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宫颈癌术后进行VMAT或IMR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放疗方法分为VMAT组(VMAT, n=53)和IMRT组(IMRT, n=50)。比较两组靶区剂量[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累剂量、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统计两组治疗期间急性肠道及膀胱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靶区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CI、HI水平明显高于IMRT组(P <0.05);VMAT组股骨头V20、V30、V40水平均明显低于IMRT组(P <0.05),两组直肠、小肠、膀胱、骨髓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5、V10、V20、V30、V40水平及股骨头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5、V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MU、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IMRT组(P <0.05);两...  相似文献   

2.
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术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用于宫颈癌术后提高靶区受照射剂量,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山东省肿瘤医院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放疗前均给予2-3个周期化疗,并行全程IMRT,每日1次,每次1.8-2.2Gy,每周5次,给予处方剂量50-60Gy,中位剂量54.5Gy;同时拟设计该20例患者的普通2野放疗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AR)受照射剂量;选取同期23例接受普通放疗的完整病例,比较调强放疗和普通放疗急、慢性毒副反应及近期存活率。结果 2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IMRT,放射治疗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内的平均剂量为56.2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54.5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靶区(gross target volume,GTV)体积。IMRT与拟行普通2野放疗计划比较,小肠、直肠、膀胱的受照射剂量均明显减小,P均〈0.01;IMRT与普通放疗比较,急慢性毒副反应明显降低,但1、2、3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IMRT技术使宫颈癌术后患者的靶区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未能提高患者近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顺铂(DDP)同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二维后装组47例患者行IMRT联合二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三维后装组39例患者行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分析评定两种治疗方式下对危及器官(小肠、膀胱、直肠)受照剂量、2cm3受照剂量(D2cc)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结果:三维后装组危及器官(小肠、膀胱及直肠)受照剂量Dmin、Dmax、Dmean、D2cc均明显少于二维后装组(P0.05);三维后装组血小板减少23.09%(9/39)、消化道反应47.72%(19/39)、放射性膀胱炎71.79%(28/39)及放射性直肠炎56.41%(22/39)情况均明显低于二维后装组[70.21%(33/47)、65.96%(31/47)、82.98%(39/47)、80.85%(38/47)](均P0.05)。结论: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在剂量学角度可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且毒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调强适形放疗加后装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IIb期、IIIa期和IIIb)患者121例,其中59例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IMRT组),6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3D-CR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IMRT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32.2%vs 51.6%)、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2.4%vs 62.9%)、直肠反应发生率(27.1%vs 45.2%)均少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的泌尿生殖道损伤、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18.6%、23.7%和16.9%,3D-CRT组分别为24.2%、25.8%和20.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IMRT组的局部控制率高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3%vs 70.1%,P0.05)。结论:相比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减少放疗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对5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体外照射和腔内近距离照射的放疗方案:外照射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每周5次,2GY/次/日。~(192)Ir腔内放疗A点量DT 70 Gy,B点量DT 50 Gy~56 Gy,6周完成。后装当天不行外照射。放疗同步顺铂40mg/m~2/次,每周1次。分为A、B两组均在放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应用IMRT组靶区更精确,OAR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有明显减少。A组治疗有效率96.6%;B组8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一种有效手段,可减少放射性损伤及急慢性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无淋巴结转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12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放射治疗的无淋巴结转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35例,其中IMRT组15例,常规放疗(CRT)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放疗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IMRT组与CRT组近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86.7%、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0.0%,C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胃肠道及泌尿系放疗反应IMRT组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Ⅲ、Ⅳ级胃肠反应及泌尿系反应。远期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肠梗阻、盆腔及腹壁纤维化发生率IMRT组分别为20.0%、6.7%、6.7%和6.7%,均低于CRT组(P0.05)。阴道粘连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淋巴结转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中,与常规放疗相比,IMRT未能改善近期生存率,但可明显降低急慢性放疗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Zhou Q  Tang Y  Shu XL  Liu 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1):730-732
