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哌替啶腰麻行下腹手术对消除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白云,王丹红我院1991年3~8月采用哌替啶腰麻行下腹部手术共50例,效果满意且具明显减轻或消除内脏牵拉反应之优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8,女12例。均系成人。多为阑尾截除和疝修补术,少数肛门、会阴手术。...  相似文献   

2.
内关穴位注射解除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阑尾切除术中牵拉阑尾时病人往往出现上腹部不适、牵拉痛、恶心、呕吐及鼓肠等牵拉反应,影响手术的进行。我们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对120例急、慢性阑尾炎病人行双侧内关穴位注射,拟减轻阑尾切除术中的牵拉反应,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住院的120例急、慢性阑尾炎病人,男78例,女42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成4组,Ⅰ~Ⅲ组为治疗组,Ⅳ组为对照组,每组30例。Ⅰ组于观测内关穴各注射维生素B650mg(1ml),Ⅱ组于双侧内关穴各注射哌替啶25mg(0.5ml),Ⅲ组肌注哌替啶50mg,Ⅳ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各组性…  相似文献   

3.
重评灭吐灵对阑尾牵拉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新评价了灭吐灵对阑尾牵拉反应的影响.选90例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结果:对照组牵拉反应达O-I级者占10%,哌替啶组占47.5%,而灭吐灵组采取灭吐灵改为术前用药替代阿托品,并用较大剂量(20-40mg)及提前给药(处理阑尾30min)方法,牵拉反应达O-I级者占93.3%与哌替啶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体会张学义*国内时有硬膜外临床实践中应用氯胺酮的报告[1~3]。我们在500例哌替啶-异丙嗪合剂未能克服牵拉反应的硬膜外麻醉病人应用了小剂量氯胺酮,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腹腔手术病人500例,男356,女144,年龄1...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硬膜外注射小剂量哌替啶防治术中牵拉反应100例,效果良好,并用了对比性观察。选择腹部手术中 ASA 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年龄、性别、手术种类相似。硬膜外均以1.5%利多卡因与0.2%丁卡因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诱导及维持麻醉,治疗组于切皮时从硬膜外导管中一次注入0.5%哌替啶5ml,观察术中的牵拉反应、血压改变和术后尿潴留等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86年3月将哌替啶与利多卡因混合液作硬膜外麻醉行阑尾切除术100例,对消除阑尾炎手术中的牵拉反应有较好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行阑尾切除术中 ,牵拉阑尾系膜时可引起病人胃区胀痛、恶心、呕吐、膈肌运动等反应 ,以致腹肌紧张。本文 90例患者分为 3组 ,分别在局麻药内将小剂量的杜冷丁、芬太尼注入硬膜外腔和切皮前从莫非管中加入度冷丁 ,以观察术中牵拉反应的程度。1 临床资料3组共 90例 ,男 4 9例 ,女 4 1例。年龄 14~ 6 0岁 ,平均 37岁。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对病人健康分级 )Ⅰ~Ⅱ级。分组情况 :90例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30例。2 方法2 1 麻醉方法 麻醉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和阿托品 0 5mg。均选T11~ 12 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 ,向头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人将小剂量氯胺酮注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认为有术后止痛、减轻内脏牵拉反应和心血管反应等作用。为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我们于1987年2月~10月对224例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几种药物对制止阑尾切除术时牵拉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膜外阻滞(以下简称硬外)或腰麻下阑尾切除术时,牵拉阑尾及肠系膜等常会引起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及鼓肠等反应。为了减轻患者的上述反应,自1982年5月至1985年7月,对200例阑尾切除术的成人患者,应用不同辅助用药以减轻牵拉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双氢埃托啡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氢埃托啡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初步观察符建国*我们采用舌下含服双氢埃托啡的方法,预防术中的牵拉反应,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80例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18~50岁。选T12~L1用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1.
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制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 0例,A组为单独应用哌替啶2 5~5 0mg ;B组为氯胺酮0 .5mg/kg +哌替啶2 5~5 0mg于手术开始探查腹腔前分别静脉注射。并常规监测心电、血压、心率、呼吸、SpO2 及吸氧。结果:A、B两组辅助药物抑制牵拉反应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两组病人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SpO2 均在95 %以上,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 >0 .0 5 )。术中病人安静程度B组优于A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哌替啶用于抑制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2.
三法硬膜外麻醉减轻阑尾手术牵拉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硬膜外阻滞行阑尾切除术中,牵拉或处理阑尾时,病人常诉胸口疼痛、恶心、呕吐、鼓肠,有的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反应。为防止阑尾牵拉反应,我们将穿刺点由原来T12~L1提高到T9~T11,采用尾向注试验量,头向置管注有效量,将哌替啶与局麻药混合注入硬膜外腔,对预防阑尾牵拉反应起到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18~72岁,对照组年龄19~70岁。观察组高血压、心动过速1例,余病例心肺功能均正常。1.2方法:观察组穿刺点选T9~T11,穿刺成功后,先将穿刺针斜口朝向尾注入试验量1.6%利多卡因5 ml穿刺针斜口朝向头端置管4 cm,分次注入0.375%布比卡因10 ml加哌替啶50mg,麻醉上界多在T4,下界达T12,麻醉开始静脉输液扩容。除1例高血压病人麻醉后血压较基础压下降>3.3 kPa外,余病例血压下降不明显。对照组经T12~L1硬外穿刺,头向置管4 cm,先注入试验量1.6%利多卡因5 ml,再分次注入0.375%布比卡因10 ml,麻醉上界多在T8、下界达L2。2结果优:牵拉阑尾时,病人安静,无任何不适,心率无变化。良:牵拉阑尾时,病人有轻微...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外阻滞下行阑尾手术时,通常取T12~L1间隙为穿刺点。术中在处理阑尾系膜时常发生胃牵涉痛。为此,须静脉伍用哌替啶等辅助药,以减轻术中牵拉反应。鉴于上述原因,作者假设,通过提高硬脊膜外阻滞穿刺间隙,可以使局麻药增加向头端阻滞的范围,以达到减轻术中牵拉反应的目的,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硬脊膜外阻滞下行阑尾手术病人39例,ASAⅠ~Ⅱ级,年龄18~54岁,体重46~85kg。按穿刺间隙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24例;B组(对照组)15例。穿刺部位:A组T10~11间隙,B组T12~L1间隙,两组病人一般情况见表1。  表1两组病人一般情…  相似文献   

