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贻思  周群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36-173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糖组的病死率(10.81%)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6.00%),P〈0.01;死亡组的血糖均值(7.56±1.04)mmol/L也显著高于存活组(6.09±1.35)mmol/L,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贤志 《医学文选》2004,23(2):136-13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高血糖组 1 3 0例和高血糖组 96例 ,分别对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高血糖组的病死率 ( 43 .75 % ,42 /96例 )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 ( 1 3 .85 % ,1 8/1 3 0例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 P <0 .0 1 ) ;死亡组的血糖值 [( 8.73± 1 .1 2 ) mmol/L ]也显著高于存活组 [( 6.46± 1 .2 1 ) mmol/L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 P<0 .0 5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万娜萨  张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31-1533
目的:比较脑出血术后血糖和入院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后24 h内入住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时检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并经过手术治疗的病人,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入院时和手术后发生的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差别,并比较入院时与手术后的应激性高血糖的高低对其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时的应激性高血糖值分别为(14.27±2.56)mmol/L、(13.23±3.18)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1.22±3.35)分、(20.65±4.2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值分别为(10.56±1.32)mmol/L、(16.88±2.46)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9.69±4.16)分、(28.92±4.73)分,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1).手术后血糖降低组病人的死亡率3.88%,明显低于手术后血糖升高组的86.67%(P<0.01).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手术后比入院时增高的病人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55例老年人脑出血病早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高血糖组近期病死率为45.8%,非高血糖组为9.7%;死亡组的血糖均值为7.73mmol/L,存活组为6.37mmol/L,血糖水平与脑内出血量呈正相关。可见血糖升高者病死率高,观察病人早期血糖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nea syndrome,OSAH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行多导睡眠图(PSG)和血糖检测,根据PSG结果分为OSAHS组(n=72)和非OSAHS组(n=32),比较2组发病后24h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变化。结果OSAHS组空腹血糖为(5.62±0.86)mmol/L,餐后2h血糖为(14.19±3.98)mmol/L;非OSAHS组空腹血糖为(5.08±0.75)mmol/L,餐后2h血糖为(9.75±4.31)mmol/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SAHS加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糖代谢紊乱,尤其对糖耐量影响更为明显,早期筛查并积极干预0SAHS可有助于纠正糖代谢紊乱,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与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对62例老年重症肺炎入科时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治疗6h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存活组、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20±1.56)mmol/L及(5.60±1.40)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30±1.54)mmol/L及(5.70±1.39)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老年重症肺炎的预后,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张连英 《中原医刊》2004,31(13):6-7
目的 :探讨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的处理方法及预后影响。方法 :对ICU收治的应激性高血糖患儿 5 2例 ,按血糖值高低分组讨论 :分轻中度高血糖组 (血糖在 7 3~ 10 1mmol/L之间 )及重度高血糖组 (血糖 >10 1mmol/L)。轻中度高血糖组予限制血糖 ;重度高血糖组另分两组 :限糖组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组。分析两组血糖值变化及预后。结果 :轻中度高血糖组经限制血糖治疗 5天后血糖恢复正常 ,重度高血糖胰岛素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院第 2天血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 P <0 .0 1) ,而且重度高血糖组与轻中度高血糖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 P <0 .0 1)。结论 :血糖水平越高 ,预后越差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血糖下降速度较快 ,预后较好 ,对危重症的抢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昀 《海南医学》2010,21(2):47-48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分析早期血糖变化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急性缺血损害程度、好转率与死亡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以糖尿病组最高。结论血糖水平的变化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贤志 《微创医学》2004,23(2):136-13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高血糖组130例和高血糖组96例,分别对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糖组的病死率(43.75%1,42/96例)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13.85%,18/130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死亡组的血糖值[(8.73±1.12)mmol/L]也显著高于存活组[(6.46±1.21)mmol/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痛患者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急性期高血糖与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本组128例,根据入院时有无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其中非糖尿病组70例(占54.7%),糖尿病组58例(占45.3%),分别对2组患者的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组58例,25例在治疗期间死亡,病死率为43.1%;非糖尿病组70例,12例在治疗期间死亡,病死率为17.1%;死亡组36例血糖平均值为8.81mmol/L,存活组92例患者,平均血糖值为6.32mmol/L,死亡组血糖明显高于存活组,2组比较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高血糖水平对于诊断病情,估计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常规组(n=50)控制血糖于11.1mmol/L以下即可,强化组(n=50).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3.9~6.1mmol/L).