重构的差异。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DHF模型,用腹主动脉缩窄术联合破主动脉瓣术建立SHF模型,用心超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心功能,用羟脯氨酸法测定心肌胶原含量,天狼猩红染色(PSR)测定胶原面积(CA)、容积分数(CVF)及Ⅰ/Ⅲ型胶原的面积比值。结果 与对照(control)组相比,DHF组心肌明显肥厚,僵硬度增加,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但射血分数(EF值)正常,间质胶原含量、面积、容积分数及Ⅰ/Ⅲ型面积比值均显著升高;SHF组心腔明显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异常,间质胶原含量、面积及容积分数明显升高,但Ⅰ/Ⅲ型面积比值下降(P<0.05或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以代表不同临床类型两种不同心衰模型,为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30a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大鼠miR-30a基因的载体,在HEK293细胞中包装病毒载体r AAV9-miR-30a及阴性对照r AAV9-miR-30a-NC,提取纯化后通过冠脉注射方法分别传导PBS缓冲液、r AAV9-miR-30-NC和r AAV9-miR-30a至大鼠心脏,再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设为PBS组、miR-30-NC组和miR-30a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sham组)。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包括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心肌miR-30a及TGF-β1和CTGF 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及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30a组心功能较PBS组及miR-30-NC组显著改善(P0.05)。miR-30a组的心肌CVF及Ⅰ、Ⅲ胶原表达水平、Ⅰ/Ⅲ型胶原比值较PBS组及miR-30-NC组显著降低(P0.01);miR-30a组心肌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PBS组及miR-30-NC组比较显著下降(P0.001);CT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PBS组及miR-30-NC组显著降低(P0.001)。结论 miR-30a过表达能下调心肌梗死后心肌TGF-β1、CTGF mRNA及蛋白水平,从而减少心肌胶原产生,抑制心肌纤维化,进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塞不同时期心肌Ⅰ、Ⅲ型胶原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心肌梗塞不同时期心脏各部位胶原重建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自动图象分析方法观察Ⅰ、Ⅲ型胶原分布及含量的变化。结果:心肌梗塞后坏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比值均增加,以Ⅰ型胶原为主,急性期胶原仍交织成网状,至恢复期坏死心肌全部被胶原取代,呈致密束状与心腔表面平行排列。室间隔(未梗塞区)两型胶原含量及比值均增加,急性期以Ⅲ型胶原增加明显,恢复期以Ⅰ型胶原增加为主。右室在急性期胶原含量无明显改变,恢复期变化同室间隔,也以Ⅰ型胶原为主。结论:心肌梗塞后胶原重建,梗塞区呈修复性纤维化,非梗塞区呈反应性纤维化,右室纤维化较左室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肌梗塞后细胞外间质重构和心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大鼠心肌梗塞模型上动态观察梗塞区(IZ)和非梗塞区(NIZ)胶原含量及胶原I/III比值的变化及其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心梗3 d以后IZ和NIZ胶原含量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的测值(P<0.05,P<0.01)。IZ胶原I/III比值3 d时低,7 d以后明显高(P<0.01)。NIZ在14d时I/III比值明显高。将心梗后42 d时IZ和NIZ胶原含量和Ⅰ/Ⅲ比值与+P'max和-P'max进行相关分析表明,NIZ胶原含量与+P'max和-P'max均呈负相关,r=-0.589,P>0.05和r=-0.788,P<0.01;NIZ胶原I/III比值与+P'max和-P'max亦呈负相关(r=-0.504,r=-0.545,P>0.05)。IZ胶原含量与+P'max呈正相关,r=0.70,P<0.05与-P'max无相关性(r=-0.29)。IZ 胶原I/III比值与+P'max和-P'max均无相关性。结论:心梗后梗塞区胶原沉积有助于改善收缩功能,而非梗塞区的胶原增生则损害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Lev)是否通过调控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嗜酸性粒细胞个体发育转录本(EGOT)/微小RNA(miR)-641分子轴从而影响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增殖、凋亡及纤维化。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H/R处理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H/R组、H/R+Lev 1 μmol/L(H/R+Lev-L)组、H/R+Lev 5 μmol/L(H/R+Lev-M)组和H/R+Lev 10 μmol/L(H/R+Lev-H)组,每组9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 检测EGOT、miR-641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将pcDNA-EGOT、EGOT小分子干扰RNA(si-EGOT)转染至H9C2细胞,采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EGOT和miR-641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胶原蛋白Ⅰ型(ColⅠ)、胶原蛋白 Ⅲ型(ColⅢ)、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的表达。 