目的初步探讨调强放疗(IMRT)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重庆市肿瘤研究所2004年4月至2007年1月间实施IMRT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患者21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盆腔前后野照射治疗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成外照射肿瘤剂量为(50±11)Gy,对照组完成外照射肿瘤剂量(39±5)Gy,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1%(15/21),对照组为39%(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5±6)个月,对照组为(12±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Ⅲ级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反应发生,2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对照组无Ⅲ级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反应及Ⅲ度以上骨髓抑制发生。结论IMRT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优于盆腔前后野照射,且其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ⅡB期宫颈癌CT引导下三维近距离治疗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及探讨不同的靶区勾画体积对局部控制率的影响。方法回顾贵州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12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三维近距离治疗时高危临床靶区(the 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VHR CTV)以29.46 cm~3(中位数)为界,VHR CTV≤29.46 cm~3者为小体积组,VHR CTV29.46 cm~3者为大体积组,分析预后因素及临床疗效、放疗副反应。结果①总体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时间(PFS):77.1%,总生存期(OS):78.7%,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RFS):92.1%。大小体积组3年OS、PFS和LR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117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中2组疗效相当;③两组患者直肠、膀胱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放射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本组患者中未发现影响IIB期宫颈癌患者的独立生存预后因素;②本组患者局部控制率与VHR CTV大小无相关性;③两组患者膀胱、直肠受量和放射性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是同步放化疗,提高晚期及复发、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患者的疗效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近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及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应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为晚期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我院将三维适形放疗与一体化后装治疗、常规体外放疗及同步化疗相结合,在治疗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宫颈癌调强放疗时盆腹腔转移淋巴结同步加量放疗(SIB)与后程加量放疗(LCB)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宫颈癌伴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宫颈癌调强放疗时采用转移淋巴结SIB与LCB,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放射性毒副反应方面的差别。结果:共纳入患者111例,SIB组54例,LCB组57例。治疗完成时间46~107天,中位完成时间61.1天。SIB和LCB组外照射和总体放疗完成时间分别为38.4±5.4天vs 49.5±7.3天(P0.01)和54.5±6.5天vs 67.4±5.4天(P0.01),SIB组均显著短于LCB组。放疗结束时两组淋巴结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4%vs 87.7%,P0.05);但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在放疗结束时(61.1%vs 42.1%,P0.05)及3个月后(87.0%vs 70.0%,P0.05)SIB组均较LCB组显著提高。SIB组3年生存率和野内淋巴结复发率均显著优于LCB组(P0.05)。在放射性副反应方面,放射性直肠损伤和放射性膀胱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和Ⅲ度以上平均持续时间在SIB组均较LCB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盆腹腔转移淋巴结SIB放疗方式疗效优于LCB放疗方式。SIB未明显增加胃肠道及泌尿系急性放射性反应,骨髓保护方面SIB方式优于LCB。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49岁,因宫颈癌ⅡB期放化疗后1+年,阴道排液8月于2014年7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2年12月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于外院诊断为宫颈鳞癌ⅡB期(宫颈肿物局部5cm,双侧宫旁近盆壁,阴道上1/3受侵),于2013年3月29日至2013年5月3日行盆腔外放疗,调强放疗(IMRT)DT:95%PGTV-nd 55 Gy/2.2 Gy/25 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癌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各50例。化疗组使用紫杉醇+铂类(TC)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联合组在化疗组的方法基础上使用调强放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原癌基因c-erbB2、c-myc、K-ras和抑癌基因P53、P16、第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的基因(PTEN);统计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原癌基因c-erbB2、c-myc、K-ras的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表达量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抑癌基因P53、P16、PTEN的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抑癌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运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情况,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外阴癌治疗困难,根治性手术致残率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差。放疗在外阴癌的个体化和综合性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无法一期手术的晚期患者,术前放疗有望使其获得非脏器切除的根治术。术后放疗主要针对存在复发高危因素患者,以减少术后复发风险。