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兽共患传染病的社会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威胁着公共卫生乃至国家安全.作为重要支撑条件的实验动物在人兽共患传染病防控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危害、实验动物的作用、实验动物在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人兽共患传染病对实验动物健康的影响、人兽共患病研究中新型实验动物的开发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新发现的传染病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现的传染病有40多种,其特点是:①病毒是主要病原体;②相当部分是动物源性传染病;③人群对新传染病缺乏免疫力;④缺乏特效治疗和免疫预防;⑤新传染病给社会做成一定恐慌.  相似文献   

3.
马鞍山市20年传染病流行趋势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传染病防治管理和控制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安徽省马鞍山市1976~1995年传染病流行趋势作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肠道传染病流行接近总传染病发病趋势,其次为虫媒动物系统和呼吸系统(R1=07786,R2=05988,R3=06229);在1985~1995年间,肠道系统传染病仍最接近总发病水平(R1=07440),但呼吸系统比虫媒动物系统传染病更接近总体发病水平(R2=05299,R3=05069)。结论:无论过去和现在,肠道传染病一直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继续巩固计免成果对呼吸系统和虫媒动物系统传染病的预防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疾病动物模型的新领域——转基因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的出现与发展是转基因动物诞生的前提。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经由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胚胎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整合并能传给下一代的动物。被导入的外源目的基因称;为转基因,转基因动物问世短短二十余年间,在建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及已建立的转基因动物品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已渗透至包括医学在内的多学科领域中。本文仅就通过转基因动物技术建立的医学疾病动物模型予以扼要的介绍。1传染病转基因动物模型长期以来,对一些传染病病原体的致病机理,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从南非引进普通狨猴和实验室人工繁殖饲养的狨猴进行传染病的检验,通过比较分析,以获得普通狨猴的传染性疾病的检疫指标.方法 对动物分别进行了血浆甲型肝炎病毒检测、肝脏B超检测、结核杆菌皮肤检测、肠道寄生虫检查、粪常规及肠道致病菌检查、皮肤及口腔疱疹病毒检测等.结果 所有待检狨猴均未出现甲肝、结核杆菌、肠道寄生虫致病菌、疱疹病毒的阳性感染.结论 经该传染病检验方法的检测,所有动物均未感染传染性疾病,且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作为普通狨猴的传染病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6.
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一些动物源性传染病,更容易在春季大面积流行。人们罹患了动物源性传染病后,轻则会遭受皮肉之苦,重则可致残丧命。因此,人们应将预防动物源性传染病作为春季防病的重点。下面就介绍四种危害大、传染性强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从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认识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型H1N1流感认识新发传染病的特点:病毒是新发传染病主要的病原体,相当部分新发传染病的来源与动物有关,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新发传染病对社会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跨世纪传染病动向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金  王兆文 《医学综述》2001,7(4):236-237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自然因素历来剧烈的影响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形成不同的分布格局。传染病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影响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土壤、动植物等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气候、地理等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指出 ,长期和短期的气候变化都会作用传染病原体 ,虫媒携带者和动物中间宿主。气候的变化 ,尤其是全球变暖 ,会突出的影响到传染病病原体的存活、变异 ,动物活动区域变迁、传染病谱的格局 ,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 ,以及新病原体及其所致新传染病的出现等一系列流行动向的变化[1 ] 。1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相似文献   

9.
解剖SARS病人尸体不需经患者及家属同意 出于对传染病研究、防治的需要,为了保护公众生命健康权利和公共卫生安全,在特定情况下,法律必须要在个人对尸体的自由处分权与公众利益之间进行评价和平衡,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八条  相似文献   

10.
盲端传播的传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但却不能再从人传播到人,专业上把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盲端传播.基因变异使盲端传染病转化为人传人,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为了防止盲端传染病转化为人传人的传染病,应减少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减少哺乳动物成为病原体基因变异的混合器的机会,减少动物源病原体与人类病原体接触机会.  相似文献   

