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医熨浴疗法是借助热力,或热力配合药力,熨烫人体的特定部位,以疏通龙路、火路、气血,调节天、地、人三气的同步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壮医常用外治法,广泛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疗效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温热效应、经络传导、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熨浴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壮医熨浴疗法遵循辨病施治理论,用药量一般为口服煎剂的4—5倍,方中多采用祛风毒、除湿毒、散寒毒、消肿痛药,如宽筋藤、山霸王、三钱三、飞龙掌血、红鱼眼、半枫荷、了刁竹、两面针、大风艾、七叶莲等。壮医熨浴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壮医外治法。对白癜风治疗效果良好。壮医认为白癜风是由于气血失衡、气机不畅、气血不充、肌肤失养而致病。治疗上以调气解毒补虚养神,通调龙路、火路为治则,常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综合治疗,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由道路-经络传导,更好地调气、解毒、补虚、养神,通调龙路、火路,促使白斑减退。该技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了技术规范化研究,笔者详细介绍壮医药线点灸综合治疗白癜风的技术规范,为白癜风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壮医常用外治法,广泛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疗效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负压吸拔、热敷作用、拔毒消肿、促进代谢、改善营养、通龙路火路气机、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遵循辨病施治理论,方中多采用祛风毒、除湿毒、散寒毒、消肿痛、通调龙路火路的常用壮药,如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枫、铁包金、宽筋藤等.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在壮族民间长期使用,历史悠久,也是目前常用壮医外治法,其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特色突出。根据壮医理论,膝骨关节炎是缘于年老体虚或受伤留瘀,不慎感受邪毒(风毒、寒毒、湿毒等),客于筋骨,阻滞龙路、火路,使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通过药力、热力和负压的刺激,直接作用于龙路、火路在体表的网结,以祛毒为先,疏通龙路、火路之瘀滞,直达病所,祛邪外出,从而达到舒筋通络止痛的治疗目的,该技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规范化及应用研究。本文通过概述(疾病简要概况、疗法简要、应用推广前景)、疾病诊断标准、适应症、禁忌症、技术操作方法、不良反应/事件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的规范化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痹证的中医治法及常用治痹中药的功效与运用比较。方法:①总结前人对痹证病因与治法的论述;②选择常用治痹中药32味,按祛风止痛、散寒止痛、胜湿止痛、舒经通络、养血活血、益肝柔筋、健脾补肾和补火助阳等不同功效分成12组进行比较。结果:治风痹以祛风为主,兼以散寒除湿。佐以养血活血;治寒痹以散寒为主,兼以疏风燥湿,佐以补火助阳;治湿痹以除湿为主,兼以祛风散寒,佐以健脾益气;治顽痹在祛风散寒除湿的基础上参以活血祛瘀,补肝益肾。结论:中医药治疗痹证颇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法众多,经验丰富,故对近20年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壮医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外治法、内治法以及综合疗法3种,外治法以使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及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居多,内治法所用壮医经验方均以壮药为主配伍部分中药组方,综合疗法则以一两种外治法配合壮医经验方共同治疗,其中壮医在运用外治法、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相对深入,而运用壮医经验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痹证之辨治,历代医家多宗《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之说,并有进一步阐发。主要以祛风、利湿、散寒、通络为大法。风多则引注,重在祛风;寒多则掣痛,重在温经散寒;湿多则重着,治当利湿。风寒湿邪客于人体,内传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故治需通络。如外邪直中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成热痹者,宜凉血活血治之。后世医家治痹之发展,如《景岳全书·风痹》重在峻补真阴;《医宗必读·痹》倡风痹治风先治血,痛痹参以补火之剂,着痹参以补脾补气之剂;而《类证治裁·痹证》“治法总以补助真元,宣通脉络,使气血流畅,则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十余年来壮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与特色优势进行总结,治疗分为外治法与内治法两大类,以外治为主。外治法以壮医刺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针挑疗法及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多见,各种外治疗法均以局部选穴治疗为主,刺激患处,予毒邪出路,达到治疗目的;内治法选用具有清热毒、除湿毒及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物为主。二者均具有满意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显著.壮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缘于先天禀赋不足,身体虚弱,邪毒(风毒、湿毒、寒毒、热毒等)乘虚而入,阻滞三道两路,使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治疗上以调气解毒,补虚养神,通调龙路、火路为治则,常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综合治疗,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由火路(经络)传导,通调龙路、火路,调整气血归于平衡,使各部恢复正常功能而愈.该技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临床规范化及示范应用研究,本文通过概述(疾病简况、疗法简要、应用前景)、疾病诊断标准、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规范、不良反应/事件处理等详细介绍壮医药线点灸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技术规范,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庞宇舟教授在壮医"毒虚论"理论指导下治疗痹证经验与特色。方法:从壮医生理病理角度认识痹证,确立解毒补虚法,以壮医药地道药材及血肉有情之品,内外并调,标本兼治。结果:庞教授以经方结合壮医地道药材及外治法行医几十载,因地因人,灵活变通,擅以"简、廉、灵、稳"等特色诊疗技法而深受民众欢迎。同时庞教授努力弘扬民族特色,致力于壮医壮药与当地特色病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总结,为壮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结论:庞教授在壮医"毒虚论"理论指导下以解毒补虚法治疗痹证,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为中医、壮医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壮医用穴经验的发掘整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穴位是多种疗法的刺激部位。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方法都要通过作用于特定穴位,出现特定效应后,方能产生疗效。壮医认为,穴位是龙路、火路网络在人体体表的网结或反应点,药线点灸、针挑、点穴、药罐、放血、推拿、经筋等外治法,都作用于一定穴位而起作用。对壮医穴位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壮医用穴经验,使壮医穴位理论系统化、规范化,对提高壮医治疗水平尤其是针灸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院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壮医用穴经验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壮医外治法是壮族人民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包括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热熨疗法、壮医刮痧疗法、壮医佩药疗法、壮医角吸疗法等。壮医认为,通过外治的方法,在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体表气聚部位(即穴位)施以调气治疗,调整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  相似文献   

