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以及危险分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83例在我院住院的老年NSTE-ACS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4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4例。入院后采用GRACE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计算GRACE积分并进行危险分层。采用超声测定IMT,分析患者GRACE分层与IMT的关系。结果根据GRACE积分将所有老年NSTE-ACS患者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组,高危组IMT显著高于中危组[(1.15±0.29)mm与(0.94±0.14)mm,P<0.01],中危组显著高于低危组[(0.94±0.14)mm与(0.82±0.13)mm,P<0.05]。结论 IMT对老年NSTE-ACS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刺腰神经根点辅以雀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振民  奚卿魁 《武警医学》2010,21(6):491-493,496
 目的 观察针刺腰神经根点辅以雀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8例(经CT或MRI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针刺腰神经根点、手法采用雀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治疗组),并设针刺传统腧穴78例(对照组)作为对照,观察2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第1疗程末,治疗组痊愈率为43.8%,对照组痊愈率为25.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末治疗组痊愈率为82.5%,对照组痊愈率为43.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针刺腰神经根点、辅以雀啄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针刺传统腧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5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每次400m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手功能改善情况及总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手功能分值分别为(10.01±4.30)分和(17.01±5.43)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252例(97.3%),对照组157例(60.6%),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胸椎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6例胸椎相关性疾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93例,治疗组施以理筋与膝顶复位手法,并加服独活寄生汤,每日1剂;对照组只行手法治疗。10日为一个疗程,治疗1~2疗程后评定疗效,随访0.5~2.5年,比较两组有效率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8%,对照组81.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8.3%,对照组15.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脊手法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胸椎相关性疾病疗效优于单纯整脊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04至2019-08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目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与低频电刺激。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呼气峰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用力肺活量(FVc)、吞咽功能为观察指标,判断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测定PEF、FEV1、FVC三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PEF=5.46±1.01(L/s),FEV1=2.92±0.59(L/s),FVC=3.76±0.83(L),较治疗前三项指标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EF=4.27±0.94(L/s),FEV1=2.38±0.66(L/s),FVC=2.67±0.61(L),较治疗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F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9.01±0.67)显著高于对照组(VFSS=7.98±0.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84.31%,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0.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呼吸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呼吸功能,促进神经功能重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联合针刺放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A组患者给予颈椎牵引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放血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OA)评分、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5%(71/74),高于A组的86.49%(6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肩窜通、上肢麻木、颈部僵硬与头部沉重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上述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的VAS、NDI评分均低于A组,JOA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联合针刺放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颈椎功能,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廖威  王洪  王娟  葛书翰  张秀丽 《人民军医》2012,(11):1051-105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军人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军人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行提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潘立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后30天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胃肠道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针刺治疗军人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针刺足三里穴对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詹曦菁  华晓宁 《武警医学》2001,12(5):267-268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红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针刺组每日针刺足三里穴,对照组不予针刺.11d后采用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并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脾脏系数,检测针刺足三里穴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在血凝滴度为1:16时,对照组与针刺组小鼠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脏系数分别为:对照组(5.79±0.88)mgg,针刺组(7.63±0.92)mg/g,针刺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三里穴对小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冻结期肩周炎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超短波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3周后的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控显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定积分、疼痛积分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定积分、疼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超短波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10.
杨惠君 《西南军医》2012,14(3):536-537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焦虑评分。结果实验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35%VS7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24);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1.43±7.10)分,实验组患儿及家属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0.08±6.41)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明显的疗效,在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同时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轻焦虑情绪,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患者。对照组口服西乐葆,观察组采用中医针刺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疗效,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45±0.43)分、(1.73±0.27)分]较治疗前[(5.32±0.68)分、(5.29±0.59)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2%)显著高于对照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与TNF-α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1β、IL-6与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治疗可显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降低其外周血血清中IL-1β、IL-6与TNF-α炎性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 (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 PTEN)表达水平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后垂体瘤标本62例(侵袭组32例,非侵袭组30例)和60例正常垂体组织标本(对照组)。