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谷胱甘肽(GSH)作为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物,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GSH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及用于治疗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将GSH局部应用于治疗重金属铬慢性中毒所致的皮肤损伤性疾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20例进行常规治疗,另外20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GSH,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GSH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GSH可以通过减轻肝脏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以及发挥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效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造成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20例进行常规治疗,另外20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GSH,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GSH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GSH可以通过减轻肝脏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以及发挥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效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造成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张永帅 《智慧健康》2023,(14):53-56
目前,世界范围内针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国内多项研究显示使用中医药制剂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显著效果。沙拐枣在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愈合方面的药效十分可观, 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痛苦。通过试验探索制备溶液型喷雾剂和软膏剂药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对于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氧化应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要的发病机理之一,抗氧化应激可作为COPD治疗的新思路。谷胱甘肽(GSH)作为体内抗氧化剂,可保护体内细胞不被氧化损伤。因此,可通过提高COPD患者肺内GSH浓度治疗COPD。N-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半胱氨酸的前体参与合成GSH,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本文综述了NAC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肾脏谷胱甘肽代谢系统及其毒理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谷胱甘肽 (GSH)主要在肝脏合成 ,经肠肝和肾肝循环运送到肾脏 ,经肾小球滤过后 ,可被位于肾小管细胞刷状缘的降解酶水解为氨基酸 ,重吸收后再合成GSH ,但主要是在肾小管细胞基底膜侧经载体介导以完整的三肽形式吸收。在细胞内有两个重要的GSH池 ,一个是细胞浆 ,一个是线粒体 ,线粒体不能合成GSH ,细胞浆GSH通过线粒体内膜的有机阴离子载体转运到线粒体内 ,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肾近曲小管细胞和远曲小管细胞对氧化损伤的敏感性不同 ,与细胞内GSH的含量不同和线粒体内膜的阴离子载体对GSH的转运能力的不同有关。GSH代谢系统具有解毒和活化的双重毒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谷胱甘肽(GSH)主要在肝脏合成,经肠肝和肾肝循环运送到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后,可被位于肾小管细胞刷状缘的降解酶水解为氨基酸,重吸收后再合成GSH,但主要是在肾小管细胞基底膜侧经载体介导以完整的三肽形式吸收.在细胞内有两个重要的GSH池,一个是细胞浆,一个是线粒体,线粒体不能合成GSH,细胞浆GSH通过线粒体内膜的有机阴离子载体转运到线粒体内,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肾近曲小管细胞和远曲小管细胞对氧化损伤的敏感性不同,与细胞内GSH的含量不同和线粒体内膜的阴离子载体对GSH的转运能力的不同有关.GSH代谢系统具有解毒和活化的双重毒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染铅或镉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和GSH,巯基含量的变化。方法:分别给兔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醋酸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氯化镉溶液,于4h和24h后处死动物,采集脑脊液,血液,侧脑室脉络丛,大脑皮质,肝脏和肾皮质样品,测定其中铅或镉含量以及GSH和巯基的含量。结果:发现脉络丛中的铅或镉含量明显增高,高于脑脊液,大脑皮质和血液,染铅后4h脉络丛中GSH升高,但染铅后24h明显降低,血液,大脑皮质,肝脏和肾皮质GSH含量在高剂量染铅后24h也明显降低;染铅后巯基含量的变化不明显。低剂量染镉后4 h GSH的变化不明显。24h降低,高剂量染镉后随时间延长GSH明显降低;低剂量染镉后24h,脉络丛,血液,大脑皮质和肾皮质巯基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高剂量染镉后24h,脉络丛和血液的巯基含量与对照组比明显降低,结论:侧脑室脉络丛对铅或镉有屏护作用,保持脑脊液成分的相对稳定,使脑组织免受来自血液的重金属的损伤,脉络丛的屏护作用机制与GSH和重金属的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9.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Cr6+致大鼠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30只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剪去背颈部毛发再用备皮刀剃去绒毛致皮肤完全裸露。皮内注射CrO3(0.1 mol/L)溶液0.5 mL,待1周后皮丘表面角化,用手术刀截去硬痂即形成铬疮。实验组每日涂擦自制GSH凝胶6次,连续1周,对照组同期涂擦自制空白凝胶,每日观察并记录2组大鼠铬疮创面形态、变化和新生肉芽生长情况。结果 实验组大鼠痊愈5例,显效3例,总治愈率为53.3%;对照组大鼠痊愈2例,显效1例,总治愈率为20.0%。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大鼠组别间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铬疮创面直径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大致相同,实验组大鼠创面直径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说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GSH对Cr6+所致的皮肤和肌肉组织损伤有治疗作用,能加快铬疮的治愈和新生组织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在心肌血供中断一定时间内恢复血供,原缺血心肌发生较血供恢复前更严重的损伤[1].随着对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这种广泛分布、含量丰富的小分子多肽在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着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GSH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GSH在H2O2致DNA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对H2O2致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新型彗星图象分析系统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结果:应用该系统检测了GSH在H2O2致DNA损伤的作用,尾长、尾重心、Olive尾矩、尾惯量、尾分布矩、尾DNA%以及尾/头比等指标与H2O2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发现10μmol/L GSH能抑制H2O2的DNA断裂能力。结论:GSH有抑制H2O2致DNA损伤的作用,活性氧是DNA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萍  范莉  田梅 《中国辐射卫生》2022,31(4):524-529
