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据报道,77%~96%的黑人及11%的亚洲人指甲可出现纵向黑色或棕色条带,最常见于56~65岁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在儿童中很少见。^1笔者报道1例儿童纵向黑甲,并就儿童纵向黑甲的发病率、治疗及疾病预后做相关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纵行带状黑甲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住院进行甲下黑斑切除术的3个月~12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42例患儿中,3岁以内发病31例.病理示痣细胞者30例,只有色素颗粒而无痣细胞者12例.结论:儿童纵行黑甲多数发生于3岁以前,以良性黑素细胞增殖最多见.  相似文献   

3.
报告环磷酰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黑甲1例。患者女,26岁,多手指黑甲1年。患者11年前曾因"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后予以激素、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环磷酰胺治疗1年后出现黑甲表现。皮肤科检查:右侧拇指甲中央可见宽度不一的黑褐色纵向条带,其余多个指甲呈弥漫性黑褐色改变。其余部位皮肤、粘膜未见异常。真菌镜检:(-)。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药物引起的黑甲可能性大。停止环磷酰胺治疗后,黑色改变逐渐前移,除右侧拇指甲根部仍有黑色改变,其余指甲病变均消失。进一步随访显示,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加重后右侧拇指黑甲病变加重。结合以上资料及相关文献,考虑诊断:环磷酰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黑甲。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比较临床常见黑甲性疾病的皮肤镜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行皮肤镜检查的4种常见黑甲皮损皮肤镜图像特征。结果 共纳入266例黑甲性皮损,其中甲黑素瘤64例(24.1%),甲母痣52例(19.5%),甲下出血89例(33.5%),甲真菌病61例(22.9%)。甲黑素瘤及甲母痣多发于指甲,甲黑素瘤发生于拇指甲的比例高(62.8%),甲母痣则更多发生于2 ~ 5指甲(73.9%);甲下出血及甲真菌病多发于趾甲,其中甲下出血51例(57.3%),甲真菌病46例(75.4%)。甲黑素瘤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49例,76.8%),其余3组疾病则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甲黑素瘤皮肤镜表现主要为纵向规则条带(35例,54.7%)或不规则条带(25例,39.0%),87.5%的病例色素带宽度大于3 mm, 36例(56.3%)Hutchinson征阳性, 15例(23.4%)破溃,颜色以黑褐色为主;甲母痣表现为单一规则色素带结构(52例,100%),36例(69.2%)色素带宽度小于3 mm,26例(50%)Hutchinson征阳性,无破溃病例;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斑疹(74例,83.1%),85例(95.5%)见暗红色或黑色出血小球结构;黑甲性甲真菌病表现为黑褐色纵向不规则条带(54例,88.5%)。结论 皮肤镜下,甲黑素瘤可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条带宽幅大于3 mm,甲母痣多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污斑,甲真菌病可表现为纵行不规则条带。皮肤镜可用于鉴别黑甲性皮损,为甲黑素瘤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是一种亚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病,以全身广泛性血管炎为特点,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及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1有儿童期和40~60岁两个发病高峰,报道的儿童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 JDM)发病率为0.8~4.1/1 000 000.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Hutchinson氏征阳性纵行黑甲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索判断该类儿童纵行黑甲的性质及其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Hutchinson氏征阳性纵行黑甲患儿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32例患儿的平均年龄4岁6个月;男22例,女10例;平均病程2.5年。皮损部位:手指23例(其中8例发生于拇指),足趾9例,拇趾4例。Hutchinson氏征阳性部位:甲皱襞19例,甲下皮10例,二者皆有3例;黑素颗粒增多20例,色素痣12例,雀斑样痣3例。色带宽度≥3mm者22例。16例皮肤镜下见均一条带上伴规则的线状结构,12例同时伴规则线状结构和点球状结构,棕色及黑色均质模式分别为3例和1例。甲母质皮损组织病理示甲母痣27例,雀斑样痣5例。结论儿童期纵形黑甲多为黑素细胞良性增殖性病变,部分患儿需活检或手术方法确诊,以上临床特征和皮肤镜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随访。成人纵行黑甲有恶性风险的Hutchinson氏征,对儿童纵行黑甲的指导意义不明,尚需扩大样本量论证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纵行黑甲的皮肤镜特点,探索通过皮肤镜模式分析诊断儿童纵行黑甲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50例纵行黑甲患儿,分析其术前皮肤镜模式,对其中42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中皮肤镜模式。结果术前皮肤镜检查为灰色模式的8例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的42例患儿,术前甲板皮肤镜显示棕色条带的4例术中皮肤镜为棕色模式,组织病理证实为雀斑样痣。术前皮肤镜显示黑色条带的7例,术中表现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及色素斑,组织病理证实为甲母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18例,术中皮肤镜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14例,规则棕色模式4例,组织病理分别证实为甲母痣和雀斑样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伴色素球13例,术中皮肤镜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组织病理证实其中12例为甲母痣,1例为黑素细胞活化。结论术前及术中皮肤镜检查及模式分析对儿童纵行黑甲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纵行黑甲患者年龄、纵行黑甲宽度、发病部位等易于获得的量化临床指标,探索判断纵行黑甲良恶性质及其切除必要性的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0年甲下恶性黑素瘤病例28例,2005--2010年良性纵行黑甲病例62例。统计学分析患者年龄、纵行黑甲宽度、发病部位等,总结良恶性纵行黑甲临床特征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ROC方法探索可用于鉴别纵行黑甲良恶性质的临床指标。结果良性纵行黑甲与甲下恶性黑素瘤的确诊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3.0岁与52.5岁;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1.0岁与48.0岁;黑斑宽度中位数分别为3.0mm与15.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累及拇指及拇趾的甲下恶性黑素瘤占所有甲下恶性黑素瘤的77.8%,累及拇指及拇趾的良性纵行黑甲占所有良性纵行黑甲的4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Logistic回归与ROC方法评价,发病年龄、确诊年龄及黑甲宽度对甲下恶性黑素瘤与良性纵行黑甲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结论不是所有纵行黑甲一经发现就需立即实施有创诊治。发病年龄、确诊年龄、黑甲宽度及发病部位在良恶性纵行黑甲鉴别中有显著意义,且有可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表皮和真皮有炎症细胞浸润,同时伴有真皮血管增生.国外报道银屑病的发病率为2%~3%[1],国内1984年报道发病率为0.123%[2].近年来很多研究已证实,银屑病属于心身性皮肤病范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特应性皮炎在全世界的儿童发病率约为10%~ 20%,成人为1%~3%,且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清中sIgE抗体,食物不耐受IgG抗体在特应性皮炎诊治中的意义,我们对确诊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同时进行sIgE和sIgG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色素性荨麻疹(Urticaria pigmentosa,UP)属于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一种,病因不明,其发病率为1:8000~1:1000之间,男女发病率相当。大多数患者为儿童,成人发病不常见。本文报道1例典型的成人色素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12.
