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桌林 《江西中医药》2005,36(11):53-54
慢性前列腺炎历代医家将其归纳为“白浊”、“精浊”、“白淫”等,属于中医学“淋证”、“淋浊”、“癃闭”、“痿”的范畴。对其病因病机有“五淋”辨证之不同,临床治疗大都局限在下焦膀胱湿热蕴结的认识基础之上。传统治疗方法皆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本人认为,中医之淋证有二,一为水道淋证,一为精道淋证。病在水道之淋,多为泌尿系感染,病在精道之淋,多为生殖系感染。现将本人的认识列述如下,并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答:妊娠期泌尿系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输尿管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多属中医淋证范畴。淋证分类虽繁,但从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其病机以“肾阴亏虚、膀胱蕴热”为多见。此乃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小便涩,数而涩则小便淋沥不畅,故而成淋。此与巢氏《诸病源候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亦相吻合。其治疗每以清热、通淋、补肾。而此期淋证治疗用药,又须针对其特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热淋证治     
<正> 热淋是淋证之一,临床以小便淋沥不尽,尿频、量少而色黄赤,排尿时尿道刺痛而有灼热感,以及伴有腰痛、发热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历代医家一般将淋证分为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和劳淋五种,少有提出热淋的证治。但就临床所见,淋证初起,特别是石淋、血淋、膏淋与“热”的关系至为密切,故本文以热淋为题,谈谈它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个人临证体会。  相似文献   

4.
淋证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少腹拘急,痛引脐中为特征,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结石、结核,前列腺炎及乳糜尿等。淋证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石淋、热淋、血淋、劳淋及膏淋等,它们除具有淋证的基本特征外,尚有各自不同的临床表现。热淋:起病多急,多伴发热,小便赤热,  相似文献   

5.
淋证辨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小溲灼热而痛,频数短赤为其主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及其它泌尿系疾病并发感染等。本文对淋证的治疗体会,作为引玉之砖,供同道们参考。1淋证的发病机理《金匮要略》中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巢氏病源》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可见淋证的发生是以肾气虚弱,膀胱湿热而致。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若肾气不充,素禀内热,而中州脾胃运化失常,或因过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因劳倦内伤,湿从内生,郁而化热,湿热下注膀胱,小溲灼热刺痛为热淋,湿热蕴久,尿液受其煎…  相似文献   

6.
自拟通淋散治疗热淋证1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通淋散源于《医方直指》所记载的“木通散”加味而成,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临床用于热淋证,症见小便频急,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等,主要见于现代医学急性泌尿系感染,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43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随  相似文献   

7.
郭华亮  骆虹 《中医研究》2003,16(1):33-33
慢性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高 ,病程 较长 ,抗菌素的应用易产生抗药性和毒副作用 ,尿 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 ,常常迁延不愈。近几年 来 ,我们采用纯中药制剂———尿感合剂 ,治疗本病 1 68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 1 病例选择标准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按照 1 985年出版高等医学 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的“淋证辨证分型”标准执 行 ,均符合淋证热淋诊断 ,具有小便短赤、淋沥涩痛、 腰痛、迁延不愈 ,反复发作之特征。 泌尿系感染诊断按照 1 985年第 2…  相似文献   

8.
顾鸣佳 《光明中医》2012,27(6):1080-1081
1 概念及相关治法 复发性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中的劳淋范畴,淋证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閟",指出了淋证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症.唐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证候》中对淋证病机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他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淋浊》中提出:"淋证初起,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异,又可转化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从而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热淋32例黄雪霞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30023南宁市园湖路2号关键词热淋;急慢性泌尿系感染;中医药疗法热淋常指急、慢性泌尿系感染[1]。多见于中青年妇女。临床以小便频急,解时滴沥涩痛为主要表现。笔者从1994年6月~1995年12月收治...  相似文献   

10.
淋证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淋閟”,即《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的“淋秘”,其同时记载:“其病中热胀,……小便黄赤,甚则淋。”这种湿热致淋的病机认识是论述慢性肾盂肾炎的理论渊源。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热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说明淋证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为主症,也对本病的症状表现和病因病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上多发病,我院从1976年4月至80年5月共观察了70例,疗效尚为满意,兹总结如下: 一、病因和病机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统称为泌尿系感染。此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癃闭、湿热下注、淋浊(五淋中湿淋、血淋、膏淋)、遗溺、肾虚腰痛等范畴。《巢氏病源》认为“肾虚、膀胱热”可致淋病。《金匮》认为“热在下焦”。总之古代医家认为淋证所发,皆属肾虚而膀胱生热,或因膀胱蕴热,湿热郁久,湿毒热邪蕴于下焦则为淋。发病因素:①外感风寒,邪郁化热;②毒  相似文献   