根治性放疗可以使患者避免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保证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但远期疗效仍有待深入研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结合同步化疗作为一种新的放疗方式,有望使外阴癌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作为宫颈癌单独治疗或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放射治疗的并发症一直是影响宫颈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各种针对并发症治疗的药物出现及调强放疗等新技术的引进,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得到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但如何合理、规范地应用这些新技术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现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癌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各50例。化疗组使用紫杉醇+铂类(TC)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联合组在化疗组的方法基础上使用调强放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原癌基因c-erbB2、c-myc、K-ras和抑癌基因P53、P16、第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的基因(PTEN);统计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原癌基因c-erbB2、c-myc、K-ras的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表达量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抑癌基因P53、P16、PTEN的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抑癌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运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情况,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复发的部位、组织学类型、全身状况和以往的治疗,应用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影像引导的三维近距离后装治疗技术,个体化设计放疗方案,多数病人可以取得满意的姑息治疗效果,部分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病人,结合全身化疗,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中~(18)F-FDG PET/CT中体积代谢参数和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代谢体积参数如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最大标准平均值(SUVmean)、代谢肿瘤体积(MTV)、肿瘤体积内总糖酵解活性(TGV)可从PET/CT得到。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等比例风险模型。结果:52例患者随访时间7~77月,平均34.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P0.05,P 0.05)、TGV(714cm~3; P0.05,P0.05)、淋巴结转移(P0.005,P0.005)认为对PFS、OS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示,TGV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V可能是预测宫颈癌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一个重要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制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对宫颈癌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选用LY294002为PI3K阻滞剂。培养PI3K功能活性和AKT磷酸化水平稳定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皮下注射于BALB/C裸鼠体内,建立裸鼠宫颈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将荷瘤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药物组(LY294002)和联合治疗组(放疗+LY294002)。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AKT磷酸化(phospho-Ser473AKT)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Y294002在体内的放射增敏作用。长期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联合治疗组的AKT去磷酸化现象最显著。克隆形成实验显示,LY294002与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在各剂量水平均表现出协同作用(P0.05)。肿瘤生长曲线表明联合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增长最缓慢。结论:PI3K阻滞剂显著增强宫颈癌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方法 96例病理确诊的初治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术前放疗组患者采用盆腔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放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放化疗组接受盆腔外照射联合后装放疗,同期顺铂化疗增敏。结果术术前放疗组及根治性放疗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62.0%、45.8%(χ2=3.854,P=0.0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2%、60.4%(χ2=1.987,P=0.159);远期生活质量FACT-Cx量表的五大模块得分相当,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放疗联合手术延长了ⅠB2、ⅡA1期宫颈癌的无进展生存率,且长期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是临床可行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放疗、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三种非手术疗法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2009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和放疗科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分为两组。(1)术前治疗组:Ⅰb~Ⅱa期患者60例,包括单纯放疗组(20例)、新辅助化疗组(20例)、同步放化疗组(20例)。(2)非手术治疗组:Ⅱb~Ⅲb期患者60例,包括单纯放疗组30例,同步放化疗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和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术前同步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显著高于术前单纯放疗组(55%)(P0.05);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单纯放疗组(50%)高于同步放化疗组(30%)和新辅助化疗组(10%)(P0.05);宫旁转移率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单纯放疗组低分化者肿瘤缩小率(95.7%)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59.4%),新辅助化疗组高中分化者肿瘤缩小率(87.1%)显著高于低分化者(50.3%)。非手术治疗组中同步放化疗组肿瘤平均缩小率(72.6%)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37.7%)(P0.05)。结论 (1)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体积在短时间内缩小明显,利于手术治疗,并能降低淋巴结转移率。(2)低分化宫颈癌对放疗敏感,高中分化宫颈癌对化疗敏感。(3)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