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评价高校学生团体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效果,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某高校大一新生共319名,利用受培训的学生社团成员作为志愿者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活动,并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有294名学生全程参与了干预活动。干预前艾滋病8个基本知识答对率41.01%~98.11%,"输血是否传播知晓率"最高;干预后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由67.19%提高到99.32%(χ~2=109.80,P=0.000),婚前性行为的支持率由53.00%下降到43.88%(χ~2=5.078,P=0.024),艾滋病相关歧视态度各维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高校学生社团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降低歧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学生社团开展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高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南昌市青山湖区选择8所高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所。每所高校选择200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然后在干预组利用学生社团以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同伴教育、新媒体(网络、微信)宣传等模式开展为期2年的艾滋病健康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1600名学生,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0人。干预后,干预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3.38%,10个艾滋病相关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有5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上,48.3%愿意和感染了艾滋病的同学共住一个寝室,高于对照组的33.0%(x~2=38.6,P0.01),48.8%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有个人社交接触,高于对照组的27.3%(x~2=78.5,P0.01),75.4%愿意参加志愿者组织去帮助艾滋病病人高于对照组的57.6%(x~2=56.6,P0.01)。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干预组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x~2=56.6,P0.01)。结论南昌市青山湖区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尚处于较低水平,利用学生社团开展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可有效提高学生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15年11~12月抽取黟县7所初高中的初三、高一及高二共69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之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等干预活动,分别在干预活动结束时和干预2 W后对该人群再次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差异,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697名学生干预前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3.31%,干预活动结束时提高到96.42%,干预2 W后为95.18%,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P0.01)。干预前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初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P0.01);城区初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76.88%,乡镇初中生为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1);普通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80.36%,职业高中学生为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1)。结论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干预后得以明显提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是以乡镇初中学生及职业高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高校预防艾滋病大型健康教育活动(以下简称防艾)的效果,探索高校长效全覆盖的防艾同伴教育机制。方法 由红会社团按统一教案自主培训、考核选取同伴教育师资,对全体新生以班为单位开展防艾活动,并进行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评估效果。结果 研究对象艾滋病“国八条”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后较干预前,对艾滋病人持接纳态度的上升25.6%,持歧视态度的减少4.13%,对多个性伴侣持反对态度的上升9.55%,对一夜情持反对态度的上升8.61%。结论 新生大型防艾同伴教育活动收效明显,以学生社团按统一教案内容开展大型同伴教育活动的模式可实现防艾教育长效全覆盖运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学生社团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参与的高中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的效果。方法学生社团组织动员在校高中生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干预前后分别抽取了1000人做同比问卷调查,用SPSS18.0软件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64.20%上升至于预后的92.2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94,P〈0.001);干预前后高中生对艾滋病患者歧视态度分项以及总歧视态均有明显改善(P值均〈0.001)。结论学生社团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参与高中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免疫规划网络平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并观察评估效果。方法选取芜湖市市区流动人口集中的10家预防接种门诊作为本次研究现场,随机从每个接种门诊抽取一定数量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基线调查;根据预先设计的干预方案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再次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调查,观察干预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流动人口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9.35%和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6,P0.01)。结论依托免疫规划网络系统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健康干预效果较好,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探讨高校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大学300名大一学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上升,教育效果指数均大于1.0,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善,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婚前性行为、同性恋以及多个性伴侣的接受程度,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必要和有效的,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孕妇预防艾滋病及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程度、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该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不同地理位置分层随机抽取瑞安市5所城郊医院,对800名孕妇开展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与固定医务人员面对面自愿咨询及发放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2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和行为状况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孕妇对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较匮乏,存在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有明显效果。[结论]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了其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了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因此,应继续加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初中生预防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初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地区2所初中的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为期3个月的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定性与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分别于干预前、后收集调查问卷。结果基线资料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全面和不够深入,尤其对非传播途径认识比较模糊;学生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教师讲解、播放录像、知识竞赛等)获取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教师建议以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值均0.01);且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一起学习的学生较干预前有了明显的提高(P值均0.01)。结论对初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良好。提高知晓率、消除初中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入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在某中学随机抽取301名新入校学生参加讲座,讲座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干预前后有效应答率为90.03%、86.7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除对拒绝吸毒和婚前性行为态度无明显改变外(P〉0.05),对待其他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行为均有明显的转变(P〈0.01);干预前初一与高一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态度、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更具有积极和广泛的意义。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作为预防艾滋病有效可靠的疫苗,应该作为初中生健康必修课,并考虑将初中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毕业考核。  相似文献   

11.
