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及Con A诱导T_s细胞法,检查了结核性胸膜炎和癌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的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T_s细胞活性。结果:恶性组外周血OKT_3~+、OKT_4~+、OKT_8~+细胞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_s细胞活性明显增高;结核组仅有OKT_3~+,OKT_4~+细胞的减少,OKT_8~+细胞及T_s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T_4/T_8比值两组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结核性胸膜炎胸水与对照组外周血,自身外周血及癌性胸水比较,OKT_3~+细胞、OKT_4~+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而癌性胸水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较自身外周血无差异。本实验结果提示: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免疫调节异常。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局部和外周血免疫反应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造血移植物(正常人骨髓、脐血及动员后外周血)中CD3+CD8low和CD3+CD4-CD8low细胞亚群,探讨其促进造血干/祖细胞植入异基因骨髓的功能,以期拓宽脐血移植的应用范围。方法直接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CD3+CD8low和CD3+CD4-CD8low细胞亚群占CD3+细胞亚群的比例在骨髓中最高,为(8.61±1.40)%,动员后外周血次之,为(5.11±0.76)%,脐血最低,为(3.31±0.88)%(P<0.01);"初始"T(CD45RA+CD45RO-)细胞亚群占CD8low细胞亚群的比例为脐血(94.26±2.46),骨髓(58.68±7.57),动员后外周血(73.21±3.60),"初始"T占CD8high细胞亚群的比例为脐血(82.63±3.16),骨髓(38.69±3.24),动员后外周血(51.58±4.23),各移植物中"初始"T细胞亚群占CD8low细胞亚群的比例均高于其占CD8high细胞亚群的比例(P<0.01),CD8low细胞亚群中"初始"T与"记忆"T(CD45RA-CD45RO+)细胞亚群的比例均高于二者在CD8high细胞亚群的比例。结论脐血CD8low和CD8lowCD4-细胞占CD3+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骨髓,可能是脐血移植植入延迟的原因之一;"初始T与"记忆"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高,可能与CD3+CD8low细胞亚群维持和诱导免疫耐受,不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树仁  李宁 《贵州医药》1990,14(3):136-137
近年来许多学者应用OKT系统单克隆抗体对乙型肝炎T细胞及其亚群进行广泛研究,结果证实乙肝患者确有T细胞网络失衡.但对乙肝患者OKT_4~+细胞、OKT_8~+细胞及T_4/T_8比值的消长情况,各学者意见不尽一致.我们应用茶碱抑制试验处理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以区分T细胞亚群.对比观察25例乙肝思者及60例健康献血员T细胞及其亚群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内、外源性哮喘患者发作期、缓解期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纯化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淋巴细胞β受体的功能。结果显示哮喘患者均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即OKT_8下降,而OKT_4/OKT_8相对升高;长期应用β激动剂的患者其β受体功能反应低下。T亚群失衡与β受体反直下降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宿主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比率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率,并以健康人作对照,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两独立样本t-test统计分析,观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无症状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比率(%,±s)分别为(0.19±0.038)、(0.21±0.067)、(0.54±0.097)。各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比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自然杀伤T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但之间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检测25例单纯性肾病、5例肾炎性肾病患儿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提示肾病两组 OKT_3、OKT_4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单纯性肾病组更为明显,其 OKT_4/T_8也低于对照组。说明小儿肾病特别是单纯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与 T 细胞功能紊乱有关。由于 OKT_4降低,OKT_8相对增强,一方面可产生各种淋巴因子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多阴离子诱发大量蛋白尿,另一方面使 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障碍致抗体产生不足,临床上易反复发生各种感染。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经减敏、酮替芬及其他方法治疗的31例外源性哮喘病儿以及1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哮喘各组OKT_4,OKT_4/OKT3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OKT_3则相对增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经不同方法治疗后,OKT_4在减敏组较其他治疗组明显下降;OKT_3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表明:哮喘病儿存在着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且减敏和酮替芬治疗对T细胞亚群功能的恢复均较其他治疗方法组为佳。  相似文献   

8.
