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主要探析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肺梗死(acute plumonary embolism,APE)患者预后价值。方法收集了2010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急性肺梗死患者164例,分为生存组(n=136)和死亡组(n=28),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生化数据,以评估相关性。结果发现164例APE患者的死亡率为17.07%(28/164)。多变量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低的收缩压(OR=0.923,95%CI:0.872~0.991,P=0.016)和Wells评分(OR=1.138,95%CI:1.002~1.478,P=0.036)、较高的肺动脉收缩压(OR=1.090,95%CI:1.031~1.316,P=0.014)、NLR(OR=1.132,95%CI:1.040~1.238,P=0.012)、PLR(OR=1.002,95%CI:1.000~1.009,P=0.010)、脑钠肽(OR=1.002,95%CI:1.000~1.007,P=0.017)、PESI得分(OR=1.100,95%CI:1.032~1.200,P=0.012)是APE患者死亡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且NLR和PLR与其它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间显著相关。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NLR≤5.64,PLR≤184的APE患者的总生存期均显著高于NLR5.64,PLR184的患者(P=0.01)。结论 NLR及PLR可以作为APE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且较高NLR和PLR的患者死亡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MHD治疗超过3个月、年龄超过18岁的患者180例。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患者开始行MHD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计算得出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L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血小板水平、NLR、PLR、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而淋巴细胞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多项混杂干扰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LR(HR=1.009,95%CI:1.001~1.017,P0.05)、年龄(HR=1.040,95%CI:1.004~1.077,P0.05)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L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83.8%(P0.05),最佳临界值为180.47,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81.1%。结论 PLR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望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与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AMI-DM)患者PCI术后不良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MI-DM患者344例为研究对象,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手术。根据入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分为低NLR组(n=161)与高NLR组(n=183)。随访两组对应长期结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用Cox回归分析NLR的水平与结局事件的关系。结果 低NLR组与高NLR组在总终点事件(19.3和49.2%,P<0.001)、心源性死亡(7.5%和25.1%,P<0.001)事件和再发心梗(13.7%和29.5%,P<0.00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正了年龄、脑血管病、吸烟史、肺部感染、血红蛋白、左心射血分数等多种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显示高NLR水平与总终点事件(HR=2.082,95%CI 1.335~3.247,P=0.001)、心源性死亡(HR=2.687,95%CI 1.329~5.433,P=0.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45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约登指数确定的术前PLR、LM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PLR组(PLR126)、低PLR组(PLR≤126)及高LMR组(4.59)、低LMR组(≤4.59),比较不同组间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高PLR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6.6%、38.0%,低于低PLR组的73.5%、55.5%(P 0.05);高LMR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3.9%、54.8%,高于低LMR组的66.0%、37.8%(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T分期、N分期、TNM分期、脉管浸润、神经浸润、PLR和LMR均为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HR=1.331(95%CI:1.043~1.699)]、有淋巴结转移[HR=1.582(95%CI:1.047~2.390)]、N分期为N2~N3期[HR=1.395(95%CI:1.005~1.936)]、有脉管浸润[HR=1.539(95%CI:1.059~2.238)]和LMR≤4.59[HR=1.645(95%CI:1.294~2.09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PLR和LMR均与胃癌预后相关,低LMR是胃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其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5年10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51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最近一次全血细胞计数的参数并计算NLR、PLR值及其最佳临界值。将上述相关参数引入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喉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及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并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NLR、PLR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结果对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单因素及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其危险因素(HR=1.13,95%CI:1.04~1.24;HR=1.003,95%CI:1.000~1.007;HR=1.24,95%CI:1.14~1.35;均P<0.05),淋巴细胞可作为其保护性因素(HR=0.51,95%CI:0.36~0.73,P<0.001)。NLR及PLR高低是喉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HR=3.01,95%CI:1.69~5.36;HR=1.98,95%CI:1.07~3.65;均P<0.05]。IL-6水平与高NLR、PL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34。