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由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称为内伤发热。临床多表现持续时间长的低热,也可见高热,或者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西医的功能性发热,肿瘤、内分泌疾病、肺结核、结缔组织病等所致的发热,多可辨证为内伤发热。临床上可见肝郁发热、瘀血发热、湿阻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现将临床所见3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发热体温较高,发热初期多兼恶寒,伴头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等;内伤发热多由情态、饮食、劳指引起,体温较低,无恶寒或略有恶寒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兼气血阳精亏虚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共同表现如头晕、神倦、自汗盗、体弱无力等。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热,单独用中医或西医护理理论及护理办法进行护理,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3.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发热体温较高,发热初期多兼恶寒,伴头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等;内伤发热多由情态、饮食、劳指引起,体温较低,无恶寒或略有恶寒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兼气血阳精亏虚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共同表现如头晕、神倦、自汗盗、体弱无力等。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热,单独用中医或西医护理理论及护理办法进行护理,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4.
甘温除热理论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用于治疗由气虚引起的内伤发热,其中,脾胃虚弱和阴火上冲是气虚发热的病机关键,补中益气汤类方是甘温除热法遣方用药的代表方,能够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李东垣首倡阴火理论,通过补中焦,升清阳,复元气来泻阴火。创立的甘温除热大法,实为治疗真寒假热证的反治法,当属于中医"热因热用"的范畴,为后世医家治疗内伤发热另辟蹊径。现代临床研究也发现甘温除热法治疗发热疗效显著,现多将其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治疗癌症晚期发热、外科术后发热、血液疾病及免疫疾病发热等其他非感染性、不明原因的发热,能明显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和辨证论治的灵活性,亦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钱明 《求医问药》2012,(10):42-43
发热是指由各种原因产生的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造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体温持续高出正常水平的情况。中医认为,发热除了指体温高出正常水平的情况以外,还应包括自觉身热不适而体温变化并不明显的情况。在中医理论中,可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外感发热是因人体感受六淫之邪或疫疠之气所导致的发热。内伤发热则多因饮食失调、身体过劳或七情有伤而造成体  相似文献   

6.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因老年人群机体各项机能的衰退,免疫功能的异常,中老年人群成为该病的好发人群,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该病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咳痰、呼吸功能的减低等。在寒冷、吸烟、疲劳、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导致该病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引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劳动能力带来严重威胁,早期给予有效的治疗以及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2,3]。本研究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1]是指反复发热〉38.3℃,病程持续3周以上,并且在1周的住院检查后仍未明确诊断的疾病。因此,早期的病情观察、体温监测、体贴护理对FUO诊断、治疗和预后极为重要。2008年6月~2009年10月我科收治FUO患者98例,经精心治疗与科学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系造血系恶性肿瘤性疾病,该病由于脱氧核糖核酸在细胞中发生变异,阻止骨髓内造血细胞无法正常运作[1]。急性白血病存在扩散性,会导致其他细胞以及机体各大系统受到白血病的侵害,通常采用化学治疗的方式才可降低毒细胞的毒素反应[2]。然而,化学治疗时会引起患者机体较大的排斥性,会加重患者心理的负面情绪,并且治疗时间漫长,容易打消患者的信心,降低患者对治疗的配合[3,4]。此外,化学治疗期间患者易受疾病影响出现感染等风险,给其治疗带来极大的不适,并加重治疗难度[5,6]。因此,为提高急性白血病化学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并降低感染率的发生,本研究将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多种原因引发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机体内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感染、贫血、发热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出血及感染反复发生,加重贫血症状,使该疾病转化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治疗本病西医首选雄激素类药物,并常与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联合使用,但因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大量及长时间使用,致毒副作用较大,且易使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比中医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的优势。[方法]选择"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明确、病种单一的病例,给予患者纯中医内服、外用治疗,对其症状缓解程度、副作用大小、预后情况及患者就医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及分析,探讨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高依从性优势、少副作用优势,疗效优势以及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病症优势。[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及对比显示,中医相对于西医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治疗依从性好,疗效确切,副作用极少,患者满意度高,预后良好,显示出较明显优势。[结论]中医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较之于西医有明显优势,对于临床早期干预、尽快控制病情、改善预后、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慢性功能性便秘多见于老年人群,病因复杂,可能与老年体弱、进食减少、精神干扰、药物依赖、结肠运动功能紊乱等有关,具体临床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减少、便量减少、粪便干结等,极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西医治疗便秘以泻剂、促动力剂等药物为主,易产生依赖性。中医治疗便秘历史悠久,不仅可内服中药,还可配合穴位敷贴、按摩、针灸等护理方法调理机体,达到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中医护理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内伤发热多因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中医将内伤发热辨证分为阴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肝郁发热、瘀血发热,并对症治疗。骨蒸发热常见病机为久热不退、气血不荣、阴虚火旺,中医采用滋阴清热法治疗。杨明会老师法遵仲景,明辨病机,从张仲景六经辨证,活用经方,对于临床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骨蒸发热患者,不断摸索总结,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内伤发热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涉及肝、脾两脏,肝气郁结或中气不足,致气血阴阳失衡而发热,以大柴胡汤化裁使用,虚实寒热并治,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为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肺部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担加重而导致右心室肥厚,最终引起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2].常反复急性发作加重,使之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导致心功能衰竭,多数预后不良.本研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4 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习惯性流产又称为"复发性流产",是指发生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产,且流产时间与妊娠期发生在同一月份[1]。发病因素主要为遗传、子宫颈口松弛等,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宫颈口扩张、下腹隐痛等。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机体易产生惯性机制,从而导致再次妊娠时易诱发流产[2]。因此流产预后护理需格外注意,而当前临床实行的常规护理仅局限于机体的治愈,在疾病知识宣讲、负面心理排解、流产预后护理指导、预后生活指导方面未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而精心护理要求在患者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护理计划。本研究基于提高习惯性流产患者疗效、改善其心理负面影响,对患者采取精心护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等上犯于脑,会导致机体中风~[1],临床上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等~[2],为其家庭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临床研究表明,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中医护理作为我国中医文化的一部分,受到患者以及医生的欢迎。虽然临床上具有很多种护理模式,但是临床上对于中风偏瘫患者采取中医护理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不一。本研究分析中风偏瘫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后对其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康复的临床影响,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6.
正癌性发热是指肿瘤本身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癌性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以脏腑功能失调及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因,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症,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1]。长期发热会造成能量和体力消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应积极施治。  相似文献   

17.
热程超过2周、热度在37℃~38℃之间,或体温根本不高而自觉发热者,中医均称之为低热。大多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多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 阴虚发热:系五脏津液精血亏虚、体内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桑白皮汤配合西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临床疗效及生存预后。[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单盲法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止咳、控制性氧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桑白皮汤,疗程为1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存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提高生存预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桑白皮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9.
"发热待查"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常见的临床诊断,对其机制的研究是有极大的临床意义的。现在西医多用体温调定点学说来解释发热的机制,但用该学说来解释中医学里的"五心烦热"、"潮热"、"骨蒸发热"等低热现象时就显得捉襟见肘,而将体温不高的发热归属于功能性疾病,鉴于西医对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不甚清楚,故着重用中医对体温不高的发热机制进行了探讨,扩充了有关发热机制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0.
<正>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以及其他辅助结构,关节部位受年龄、外伤、疾病、长期过度劳累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关节炎等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1]。临床对于严重关节炎疾病的治疗常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需在术后辅助优质护理干预。本文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