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病历摘要吴××,男性,35岁;农村教师。右颈包块10个月。患者于1957年2月份起发现右颈根蚕豆大包块,因无不适,未引起注意。5月份起有低热,当地就诊作“淋巴结炎”治疗无效。9月份察觉包块有核桃大,而至某医院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10月份在某医院经局部穿刺找到“腺癌细胞”,但未发现原发灶,随即使用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治疗,包块未见缩小。11月份起包块明显增大,出现右上肢麻痛。12月初出现声嘶,右侧面部及右上肢不出汗。12月19日来我所门诊检查:右颈中下巨大包块7×7×8立方厘米,坚实固定,颈略粗,右前上胸壁可见静脉怒张,右侧睑裂小,右眼球凹陷,右侧瞳孔明显小于左侧,  相似文献   

2.
肩臀部复发性巨大脂肪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1,男,19岁.因右肩部包块切除术后7年并右肩部包块渐增大1年入院.患者于12岁时不明原因发现右肩胛骨上方长有一核桃大小无痛性包块,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未作病检).术后约3个月,患者自感切除处有异物感,触之有一指头般大小包块,未予重视,近一年来感包块增大明显,遂来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右肩部肿块约25 cm×20 cm,质较硬.实验室检查正常.右肩胛骨X线片未见异常.手术切除肿块,见其包膜较完整,仅蒂部粘连较重,细心剥离后完整将其切除.瘤体重约3.2 kg.瘤体剖面见脂肪组织.病理报告为右肩部巨大脂肪瘤.术后1年随访,患者肩部及上肢功能无影响,肿瘤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恶性间皮瘤很少见。巨大大网膜恶性间皮瘤国内资料报导甚少。近年来,我院曾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2岁。一九八四年六月患者无意中摸到肚脐处鸡蛋大包块、活动、不痛、未曾任何治疗,包块逐渐增大如胎头。一九八四年九月廿八日因“腹部包块”入院。检查:T36.8℃、P84次/分、BP130/80mmHg。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疸。心肺<一>。脐下偏右可见一隆起包块;扪及有23cm×20cm×15cm左右包块,质硬,活动欠,有结节感;肠鸣正常,肝脾<一>。大小便常规正常。红血球,309万/mm~3,血色素:90%,白细胞:6600/mm~3,中性:75%,淋巴:24%。x线钡剂灌肠摄片:直肠,  相似文献   

4.
Wilm's 瘤系幼儿常见的肿瘤之一,多见于三岁以内,成人极为罕见,一般肿瘤增长甚速,常以儿头大小为多,系恶性病。该病诊断在幼儿期较易作出,但在成人由于稀罕,尤其肿瘤巨大时最易发生误诊,兹将我院一例误诊为卵巢囊肿报告于后患者杨××女性,24岁,未婚,住院号85199,61年6月16日入院。主诉:腹部包块十二年,近三年来增大较快。现病史:十二岁时(即十二年前)于右腹部发现包块如拳头大小,不活动,经当地医院药物治疗无效,包块逐渐长大,近三年来包块迅速增大,使腹部极度膨隆,行路不便,丧失劳动力,已三年不能弯腰和看不到自已的脚,饮食及大  相似文献   

5.
恶性蝾螈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毅 《云南医药》1997,18(3):234-235
恶性蝾螈瘤1例报告赵毅*恶性蝾螈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肿瘤,国内罕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现介绍如下。患者女性,24岁,右踝部包块15年,逐渐增大4年入院。15年前在患者右踝内侧生长出一软组织包块,至鸡旦大小时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病检不详)。术...  相似文献   

6.
患者,黄某某,男,42岁。自幼左上臂外侧皮肤有黄豆大黑痣,突出皮肤。两年前增大到花生米大小,行病变皮肤清除术后痊愈出院,病理证实恶性黑色素瘤基底浸润。一年前发现左肩胛骨外侧、左腋下均各有拇指大包块一枚,伴腹胀、腹水。考虑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转移,虽经化疗,但疗效欠佳。入院前一月出现持续头痛,且进行性加重。喷射性呕吐,颈硬。无意识障碍,肢瘫及抽搐,亦无发烧及二便失禁,病前无感冒史。 既往体健:无风湿病及结核病史。 入院查体:血压18.6/12.0KPa,心率72次/分,左上臂外侧可见一约20cm手术疤痕,左肩胛骨外侧左腋窝均各可触及一约3×4cm~2及3×2cm~2包块,软质、活动、无压痛,心肺(一),腹水征( )。 神经系统检查:神清,右瞳3.5mm>左瞳3mm,  相似文献   

