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足月待产孕妇t76例,根据产妇分娩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0.1%,显著低于对照组19.5%;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分娩疼痛发生率为55.0%,显著低于对照组82.9%;观察组产妇对自身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为93.3%,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1.3%,83.9%。结论在产科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增加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160例行剖宫产初产妇,按是否愿意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加施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掌握与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后剖宫产知识水平与 SDS 评分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母婴喂养能力、为婴儿洗澡能力、抚触婴儿能力、辅助活动能力与臀部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满意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分娩产妇意义重大,可提高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加深产妇对产后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协同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注意事项,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使用。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母婴同室病房住院的产妇1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比较2组产妇产后5d的抑郁状态、婴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院内感染发生率、产后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抑郁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婴儿护理知识和产后护理知识较对照组掌握更好,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产妇和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协同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产妇中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调查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及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做好产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案管理模式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掌握的依从性情况,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技巧的依从性,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成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和成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实施反馈式健康宣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展开对照研究,将其按照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妇例数均为50例,分别给予常规产后护理措施和反馈式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健康知识认知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健康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母乳喂养情况,观察组母乳喂养优良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实施反馈式健康教育对提高产妇健康认知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产妇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联合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家属知识掌握度、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联合家庭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初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方位护理管理在产科住院产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多方位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方位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产科住院产妇的护理质量,为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对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母婴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计划性剖宫产产妇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对护理诊疗综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母婴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诊疗综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产妇能够增加产妇对母婴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名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名,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人数为92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11,P<0.05),观察组其他项目满意人数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乳房护理方法、产后营养活动等方面健康知识各项目的掌握正确率分别为95%,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86%,8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10,5.837,5.207,2.445;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的掌握率分别为90%,9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2%,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7,8.59,7.02;P<0.01)。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可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6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2组产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产褥期管理相关知识掌握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显著缓解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产妇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12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和两组产妇SAS和SDS评分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科学喂养、脐带护理以及腿臀部护理掌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产妇角色适应率及婴儿护理能力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伴有紧张感的产妇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A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效果较好,不仅能有效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降低了产妇焦虑、抑郁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计划性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NP模式。对比2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CNP能降低产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0对母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对,观察组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产妇安全感、母婴护理知识技术掌握情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满意度提高、对母婴护理知识技术掌握程度提高,产妇更有安全感,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使产妇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优质服务,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是提高产科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影响。方法:将50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适当的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母婴结局、产妇生产过程各项指标及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适当的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母婴结局,缩短产程,并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后2周内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产妇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知识和技能等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3月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4~6月2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时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反馈式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出院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出院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用于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和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科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产妇148例,按接诊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天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及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98.6%和产妇及家属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分阶段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7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宣教组、对照组,每组各350人.对照组在产妇分娩后给予常规的传统宣教.宣教组则由专人实行分阶段宣教,分别在术日、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5个阶段,根据产妇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对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宣教,比较2组产妇及其家属在剖宫产术健康教育后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宣教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分阶段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更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