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比较VEGF、PTEN、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ate-Serine/threonine Kinase, p-Akt)、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ate-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MAPK)在垂体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垂体瘤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侵袭组(3.61±0.16)中的表达高于非侵袭组(2.0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 P<0.05),而PTEN在垂体瘤标本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侵袭组(0.42±0.10)中的表达显著降低(t=6.31, P<0.05)。垂体瘤标本中p-Akt和p-MAP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侵袭组(p-Akt 3.90±0.14; p-MAPK 2.52±0.11)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Akt 2.27±0.11; p-MAPK 1.89±0.05)(p-Akt,t=12.95, P<0.05; p-MAPK t=7.29, P<0.05)。结论 侵袭性垂体瘤中VEGF、p-Akt及p-MAPK水平明显增高,而PTE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上述变化可能与垂体瘤的侵袭性相关,其可能为诊断并治疗侵袭性垂体瘤靶点的选择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撬拔加手法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根骨骨折患者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的患者96例,其中SandersⅡ型患者40例,SandersⅢ型患者5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撬拔组(48例)进行撬拔结合手法的复位内固定,其中SandersⅡ型患者20例,SandersⅢ型患者28例,切复组(48例)进行切开的复位内固定,其中SandersⅡ型患者20例,SandersⅢ型患者28例;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患者的不同Sanders分型的愈合时间、足部的能力评分和手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撬拔组患者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和总的愈合时间均低于切复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撬拔组SandersⅡ型患者优良率为75.0%,略高于切复组的7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撬拔组Sand-ersⅢ型患者优良率为64.3%,低于对照组的7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复组SandersⅡ型患者感染、延迟愈合发生率高于撬拔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复组SandersⅢ型患者感染、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发生率高于撬拔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撬拔加手法复位内固定手术和切口复位内固定手术对患者均有良好疗效,撬拔加手法复位患者的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和MR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脑代谢改变.方法:应用多体素1H-MRS技术和弥散加权成像分别对30例TIA患者和3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检查,测量双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ADC值和脑内代谢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的峰高比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病例中有11例患侧ADC值(6.31±0.87×10-4mm2/s)较对侧(7.97±0.79×10-4mm2/s)及正常对照组(8.46±0.79×10-4mm2/s)显著下降, 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病变侧半卵园中心NAA/Cho(1.45±0.29)、NAA/Cr(1.56±0.23)低于对侧(1.65±0.21,1.81±0.16)及正常对照组(1.62±0.18,1.80±0.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ho/Cr(1.20±0.16)高于对侧(1.07±0.15)及正常对照组(1.05±0.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ac/NAA(0.18±0.06)高于对侧(0.00±0.00)及正常对照组(0.00±0.0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多体素1H-MRS技术可以定量反映TIA患者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生物代谢改变,其准确性及敏感性优于ADC值,1H-MRS技术结合弥散加权成像,为TIA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增泉  夏晨 《人民军医》2003,46(10):569-570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更有效方法. 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851例,随机分为单纯药物(野木瓜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注射组(对照组)440例和"四联疗法"(腰椎牵引+手法复位+药物注射+超短波理疗)组(观察组)411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0.7%),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治愈率(33.1%),总有效率(73.1%);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四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并进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分别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QL)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为(21.02±2.76)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35±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力、瞬时记忆和语言能力等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角色、语言和活动能力等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认知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新途径 ,根据有关直腿抬高可使腰神经根活动度增加的基本原理[1] ,2 0 0 0— 2 0 0 1年我们对 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骶管药物注射 (下称骶疗 )后增加被动、主动直腿抬高运动锻炼 ,通过临床对比观察及 1年随访 ,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进行骶疗后增加主动、被动直腿抬高运动 ,其治疗效果优于非运动组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80例 ,男 4 2例 ,女38例 ,年龄 2 5~ 5 8岁。全部病例均经影像检查 (CT ,MRI ,X线片 )结合临床症状及直腿抬高 <7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对象,列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10例于医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式检查结果和检测各项指标,统计两组检查阳性结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内径分别为(4.16±0.38)mm、(1.28±0.20),明显高于对照组(3.18±0.30)mm、(1.11±0.15);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房增大和左室肥厚及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确诊率分别为40.91%、28.18%、9.09%、6.36%,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确诊率23.64%、16.36%、0.00%、0.00%,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对武警新兵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高原地区军事、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在青海( 海拔约3000 m,大气压力60.49 kPa ) 和天津( 海拔约4 m,大气压力101.08 kPa ) 完成。受试者为武警某部新兵连战士,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平原籍平原训练组(对照组,60人)、平原籍高原训练组(A组,62人)和高原籍高原训练组(B组,38人)。所有受试者进行12周训练,训练强度相同。训练前和训练后第4、8、12周用XXG-E3 型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记录微循环功能指标,并对受试者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结果 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新兵血容量明显减少,以A组减少最为显著(P<0.05);B组半更新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滞留时间和半更新时间高于其他两组(P< 0.05);B组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A组襻周积分[(2.78±0.85)vs(0.93±0.34)]和流态积分[(1.33±0.34)vs(0.59±0.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原籍战士的微循环功能对高原训练适应性较强,平原籍战士高原低氧军事训练应当逐步增加训练量,以减少高原反应和微循环障功能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面颈部瘢痕中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烧伤致面颈部瘢痕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6),对照组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EGF,观察两组扩张时间、皮肤扩张率、即时回缩率、羟脯氨酸(OHP)含量、Ⅰ/Ⅲ型胶原比值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扩张完成时间和即时回缩率分别为(32.97±5.11)d和(24.07±4.21)%,明显低于对照组(45.20±6.39)d和(37.40±6.1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扩张率为(140.11±10.47)%,明显高于对照组(85.20±13.2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HP含量为(3.82±0.31)g/(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2.10±0.42)g/(mg·prot),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Ⅲ型胶原比值为2.03±0.21,明显低于对照组2.82±0.4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均全部成活,效果较好。结论面颈部瘢痕整形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和rhEGF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扩张时间,减少软组织即时回缩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