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国外已发表的有关比较两种含地塞米松的预处理方案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效果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选择出一种较为有效的预防方案,为医师选择预防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PubMed建库日期2000年4月至2010年5月27日发表的有关比较两种含地塞米松的预处理方案对紫杉醇过敏性反应预防效果的文献,根据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要求的所有文献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评估两种不同预处理方案降低过敏反应和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的优势比(OR),评价两组方案对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有4篇,总样本量为666例,其中在紫杉醇用药前2次(12 h和6 h)口服地塞米松组368例,发生过敏反应65例,严重过敏反应8例;在紫杉醇用药前1次(30 ra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组298例,发生过敏反应70例,严重过敏反应20例;所有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合并OR为0.69,95%可信区间为0.46—1.02;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合并OR为O.32,95%可信区间为0.14~0.75。结论临床进行紫杉醇过敏反应预处理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所给出的经典方案,即采用给药前12 h与给药前6 h均给予口服地塞米松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简便可靠的紫杉醇预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4月某肿瘤中心符合入组标准患者208例,所有患者最初两次使用紫杉醇均给予常规预处理,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非等量随机对照方法,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6例,使用简化预处理方案(地塞米松4.5 mg,qd);对照组100例,使用常规预处理方案(在给予紫杉醇12 h和6 h前口服地塞米松20 mg、给药前30~60 min给予苯海拉明50 mg口服和西咪替丁300 mg静脉注射)。不良反应评价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 4.0版。观察随后紫杉醇治疗过程中2组的过敏反应及其他药物治疗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结果:纳入本试验的患者随后的紫杉醇治疗过程中,简化预处理组和常规预处理组均没有发生过敏反应。2组除过敏反应外,其他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肌痛、兴奋或失眠、疲劳、胃部烧灼感和血压升高。其中,对照组在血压升高(P=0.004)和兴奋或失眠(P=0.010)的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既往无紫杉醇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最初两次使用紫杉醇过程中,使用常规预处理不能完全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最初两次未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在随后紫杉醇治疗过程中使用简化预处理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紫杉醇注射剂用药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7年3月~ 2017年11月255例使用紫杉醇注射剂患者的用药情况如给药剂量、溶媒、紫杉醇剂型、化疗前是否进行预防用药和化疗方案等及其用药期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并分析ADR的相关因素。结果:255例患者中男112例,女143例,平均年龄56.6岁,原发肿瘤主要为非小细胞肺癌、卵巢恶性肿瘤和头颈部癌,肿瘤TNM分期主要为Ⅳ期。紫杉醇单药化疗44例(17.25%),联合化疗211例(82.75%)。紫杉醇适应证、给药剂量和溶媒等方面超说明书用药比例分别为53.72%、20.54%和10.10%。ADR发生率为81.96%,严重ADR占20.70%(94/454)。主要ADR类型为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及骨骼肌和结缔组织,最常见WBC降低(25.11%)。对紫杉醇ADR发生率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所在科室、生产厂家及是否进行预防用药。结论:某院紫杉醇注射剂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但超说明书用药与ADR发生无相关性。几种联合化疗方案的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紫杉醇脂质体可能会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8,(7):987-990
目的:为紫杉醇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6-2016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紫杉醇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报道,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后,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原患疾病、过敏性休克出现时间分布、预防用药情况、给药途径与剂量、联合化疗用药情况、前驱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紫杉醇致过敏性休克病例5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7例,年龄17~72岁,以40岁以上女性患者所占比例(30例,56.60%)最高;原患疾病以肺癌(15例,28.30%)、乳腺癌(12例,22.64%)、卵巢癌(11例,20.75%)居多;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静脉滴注给药后的5 min内(34例,64.15%);45例(84.90%)患者使用紫杉醇前采用了抗过敏的预防用药方案;53例患者均为静脉滴注,单次给药剂量为30~300 mg;53例患者中,单独使用紫杉醇的有25例,其余患者均联用其他化疗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前驱临床症状以心血管系统(123例次,36.07%)、皮肤及黏膜系统(73例次,21.41%)和呼吸系统(67例次,19.64%)表现为主;经抢救治疗后,报道的死亡病例2例(3.77%)。结论:临床用药时应重视预防紫杉醇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磊 《北方药学》2013,(2):127-127
