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性炭吸附细菌内毒素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活性炭对细菌内毒素的吸附作用以及有机溶剂对细菌内毒素的解吸附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法研究不同的前处理方式、温度、活性炭用量和处理时间对活性炭吸附细菌内毒素作用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及处理时间研究对已吸附内毒素的解吸附效果。结果:高温烘烤以及加入0.5mol·L-1NaOH2种方式处理活性炭去除内毒素的作用相当;在活性炭用量为1.5%、吸附时间为12min时吸附效果较好;室温与37℃条件下吸附效果相当;以75%乙醇为解吸附剂、剧烈振荡8min后的内毒素回收效果较佳。结论:合理选用合适的条件有助于活性炭对内毒素的吸附以及有机溶剂回收内毒素。  相似文献   

2.
<正> 活性炭具有吸附数十种化学物质和内源性代谢物的性能,近来又发现活性炭一些新的用途。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在芬兰有人以活性炭8g,口服,3次/d ,连用4周治疗7名高胆固醇血症者,随访4周。结果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升高,使二者的比值从治疗前的0.24上升到0.46。这比目前所用的任何降血脂药的效果都好,且无不良反应。 治疗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近据报道活性炭以冷开水调成泥浆状,比传统治疗药物消胆胺更好入口,且疗效也较好。短期治疗可口服30g,每3h 1次,共12次;长期治疗60g,每日3次,疗程  相似文献   

3.
1.証明自苏联引种的、在北京地区生长的一叶萩叶中含有一叶萩碱。2.研究了影响活性炭吸附一叶萩总生物碱的各种因素,发現当渗漉液pH在8.0—10.2时,活性炭吸附一叶萩总生物碱的量最多;温度增高时,不利于吸附;渗漉液中总生物碱含量越高,被吸附量也就越高;活性炭用量增加时,从同一浓度的渗漉液中吸附的总生物碱量亦增加。3.研究了从活性炭中洗脫一叶萩总生物碱的适宜洗脫剂及洗脫条件,証明氯仿是比硫酸較为理想的洗脫剂。增加温度,可以增加总生物碱的洗脫量。4.根据一系列的研究結果,制訂了利用活性炭吸附法分离提取一叶萩碱的实驗室生产方法,并按此方法进行了实驗室小量試制。所得产品熔点为139.5—140.5℃,产率为35.7—36.5%(按原料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計算)。  相似文献   

4.
惠红  季金苟  陈孝虹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705-2706
大容量注射剂在配制时通常加入0.01%~0.5%的针用活性炭,具体用量,视品种而异,活性炭有吸附热原、杂质和色素的作用,并可用作助滤剂。当然,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并非是选择性的,它在吸附热原、杂质和色素的同时,也吸附主药。所以,在某些规格产品本身主药成分所占比例较低的大容量注射剂配制时就要特别注意活性炭对主药含量的影响,并根据制药要求分次加入适量的活性炭.以免活性炭加入过多或加入次序不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影响0.2%甲硝唑注射液(含5%葡萄糖)成品质量的诸因素:活性炭、PH、灭菌条件等。实验证明,先将葡萄糖溶液经活性炭吸附后再投入甲硝唑,可以保证甲硝唑的含量;半成品PH控制在5.7—6.3时,成品PH下降较小,5—HMF含量较低;严格控制115℃、30分钟的灭菌条件,成品质量稳定;采用成品1:1稀释液进行鲎试验,结果与家免法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活性炭用量及制备工艺对左卡尼汀注射液中主药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活性炭加入左卡尼汀溶液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卡尼汀的含量,考察活性炭对主药的吸附作用。结果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左卡尼汀含量明显降低;随着搅拌温度升高,活性炭对左卡尼汀吸附作用增加;搅拌时间和pH值在活性炭对左卡尼汀吸附作用中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制备左卡尼汀注射液时,本研究筛选的结果为:潘性炭的用量O.12%(g·ml-1),搅拌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十六、活性炭的多种用途活性炭具有多孔性及巨大的吸附作用,因此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制药工业中可以用作吸附杂质,提高制剂质量。在注射剂制备中加活性炭可以吸附热原,增加药物安全性,也可以脱色,使产品更美观,但更重要的是其临床方面的用途:1.解毒:活性炭是抢救食物或药物中毒时常用药,可以吸附毒物,  相似文献   