14.
芬阿合剂防止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王钦礼,王军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常出现胃区不适、疼痛等牵拉反应,本组应用芬太尼、阿托品合剂辅助,现报告如下。75例(A8AⅠ~Ⅱ级)阑尾切除手术病人,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按手术开始时静滴辅助药分为三组,各...  相似文献   

15.
几种辅助用药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将175例腰麻或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手术病人分为7组,每组25例。组1阑尾系膜封闭,组2哌替啶50mg,组3除哌替啶外另加异丙嗪25mg,组4氟哌啶5mg,组5除氟哌啶外另加芬太尼50μg,组6为芬太尼100μg,组7为生理盐水2ml。组2至组7用药均在手术开始时静注。根据牵拉阑尾时能否消除病人不适感、上腹部疼痛、或伴有血压脉率变化、甚至恶心、鼓肠等反应的程度从优到劣评为0、1、2、3四级。结果以组5及组6的0级分别占16/25和19/25,1级分别占9/25和6/25,提示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阻滞下小剂量氯胺酮能加强阻断腹腔内脏牵拉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阻滞下小剂量氯胺酮能加强阻断腹腔内脏牵拉反应郭彤*腹部手术120例,分为上腹和中下腹部两组,每组各60例,同样应用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均在预期阻滞平面出现后静注安定10mg和哌替啶50mg。术中血压下降时静注麻黄碱,心率减慢用阿托品,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不同椎体间隙穿刺麻醉的效果。方法将96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48例。观察组选择第2~3腰椎间隙施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选择第3~4腰椎间隙施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 2组均未发生麻醉不良事件。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选择第2~3腰椎间隙施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无牵拉反应,麻醉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阻滞下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氯胺酮是一种苯环乙哌啶的衍生物。我院麻醉科从1989年起 ,在硬膜外阻滞下 ,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和安定 (氯安合剂 )来防治腹腔手术时的牵拉反应 ,并与哌替啶和氟哌啶 (哌氟合剂 )进行了对比观察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全组病人 2 0 0例 ,男 10 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辅助药用于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时抗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4组,行T8-10硬膜外腔穿刺注药,当阻滞平面固定及血压稳定后,分组应用氟哌啶与哌替啶、氟哌啶与芬太尼、咪唑安定与哌替啶、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及欧贝4种联合用药,观察用药后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抗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结果: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及欧贝合剂对呼吸循环影响小,且抗内脏牵拉反应效果与哌氯合剂相似而优于氟芬合剂。结论: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及欧贝合剂抗内脏牵拉反应效果确切,副作用小,是硬膜外阻滞下行腹部手术时的较好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20.
二孔法牵拉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二孔法牵拉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2005年10月15例急、慢性阑尾炎患者行二孔法牵拉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3.5(15~90)min。15例平均随访5.1(3~13)个月,无腹壁切口感染、腹痛、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二孔法牵拉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