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冠心病临床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药、中成药、西药及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检索到文献64 039篇,丹参、黄芪、人参、葛根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片、麝香保心丸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成药;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辛伐他汀、氯吡格雷等依次为治疗冠心病的高频西药;丹参注射液和硝酸甘油分别是中西药联用时最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使用文本挖掘方法能够找到治疗冠心病高频使用的中药、中成药及西药,以及联用的中成药与西药,并为分析中成药和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使用规律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成药治疗78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78例糖尿病病人,设定实验组,予以中成药治疗。随机选取78例糖尿病病人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在临床疗效之间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病人中成药治疗,体现出显著临床价值,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该院门诊糖尿病治疗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管理,为糖尿病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门诊药房2016年1月—2017年6月诊断含有"糖尿病"的处方3 275张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用药频度DDs,处方比例、联合用药、药物利用指数等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门诊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探讨。结果经过调查统计,该院门诊糖尿病用药的购药金额排名前4位的分别为阿卡波糖、瑞格列奈、格列喹酮和二甲双胍;DDDs以阿卡波糖、格列喹酮、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较高;降糖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大部分1,仅罗格列酮的药物利用指数1。结论通过该次调查研究,该院各类降糖药物的使用及联合用药等情况均和指南推荐用药原则相一致,因此,该院门诊降糖药物的总体用药类别和品种合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治疗糖尿病以益气滋阴,清热,补气,活血等为基本疗法,疗效确切。为了进一步研究探索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该次研究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大量有关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资料,对其进行总结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院门诊理血剂类中成药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门诊2010~2012年药剂科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理血剂类中成药出库记录,对药品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门诊理血剂类中成药用量逐年增多,限定日费用有下降趋势,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口服药使用多,注射剂使用少,但口服药的日均治疗费用远低于注射剂。结论该院在选择抗理血剂类中成药治疗时基本遵循了科学、安全、有效、适用、经济的原则,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结合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用贝那普利结合中成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bA_1c、TC、Cr、TG、24 hUMA、BUN下降程度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贝那普利结合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用药情况以及用药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该院2012年—2014年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品种、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总结分析,并且研究各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在所使用的抗糖尿病药物中,罗格列酮和阿卡波糖的日用额相较而言是比较高的;在口服糖尿病药物中,格列硅酮、格列吡嗪以及二甲双胍的用药频度比较高。在注射用胰岛素类药物中,诺和灵笔芯30R的销售量是最高的。结论在所使用的治疗糖尿病药物中,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胰岛素笔芯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说明了该院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作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武器之一,由于其能够在临床上解决一定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欢迎。而中成药究竟应该如何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患者甚至包括医生在内也知之甚少,而且存在不少误区。更有一些不法企业和单位,针对患者对中成药疗效的不正确认识和过高期望,把某些降糖西药掺入所谓中成药当中,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花费,而且还可能因用药不当,而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高龄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高龄糖尿病患者46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其用药依从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46例患者中,依从性好者为25例(54.34%),依从性差21例(45.65%);经过多种因素分析,发现知识缺乏、不良生活习惯、独居无人监护、经济状况不佳、用药种类多及用药不良反应是糖尿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其中依从性好组脑梗死发生率9.52%显著低于依从性差组42.85%(P0.05)。结论老年高龄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依据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对其加强治疗和护理,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的情况及合理用药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这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和分析得出适合为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的方法。结果通过研究发现,56例患者经常使用的口服药物包括盐酸吡格列酮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普遍使用的注射药物包括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种类繁多。基层医院的医生通常让患者长期使用降糖物质配合胰岛素进行治疗。临床医生应仔细观察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而将合理用药方式应用于对患者的治疗,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我院676张门诊中药房中成药处方药用药情况分析,加强和指导临床中成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676张门诊中成药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并得出科学结果,提出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措施。结果 676张处方中,单独用药257张(38%),联合用药419张(62%),不合理处方28张。结论临床中联合用药比例高于单独用药比例,仍存在许多用药不合理,不安全问题,要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对中成药适应症、使用禁忌等方面知识的宣传,达到安全、高效、合理使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应用现状.方法 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3月1日对部分驻京部队干休所SAP病人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进行用药调查,筛选723例SAP病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休所723例SAP病人中抗血小板药物、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及两类药物联合应用的病人数分别占70.8%(512例,单用氯吡格雷2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59例、单用阿司匹林451例)、54.5%、42.9%.