目的:探讨紫杉醇过敏反应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45例静脉滴注紫杉醇化疗患者进行用药前、用药时、用药后护理干预。结果:预防和减少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对静脉输注紫杉醇化疗患者,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前的预防处理;用药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应用紫杉醇化疗引起过敏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紫杉醇化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过敏反应6例,对照组15例(P<0.05),同时观察组发生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规范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减轻过敏反应发生的严重程度,对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过敏反应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紫杉醇过敏反应6例。方法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收集到的6例紫杉醇过敏反应病例的临床症状、发生时间、处理方法等。结果紫杉醇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轻度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潮红、皮疹等)与重度过敏反应(表现为低血压、恶心、支气管痉挛、弥漫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发生迅速,但也有例外,给予常规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可以控制。结论化疗前的预防用药可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但不能绝对避免,应对使用紫杉醇化疗的患者延长观察期,以避免重度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宋晓月 《医药导报》2001,20(11):694-694
紫杉醇可致过敏反应 ,轻者引起皮肤潮红 ,轻度呼吸困难 ,一过性心动过速 ,血压下降 ;重者致过敏性休克[1 ] 。常规化疗前预防用药 ,方法较繁琐 ,不利于患者夜间休息。我们对 38例分别用紫杉醇化疗用药 ,和化疗前常规用药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检查确诊的晚期癌症患者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35~ 75岁 ,平均 6 0岁 ,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18例 32例次 ,紫杉醇化疗前采用常规用药 ,化疗前 12 ,6h地塞米松 2 0mg ,po ,0 .5h前雷尼替丁 0 .1g ,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预防紫杉醇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作用。方法将64例接受紫杉醇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性治疗组患者在应用紫杉醇化疗同时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化疗方案与前组相同但未接受左卡尼汀预防性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结果预防性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中预防性给予左卡尼汀,可减少化疗相关的周围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肝药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致肝损伤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初治使用阿糖胞苷联合伊达比星(AI)方案化疗的初诊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和化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根据使用保肝药的数量,分为4组(对照组,1组,2组,3组),比较各组肝损伤发生率。根据使用保肝药的品种,将每组分为若干个亚组,比较各亚组肝损伤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组、2组、3组比较,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以及用药种类与肝损伤的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并未减少接受AI方案化疗的初治AML患者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紫杉醇脂质体与传统紫杉醇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澈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47-149
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体(力朴素)和传统紫杉醇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查阅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0例)应用力朴素每次剂量为135~175mg/m2,对照组(70例)应用传统用紫杉醇,每次剂量为135~175mg/m2,两组均联合卡铂治疗,每3周重复1次为1个周期,其中力朴素治疗化疗2个疗程的患者有41例,化疗6个疗程的有29例,术后化疗的有62例,直接行化学治疗的有8例。传统紫杉醇化疗2个疗程的患者有46例,6个疗程的有24例,术后化疗的有57例,直接化疗的有13例。结果:与术后接受6个疗程化疗的患者用药比较,应用紫杉醇脂质体(试验组)明显优于紫杉醇(对照组),其溶媒所产生的变态反应,紫杉醇脂质体(力朴素)明显低于紫杉醇,其余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相仿。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治疗卵巢癌效果良好,两种紫杉醇疗效相当,但术后接受6个疗程的患者用药比较,紫杉醇脂质体(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紫杉醇(对照组)。其溶媒所产生的变态反应,紫杉醇脂质体(力朴素)明显低于紫杉醇,其余不良反应两组相仿。  相似文献   

12.