季文琦  刘红霞  靳祎  刘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2840-2842
目的 对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参与式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社会实验研究设计,以保定市四所高校2 00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参与式综合干预,而对照组不进行参与式综合干预.干预前、后两组统一进行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高校的社会支持环境明显改善,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与式综合干预是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广西2012年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基线调查,并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目标人群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65.88%提高到8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828,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病区群众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明显,今后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干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探讨针对该人群的干预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盐田区部分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456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调查对象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11.44,15.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1)。干预前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07%,86.57%,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2.65%,6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正向改变,持歧视态度者从25.07%下降到9.61%。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对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晓状况和高危行为有明显改善,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4.
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对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 随机抽取某高校学生295名,其中大一学生129名,其它年级学生166名,通过成立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师团,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宣传版面展示、提供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干预前后,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 在该校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取的295名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的调查应答率分别为:95.6%、97.6%.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态度和行为也有了明显的转变(P<0.01),同时干预前大一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有明显效果,并且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须从新生人校时抓起,因此,应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促使他们树立健康、安全的性观念和行为,从而远离艾滋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安徽省城市初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方法在城市初中学生中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作文簿,并要求以艾滋病为主题写作文,与此同时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和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2%提高到干预后的84.7%(χ2=661.062,P<0.01)。干预后,无偿献血知识、艾滋病治疗知识、美沙酮知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个与性有关的知识点、1个无偿献血知识点、2个美沙酮知识点、1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点干预后知晓率仍然低于80%。对有关艾滋病防治态度的3个问题的平均正确态度持有率由干预前的83.6%提高到干预后的90.3%(χ2=118.133,P<0.01),向周围的人讲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学生由干预前的33.8%提高到干预后的55.4%(χ2=188.814,P<0.0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发放作文簿及写作文活动等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开展初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但仍需要针对某些薄弱知识点开展针对性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肥市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歧视现状,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改善歧视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某高校大一新生317人进行艾滋病知识及歧视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7. 2%。艾滋病歧视认知态度、情感态度以及艾滋病歧视态度总得分,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组均高于知晓组(P0. 05)。但歧视行为倾向方面得分知晓组高于不知晓组(P0. 05)。【结论】该校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尚好,但是歧视现象普遍,且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直接影响了艾滋病歧视的歧视程度。今后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系统教育,更要关注反歧视的宣传干预,尤其是针对行为倾向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7.
了解烟台市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和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及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疫情通报制度的落实情况,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烟台市4所高校的1 947名新生,对其采用新“国八条”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梅毒、丙肝三项血清学检测;对高校领导、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校医等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4%,调查对象中男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女生(x2=14.294,P=0.000),山东省户籍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省外户籍学生(x2=8.738,P=0.003).共有78名学生发生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为56.4%(44/78).血清学检测共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梅毒和丙肝均未检出阳性病例.访谈高校均表示,目前学生社团是各高校艾滋病宣传工作的主要力量,仅有1所高校针对入校新生开设了2个课时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疫情通报制度落实不到位.结论 烟台市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及感染者的存在尚未引起学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卫生计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应加大督导力度,落实相关政策,保证校园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长期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知识教育干预模式,提高其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减少其对艾滋病的歧视。方法分组采取同伴教育或专家教育进行宣传教育干预,通过干预前后调查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8.40%(115/405),歧视比例为76.05%(308/405),HIV、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25%(1/405)和0.49%(2/405)。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14%(280/405),歧视比例为62.96%(255/405)。其中专家教育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更明显,同伴教育组艾滋病歧视比例下降更明显(χ2=16.36,P=0.00)。结论江西省铅山县某铜矿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艾滋病的歧视比较严重。专家教育在艾滋病认知的提高,同伴教育在艾滋病歧视态度的转变方面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在高中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帮助中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技能。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福田区4所中学的高中二年级共8个班级的428名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们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除“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这一知识外,其余知识点均明显提高(P 〈0.01);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除“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共用毛巾衣物不会感染艾滋病”2项外明显也有所提高(P 〈0.01);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教育后“会主动关注艾滋病的话题”以及“若发生婚前性行为将使用安全套”这2项有明显改善(P 〈0.001)。结论在中学进行主题班会和展板等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利于预防感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20.
某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立超  吕维香 《中国校医》2011,25(3):185-18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态度,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共514名,并于健康教育前后2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的态度等。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掌握较好(96.1%~98.8%),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其知晓率较低(41.7%~47.0%),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防治知识仍模糊不清,对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是非常害怕及歧视的,干预后选择积极应对者所占比例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但比例还是偏低。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为影像视屏资料、网络。结论高校开展AIDS健康教育,不仅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而且也改变他们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进而遏制艾滋病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