结论术前NLR、PLR可作为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对喉鳞状细胞癌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实验室检验数据,建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479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术前13项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用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AFP(OR=1.002,95%CI:1.001~1.002,P<0.001)、AST(OR=1.011,95%CI:1.006~1.016,P<0.01)、GGT(OR=1.005,95%CI:1.003~1.007,P<0.001)与LDH(OR=1.003,95%CI:1.001~1.005,P<0.01)是HCC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由此建立预测模型。诊断M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1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3%、71.6%。结论 基于临床常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CC患者术前发生微血管侵犯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6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肝性脑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根据NLR、PLR中位数分组,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判断NLR和PLR对肝性脑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凝血指标、血清钠、肌酐、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值和低PLR值是影响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4.40患者生存率为81.03%,而NLR≥4.40患者生存率为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6);PLR101.87患者生存率为77.59%,而PLR≤101.87患者生存率为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5)。结论 NLR、PLR可作为预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高NLR值和低PLR值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接受肾根治性切除术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肾根治性切除术的122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患者术前1周内最近一次的血常规结果。应用ROC曲线测定SI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SII的最佳界值。主要随访终点为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CSS的因素。 结果根据ROC曲线及最大约登指数确定SII界值为602.66,并将所有患者分为高SII组(SII>602.66)和低SII组(SII<602.66)。与高SII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高ASA评分、高G分级、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肉瘤样分化、肿瘤坏死、淋巴微血管浸润、贫血、高NLR值、高PLR值。122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9.0个月(IQR 45.0~74.0),其中122例(9.9%)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因肿瘤死亡,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90.72%。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SII值、高G分级、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肉瘤样分化、肿瘤坏死、淋巴微血管浸润、贫血、高NLR值及高PLR值是影响患者CSS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G分级(HR=2.115,95%CI 1.378-3.246,P=0.001)、高T分期(HR=3.591,95%CI 2.278~5.661,P<0.001)、淋巴结转移(HR=2.169,95%CI 1.239-3.800,P=0.007)、远处转移(HR=5.590,95%CI 3.636-8.595,P<0.001)、高SII值(HR=1.788, 95%CI 1.212-2.637,P=0.003)为影响患者CS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SII升高是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根治性切除术后CS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7年急诊医学部收治的ACOP患者178例为ACOP组,再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3亚组,另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计算并比较各组NLR、PL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早期NLR、PLR是否为ACOP的危险因素。结果:(1)ACOP组NLR、P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ACOP轻、中、重度3亚组NLR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组PLR均高于轻度组(P0.05),而中、重度组间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OR重度=1.004,95%CI:1.000~1.010,P=0.031)及NLR(OR重度=2.420,95%CI:1.271~4.519,P=0.004)均为重度ACO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NLR及PLR可反映ACOP的严重程度,重视NLR、PLR水平监测,有助于临床对ACOP的早期评估和干预,从而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血管通路类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因死亡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始接受长期MHD患者310例,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31日,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血管通路并发症事件和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组(tunnel-cuffed catheter,TCC)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参数及全因死亡差异。结果共纳入310例MHD患者,男性184例(59.4%),年龄(65.69±13.11)岁。2组患者开始透析年龄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4,P=0.002;χ~2=11.792,P=0.007)。TCC组肾性贫血发生率高于AVF组(χ~2=5.120,P=0.024),AVF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发生率高于TCC组(χ~2=4.696,P=0.030);经过50.00(25.00,73.25)月随访,219例患者死亡,男性(HR=1.384,95%CI:1.042~1.839,P=0.025)、开始透析年龄(HR=1.036,95%CI:1.023~1.049,P=0.001)、心血管疾病史(HR=1.698,95%CI:1.244~2.318,P=0.001)、使用TCC血液透析(HR=2.264,95%CI:1.703~3.009,P=0.001)、糖尿病肾病(HR=1.734,95%CI:1.322~2.275,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VF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更高,TCC组肾性贫血发生率较高,使用TCC透析、开始透析年龄、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原发病糖尿病肾病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检索各中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0月公开发表的关于PLR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筛选后的文献数据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风险比(HR)与95%可信区间(95%CI)进行合并,并进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检验,根据异质性的大小决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0.10,I2<50%)或随机效应模型(P<0.10,I2≥50%)进行分析。