皮肤是人体受到电离辐射时最先接触的器官,因其基底细胞层及毛细血管对射线很敏感,所以放射性皮肤损伤十分常见,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常与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改变和炎症有关,而皮肤的晚期损伤主要与辐射对血管影响有关。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红斑、干性脱屑、湿性脱屑、溃疡,严重程度与射线种类、剂量等相关。目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潜在发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辐射损伤后还未建立治疗的金标准,已知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大致可分为3个途径:活性氧大量增加引发的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因子被转录激活后引发的炎症、骨髓源性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机制的3大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以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放射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照射部位放射性损伤时有发生,其中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于电离辐射作用局部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物效应,损伤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剂量大小、强度、射线性质、照射部位、年龄、机体的机能状态、个体对射线反应的差异等因素。严重的皮肤损伤可以延缓治疗进程,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负担,甚至迫使放疗中断,影响放射治疗的顺利完成[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化疗引起皮肤损伤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总结儿童HD-MTX化疗致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皮肤损伤发生于用药后3~9 d,表现为大片皮肤潮红甚至出现水疱及表皮剥脱,类似Ⅱ度烧伤,于第10~20天恢复,遗留色素沉着。症状严重者伴发热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器官受累。强化化疗前后大量水化等措施后皮肤损伤明显减少。结论HD-MTX致皮肤损伤的机制在于直接的细胞毒性,并可能与排泄延迟有关。出现皮肤损伤时常伴其他系统受累,治疗上除继续大量补液、四氢叶酸解救及支持治疗外,积极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胱甘肽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肽,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肾细胞和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主要的活性状态。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从而加速自由基的排泄。病理状态下的内源性GSH减少时,适时补充外源性GSH可以预防、减轻、中止组织细胞的损伤。近年来,随着GHS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性贫血、过敏性紫癜、帕金森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乙醇中毒、老年性眼病等疾病的治疗中,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随着对GSH的研究逐步深入,其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必将取得更深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口保护膜和皮肤保护粉联合应用在大便失禁致肛周皮肤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创口保护膜和皮肤保护粉对肛周皮肤损伤的疗效与鞣酸软膏的疗效做差异性分析。结果创口保护膜结合皮肤保护粉在大便失禁导致的肛周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鞣酸软膏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口保护膜和皮肤保护粉联合应用在大便失禁致肛周皮肤损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口保护膜和皮肤保护粉联合应用在大便失禁致肛周皮肤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创口保护膜和皮肤保护粉对肛周皮肤损伤的疗效与鞣酸软膏的疗效做差异性分析。结果创口保护膜结合皮肤保护粉在大便失禁导致的肛周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鞣酸软膏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口保护膜和皮肤保护粉联合应用在大便失禁致肛周皮肤损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新制定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笔者的临床经验等解析了外照射急性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及时处理及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依据受照剂量的大小及临床表现分为Ⅰ、Ⅱ、Ⅲ、Ⅳ度,这四种程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临床经过既表现了损伤的量效关系,也体现了严重放射损伤的明显阶段性,早期通过皮肤损伤程度进行剂量估算有助于快速准确诊断、早期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和决定治疗策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一方面是职业原因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所致,另一方面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形成,分度为Ⅰ、Ⅱ、Ⅲ度,仅为皮肤损伤程度分类,与所受辐射没有严格的量效关系,急性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根据损伤程度治疗有所不同,局部保守治疗以及应用修复手段的外科治疗,并且都考虑了全身治疗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探讨肿瘤患者放疗的皮肤护理,以改善患者放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观察我科232例肿瘤患者放疗后不同级别的皮肤损伤区别护理并进行比较。结果放射治疗后一般2周左右出现I级损伤,3-5周出现II级损伤,4-7周出现III-IV级损伤。经过上述护理措施,I、II级皮肤反应约占80.6%,III级皮肤反应占15.1%,患者没有中断治疗,IV级皮肤反应占4.3%,患者一般休息2-7d后继续完成治疗。放疗结束后1个月,绝大多数患者皮肤恢复到治疗前的状况。结论针对皮肤损伤的综合护理措施,使严重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同时促进了皮肤损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化疗引起皮肤损伤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总结儿童HD-MTX化疗致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 皮肤损伤发生于用药后3~9d,表现为大片皮肤潮红甚至出现水疱及表皮剥脱,类似Ⅱ度烧伤,于第10~20天恢复,遗留色素沉着。症状严重者伴发热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器官受累。强化化疗前后大量水化等措施后皮肤损伤明显减少。结论 HD-MTX致皮肤损伤的机制在于直接的细胞毒性,并可能与排泄延迟有关。出现皮肤损伤时常伴其他系统受累,治疗上除继续大量补液、四氢叶酸解救及支持治疗外,积极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