7.
谢晓明  兰龙中 《江西医药》2007,42(9):786-786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4岁,未婚.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乳一包块伴疼痛,为阵发性隐痛,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因包块渐增大而入院.查体:双乳对称,外观发育正常,无乳头溢液.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3×3×2cm包块,质中,表面欠光滑,有轻压痛,界限欠清,与皮肤无粘连,可移动,腋下淋巴结不肿大.B超提示:右乳外上象限低回声.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7岁,因右下腹隐痛10个月,发现包块月余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腹部平软,右下腹触及6×5×5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有轻压痛。于1991年1月在硬膜外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肠系膜根部有3×3cm包块未能切除,银夹标记。术后病理报告: (盲肠)印戒细胞癌侵达全层,上下切缘未见肿瘤。(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化疗后  相似文献   

9.
胸肺区恶性小细胞肿瘤(Askin瘤)是胸部罕见恶性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84例(国内5例),我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8岁,右胸壁包块切除术后反复复发4年收住。包块生长迅速,伴疼痛,发热。胸片、CT提示:右胸壁软组织肿块,肺及纵隔未见淋巴结肿大。全麻下手术,术中见包块约15cm×8cm×6cm大小,上起第2肋,下至第8肋、前起腋前线,后至肩胛线。包块质脆、易出血,周围肌层水肿。包块切除行病检确诊为:右胸壁Askinu瘤。术后2月死于脊髓转移。讨论 Askin瘤是位于胸肺区域的一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该病于1979年首次由A…  相似文献   

10.
全身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153医院骨科夏磊,娄祖德患者,女,36岁。因无明显诱因左上臂增粗10年,加重并疼痛2月入院。在当地曾按“左肱骨骨膜炎”治疗,门诊检查后以”左上臂包块待查:①骨瘤;②骨化性肌炎”。入院检查:左上臂明显增粗,局部可见静脉充盈...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8岁。因反复下腹痛3年加重伴右下腹包块1月,于1991年2月入院。病程中有不规律的腹泻及便秘,下腹部隐胀痛反复发作。无畏寒及发热,无结核病史及遗传病史。查体:慢性贫血貌,右下腹可扪及椭圆形包块,大小约12×10×7cm~3,质硬、压痛、边界较清楚,可左右活动。B超示外结肠包块;气钡灌肠:回盲部肿瘤浸及升结肠可能。术中见:肿块系盲肠升结肠包块、大网膜包,大小约20×15×15cm~3,表面不光滑,紫红灰白相间,与周围有广泛粘连,肠系膜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行右半结肠切除,回一横结肠对端吻合术。术后化疗,痊  相似文献   

12.
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极为罕见,现将我们最近收治的1例胸壁化学感受器瘤报告如下:患者,女,31岁。左胸壁包块二月余于1990年10月入院。体检:左第七肋腋后线处可触及3.5×3cm 大小包块,质稍硬,固定,无明显压痛。胸片示左胸部一密度增高块影,约3×3cm 大小,第七肋骨局部皮质稍有凹陷,无骨质破坏现象。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示“小圆细胞样瘤细胞,良恶性难定”。于11月初在全麻下,沿第七肋骨走行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层,见肿瘤位于第七肋间隙、固定,包膜完整。试图分离瘤体,但瘤组织紧贴第七肋骨下缘并深  相似文献   

13.
右乳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例施云飞*晁福*普萍*患者女,43岁,1994年4月无意中发现右乳一黄豆大小包块,无症状,2周后包块迅速增大,1月后收住,病案号:176414。查体:右乳内上象限可触及大约2.5cm×2cm×1.5cm大小包块,边界清...  相似文献   

14.
脑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占黑色素性肿瘤的1%[1],其中脑膜的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更为少见,仅占颅内肿瘤的0.17%[2]。国内仅见少数报道。作者遇见1例,报告如下,并对此瘤的组织起源、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等进行讨论。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8岁,因头顶部包块,渐进性增大5个月伴疼痛不适于1996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曾于1989年在外院行“左隐睾切除术”,术后病理疑“内胚窦瘤”化疗一个疗程。二年前曾有有头顶部外伤史。入院体检:右顶部约3cm×3cm×2cm的肿块,质硬,固定,轻度压痛,局部头皮未见异常。全身皮肤未发现黑箱。神经…  相似文献   