黄东海  谈凯 《中国药房》2011,(20):1897-1899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Ⅲ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214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初治组102例(首次接受化疗)和复治组112例(既往接受化疗但未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采用卡培他滨1500mg·m-2口服,联合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的方案进行化疗,所有患者在化疗期间每周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在每个疗程前后进行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化疗2个疗程后,在第42天进行CT扫描评价化疗疗效。同时,记录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初治组(46.08%)与复治组(24.1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的近期总有效率达34.58%。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感觉神经病变、肝功能损害等,所有病例未出现Ⅳ级毒性反应。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Ⅲ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但初治组比复治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对老年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埃索美拉唑组24例。对照组均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00~300mg或加氯吡格雷每日75mg。埃索美拉唑组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埃索美拉唑每日40mg。4周后对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0.7%,埃索美拉唑组未见消化道出血,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对照组出现上腹部不适症状发生率为17.8%,埃索美拉唑组出现上腹部不适为8.3%,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过程中预防性应用埃索美拉唑,能减轻消化道症状、预防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太宁栓联合祛毒煎剂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曾有肛门疾病如肛裂、痔疮病史的68例AL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太宁栓塞肛联合祛毒煎剂坐浴治疗,直至骨髓恢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治疗,直至骨髓恢复。比较2组AL肛周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32例AL中有10例发生肛周感染,发生率31.25%;治疗组36例AL中有4例发生肛周感染,发生率11.11%,较对照组肛周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太宁栓塞肛联合祛毒煎剂坐浴治疗法对预防AL化疗后肛周感染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化疗过程的顺利完成和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配合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先给予1周期的TP方案(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3h,d1;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5;每3周重复)诱导化疗,休息10d后开始放射治疗,并于放射治疗第1周末、第4周末和第7周末共给予3周期的TP方案同期化疗。对照组62例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单纯放射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病灶完全消退52例,部分消退6例,有效率为92.1%;对照组病灶完全消退39例,部分消退9例,有效率为7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2组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有放射增敏作用,配合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能改善近期疗效,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长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宁显忠  邱月 《中国药房》2012,(46):4376-4378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脑出血后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与并发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奥美拉唑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在住院第1天即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2组脑出血患者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CDAD的发病率。结果:2组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P〉0.05);奥美拉唑治疗组CDAD发病率高于对照组(χ2=4.74,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常规给予PPI预防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不能降低其发病率,反而会增加CDA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药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婷  赵纯全 《中国药房》2010,(46):4385-4388
目的:对比分析含奈达铂与含顺铂的TP方案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1例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顺铂+多西他赛)40例、B组(奈达铂+多西他赛)41例,化疗1~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中,2组疗效相当(其中A组总有效率为87.5%,B组总有效率为92.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严重胃肠道反应(Ⅲ~Ⅳ度,发生率为0%)、重度骨髓抑制(Ⅲ~Ⅳ级,发生率为4.9%)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发生率分别为20.0%、15.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下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下降B组高于A组(P<0.05)。2组均未发现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损伤、心功能异常。结论: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奈达铂与顺铂疗效确切且相当,但是奈达铂与顺铂相比,不良反应轻、易耐受,可作为一线药物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或顺铂一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将既往用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后转移的29例患者及3例不宜用蒽环类药物且未接受过辅助化疗的患者,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将既往用CMF方案辅助化疗后转移的17例患者及13例既往未接受过辅助化疗的患者,予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TE方案)化疗。TE组药物剂量多西他赛75mg.(m^2)^-1,表阿霉素60mg·(m^2)^-1,d1;TP组药物剂量为多西他赛75mg·(m^2)-1,d1,顺铂25mg·(m^2)^-1,d1~3,21天为1周期,2个周期末评价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6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7例,PR29例,SD17例,PD9例,总有效率为58.1%,TE组和TP组有效率分别为60.0%和56.3%(P=0.963),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6.7%和84.4%(P=0.897),TTP分别为10.2个月和9.0个月(P=0.713)。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但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或顺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且TE和TP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化疗方案诱导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不同化疗方案按与调强放疗联合的不同方式分组。其中,PF组70例,采用奈达铂+5-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TPF组54例,采用紫杉醇+奈达铂+5-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GP组36例,采用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奈达铂单药组66例,采用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调强放疗,均为ELEKTA直线加速器(能量为8MV X线)9野调强技术,GTVnx(鼻咽部)总放疗剂量(70.474.8)GY/(3274.8)GY/(3234)次,2.2GY/次,GTVnd(颈部淋巴结)总放疗剂量(6434)次,2.2GY/次,GTVnd(颈部淋巴结)总放疗剂量(6468)GY/(3268)GY/(3234)次,2GY/次。分析4种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同时比较其毒副作用。结果:PF组、TPF组、GP组、奈达铂单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85.19%、83.33%、81.82%,前3组与奈达铂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相关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TPF组较其他3组明显(P<0.05),但均可耐受。结论:诱导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局控率;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其毒副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