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中仅12.8%的病人有理由不使用阿司匹林,其余87.2%并无禁忌证.服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病人中,应用单一品种中成药的病人为69.3%,服用≥2种中成药的病人为30.7%.大多中成药出自西医医生治疗方案,未经辨证论治.结论 所调查的SAP病人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较CHD病人用药指南要求尚有差距;其中多半病人联合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但并无辨证论治依据;亟待CHD病人抗血小板药物的规范化用药和疗效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有关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用药指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不同降糖方案的依从性,以及探讨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分析依从性不佳患者的原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入院的346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调整降糖方案。利用病史记录及问卷收集相关数据。结果:最终有337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入组患者中出院后更改原有降糖方案的为94例,占27.9%,坚持原方案的243例,占72.1%。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BMI(P0.001)、病程(P0.001)、尿微量白蛋白(P=0.002)、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0.002)、空腹C肽(P0.001)和糖化血红蛋白(P=0.033)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而不同的治疗方案(P=0.031)、参保类型(P=0.002)和糖尿病病程(P=0.035)又会影响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电话随访那些更改原有降糖方案的患者发现普遍存在对疾病认知较差,担心药物成瘾及副作用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给患者制定降糖方案过程中除需关注患者的胰岛功能,存在的并发症等以外,更应关注患者对疾病,药物的认知水平,患者的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等,并建立有效的随访制度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未来老年2型糖尿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7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仔细阅览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同时记录治疗情况,包括用药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将700例患者中发生用药不良反应者纳为用药不良反应组,其他纳为非用药不良反应组,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诸如性别、年龄、吸烟史、并发症等,经检验初次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为自变量,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700例住院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用药不良反应者124例,发生率为17.71%。主要累及患者内分泌系统,后依次为皮肤及附件、全身性损害、胃肠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局部损害、肝胆系统等;124例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包括69例(55.65%)可预防性用药不良反应,其他55例(44.35%)均为不可预防;15例(12.10%)患者属于严重用药不良反应,其他109例(87.90%)患者均为一般用药不良反应。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女性、高龄、并发症多、用药种类多、住院时间长、入院次数多均可能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不良反应程度多轻微,女性、高龄、并发症多、用药种类多等均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用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31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沙格列汀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FBG、2 h PBG、Hb A1c及血清C肽等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FBG、2 h PBG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用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用药咨询以及药学监护对临床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析研究方法 ,探讨开展用药咨询及药学监护的重要作用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结果开展用药咨询及实施药学监护是药学服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用药咨询及实施药学监护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及内分泌学分会等组织,针对糖尿病的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及并发症的治疗等颁布了一些指南和共识;关于中国人糖尿病血管病变特点及糖尿病死因方面也有新的研究发布;同时,对于几种降糖药物的安全性问题,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委员会(EMEA)也发布了声明.这些对于规范临床诊治及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糖尿病人群的日益庞大,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然而部分糖友对糖尿病存在错误认识或对药物不了解等多种原因,以至于出现用药的误区。那么糖友究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药物?如何在轻松用药的同时更好地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误区一:害怕用药,担心用完药就离不开了。这一误区通常存在于刚确证糖尿病的人群中,其实糖尿病治疗应遵循"三个早"的原则,即三类高危人群提早到30岁开始就要做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指导临床工作,减少低血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随机选取同期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低血糖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高龄、病程较长及身体质量指数较低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其中饮食失常、运动过度及用药不当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分别占26.7%、11.7%和61.6%。结论高龄、身体质量指数较低、病程较长等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而随意增加药物、饮食不规律、锻炼方法不当等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三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致病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解放军第175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DILI患者314例及314例对照病例,根据患者用药史及用药与肝损伤的因果关系并排除其他致肝损伤病因作为DILI的诊断依据,收集确诊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学及病理学指标,建立DILI数据库,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DILI致病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成药、抗肿瘤药、主要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药物、抗结核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是其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药物导致DILI的损伤程度不一致,其中中成药影响最大;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解热镇痛抗炎药与主要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药物在条件二的关联性不大(P0.05);其余各项指标对条件二有影响(P0.05);抗结核药物与条件一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临床治疗中应警惕中成药、抗肿瘤药、主要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药物、抗结核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