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H/R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Bax、ColⅠ、ColⅢ、TIMP2和MMP-2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EGOT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miR-64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R组比较,H/R+Lev-L组、H/R+Lev-M组及H/R+Lev-H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ax、ColⅠ、ColⅢ、TIMP2和MMP-2蛋白水平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EGOT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64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H/R+Lev-L组、H/R+Lev-M组、H/R+Lev-H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EGOT可靶向结合miR-641;转染pcDNA-EGOT与Lev的作用相似;转染si-EGOT可降低Lev对H/R诱导的H9C2细胞增殖、凋亡及纤维化的作用。 结论 左西孟旦可能通过上调EGOT表达及下调miR-641表达而促进H/R诱导的H9C2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凋亡基因caspase-3的影响。 方法: 复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实验分为4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假手术+氟伐他汀组,Ⅲ组模型组,Ⅳ组模型+氟伐他汀组。Ⅱ和Ⅳ组术后给氟伐他汀10 mg·kg-1·d-1共4周,观察左室结构及心动超声变化,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及caspase-3表达。 结果: Ⅳ组心肌超微结构和左室重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Ⅲ组,羟脯氨酸含量及免疫组化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少于Ⅲ组(P<0.05),RT-PCR caspase-3 mRNA表达也明显少于Ⅲ组(P<0.05)。 结论: 氟伐他汀能改善大鼠心梗后左室重构,并下调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组蛋白修饰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其中肝纤维化组采用CCl_4皮下注射以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植物油溶液。实验第8周末,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2组血清,采用生化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 Ⅳ)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水平;取2组大鼠肝脏,测定肝脏指数;取肝组织常规固定,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2组大鼠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ColⅠ)表达情况,以及acH4K12、acH3K9、H3K4me2和H3K9me2修饰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及ALT、AST、HA、LN、ColⅣ和PCⅢ水平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的acH4K12修饰水平减少(P0.05),acH3K9和H3K9me2修饰水平及α-SMA和ColⅠ表达明显增加(P0.05),H3K4me2修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acH4K12、acH3K9和H3K9me2修饰水平改变可能与某些细胞外基质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调控有关,从而参与了大鼠肝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过表达对乙醇诱导下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激活与增殖及I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对HSC-T6进行pEGFP-Nrf2重组质粒及pEGFP-N1空载质粒瞬时转染,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刺激组、乙醇刺激+pEGFP-Nrf2质粒组和乙醇刺激+ pEGFP-N1空载质粒组。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HSC-T6中Nrf2、I型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MTT法对HSC-T6细胞增殖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HSC-T6细胞周期分布进行检测。结果:(1)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pEGFP-Nrf2质粒成功转染HSC-T6,转染后48h 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5)。(2) 乙醇刺激组与乙醇刺激+ pEGFP-N1空载质粒组之间细胞增殖水平、I型胶原、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分布G1期比例下降,S期比例升高(P<0.05),而乙醇刺激+ pEGFP-Nrf2质粒组细胞增殖水平及I型胶原、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乙醇刺激组及乙醇刺激+ pEGFP-N1空载质粒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周期分布G1期比例显著上升,S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呈G1/S期阻滞。结论:Nrf2过表达可显著抑制乙醇对HSC-T6 I型胶原及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使HSC-T6细胞周期发生G1/S期阻滞,抑制乙醇诱导的HSC-T6增殖水平的升高,提示其对乙醇诱导的HSC-T6细胞活化具有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