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纳入1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共计3 720例NSCLC患者。PLR与术后总生存率(OS)的关系采用随机模型进行分析(I2=60%,P<0.01),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PLR组的OS明显低于低PLR组,风险比(HR=1.81),95%可信区间(95%CI:1.47~2.24,P<0.001)。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种族、治疗方法、样本量和PLR截断值等方面,高PLR组的OS明显低于低PLR组(P值均<0.05)。PLR与无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DFS/PFS)的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I2=21%,P=0.27),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PLR组的DFS/PFS明显低于低PLR组(HR=1.42,95%CI:1.22~1.65,P<0.001)。结论PLR升高的NSCLC患者预后较差,PLR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具有乙肝背景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前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与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具有乙肝背景的小HCC行RFA治疗的3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HBeAg水平,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n=112)和HBeAg阴性组(n=279)。术后定期规律随访,分析RFA术前HBeAg水平和RFA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HBeAg阳性组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 time,RFS)为(23.00±1.99)个月,HBeAg阴性组术后中位RFS为(31.00±3.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水平(HR 1.393,95%CI 1.052~1.845,P=0.021)、血清HBV-DNA水平分级(HR 1.402,95%CI1.013~1.939,P=0.041)和HBeAg水平(HR 1.389,95%CI 1.017~1.896,P=0.039)是影响乙肝背景小HCC RFA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HCC RFA术前血清HBeAg水平与术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是原发性HCC 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一种新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6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所有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165)与验证组(n=71)。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NSCL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236例NSCL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率为17.4%(41/236)。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HR=2.342, 95%CI:1.214~4.517,P=0.011)、胸膜侵犯(HR=2.738, 95%CI:1.443~5.196,P=0.002)、脉管侵犯(HR=3.526, 95%CI:1.802~6.899,P<0.001)及血浆D-二聚体(HR=3.656, 95%CI:1.265~10.561,P=0.017)是NSCL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上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炎症的关系,为临床监测MHD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提供一个新的指标。方法以72名稳定的MHD患者为观察对象,以2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血常规及血生化,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2组患者PLR等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差异,根据PLR平均数将MHD患者分为2组,分析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来分析PLR与NLR、hsCRP等的相关关系。结果 MHD患者血小板数及淋巴细胞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5.903,P﹤0.001;t=12.914,P﹤0.001);而MHD患者PLR为116.01+41.4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5.31+19.44(t=-4.441,P﹤0.001);MHD患者NLR、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6.731,P﹤0.001;t=-2.752,P=0.008)。MHD患者PLR平均数为116,PLR≥116组患者血小板数、PLR、NLR、hsCRP显著高于PLR116组(t=-3.676,P=0.001;t=-9.81,P﹤0.001;t=-4.114,P﹤0.001;t=-2.352,P=0.022),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PLR116组(t=4.190,P﹤0.001)。MHD患者PLR与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r=-0.574,P﹤0.001),与血小板数(r=0.516,P﹤0.001)、NLR(r=0.625,P﹤0.001)、hsCRP(r=0.251,P=0.036)呈正相关。结论 PLR可以作为一个反映MHD患者系统炎症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在预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a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肝移植手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进行肝移植手术的HCC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及临床资料。以NLR=1.97作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预后。结果 共计149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5人,女性24人。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LR≥1.97组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NLR<1.97组(P=0.00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与HCC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有关(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最大肿瘤直径、肝硬化和NLR为HCC患者肝移植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P=0.001,0.037和0.033)。