夏雯  葛传生  潘晓勤  韩青 《江苏医药》2002,28(9):681-682
目的 观察、分析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 (Th亚群 )平衡的变化及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 30例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对其外周血从单个细胞水平上测定Th细胞亚群 ,并与 30名健康儿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哮喘发作组外周血中Th1为 (14 7± 3 3) % ,Th2 为 (18 9± 5 7) % ,Th1/Th2 的比值为 0 90 4± 0 4 5 5 ;正常儿童组Th1为 (19 5± 4 8) % ,Th2 为 (13 6± 3 2 ) % ,Th1/Th2 比值为 1 4 70± 0 2 2 1。哮喘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以上数据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Th亚群存在着明显失衡 ,Th1/Th2 比值失衡提示辅助性T细胞免疫在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往用E花环计数来推测机体细胞免疫水平,但影响因素较多,许多实验证明,肿瘤病人的E花环数不论在初发、复发或转移的情况下,均可在正常范围,因此不能正确反映细胞免疫的复杂调节作用。1979年龚忠恕(Kung.P.C)和Goldstein报道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制备成功,其中OKT_3能识别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OKT_4与诱导和辅助T细胞(Ti/Th)反应,OKT_3与杀伤和抑制性T细胞亚群(Tc/Ts)反应。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主要靠Th和Ts完成。Th细胞具有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辅助细胞免疫功能,Ts细胞则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抑制细胞免疫效应,Th和Ts的拮抗作用,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以正常进行。深入研究T细胞亚类的变化,是估计机体免疫状态的一种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分离哮喘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IL-4的分泌状况。结果: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3.2±1.5)%,健康对照组为(6.5±2.5)%,哮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IL-4分泌水平为(57.3±13.5)ng/L,健康对照组为(28.6±7.2)ng/L,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体外实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对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表达及CD4+/CD8+比率的调节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0-12月在空军总医院儿科确诊为MPP的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患儿作为病例试验组,另10例患儿作为病例对照组(即未与视黄酸孵育),同期1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病例试验组提取其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视黄酸共同培养孵育,再次测定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将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CD8+、CD3+百分比分别为(4.5±1.9)%、(1.3±0.9)%、(38.9±11.4)%,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为(13.2±2.5)%、(7.9±3.0)%、(65.1±8.8)%,病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视黄酸共同孵育后病例试验组以上指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至(9.2±3.8)%、(5.9±2.5)%、(81.3±11.6)%,与病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3+T细胞表达明显受抑,CD4+/CD8+亚群比例异常,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明显紊乱,而体外试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干预后能增强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CD3+ T细胞表达,恢复CD4+/CD8+亚群比例,纠正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从而增强、协调机体免疫、抗感染能力,为维生素A辅助治疗MPP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受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IL - 2R和整合蛋白 β2 水平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 - 2 ,IL - 4和IL - 10水平。结果 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IL - 2R和整合蛋白 β2 表达水平分别为 (15 .94± 3.2 1) %、(10 .93± 4.2 4) %和 (12 .87± 4.79) % ,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 (4.2 1± 1.0 2 ) %、(1.49± 0 .47) %和 (2 .0 8± 1.0 1) % (P <0 .0 1) ;血清IL - 2和IL - 4水平分别为 (2 1.14± 8.2 4) μg/L和 (43.5 6± 10 .2 4) μg/L ,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 (8.73± 4.0 2 ) μg/L和 (2 3.0 4± 4.78) μg/L(P <0 .0 1) ;IL - 10水平 (8.34± 2 .0 1) μg/L则显著低于正常组的 (12 .0 1± 2 .34 ) μg/L(P <0 .0 1) ;89例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水平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13例患者激素治疗 2周病情无缓解 ,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水平也逐渐恢复。结论 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水平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 ,参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 ,在肾小球基底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确诊为 SARS的 6 0例患者及 6 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CD3+、CD4 +、CD8+分别为 (6 4± 8) % ,(4 4± 6 ) % ,(2 7± 7) % ,发病期 SARS患者分别为 (5 7±13) % ,(39± 10 ) % ,(2 8± 10 ) % ,CD3+ 、CD4 +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3例恢复期 SARS患者 CD3+ 、CD4 + 多数恢复正常。结论  SARS患者在发病期细胞免疫有损伤 ,短期使用激素和胸腺肽对细胞免疫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细胞仁嗜银蛋白(AgNORs)和T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Th)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以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I.S%);以微量细胞毒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干扰素(IEN)-γ、白细胞介素(IL)-4水平来评价辅助性T细胞亚群活性。