11.
《新疆预防医学》2004,22(2):34-34
近5年来泽普县共报告各类传染病10种,3730例,总发病率为496.98/10万。其中肠道传染病发病2727例(363.28/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924例(123.09/10万),动物源性传染病发病574例(7.59/10万),虫媒传染病发病22例(2.93/10万)。发病时间主要在每年的5~9月份,以8月份发病最多,1月份最少,绝大多数病人来自农村。传染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县地处西北边疆,特别是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差,由于条件限制防病工作跟不上。  相似文献   

12.
<正>重大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和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重要的传染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近几十年来,病原体出现跨物种、跨地域传播、耐药性增强等问题,造成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成为地区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给传染病防治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回顾了新中国传染病的防治历程和主要成就,并概要介绍了重大传染病的治疗进展和发展方向。1 我国重大传染病的特点及现状在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13.
丽江 《肝博士》2005,(1):26-27
任何传染病的流行,必需具备3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即对该传染病无免疫力的人)。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及患病动物,统称为传染源。传染源体内的或排入外环境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王忠革  石杲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1):834-835
人类的不少疾病,都和动物有着重要关系。远者从鼠疫、霍乱到炭疽,近则从疯牛病、猴痘到SARS及禽流感。每次都闹的沸沸扬扬,每次都有动物被定为“罪魁祸首”,遭到灭门之灾。目前,人兽共患病已成为影响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动物作为许多人兽共患病中病原体的“储存宿主”,其作用被越来越被重视,故参考相关文献[1~12]探讨动物在人类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人类传染病大多数是人兽共患病,表现为人与其他生物争夺生存空间的较量,动物在人类传染病的传播中起着三个方面的作用,即病原体、媒介和传染病的动物宿主。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是人或动物的…  相似文献   

15.
WHO前任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经说过,如今,传染病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而已成为影响个体幸福、世界安全的意义重大的社会问题。在传染病救治体系中传染病医院是传染病监测的前哨,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传染病信息沟通网络的神经主干。而当前全民公共卫生保障需求较高,大众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传染病的特点亦有所变化,这些都要求传染病医院应拥有先进技术,为大众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化水平的迅猛提高,使得传染病医院应配备现代化设备及高效的信息网络。此外,在新型医学模式下,医院应设立人性化的设施,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动物流感,特别是禽流感突破种属屏障而感染人类的疫情发生,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流行。传染病的暴发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以及越来越多经济体的繁荣稳定,但全球只有不到20%的国家能有效地预防、发现和应对由新兴传染病导致的全球卫生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和认识传染病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动物感染人类以及传播的规律,对于新时期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探讨染病防治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有助于加强我国的公共卫生能力建设,防控潜在的传染病威胁。需关注的传染病病原体可以是自然产生、人为制造或是实验室事故无意泄漏的。在预防、发现和应对传染病的工作上,我们应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量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有人类,就有与人为友及与人为敌的病原微生物,就有人类传染病。如果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则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人类诞生前就已存在。人类为战胜传染病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了包括无数生命在内的沉重代价。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历史永远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18.
动物与新发传染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最近几年发生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野生动物与新发传染病密切相关。许多因素可以导致人兽共患病或新发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如环境改变、人类和动物的密切接触、病原因子的变异、农业行为方式改变等,社会和文化因素同样起到一定作用.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和平共处,维护生态平衡,是控制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误诊原因分析(附3例报告)胡明昌(无棣县人民医院,251900)关键词狂犬病,误诊,传染病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狗、猫等动物之间,人被病兽咬伤、抓伤而患病。常因对该肩病史询...  相似文献   

20.
汪伟  夏菡  李健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0):895-898
人兽共患病是一类可以从动物向人类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已知200多种人兽共患病;1 400种人类传染病病原中,约61%具有动物源性,其中75%人类新发传染病为人兽共患病。这些人兽共患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而且极大影响动物健康、阻碍畜牧业良性发展。为有效应对人兽共患病带来的持续挑战,WHO与各国政府、学术团队、非政府及慈善机构、区域性和国际合作伙伴携手合作,以预防和管控人兽共患病的威胁及其造成的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影响。虽然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环境、气候、社会经济、抗菌药物耐药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消除人兽共患病的危害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全健康理念,通过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综合运用现代生物、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将有助于人兽共患病防控和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