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负担,并给予相应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复发.方法 采用入户方式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填写精神疾病患者线索筛查登记表,根据患者线索筛查登记表并结合临床症状再进行病例诊断复核,笔者在大理市喜洲镇、湾桥镇、银桥镇、上关镇筛查了226例精神病患者,并对患者心理负担进行调查.结果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很多,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更是多种多样.并分别对其进行相应心理疏导,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复发.结论 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
汪莉 《求医问药》2014,(19):77-78
目的 :探讨对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心理护理,然后观察这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苹瑕  屈香枝  王阿丽  杜霞 《吉林医学》2013,34(17):3473-347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住院患者心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对165例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对初次测评筛查阳性患者与进行心理干预后重测筛查阳性患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心理干预,可促进了患者身心各方面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解决住院精神患者恢复期的心理问题,在对恢复期的精神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抗复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对恢复期的精神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眼外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探究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焦虑等负面心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5月份至2016年8月份收治的30例眼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通过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评分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满意度情况.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发现,患者干预后焦虑情况得到显著缓解;患者在手术前后因为担心术后恢复情况,常伴有抑郁心理.术后安排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后,抑郁情绪有所缓解,同干预前对比患者干预后抑郁缓解程度有明显改善;术后干预对患者进行随访,非常满意患者有14例,满意患者14例,一般2例,不满意患者0例.总满意率为93.3%.结论:对眼外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促进患者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静  王筠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141-142
目的分析未婚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针对未婚宫外孕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对60例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此类患者特别关注今后的生育问题以及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学生和首次妊娠患者的心理问题更严重。结论应对未婚宫外孕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眼外伤患者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辉  陈剑  屈丸  曾淑芝  蔡瑾  罗洪 《广东医学》2007,28(6):1018-1019
目的 了解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方法 眼外伤患者入院后即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针对测定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每周1~2次,干预后再次对患者进行心理测定.结果 干预前焦虑平均分为11.84,干预后焦虑平均分为3.67,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对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测定及干预,解除患者心理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改善了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口腔科门诊患者畏惧心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480例口腔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比较进行心理干预和未进行心理干预患者对口腔诊疗的合作率。结果:进行心理干预患者的合作率明显高于未进行心理干预患者的合作率。结论:心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畏惧心理,提高了患者的合作率,缩短了临床操作时间,是对抗口腔科门诊患者畏惧心理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心理特征.方法:对青光眼患者进行系统科学的心理护理疏导.结果: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疏导,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慢性肝炎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治疗与护理,达到预期结果.结论 掌握肝病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对延缓病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玉凤 《吉林医学》2014,(2):426-427
目的:探讨对肝癌患者家属进行合适及时的心理护理在肝癌患者整体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对照组仅对患者自身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患者自身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也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辅导。结果:在护理肝癌患者的同时对肝癌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辅导对患者的心态调整及配合治疗有积极促进作用。结论: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应整体护理的发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周亚东 《求医问药》2014,(19):81-82
目的 :探讨分析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AS、SDS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SCL-90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状态,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为该类患者的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随机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3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目前乳腺癌患者的负性心理存在普遍性,其中焦虑与抑郁、认可与依赖、忧伤与退缩占较大比例,而文化程度的高低亦决定了她们不同的负性心理.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均要进行心理治疗,在实施心理疏导时,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文化程度及家庭成员的态度实施护理,因人施护,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加强对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指导,以提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心理特点,强化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对应的心理护理,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水平,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去对待每位患者。结果: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及时掌握宫颈癌患者的心理表现,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编号抽签随机分组法对 30例农药中毒患者的三种类型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 ,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结果表明 :经心理护理的农药中毒患者与对照组在同一药物治疗时间内收到的治疗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提示心理护理对农药中毒患者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治疗及心理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耐心细致地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而采取有效的措施.结果 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 及时掌握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针对发病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存在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结果:122例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及护理,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13例死亡。结论: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恢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蔡伟 《吉林医学》2010,31(15):2333-2334
目的:正确掌握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对不同恶性肿瘤患者心理进行观察分析,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不同时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影响有差异。结论: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有效治疗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癌症患者及其亲属心理状态与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小乐  琚红艳 《吉林医学》2011,(18):3804-3804
目的:通过对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及需求的调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及需求,改善服务模式,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癌症患者及43例癌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希望能够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受到尊敬。家属对护士要求是能够缓解患者病痛,对生活及精神上给予支持。结论:把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用于临床并贯穿于整个治疗中,可减轻患者恐惧不安及家属紧张抑郁心理,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强患者的医治信心,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