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结果 强化组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高血糖,不仅可以较好地控制病人血糖,还可以相应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78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后随机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7.8 mmol/L),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高血糖组病死率高于正常血糖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高血糖组中存活患者的BI评分明显较正常血糖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故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糖控制应得到重视,一旦发现高血糖,应及时给予干预,以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9月期间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入院次日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FBG≥6.1 mmol/L,n=32)和正常血糖组(FBG<6.1 mmol/L,n=46),确诊后均按照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给予常规治疗,应用Barthel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入院时高血糖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46.1±12.4)分,正常血糖组为(45.6±13.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血糖升高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53.1±14.9)分、(60.4±15.3)分,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的(68.2±14.9)分和(80.3±1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者神经功能恢复差,FBG可作为评价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李秋宇 《中外医疗》2014,33(1):81-82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血糖水平对于重症监护为重患者预后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308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有19例,每日晨空腹血糖平均值46.1mmoEL。B组患者有173例,每日晨空腹血糖平均值为6.1~10.0mmol/L。C组患者有116例,每日晨空腹血糖平均值〉10.0mmol/L。统计对比3组患者预后及感染情况。结果B组、c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危重患者感染率与A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感染率高于B组。结论为了减少危重患者的感染率,就应该避免低血糖及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6.1~10.0mmoUL。  相似文献   

15.
王庆宇  徐少毅 《吉林医学》2012,33(3):500-50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影像学确诊的15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①高血糖组80例,依据血糖的水平又分为三组:Ⅰ组42例,Ⅱ组28例,Ⅲ组10例;②正常血糖组75例。比较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与预后关系。结果:急性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随血糖升高而加重,预后也较差,高血糖组(Ⅰ组、Ⅱ组、Ⅲ组)的急性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血糖组脑卒中的加重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正常组75例,死亡4例(5.3%);血糖升高组80例,死亡12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可作为估计病灶范围大小、预后优劣的重要参数之一。临床医生应力争将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益于拯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细胞和缺血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危重病儿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对 35例危重病儿和 17例轻症病儿血糖和胰岛素进行测定。结果 :单器官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组血糖浓度分别为 8.97± 3.2 2mmol/L ,13.76± 7.89mmol/L(P <0 .0 1) ;两组胰岛素值分别为 4 5 .6 4± 18.73mU/L和87.31± 4 1.78mU/L(P <0 .0 1)。血糖 <10mmol/L组 ,死亡率 13.0 4 % ;血糖 10~ 15mmol/L组 ,死亡率 2 2 .2 2 % ;血糖 >15mmol/L组 ,死亡率 6 6 .6 7%。死亡组血糖值 16 .4 3± 8.31mmol/L。结论 :危重病儿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值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糖值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两组:高血糖组80例,正常血糖组58例,观察两组脑梗死加重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加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糖增高加重病情,明显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SHG)的差异,以探讨更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方法。方法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A组)22例,采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B组)24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A、B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平均血糖A组(8.1±1.33)mmol/L,B组(11.2±2.45)mmol/L;治疗期间血糖波动最大差值的平均值A组(3.3±2.51)mmol/L,B组(5.9±2.34)mmol/L;治疗后血糖达标天数A组(4.10±1.12)d;B组(8.63±3.41)d;每位患者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A组(31.6±3.6)IU,B组(47.3±3.9)IU;发生低血糖A组1例;B组5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显示A组效果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使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更适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血糖波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对78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作血糖测定,分析其早期血糖水平与临床征候及预后关系。结果,高血糖组临床征候及院内死亡率,均较正常血糖组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组血糖均值显著高于存活组。提示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血糖增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经影像学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Cyst-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水平。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对脑梗死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死亡和存活病例血清Cyst-C、hs-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yst-C为(1.24±0.27)mmol/L,hs-CRP为(6.42±0.56)ug/m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83±0.12)mmol/L、(1.03±0.08)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8, 42.648, P0.0001)。随访3个月,死亡23例,死亡者Cyst-C、hs-CR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7,18.678, P0.01)。结论血清Cyst-C和hs-CRP水平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