8.
潘涛 《海峡药学》2010,22(2):20-23
分别采用混凝法以及混凝—吸附组合法对制药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了硫酸铁混凝剂的用量及溶液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混凝实验表明,硫酸铁的最佳混凝pH值为8.3,此时硫酸铁的最佳投药量为50g.L-1。在最佳pH和投药量条件下,CODcr和浊度去除率分别是45.5%、96.2%。通过混凝—吸附的组合实验,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5.5%。比较了颗粒状活性炭和粉末状活性炭两种吸附剂对制药废水的吸附效果。实验表明,颗粒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好于粉末状活性炭。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不同用量、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活性炭对布洛芬注射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考察相同温度下,活性炭用量及加入时间对布洛芬注射液的含量及细菌内毒素的影响;以及相同活性炭用量下,不同温度和不同取样时间条件下布洛芬注射液的含量与细菌内毒素变化.结果:活性炭用量越多,布洛芬含量下降得越多;同一用量下,温度越高活性炭吸附越强;吸附时间越长,布洛芬损失越多.内毒素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结论:活性炭的用量宜选为0.01% ~0.05%,吸附温度为40~ 50℃,吸附时间为30 min,在布洛芬注射液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适当加大布洛芬的投料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影响活性炭吸附替硝唑的因素。方法 在不同炭量 ,不同温度 ,不同吸附时间下进行活性炭的吸附实验。结果 活性炭量 ,温度 ,吸附时间都分别对活性炭的吸咐产生影响。结论 将替硝唑药液加热 90℃ ,再加 0 .3g· L-1活性炭并保温吸液 2 0min。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优选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选择活性炭用量,中间品的pH值,微孔滤膜孔径,活性炭吸附温度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安排四个水平,按L16(45)安排正交实验,用2个指标的加权评分值判定工艺优劣,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实验证明,活性炭对甘草酸二铵有明显吸附作用;影响该药成品率的主要因素为活性炭及pH值;在主药浓度、吸附时间固定的条件下:加炭0.025%、中间品pH值为7.5、吸附温度为70℃、滤膜孔径为0.45μm的优化条件下,活性炭对甘草酸二铵吸附最小、热原检查合格、澄明度、成品率最高。结论配制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要对上述各因素进行控制,避免原料损失,提高成品率及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体外实验,有人声称水溶性差的药物如磺酰脲类不被活性炭吸附,因而用活性炭治疗甲磺丁脲和其它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物中毒是无效的,甚至是禁忌的。最近在人体内进行了一项有关活性炭影响甲磺丁脲吸收的研究,并与可溶性的抗癫痫药丙戊酸钠作对照。  相似文献   

13.
纳米活性炭毒性及对丝裂霉素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纳米活性炭静脉注射急性毒性和腹腔注射慢性毒性 ,检测活性炭达纳米尺度后的吸附性能 ,并与 4 1μm粒子活性炭进行比较。 方法昆明种小鼠尾静脉注射活性炭混悬液 ,观察中毒反应 ,用改进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 (LD50 )。给小鼠ip 5 0mg·kg- 1活性炭 ,2周后解剖观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活性炭对丝裂霉素 (MMC)的吸附能力 ,取MMC用pH 7.4的蒸馏水配制成不同浓度水溶液 ,加入 1%活性炭 ,超声震荡 2 0min ,待活性炭吸附平衡后 ,过滤除炭 ,取滤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 ,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计算活性炭对MMC的最大吸附量。结果 纳米活性炭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 为 2 5 5 .86mg·kg- 1,4 1μm粒子活性炭LD50 为 2 0 0 .4 5mg·kg- 1。急性中毒表现为注射后 3min内出现强直性惊厥、呼吸困难、眼球突出 ,之后伏地不动而死亡。剖检见脑、肺、心脏明显变黑 ,切开后断面渗血中有肉眼可见黑色炭颗粒 ,表明死亡原因可能为广泛循环栓塞。小鼠腹腔注射纳米活性炭 ,2 / 30发生腹膜粘连 ,腹腔注射同量 4 1μm粒子活性炭 ,10 / 30发生腹膜粘连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纳米活性炭对MMC的最大吸附量为 2 73.2 2mg·g- 1(线性回归的P =0 .0 0 0 2 ,r =0 .996 5 ) ,4 1μm粒子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为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请介绍活性炭对药液中主药的吸附情况,并介绍使用时应掌握何原则? (答)活性炭可用来脱色,除热原,在配制大输液时还能吸附其它杂质起助滤作用。从而提高生  相似文献   