12.
淋者 ,小便滴沥涩痛。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云 :“淋之为病 ,小便如粟状 ,小腹弦急 ,痛引脐中。”临床淋证有石淋、膏淋、劳淋、气淋、血淋、热淋之分。然其病因 ,医家多认为热积膀胱。《丹溪心法·淋》云 :“淋有五 ,皆属于热” ,《景岳全书·淋浊》亦云 :“淋之初病 ,则无不由乎热剧 ,无容辨矣。”但淋之发生也有因肾虚而触发者 ,正如《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所说“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肾虚则小便数 ,膀胱热则水下涩 ,数而且涩 ,则淋沥不宣 ,故谓之为淋。”故淋之论治 ,在循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相似文献   

13.
浅述热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症是内科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好发于女性 ,以小便频急、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诸病源候论》说 :“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热淋者 ,三焦有热 ,湿搏于肾……”明确指出了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 ,并论述了两者的关系 ,阐明了症状发生的机理。热淋即淋证之一 ,湿热毒邪下注膀胱 ,气化不利是热淋的主要病机。以起病急或伴发热 ,小便赤热 ,尿时灼痛为临床症状。本病如及时治疗 ,护理得当 ,预后较佳 ,否则病延日入 ,热郁伤阴 ,湿遏阳气 ,最终导致阴阳两伤 ,病可缠绵不愈 ,反复发作。在护理热淋病人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1 正确服药 ,…  相似文献   

14.
钟明平 《光明中医》2003,18(2):28-29
淋菌性尿道炎是由革兰阴性的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的性传播疾病。中医没有此病名 ,以淋证辨证治疗。淋之名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 :“淋之为病 ,小便如粟状 ,小腹弦急 ,痛引脐中。”《诸病源候论》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热淋者 ,三焦有热 ,气搏于肾 ,流入于胞而淋也 ,其小便赤涩。”患者突发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 ,尿道口溢脓 ,脓液呈黄色或黄绿色。中药治疗淋菌性尿道炎的方法很多。根据淋证辩证论治法则 ,经临床筛选应用《局方》八正散加减治疗淋菌性尿道炎收到了很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  相似文献   

15.
淋证系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证候的一类病证,类同于现代医学的肾盂肾炎、尿道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等。本院近期收治淋证66例,其中热淋30例,血淋21例,膏淋9例,石淋4例,劳淋2例。我们根据不同的证型,提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措施,采取辨证施护配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五淋辨析     
五淋,即热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为临床常见症状,包括现代医学所指的泌尿系感染、肾结核、泌尿系统结石、膀胱癌及乳糜尿等病症。五淋在临床极易混淆。《证治汇补·淋病》说:“淋有五淋,且有虚实之分,极易混淆,不可不辨。”笔者认为,热淋,起病多急,暴淋痛甚,小便频数赤涩;血淋,溺血而痛;石淋,脐腹拘急,  相似文献   

17.
尿路感染属中医学“淋证”,临床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症,伴有腰痛、低热、小腹拘急,以尿痛、尿急、尿频、小腹坠胀疼痛、小便淋漓不尽为主要症状。笔者多年来以清热利湿、利水通淋,自拟方治疗100例急性尿路感染证属热淋取得了一定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泌尿系统感染50例(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李维娜泌尿系系感染中医又称为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小腹尿道刺痛,胀痛为特点的病证。临床上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随着引起疾病的病原菌种的变异。抗药性的增强,药物的疗效不是很理想,而...  相似文献   

19.
淋证是以小便频急短涩、淋漓不尽、尿道滴沥刺痛,或痛引腰腹、小腹拘急为证候的一类病症,该病易迁延不愈,复发率高.戴舜珍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淋证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其认为治疗淋证应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根据六淋的不同分证论治,兼症加减.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以期为淋证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笔者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创制的“排石1号”方,经临床实践,初步确认其对泌尿系结石(优其是输尿管结石)有一定疗效,故而,试图通过现代科学研究手段,首先找出本方对泌尿系统生理电位的影响,以便进一步研究本方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作用机理。泌尿系结石一病,属祖国医学淋证之范畴。有关淋证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而将其作为独立之疾病提出,首推《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云:“淋之为病,小便为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言明本病乃以小便不利,尿道刺痛为其主症。历代医家对淋症的分类大抵有五:即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合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