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曼衍 《家庭医生》2011,(11):40-43
“4—2—1”家庭模式——4个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让老人空巢现象更加普遍。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由谁照料?老人突发疾病如何处理?老人的孤独和寂寞如何得到慰藉?养老院能解决这些难题吗?  相似文献   

2.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80年代时,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老年人群中,已悄然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老人。 这些留守老人的共同特点是:当子女们离开故土去寻觅自己新的生活天地时,他们  相似文献   

3.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当我们看着一个个从容而又安详的身影,当我们看到一张张慈祥而又温和的面孔,我们在为我们的父辈们幸福而感动,但老人的心情你能理解吗?老人的尴尬我们能体会吗?他们除了衣食以外的其它需要我们能够感觉吗?  相似文献   

4.
很多老人晚年丧偶,感到十分孤独、寂寞,想找个老伴安享天年。但据统计,老人的再婚成功率很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老年人在择偶时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为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1487名河南省中南部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城市老年人存在统计差异,他们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其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相关、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相关.他们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农村留守老人在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3项因子分上存在性别差异(P<0.01),其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SCL-90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各项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其自责、幻想和合理化与抑郁、人际关系和其它等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城乡、性别等因素影响着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卫生经济研究》2013,(1):65-66
"我们的好女儿们来了"湖州市中心医院护理志愿者队成立于2000年5月,2008年更名为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目前志愿者人数已达600余人。她们秉持着"代子女尽孝心,为社会献爱心"的服务宗旨,十二年如一日坚持每月一次到福利院献爱心活动,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都会到福利院为老人们体检、宣传健康知识、测血压、洗头理发、擦身更衣、打扫卫生等。每逢节假日还和老人、孩子们进行联欢。与他们共度佳节,让他们也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在这样的博爱中,老人的心灵不再寂寞.儿童的身影不再孤独,无尽的欢笑和难以割舍的亲情在这里荡漾……"我的好女儿。  相似文献   

7.
贺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4,(12):2184-2187,2196
目的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1 487名河南省中南部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他们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其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年龄与精神病性因子显著相关。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村留守老人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留守老人在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3项因子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其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SCL-90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各项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其自责、幻想和合理化与抑郁、人际关系和其他等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状况、性别等因素影响着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正>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处处都有福利保障。特别是对老年人,社会福利部门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照顾他们的义务。然而,孤独是每一位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儿女不在身边,同龄的亲朋好友相继去世,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差。这些使他们倍感苦闷和寂寞。为此,芬兰各个省市的社会福利部门在发展老人家庭服务、养老院、老人公寓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健康大视野》2012,(10):3-3
罗克在回望自己的留守岁月时,心底的惊悸不减当年,似乎,他仍是那个握紧石头独战狼狗、为自己砸开一条生路的少年……“30多年过去了,爸爸的身影,依旧模糊得很。”今天的罗克,坐在一家大型国企的窗前,被孤独侵蚀过的冷静,立此存照般地定格在了百叶窗后的条形阳光下。这是一代留守少年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王鑫  郭强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10-211,214
目的综合评价贵州省某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水平,并探讨现阶段留守儿童孤独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增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儿童孤独量表对贵州省农村1416名儿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具有较高的孤独水平;影响留守儿童孤独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及父亲文化程度等。结论为了平衡环境变化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冲击,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加强对其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以弥补因角色缺位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爱的索取     
一凡 《青春期健康》2013,(11):25-25
妻笑笑说,你们这些做儿子的,都忙着各自的事,哪将老娘放在心上?你们一年到头只是过年过节时回去一两次,老人有了被遗忘的感觉,心里当然失落。老人有的病其实是心理上的,让老人为晚辈做点小事,让他们感觉到我们还离不开他们,对他们是个慰藉。  相似文献   

12.
留守老年人孤独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留守老年人孤独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安徽省全椒县抽取一个街道和一个行政村实足年龄60岁~留守老年人412人.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留守老年人孤独评分平均为(42.84±8.76)分;单因素分析留守老年人孤独感与睡眠状况、家庭功能、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等呈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观支持、起居困难程度、家庭功能、睡眠情况等变量对孤独感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理状况影响留守老年人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由于年龄大了,活动圈子小了,和孩子也都存在着一些代沟,不免会产生孤独感。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会使心情压抑,从而影响健康。老年人孤独怎么办?孤独的老人该如何心理自救呢?老年人可以学习下面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产立生 《长寿》2006,(8):52-53
孤独难耐,是目前我国城市单身老人的普遍处境和心态。但这些单身老人,总得找个适合自己的活法去打发晚年的时光。其主要形式是:  相似文献   

15.
梅丁 《长寿》2004,(5):22-22
千百年来,我们人类一直过着群居的生活,人类的本性压根就不喜欢孤独,特别是老人。有专家曾对13963名城市老人调查,发现40%的老人自感孤独、压抑,心中有事,不知向谁诉说。他们多数是子女离开家庭远走高飞,让他们感到孤苦伶仃,有的甚至达到恐惧  相似文献   

16.
百岁文工团     
在西安市韩森寨街道办的新园社区,有一群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创造健康的晚年生活,每周定时聚会,大家一起聊天、唱歌、健身、做好事,并组建了一个"百岁文工团",为自己树立"交100个朋友、做100件好事、活到100岁"的人生目标,用欢乐愉悦自己,感染周围的人们. 交100个朋友 陆彦儒老人今年76岁,是这群老人中的核心人物.他说:"老年人最怕孤独,以前我们这里的很多老人都觉得很孤独,生活得不太开心,现在有了这个‘百岁文工团’,每周都有聚会,时间长了大家都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17.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阮青与翠珍恋爱两年,打算今年秋后完婚。可是阮青突然告诉翠珍说其父不同意他们的婚事,理由是两人属相相克。一晃儿就是两个月,他们想出种种办法,仍打动不了老人的心。他们绝望了。季节已是盛夏,可他们却觉得处境孤独,心里很冷。在一个黄昏的树荫下,他们...  相似文献   

18.
某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乔良  陈希宁  袁萍  苏维  曾谨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08-3111
[目的]了解南充、眉山两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南充和眉山两个镇中心小学3~5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留守儿童填写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 [结果]留守儿童中,总焦虑倾向检出率为6.21%.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焦虑倾向上的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女生在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总焦虑倾向上的检出率高于留守男生.高学年留守儿童的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焦虑倾向的检出率高于低学年儿童.与父母保持联系的留守儿童的孤独倾向和身体症状的检出率高于不与父母联系的留守儿童. [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地区留守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9例留守老人,另取140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非留守老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SF-36)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组的生活质量各方面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年龄、负性生活事件、人均年收入、社会支持、婚姻与家庭是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是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提高河南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生活质量需以家庭和社区为依托,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阳市农村留守老人饮食行为特点,分析其对体重指数(BMI)影响,为南阳市农村留守老人饮食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随机抽取邓州市、唐河县6个乡镇、40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共1 00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结果 723名老人符合标准,被调查留守老人男性BMI平均值为(24.04±3.04)kg/m~2,女性BMI平均值为(24.83±3.41)kg/m~2,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之间,BM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食是否规律、每餐食量、烹饪油的选择、膳食制作、饮食口味、膳食搭配等因素与留守老人的BM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畜肉、蛋类、禽类这3项食物消费频率与留守老人BMI值呈正相关;鱼虾类、蔬菜、水果这3项食物消费频率与留守老人BMI值呈负相关。结论南阳市农村留守老人饮食行为对体重指数存在影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