15.
来自髂内动脉分支的假性动脉瘤临床少见,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其特殊性。笔者所在医院近1年内成功治疗3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性,65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腹股沟出现包块,且逐渐增大,伴有大腿疼痛、肿胀。查体:右腹股沟隆起包块,约15cm×10cm×6cm,有搏动感,与心跳一致,  相似文献   

16.
1病例介绍患者男,44岁。因右下腹包块5天入院。查体:神清、消瘦,体温37℃,腹平软,右腹压痛( ),无反跳痛,右下腹可扪及一2.5cm×2.5cm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化验血:WBC9.0×109/L,N0.72,L0.28。拟诊“回盲部肿瘤”,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粘连于侧腹腹上,阑尾包于其中,稍充血,回盲部可触及2cm×2cm肿块,质硬,周围肠系膜上散在肿大淋巴结,质硬,行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对端吻合术,术后切口Ⅰ期愈合,12天出院。术后病理报告:慢性阑尾炎伴阑尾根部包块形成,肠系膜淋巴结慢性炎。2讨论阑尾化脓或坏疽穿孔后,阑尾常为…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8岁,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中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数次,均为胃内容物.无大便排出.入院前一天大便一次,量少,并带有血性.入院查体:腹平坦,无肠型,无蠕动波,腹软,左中上腹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疼痛发作时,肠鸣音7次/分~8次/分,不发作时2次/分~3次/分,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9×109/L,中性:0.73,血沉:17mm/h,B超、CT均发现横结肠中段有一实质性包块,性质未能确立.立即住院,当日行剖腹探查术.见横结肠中段偏左有一5cm×5cm×4cm的包块,质韧,不活动,包块与横结肠粘连其密,怀疑可能为肠部恶性包块,结扎切除部分大网膜,切除包块及其左右各10cm横结肠,断端端端吻合.术后切开见包块为实质性,黄色脂肪样组织,位于横结肠浆膜下层,包块堵塞肠管,只有一小指粗通过.术后病理诊断:横结肠浆膜下脂肪瘤.讨论脂肪瘤好发于四肢、躯干多摩擦部位,一般无压痛,生长慢,但体积可巨大.发生于横结肠浆膜下罕见,国内极少有同样病例报告.应与肠部其他肿瘤相鉴别.B超、CT诊断其性质较困难.往往依赖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8.
例1,男,56岁。在领枕部无病性逐渐增大包块两个月,颅手片示包块处颅骨疏松、颅骨内外有软组织阴影。CT检查示左颞枕部高密度阴影,拟为脑膜瘤。患者有碘过敏史,未能做脑血管造影。在全麻下行包块切除,术中见颅骨明显增厚,质地疏松,表面布满针尖样小孔颅骨外有2×3×1.5  相似文献   

19.
脾脏肿瘤极为罕见,现报告我院所见一例:男,13岁。因左上腹隐痛、左上腹包块而以腹膜后肿物性质待查、左肾Wilmes瘤可能收住院。查体:左肋下触及6×5×3cm~3无痛性包块,表面光滑,随呼吸而有活动度,无粘连,边界清楚,质较硬,无压痛及反跳痛。化验检查无异常。两次B超示:左上腹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多考虑脾肿瘤)。左肾及腹腔动脉造影,在第1腰椎上缘至第5腰椎上缘左中腹可见8.4×11.5cm~2包块,边界清楚;脾动脉于第12胸椎高度由腹腔动脉分出,直径4毫米,进入脾脏后,分成上、中、下三支,脾下极动脉分支受压呈水平弧形,环抱肿块外上缘。肿块内有较多不规则血管分布,形似蜘蛛网。左第1腰动脉受压、增粗、拉直,其近侧分支分别向上、内方推移环抱肿块。左2、3、4腰动脉受压向内移位,并环抱肿块内下份。左肾  相似文献   

20.
胸腺类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类癌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我院2 0 0 1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4 7岁。上半身浮肿4个月,加重伴多汗1个月。查体:头、面、颈部、胸背部、双上肢呈压陷性水肿,颈外静脉及胸壁静脉怒张,余无异常。胸片:右上前纵隔胸骨后可见一密度增高影。CT :上前纵隔内有一致密软组织块影,约4 7cm×3 0cm大小,与升主动脉、心包间隙欠清,上前纵隔脂肪间隙消失。考虑:胸腺瘤。于2 0 0 1年8月2 2日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剖右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呈哑铃状,大分叶约4cm×4cm×3cm大小,位于右上前纵隔,与心包、胸腺、上腔静脉致密粘连。上腔静脉奇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