Laugier Hunzik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色素性疾病,以口腔黏膜、掌跖部出现色素沉着斑,常伴纵行黑甲为特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3.
正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大约1/3银屑病患者在20岁前发病[1],儿童银屑病的每年发病率为0.71%[2]。鉴于儿童用药的局限性,使其治疗具有挑战性。环孢素(CsA)治疗成人银屑病效果显著,而关于儿童银屑病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较少,本科应用CsA治疗1例儿童难治性银屑病,现报告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4.
儿童时期扁平苔藓较罕见,仅占20岁以下所有病例的2~3%,在扁平苔藓中甲异常占1~10%,但儿童患者甲受累的发病率尚无报道。报告一例患儿,男,11岁,因所有指甲和多数趾甲出现营养不良2个月,于1990年首次就诊。体检:甲板出现纵嵴并变薄、甲剥离及末梢部分裂。无皮肤病家族史及个人史。自左拇指取活检标本,组织学检查显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下鲍恩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12年5月—2021年11月该院确诊的6例甲下鲍恩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为45~77岁,病程为4个月~8年。6例患者肿瘤均位于手指甲,其中3例表现为纵行黑甲,1例表现为甲下出血,1例表现为甲板增厚、变形,局部呈疣状外观,1例表现为甲下角化过度。所有患者甲组织病理均表现为典型鲍恩病改变。结论:甲下鲍恩病可表现为纵行黑甲。该病临床容易误诊,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组获得性造血功能严重紊乱、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占急性白血病发病率的4%~6%,故又称做白血病前期1.以往见到过许多病例报道,但是以皮肤病变为首发症状的MDS较少,我院收治1例,后经内科骨髓穿刺最后证实为MDS,且由RA型转变为RAEB-T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Laugier Hunzik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色素性疾病,以口腔黏膜、掌跖部出现色素沉着斑,常伴纵行黑甲为特征.1现报道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手足及口唇黏膜发生黑斑4年就诊.患者于4年前先于手指侧出现色素沉着斑,后逐渐增多,半年内于足趾、足跖及唇黏膜陆续出现散在或聚集的色素沉着斑,无自觉症状,一直未予治疗.发病以来无发热、腹痛、腹泻、呕吐和便血等症状.患者10年前曾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9~2012年孝感市水痘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水痘疫情流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在孝感周边地区设立临时观察点,由皮肤科医生进行散发病例的临床观察和调查,并抽取近几年来的地方流行病学预防统计报表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孝感市共报告水痘病例6 324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32.838 1/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呈现5~6月和11~12月两个明显发病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5.90%和27.02%;有明显季节性,在夏季和冬季出现发病高峰。2009~2011年间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012年发病率比2011年略低。水痘在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4~至10~岁年龄组人群发病例较高占65.67%,男女性别之比为1.74∶1。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儿童为主,占95.02%。结论:应加强低龄儿童的水痘疾病监测,注意季节发病高峰的健康教育和环境因素可能的影响,采取措施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老年人,儿童少见.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发病率无明显的人种、性别区别,年龄跨度较大,儿童期各年龄组均有报道.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病因及临床表现上儿童有别于成人,但在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上与成人大疱性类天疱疮相似.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冲绳岛麻风患者趋向减少时,进行了一些流行病学现象的研究.该岛1967年麻风发病率为0.181‰,而1980年降至0.017‰.当麻风发病率显示下降趋势时,可观察到下列现象:1.麻风发病率、瘤型麻风发病率、儿童麻风发病率以及14岁以下儿童患者所占的比例均呈现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儿童麻风发病率及儿童患者所占比例的下降要比麻风发病率的下降更快一些.2.瘤型患者所占的比例以及65岁以上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有所增高.3.麻风患者男女比例的差别有所缩小,特别是儿童患者中男女比例差别的缩小要比成年患者男女比例差别的缩小更快一些.4.麻风患者中儿童患者所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