13.
治痹十法     
痹证的发生,往往随人体质,感邪性质,病程长短而异,故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之分。但从病理的角度讲,不管何种原因所致的痹证,都是由于气血凝滞,络道痹阻所引起。因此,“通痹”就成了治疗一切痹证的总原则。诸如祛风通络、散寒通络、除湿通络等治法也都是为了宣通络脉痹阻为目的的。兹根据笔者的临床体会,就治痹常用治法,浅谈于后。一、祛风通络是针对风滞经络的“行痹”而设的。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若寒温不适,腠理不密,则风邪极易侵入肌腠、络道,风滞经络则络道气血运行不利,发为“行  相似文献   

14.
程岚 《北京中医药》2010,29(6):423-425
风湿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其理法方药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尤其是仲景提出的治法,如祛风散寒通痹法、温阳散寒通痹法、除湿蠲痹法、淡渗利湿法、益气固表除湿法、清热通络止痛法、益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等,对后世临床治疗风湿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筋通络为治疗原则。痹证的发生,多合邪为病,故临床常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两大类型。风寒湿痹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法;风湿热痹以祛风除湿、清热舒筋为法。痹证属于比较顽固的病证,非一朝一夕可以痊愈。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善汗出伤津;寒湿闭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且能化热伤阴;热邪则直接灼烁津液。又因其病位在肌肉、筋骨与关节,肝  相似文献   

16.
不孕症是妇科疑难杂症,病因复杂,疗效不确切。黄瑾明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是"咪花肠"(胞宫)的龙路、火路网络阻塞,导致气血瘀滞。临床辨治主张辨病为主、辨病论治,辨证为辅、病证结合,结合西医参照检查,提出"调气、解毒、祛瘀、补虚"治疗四法,其中以调气、祛瘀为主,摸索出一套壮医与西医相结合而以壮医针灸为主、配合中药、壮药内服治疗的综合方法,擅用壮医脐环穴,注重突出壮医特色,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不得法或防护不当易留后遗症,因此重视面瘫早期的治疗及预防意义重大。王育勤教授临证中认为本病病机与痹证相同,从而提出"从痹论治"的观点,发病初期宜以祛风散寒,通络除痹,扶正补虚为主要治法,临床收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异病同治的基本思想,拓宽面瘫的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痹证,属壮医湿病范畴,壮医病名又叫"发旺","风湿骨痛","风手风脚".是以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伸屈不利、肿大,甚则关节变形、行走困难为主症的一种疾病[1].相当于西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病.壮医外治法是指壮医所采用的通过外部刺激或消化道以外给药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诸多学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壮医是壮族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对疾病的独特认识及独有的理论体系。从壮医"毒虚致病"理论的角度阐释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根本病因,以"三道两路""三气同步"理论解析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分别从内治法、外治法归纳总结壮医药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特色,并对常用壮医验方药材及临床验方"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借鉴与参考。壮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点,亦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手段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将其归为“缠腰火丹”、“蛇丹”“蜘蛛疮”等范围,在治疗上常提倡外治法与内治法相结合,且重视外治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作为一种民族传统的特色外治疗法,是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药线,将其点燃后待其形成珠火状时,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相应穴位或病变部位,以达到调节人体气血,祛邪排毒,防病治病。众多壮医运用此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将近10余年来,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治疗带状疱疹的报导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及治疗机理壮医认为带状疱疹与肝、脾脏关系密切,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范郁山等[1]则认为,带状疱疹是因肝火妄动,湿热内蕴所致,治宜清肝泻火,凉血解毒;利用壮医药线点灸调和气血、消肿止痛、透邪泻热之功能,以随证取穴为主,重肝、心、肺论治,以调整脏腑经络功能,纠正其偏盛偏衰。何小玲[2]认为带状疱疹多为火热毒邪,郁于皮肤,经络阻滞,气血壅遏而成;通过壮医药线点灸均可使其阳毒、阴毒随火气而散,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韦振群[3]认为壮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