15.
新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氯氮平(Clozapine)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精神病药,属二苯并二氮杂(艹卓)衍生物。化学名称为8—氯—11—(4—甲基—1—哌嗪基)—5氢—双苯并(b,e)(1,4)二氮杂(艹卓)。结构式为: 自1966年Gross首先采用氯氮平治疗精神病以来,迄今仍被各国广泛使用。经10余年临床实践,证实该药具有快速镇静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活性炭对盐酸左氟沙星的吸附.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不同量的活性炭对相同浓度的盐酸左氟沙星吸附,及相同量的活性炭对不同浓度、不同pH值、不同温度时盐酸左氟沙星吸附的研究,进而得出盐酸左氟沙星的最佳配制工艺.结果:活性炭量、盐酸左氟沙星的浓度、配制温度对盐酸左氟沙星的吸附有明显影响,而相同量的活性炭对不同pH值的盐酸左氟沙星的吸附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配制盐酸左氟沙星注射液在室温、活性炭量为0.025%~0.1%,并采用浓配法,可减少活性炭对药物吸附,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双醛淀粉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醛淀粉,有的书刊称氧化淀粉,分子式为(C_6 H_8 O_5)n。氧化淀粉能高效率的吸附氨和尿素,它与能够吸附尿酸、肌酐的活性炭相配合,被医学界应用于人工肝、肾实验装置中作吸附剂。有的把氧化淀粉以口服给药方式用于临床能够降低体内血氨和尿素氮的浓度,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剂型活性炭对两种常见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和甲胺磷)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作用,为临床使用活性炭治疗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寻找实验室依据。方法量取50%甲胺磷原油或68%敌敌畏原油后稀释100倍制备低浓度药剂或稀释10倍制备高浓度药剂,用0.1mmol/L盐酸溶液调节所配制溶液的pH值。分别取10ml具塞试管12支,分为粉状活性炭组、活性炭混悬液组、片剂活性炭组、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试管3支。向粉状活性炭组试管中加入粉状活性炭0.3g,再分别向其他各组试管中加入活性炭含量相同的不同剂型活性炭。然后再向所有试管中加入配制好的低/高浓度敌敌畏或甲胺磷溶液5ml,震荡摇匀2min,放入37℃恒温水浴中孵育。分别在1h(低、高浓度组)、4h(低浓度组)时间点从每支试管中取0.5ml上清液,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其甲胺磷含量。结果不同剂型活性炭对低浓度敌敌畏和甲胺磷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无论是中性环境还是酸性环境下,在1及4h时间点对2种杀虫剂均有很好的吸附能力(P〈0.01),且三种类型的活性炭间吸附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性炭对于高浓度的敌敌畏(6.8%)均有很好的吸附能力(P〈0.01),而且粉状炭的吸附能力最优(P〈0.01)。但对于高浓度的甲胺磷(5%)三类活性炭均不能有效的吸附(P〉0.05)。结论在模拟的胃肠道环境下,活性炭能有效的吸附低浓度的敌敌畏和甲胺磷;对于高浓度的敌敌畏,三类活性炭也显示出良好的吸附能力,以粉状炭的吸附能力最优;但对于高浓度的甲胺磷三类活性炭均不能有效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安芸  王臣臣 《齐鲁药事》2006,25(12):740-741
目的考察活性炭用量、温度、吸附时间、溶液pH值对注射液中核黄素磷酸钠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黄素磷酸钠的含量.结果随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注射液中核黄素磷酸钠的含量下降越大;温度越高,核黄素磷酸钠含量下降幅度越大;吸附时间越长,核黄素磷酸钠含量下降也越大;pH值对活性炭吸附核黄素磷酸钠影响不明显.结论制备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时,活性炭用量在0.05%~0.1%,搅拌温度为60℃,吸附时间为20~30min?ml-1,pH值5.5~6.5为宜.  相似文献   

20.
范能全 《中国药师》2012,15(9):1301-1303
目的:考察注射液生产工艺中活性炭吸附热原的适宜条件。方法:从活性炭加入比例、pH变化、吸附温度、加入次数和活化处理方式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运用动态浊度法进行检测,研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活性炭去除热原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添加比例0.3%、pH 5.0、温度50℃、二次吸附和105℃干燥活化处理。结论:建立了活性炭去除注射液中热原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