结论 NLR是HCC患者肝移植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HCC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联合检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LR、NLR、GSTP1、SCC-Ag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患者血清PLR、NLR、GSTP1、SCC-A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LR、NLR、GSTP1、SCC-Ag预测NSCLC患者随访3年死亡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LR、NLR、GSTP1、SCC-A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患者血清PLR、NL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3 cm的患者血清PLR、NLR水平均高于肿瘤最大径3 cm的患者,TNM分期为Ⅱ期的患者血清PLR、NLR水平均高于TNM分期为Ⅰ期的患者,随访3年死亡患者血清PLR、NLR水平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的患者血清GSTP1、SCC-A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Ⅱ期的患者血清GSTP1、SCC-Ag水平均高于TNM分期为Ⅰ期的患者,随访3年死亡患者血清GSTP1、SCC-Ag水平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R、NLR、GSTP1、SCC-Ag联合检测预测NSCLC患者随访3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752~1.000),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4.9%,准确度为85.9%。结论血清PLR、NLR、GSTP1、SCC-Ag联合检测对NSCLC发病、进展及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44例前列腺癌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开始治疗前检测其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算PLR、NLR和LMR。对所有患者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PLR、NLR、LMR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PLR、NLR、LMR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44例前列腺癌患者PLR、NLR和LMR分别为4.71(1.21~62.14)、4.77(1.34~57.41)、2.83(0.91~39.10)。根据3项指标的中位数分别分组。高PLR组、低LMR组3年总生存率、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率均分别低于低PLR组、高LMR组(P0.001)。高NLR组与低NLR组之间3年总生存率、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PLR、低LMR、年龄、饮酒史、高血压史、TNM分期是前列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R、NLR与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0.23,P0.01),LMR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41,P0.000 1)。结论治疗前PLR和LMR可作为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治疗前高PLR和低LMR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于神木市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3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164)和非心力衰竭组(n=68);同时,根据入院时血常规检测得到PLR值,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PLR的cut-off值,将其分为高PLR组(n=179)和低PLR组(n=53)。比较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比较高PLR组和低PLR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PLR预测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cut-off值为169.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1%和89.9%。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PLR、N端脑利钠肽是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R(OR:1.037,95%CI:1.021~1.054,P0.001)、N端脑利钠肽(OR:1.001,95%CI:1.001~1.002,P0.001)是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 PLR与AMI后心力衰竭相关,PLR越高,AMI后心力衰竭发生率越高,且PLR与N端脑利钠肽是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系统性炎症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在冠心病(CAD)及不同临床表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CAD患者(CAD组)311例和209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将CAD患者按常见临床表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03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02例)。比较4组NLR、PLR、MLR与对照组的差异,以及与CAD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利用单变量和多元Logistic回归评估NLR、PLR、MLR是否可作为CA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PLR、MLR单项及联合检测对CAD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CAD组的NLR、PLR、ML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疾病进程呈现逐渐升高趋势;NLR、PLR、M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39、0.135、0.122,P0.05)。单变量及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NLR、PLR、MLR可作为CA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MLR、PLR单项及三者联合诊断CA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95%CI:0.778~0.850)、0.763(95%CI:0.722~0.804)、0.717(95%CI:0.673~0.761)、0.819(95%CI:0.783~0.854)。结论系统性炎症指数NLR、PLR、MLR与CA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CAD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良好的CAD诊断和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多肌炎(polymyositis,PM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56例新诊断为PM的患者作为PM组,健康体检人群13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PM组患者P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56.3±87.8 vs 104.3±30.4,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LR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378,P=0.005;r=0.421,P=0.030;r=0.321,P0.001);PLR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83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R与PM具有独立相关性,其OR值为1.017 (95%CI 1.003~1.031;P=0.015)。PLR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56(95%CI0.637~0.824,P0.001)。结论:PLR与PM具有一定相关性,PLR可作为诊断PM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