结果①13例稳定期和17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活化T细胞AgNORs表达分别为(5.14±1.06)I.S%和(3.21±1.40)I.S%,与正常对照组(6.69±1.30)I.S%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P<0.01);活动期显著高于稳定期(P<0.01);②与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T细胞计数(23.5±7.8%)和CD4/CD8比值(0.58±0.31)显著降低(P<0.01),CD8计灵敏(37.4±12.1%)明显升高(P<0.05);③与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4(37.2±2.7pg/ml)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17.9±2.7pg/ml)分泌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稳定期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SLE患者细胞免疫活性低于正常水平;②活动期患者血清IL-4分泌水平增高,INF-γ水平降低,提示Th1类活性降低,在SLE中存在Th1/Th2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VEGF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别抽取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5、10、15天及正常对照12例的外周静脉血,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单个核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VEGF的浓度。同时检测CK峰值及入院和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1)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VEGF在心梗后第5天即达高峰(343.2±82.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3±24.2)pg/mL(P<0.05);(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VEGF峰值与CK峰值无显著相关;(3)LVEF改善的患者,其单个核细胞分泌的VEGF水平(867.6±113.1)pg/mL显著高于LVEF未改善者(234.8±82.4)pg/mL(P<0.05)。结论 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VEGF与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离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C 反应蛋白 (CRP)直接刺激的反应性及亲水性他汀 (普伐他汀 )与亲脂性他汀 (氟伐他汀 ,辛伐他汀 )药物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离体培养ACS(n =15 )病人、稳定型心绞痛 (SAP)病人 (n =13)与健康人 (n =1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RP(2 0mg·L-1)刺激细胞 2 4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6的表达 (ELISA)。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分别按照不同浓度 (1× 10 -6,2 5× 10 -6,5× 10 -6,7 5× 10 -6,1× 10 -5mol·L-1)预先孵育细胞 2h后继以CRP刺激 2 4h ,ELISA分析培养液上清中的IL 6水平。结果 CRP(2 0mg·L-1)明显激活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的表达。健康组、SAP组和与ACS组IL 6表达分别为(987± 10 2 )ng·L-1,(991± 134)ng·L-1,(312 9± 333)ng·L-1,均较其基础状态 (未受CRP刺激 )明显增高 (P <0 0 5 ) ;受CRP刺激状态下 ,ACS组IL 6表达是健康组的数倍(P <0 0 5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药物干预下 ,IL 6表达下降水平有所不同。结论 一定浓度的CRP能直接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表达增加 ,提示CRP能直接激活炎症反应 ,在ACS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OKT系列单克隆抗体,对35例角膜移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得出角膜移植术后OKT_4、OKT_4/OKT_8比值增高者,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性明显增高。同时,对预测诊断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提供了可靠的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间质干细胞(MS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从SLE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将MSC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培养。二乙酰羧基荧光素一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反应细胞群结合流式细胞术特异性分析反应细胞各细胞亚群。结果 与MSC共培养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受抑制,各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其中Th2亚群明显降低(P〈0.05)。结论 MSC对SLE患者体内Th1/Th2失衡状态有一定的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利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14名乙型肝炎疫苗接受者(8名男性,6名女性,年龄为24~69岁)的周围淋巴细胞亚群.用单克隆抗体T-11、T-4、T_(8A)和B-1分别测定乙型肝炎疫苗接受者的总T细胞、辅助-诱导T细胞(T_4细胞)、抑制-细胞毒T细胞(T_8细胞)及B细胞;用单克隆抗体HNK-1测定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K)细胞.每人肌注乙型肝炎疫苗两次,每次20μg,间隔一个月.结果在第1次肌注后1个月,7人抗-HBs阳转,第2次肌注后12人抗-HBs阳转,  相似文献   

20.
董德刚  刘小雪  张秀英  王艺欢 《安徽医药》2016,20(10):1841-1844
目的 通过研究桑白皮多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BALB/c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桑白皮多糖对BALB/c小鼠RSV肺炎的干预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用RSV(long株)经鼻腔接种,建立小鼠RSV肺炎模型。于感染当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桑白皮多糖182、91、45.5 mg·kg-1·d-1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于感染第7天取外周血进行T细胞亚群的检测及肺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桑白皮多糖能有效地减少肺泡壁炎细胞的浸润,改善肺组织的炎症状况。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CD3+T细胞百分率为(50.35±8.97)%、CD4+T/CD8+T为(3.52±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CD3+T细胞百分率为(55.05±5.94)%、 CD4+T细胞百分率为(20.39±5.56)%、CD4+T/CD8+T为(2.8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低剂量组只有CD4+T/CD8+T为(3.49±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桑白皮多糖可以改善肺炎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能够调节机体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